第17章:棋谱旁的心动与约定
【视角一:赵昭明·棋社里屋】
推开棋社木门时,槐树叶的影子正顺着“无嫌隙桥”的画框慢慢爬,乐乐贴在旁边的“我们的兵”小画,边角被阳光晒得发暖。里屋的木桌上,《弈林秘谱》摊开在中央,封面“林赵共研”的印章落着层薄尘,轻轻拂过,爷爷说这是当年和林衍之先生研棋后一起盖的,磨毛的边角,倒比新印的更有温度。
“来啦?”转身时,苏晓月正举着相机对着画框调焦距,镜头却偷偷往我这边偏。林雪晴跟在她身后,手里拎着纸袋子,指尖勾着袋口的绳结晃了晃,鼻尖沾着点阳光的淡金:“刚烤的红豆酥,给你们当研棋的茶点。”
她把袋子放在桌上时,指尖先碰了碰《弈林秘谱》的纸页,像怕碰醒什么旧梦:“这就是真谱啊?比复印件沉多了。”我笑着翻开谱子,纸页“沙沙”响得温柔,像浸了多年的茶味在漫:“爷爷说,当年他和林先生研棋,总在旁边温壶老茶,翻一页就抿一口,现在谱子里还留着茶气呢。”
苏晓月坐在角落的竹椅上,假装擦相机镜头,眼神却在我们之间飘来飘去。我知道她在等——上周她发消息说“雪晴总怕你只把她当棋友”,今天这局,是研棋,也是给她一颗落定的心。
翻到“七星聚会”那页时,我故意顿住。指尖点在两道交叠的批注上:爷爷的“险中求稳,需得默契”,林衍之先生的“棋路如人心,同频方共赢”。阳光落在字迹上,像给旧墨镀了层暖。“你们看,”我转头看林雪晴,她正盯着批注出神,“上次仓库里,你走的那步‘弃车保帅’,和这谱上的意思,刚好对上。”
她抬头时眼里闪着点惊,像高中时我指出她残谱批注的疏漏那样:“你还记得啊?”我指尖还停在批注上,沉默了两秒。那天仓库的灯很暗,她蹲在棋旁说“棋路不能只看眼前”,侧脸被光影切得温柔,我怎么会忘。“能懂我棋路的人,从来都是你。”
苏晓月在旁边轻轻咳了声,我深吸一口气,把谱子往她面前推了推,掌心有点发暖:“爷爷说,‘七星聚会’是棋友的顶格默契,能一起解局的,是前世的缘分。我想跟你说,棋谱上的批注是前人的默契,而你我握在一起的手,是今生的棋谱。前世若真是棋友,今生,我想做你的爱人,一起守这古谱,也守我们的棋道。”
【视角二:林雪晴·棋社木桌旁】
“今生想做你的爱人”这句话落下来时,突然攥紧了桌布,粗棉的纹路硌着手心,像当年爸爸教我摸棋子包浆那样,又痒又暖。但我没有立刻点头,反而转身从纸袋子里拎出个蓝布包,轻轻放在《弈林秘谱》旁边。
“其实……我今天也带了东西。”指尖捏着布包的系带,像捏着藏了多年的秘密。解开系带时,线装的《林苏研棋录》露出来,封面是爸爸的字迹,边角磨得发亮,这是他当年和赵爷爷一起研棋的手稿,最后三页空着,像在等什么收尾。
“爸爸临终前说,‘这谱子的结尾,得留给能一起走和棋的人’。”我翻开手稿,指腹蹭过爸爸熟悉的字迹,抬头看他时,眼泪还挂在睫毛上,却笑出了声,“之前总怕你只把我当棋友,怕我配不上这份‘共研’,所以一直没敢拿出来。现在……你愿意跟我一起把这几页补完吗?”
他愣了愣,眼里的惊讶慢慢化成温柔,伸手握住我的手时,指腹刚好碰到手稿的纸页。“我求之不得。”他的声音有点发哑,另一只手拿起笔,在空页上写下“赵昭明”三个字,又把笔递到我手里,“该你了。”
苏晓月突然鼓掌,举着相机走过来:“终于等到双向奔赴了!我相机都举酸了!”“咔嚓”一声,她把我们握在一起的手、摊开的手稿和《弈林秘谱》都拍进去。刚想收起相机,她又突然指着“七星聚会”那页的页脚:“你们看这是什么?”
我俩凑过去,才发现页脚有个浅淡的折痕,翻开折页,里面夹着张褪色的纸条——是赵爷爷的字迹:“XXXX年秋,与林兄研此局,见俩娃在槐树下看棋,林兄笑说‘若他俩以后能一起解这局,咱这谱就没白守’。”
赵昭明捏着纸条笑出声:“爷爷当年总跟我说‘这谱子有灵性’,原来早把咱俩的‘局’算好了。”我摸着纸条上的字迹,突然觉得鼻子发酸,却笑得更欢:“那我们可得好好补手稿,不然爷爷和爸爸该在天上着急了。”
【视角三:苏晓月·棋社角落】
举着相机看着他们凑在一起看纸条的样子,突然觉得镜头里的光都暖得发烫。我悄悄从相机包底层掏出个泛黄的信封,轻手轻脚走过去,在他俩身后晃了晃:“别光顾着看纸条,我这还有‘祖传证据’呢。”
林雪晴回头时眼里还闪着泪,却好奇地眨了眨眼:“什么证据?”我拆开信封,倒出两张照片:一张是高中时拍的,那天我蹲在棋社窗户外,刚好拍到赵昭明蹲在角落,盯着林雪晴趴在桌上写棋谱批注的背影,手里还攥着块没拆封的奶糖,阳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刚好落在她的椅子边;另一张是上周去苏家老宅翻到的,太爷爷和林雪晴爸爸在槐树下研棋,旁边画着两个扎着马尾和短发的小孩,正是高中时的林雪晴和赵昭明。
“第一张是我当年怕你们害羞,蹲在窗外偷拍的;第二张是太爷爷夹在展陈笔记里的,背面写着‘林兄的女儿和咱孙子,棋缘不浅’。”我把照片往桌上一放,指着两张照片里重合的槐树影子,“你们看,这槐树的枝桠,当年照着你们,现在还照着你们,哪是什么巧合,分明是三代人的默契。”
赵昭明拿起高中那张照片,指尖碰了碰上面的奶糖:“原来你当年都看见了。”我笑着咬了口红豆酥,甜香在舌尖散开,和高中时林雪晴给我带的味道一模一样:“那当然!我可是你们俩的‘专属摄影师’兼‘友情见证官’。”
林雪晴接过照片,轻轻贴在手稿上:“以后把这些照片和纸条都放进展柜,跟真谱、手稿并排摆着。”赵昭明点头,伸手合上《弈林秘谱》,封面的“林赵共研”印章在光下闪着暖光。我突然想起乐乐说的“把我走成我们”,嚼着红豆酥补充:“最好的传承,是把古谱摊在桌上,身边有爱人的手,对面有闺蜜的笑。这才是太爷爷和林先生想看到的‘共研’,也是三代人守着的暖。”
窗外的槐树叶沙沙响,风裹着棋社的樟木味和红豆酥的甜香飘进来,落在我们仨身上。我知道,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一起蹲在棋社补手稿、修古籍,一起带少年班的孩子在槐树下看棋,一起给红豆酥撒糖,爱情没挤走友情,古谱没隔开日常,这才是最踏实的传承,最暖的日子。
【视角四:弹幕区·匿名观众“嗑糖小能手”】
家人们!这版的预期违背直接把我戳到心巴上了!温暖又有惊喜,谁懂啊!
1. 雪晴的主动回应!以为她会被动点头,结果掏出爸爸的手稿邀他补完!这才是双向奔赴啊!既呼应了爸爸的遗愿,又体现她的主见,太戳人了!
2. 谱子里的隐藏纸条!以为只是表白背景板,结果翻出赵爷爷的预言!“俩娃能一起解局”,这宿命感直接拉满!原来传承不是偶然,是早有注定!
3. 晓月的偷拍照!以为她只拍了当下,结果掏出高中偷拍照和老宅旧照!三张照片串起三代人的默契,她这“友情见证官”也太称职了!
赵昭明写名字递笔那段!不是单向表白,是一起补手稿的双向承诺,这对等的爱情太好哭了!
三人看相机屏幕的画面!林雪晴靠肩,赵昭明低头笑,苏晓月举着相机凑过来,这画面谁看了不喊一句“神仙三角关系”!没有狗血,只有互相守护!
槐树叶影子爬画框、谱子飘茶味的细节!环境都在烘托温柔,古谱、爱情、友情全融在一起了,这才是该有的样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