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老宅暗格旁的展陈笔记
书名:势子论 作者:汐玥 本章字数:3143字 发布时间:2025-10-18

第14章:老宅暗格旁的展陈笔记

【视角一:苏晓月·苏家老宅堂屋】

推开苏家老宅的木门时,樟木的沉香混着灰尘的味道扑面而来——门轴“吱呀”响了一声,像在应和院外槐树叶的沙沙声。苏爷爷走在前面,手里拎着串铜钥匙,钥匙串上挂着个小小的莲花纹坠子,晃悠着蹭过门框,发出轻响。

“先把窗都打开透透气,”他回头笑,“上次来还是去年,怕潮气坏了屋里的老物件。”我和林雪晴分头推开木窗,阳光斜斜涌进来,在青砖地上投下窗棂的影子,像棋盘上的楚河汉界。

堂屋正中摆着张八仙桌,桌腿缠着圈旧红布,桌角放着个豁口的青花瓷碗,碗底还沾着点干了的茶渍。“这是你太爷爷当年和林衍之喝茶的碗,”苏爷爷擦了擦碗沿,“林先生总说这碗‘豁口得刚好,喝茶不烫嘴’,后来就一直放在这儿,没舍得扔。”

我们这次来,是为了把老宅里适合借展的物品搬到博物馆——苏爷爷说,太爷爷当年藏真谱的暗格旁,还放着些“和林先生有关的东西”。他领着我们走到东墙的木柜前,柜门上的铜锁已经锈了大半,他用钥匙戳了戳锁孔,“咔嗒”一声拧开:“暗格就在柜子最下面一层,你太爷爷当年特意做的,外面看着是放杂物的,里面藏着真谱和手札。”

我蹲下来帮着挪开柜里的旧布包,突然摸到个硬邦邦的东西——是个樟木盒子,盒盖上刻着和小铜刀一样的莲花纹。“这是啥?”我回头问,苏爷爷凑过来看,眼睛亮了:“哟,这是你太爷爷的‘展陈笔记’盒子!我还以为早丢了。”

林雪晴也蹲下来,指尖轻轻碰了碰盒盖的纹路:“和我笔记本上的莲花绣纹有点像。”苏爷爷打开盒子,里面除了本泛黄的笔记,还压着片干枯的荷叶片——叶片脉络清晰,边缘有点卷,像被人反复摸过。“这是林衍之送你太爷爷的荷叶片,”苏爷爷拿起叶片,对着光看,“当年林先生在院里种了池荷,秋天摘了片最大的,压在书里送给他,说‘荷性温,像人心,不管隔多久,都有暖意’。”

我翻开展陈笔记,第一页就画着张展陈草图——左边写着“林氏棋谱”,右边写着“赵氏批注”,中间画着座弯弯的桥,桥边写着“无嫌隙”三个字。“这和乐乐画的桥好像!”我指着草图喊,林雪晴凑过来看,突然红了眼眶——草图下面有行小字:“XXXX年秋,与林先生议联展,林氏后人有疑,暂搁,待他日人心齐,再办。”

我指尖顺着草图上的桥纹慢慢描,突然心里一动:“原来传承不是从头画桥,是顺着前人没走完的桥,接着铺几块暖石——太爷爷当年画了桥的轮廓,我们现在添上展品,乐乐画上小人,就是把这桥铺得更稳了。”苏爷爷拍了拍我的肩,眼里带着笑意:“说得好,这桥啊,本来就是要一代代接着铺的。”

【视角二:林雪晴·老宅东墙木柜旁】

指尖蹭过展陈笔记上“林氏后人有疑”的小字时,指腹突然发紧——纸页上的墨迹有点晕,像是太爷爷写的时候,笔尖顿了很久。苏爷爷坐在八仙桌旁,端着豁口茶碗喝了口茶:“当年你太爷爷兴冲冲跟林先生说要办联展,结果林先生的侄子,也就是你爷爷的哥哥,觉得‘赵家要抢林家棋谱的名头’,闹了场别扭,这事就搁下了。”

我拿起那张荷叶片,干枯的脉络硌着手心,像在触碰几十年前的遗憾。突然想起爸爸的未寄道歉信,想起棋社里苏晓月说“把遗憾温柔安放”,心里突然敞亮了些——原来当年的嫌隙,不是哪个人的错,只是像我之前一样,把“怕输”“怕被误解”藏在了心里,没敢说出来。

“苏爷爷,”我轻声问,“当年太爷爷没再试着和林家沟通吗?”苏爷爷放下茶碗,叹了口气:“试过啊,你太爷爷把这荷叶片夹在信里,想给林家送过去,说‘联展不是争名头,是让两家的棋心传下去’,结果信没送出去,林先生就病逝了,这事就成了他的心病。”

苏晓月突然指着笔记的某一页:“雪晴姐,你看!这页写着‘展陈当有三物:一为棋谱,显技;二为旧物,显情;三为后人语,显传’。”她转头看我,眼睛亮晶晶的:“我们这次展,刚好有棋谱、有荷叶片、有你爸爸的信,还有乐乐的画,这不就是太爷爷想的‘三物’吗?”

我笑着点头,指尖在笔记上描了描那座桥的轮廓——和乐乐画里的桥一样,都是弯弯的,像在包容两边的分歧。苏爷爷突然拍了拍腿:“对了,暗格里面还有个小盒子,你们看看有没有用。”我和苏晓月挪开樟木盒子,果然看到个更小的木盒,打开时,里面放着枚旧铜章,上面刻着“林赵共研”四个字。

“这是当年林先生和你太爷爷一起刻的,”苏爷爷接过铜章,摩挲着上面的字迹,“本来想做成联展的纪念章,后来没办成,就一直藏在这儿。”我拿起铜章,冰凉的金属上还留着岁月的温度,突然觉得:“旧物不是冷的岁月痕迹,是人心焐热的念想——当年没说透的话,没办成的事,都藏在这铜章的纹路里,等着后人读懂。”

苏晓月凑过来,指尖碰了碰铜章上的“共研”二字:“那我们就把它放在‘无嫌隙桥’的尽头,让观众都知道,当年两家想的不是‘争’,是‘一起研’。”这时她的手机响了,接起后对我笑:“是林伯,说下午就来棋社,还说要带件‘林家的老东西’过来。”我握着铜章,心里没了之前的慌——有这枚铜章,有荷叶片,还有太爷爷的笔记,不管聊什么,都像是在和当年的他们,一起聊那场没办成的联展。

【视角三:苏振海·老宅院中的槐树下】

看着晓月和雪晴在堂屋里翻笔记、摸铜章,我走到院中的槐树下,坐在石凳上——这棵槐树还是林衍之当年和我父亲一起种的,如今已经长得枝繁叶茂,树荫刚好遮住石桌,像在守护着什么。

我摸出烟袋,却没点,只是放在手里摩挲——父亲当年总在这石桌上研棋,林衍之坐在对面,两人一壶茶能聊一下午。有次林衍之摘了片荷叶,铺在石桌上,说“这叶子像伞,能遮嫌隙”,父亲就笑着把荷叶压进了笔记里,说“等联展办成了,就把这叶子当展品”。

后来林家侄子反对,父亲没跟林衍之说,只是把展陈笔记锁进了樟木盒,每次翻手札时,都要摸一摸那片荷叶。直到林衍之病逝,父亲才跟我说:“不是办不成联展可惜,是没让他知道,我一直记着这事可惜。”

现在看着雪晴拿着铜章笑的样子,看着晓月在笔记上画标注的认真劲儿,突然觉得父亲和林衍之的遗憾,不算真遗憾——他们没办成的展,现在有年轻人接着办;他们没说透的心意,现在有孩子用画笔画出来;他们当年种的槐树,现在还在院里站着,看着这一切。

雪晴从堂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那枚“林赵共研”铜章:“苏爷爷,这铜章能借去展吗?我想放在‘无嫌隙桥’的尽头,和真谱放在一起。”我点点头,指着槐树:“当年你太爷爷和林先生就在这树下刻的这枚章,你看,树还在,章还在,人心也还在,多好。”

她抬头看着槐树,阳光透过树叶落在她脸上,像撒了层碎金。突然想起父亲当年说的话:“传承不是把东西藏着,是把心传下去。”现在看来,他说的是对的——那些旧笔记、旧铜章、旧荷叶,都是心的载体,而真正的传承,是像雪晴、晓月、昭明这样,带着这些心,接着往前走。

这时晓月也走出来,手里举着展陈笔记:“苏爷爷,我们下午回棋社,把笔记里的‘三物’加进展陈方案里吧!”我笑着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好啊,回去跟昭明说,再把乐乐叫上,让他给笔记里的桥画个新画,算是给当年的太爷爷和林先生,交份答卷。”

风又吹过槐树叶,沙沙响,像在应和我们的话。院里的阳光暖融融的,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和槐树的影子叠在一起,像座无形的桥。

【视角四:弹幕区·匿名观众“吃瓜小雷达”】

家人们!老宅这章的旧物细节也太有画面感了!每样东西都在说故事,眼泪要下来了!

1. 豁口的青花瓷碗!“豁口得刚好,喝茶不烫嘴”,林先生这句话直接戳中我!旧物的温度不是完美,是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小瑕疵啊!

2. 荷叶片书签居然是林先生送的!“荷性温,像人心”,和前几章的“象牙温”呼应上了!几十年前的荷叶,现在还能传递暖意,这就是传承吧!

3. 展陈笔记里的桥!和乐乐的画一模一样!太爷爷当年的遗憾,现在被小孩的画补上了,这种跨越时空的呼应,也太好哭了!

林雪晴拿着铜章那段,从红眼眶到笑,成长线太明显了!她现在不是在弥补遗憾,是在“完成传承”啊!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势子论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