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调查神秘支援
书名:末世开挂,基建称王 作者:爱吃故城熏肉的 本章字数:3331字 发布时间:2025-10-17

应急灯的光晕褪去后,主控室陷入短暂的静默。秦烈站在指挥台前,指尖划过投影屏边缘,将最后一帧信号波形冻结。那条73秒周期的脉冲曲线仍在微微颤动,像某种生物的心跳,嵌在金属与数据之间。


他没有回头,但能感觉到身后几道目光的重量。


“所有分析数据已归档至A级加密区。”陈浩的声音从右侧传来,带着一丝未完全掩饰的紧绷,“包括频谱记录、晶体共振图谱,还有……你密室里那块金属片的最后一次扫描失败日志。”


秦烈点头,手指轻敲台面。三下,短促而规律——这是他在确认信息闭环的习惯动作。上一章的异常不是终点,而是起点。那些倒置三角、同步信号、生物密钥提示,都不是孤立事件。它们是一张网,正悄然收紧。


“我们被观察了。”他说,声音不高,却让整个房间的空气沉了一寸,“不是一次性的侦察,是持续性的监测。对方知道我们发现了什么,也知道我们还没破解它。”


林雪站在角落,作战服肩甲上的裂痕尚未更换。她抬起眼,视线落在屏幕中央的几何标识上。“如果他们是敌人,为什么不直接动手?如果是盟友,又为何隐藏身份?”


没人回答。


张峰坐在操作台前,手里捏着一支笔,在桌面上无意识地画着蜂巢结构。“黑色面板的散热纹路……我昨晚重新建模了。它的热传导路径不是为了降温,是为了模拟某种信号扩散模式。就像——”他顿了顿,“就像一个活体网络的神经突触。”


李薇翻阅着手中的报告副本,纸页边缘已被她指尖磨出细毛。“血液样本中的晶体不仅响应外部信号,还在主动复制波形。它们像是……微型中继站。”


“所以问题不在‘谁’来了。”秦烈终于转过身,“而在‘他们’想让我们变成什么。”


会议桌旁的气氛骤然凝滞。


秦烈按下终端按钮,调出新的投影:一张由陈浩逆向推演出的通信节点分布图。三个红点悬浮在城市废墟之上,呈不规则三角排列,其中一点正指向废弃的国家神经科学研究院。


“支援部队撤离时留下的信号残迹,经过七次跳转伪装。”陈浩接过话头,手指划过空中界面,“原始IP被加密覆盖,每次深度解析都会触发自毁清除机制,像是有人设定了‘不可追溯’的防火墙。”


“但我们找到了破口。”张峰接上,“量子缓存模块能冻结清除进程0.6秒。在这段时间内,我捕捉到了跳转路径的拓扑规律——它遵循蜂巢模型,每层伪装都对应一个特定频率的反射层。只要反向推导,就能锁定真实发射源。”


秦烈的目光停留在那个位于研究院的坐标上。那里曾是“蚀智”病毒最初实验的场所,也是军方秘密项目X7的备案地。他曾以为那是尘封的历史,现在看来,或许只是被刻意掩埋的开始。


“成立专项小组。”他宣布,“任务目标:查明神秘支援的身份、目的及其技术来源。行动代号——‘溯源’。”


林雪眉头微蹙:“我们现在连对方是不是人类都还不确定。”


“那就先从最像人的部分查起。”秦烈说,“回放战斗影像,找特征。”


训练场回放室的灯光调至最低。林雪坐在控制台前,双手放在操纵杆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周敏站在她身后,盯着屏幕上模糊的夜视画面。


那是决战当晚的最后十分钟。银灰色飞行器悄然转向,数名武装人员从舱门跃下,动作迅捷如影。他们未佩戴任何标识,装备制式也不属于任何已知势力。


“放大左翼第三名支援者。”林雪低声说。


画面拉近,头盔遮住了面部,但身形轮廓清晰可见。那人落地时左肩微倾,步伐略滞,随即迅速调整姿态,投入战斗。


“这个动作……”林雪瞳孔收缩,“左肩关节有旧伤,愈合不良,导致发力时重心偏移。这不是临时损伤,是长期习惯。”


“我能查。”周敏打开本地档案库,调取末世前军方公开演习视频数据库。她的手指在触控板上快速滑动,筛选关键词:“战术移动节奏”“呼吸频率匹配”“肩部力学偏差”。


几分钟后,一段黑白影像弹出。


画面中,一名身穿深灰作战服的男子正在指挥小队穿越障碍区。他每一次跃起落地,左肩都有轻微下沉。档案编号显示:代号“灰隼”,原隶属特种作战单位“影刃”小队副指挥官。三年前在边境冲突中被宣告阵亡。


“他还活着。”林雪的声音很轻。


周敏继续翻阅备注栏。某些文字已被删除,但在恢复工具下仍可辨认。一行小字缓缓浮现:


【项目X7|观测组|权限等级:OBSERVER-01】


她猛地抬头,看向林雪:“这和秦烈收到的认证请求……是同一个系统。”


林雪没说话。她盯着屏幕中那个背影,记忆深处某扇门被猛然推开——她曾在一次联合演练中见过这个人。那时他说过一句话:“真正的观察者,从不现身。”


地下二层,A级实验室。


陈浩将数据盒接入量子缓存阵列,屏幕上跳动着不断刷新的日志。张峰蹲在设备旁,用镊子调整锗晶桥的角度,确保信号捕获精度。


“再试一次。”他说。


系统启动,信号追踪程序开始运行。进度条缓慢推进,在82%处突然卡住,紧接着弹出警告:


【检测到反向追踪防护协议】 【启动数据熔断机制】


“来了!”陈浩立刻激活空间提供的量子隔离模块,强行冻结清除进程。时间仿佛被拉长,0.6秒内,大量原始数据流涌入缓存区。


张峰迅速抓取关键片段,导入三维拓扑重建模型。蜂巢状路径逐渐成形,六个虚拟节点环绕中心坐标旋转。最终,三个真实发射源位置被锁定。


其中一个,正是国家神经科学研究院地下七层。


“这个地方……”张峰喃喃道,“有SUB-LEVEL X的编码标记。”


话音未落,终端突然自动弹出一条新消息:


【同步状态更新:64.1%】


两人同时僵住。


“谁发的?”张峰问。


“没人。”陈浩盯着通讯日志,“这不是系统广播,也不是外部入侵。它像是……从内部生成的。”


与此同时,指挥中心。


秦烈正查看最新的安全日志。突然,手腕传来一阵异样的搏动。不是疼痛,也不是发热,而是一种精准的震动节奏——73秒一次,与信号周期完全一致。


他卷起袖口,皮肤表面看不出异常,但皮下组织似乎有微弱的蓝光在游走,如同电路板上的电流。


他不动声色地放下衣袖,走向医疗区。


李薇正在整理冷藏柜,听到脚步声抬头:“你怎么来了?”


“例行检查。”他说。


她示意他坐下,取出便携式扫描仪。探针贴近皮肤的瞬间,仪器发出轻微蜂鸣。


“白细胞内的晶体密度上升了。”她皱眉,“而且它们的排列方式变了。不再是随机分布,而是形成了某种环形阵列。”


“像天线?”


“像接收器。”她抬眼看他,“秦烈,这些晶体不是被动存在的。它们在适应你。”


他沉默片刻,低声道:“如果我不是宿主,而是目标呢?”


李薇的手停在半空。


“你说什么?”


“我在想,为什么是73秒?为什么是倒置三角?为什么每次我们接近真相,身体或系统就会出现反应?”他看着自己的手背,“也许从我拿到第一块金属片开始,就已经进入了某个流程。”


李薇还想说什么,终端突然响起警报。


一支编号为X7-γ的试管正在释放微量辐射。监控显示,其表面的倒置三角刻痕正在扩大,边缘渗出淡绿色液体,缓缓沿着玻璃壁向下爬行。


她立即启动隔离程序,但就在密封舱关闭前的一瞬,试管内部闪过一道蓝光——与秦烈手腕下的光纹完全相同。


深夜,回放室。


林雪独自坐在黑暗中,反复播放“灰隼”的作战片段。她已经看了十七遍,每一帧都不放过。突然,她在第十二分钟四秒处发现了一个细节:那人右手虎口处有一道极细的疤痕,形状弯曲,像一道闪电。


她截取图像,放大,对比。


然后,她打开了自己的旧作战记录。


照片中,年轻的她站在训练场上,身旁是一名高个男子,正低头检查枪械。他的右手虎口,有一模一样的疤痕。


林雪的手指轻轻抚过屏幕。


“原来是你……”


她没有上报这一发现。


而是悄悄导出了那段影像的原始文件,保存进私人加密盘。


同一时刻,秦烈站在密室外的走廊尽头,望着通风口栅格上的那道三角划痕。他抬起手,掌心贴上墙面。


嗡——


读取区亮起蓝光。


系统界面浮现,自动加载那份残缺蓝图:


《神经接口信号过滤器v0.3》 【建议接入SUB-LEVEL X数据库以补全模型】


他输入指令,尝试模拟接入路径。系统运算至第七步,再次卡住。


【目标节点需生物密钥认证】


他取出金属片,放在读取区。


蓝光闪烁数次,弹出新提示:


【匹配特征:右手掌纹 + 心率变异性 + 皮下搏动节律】 【三项匹配度均超过62%,建议复合授权】


秦烈收回手,转身欲走。


就在他迈步的刹那,眼角余光瞥见投影仪关闭后的余晖中,自己手腕皮肤下闪过一道微弱蓝光——比以往更亮,更急促。


他停下脚步,没有回头。


林雪在加密盘中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命名为“灰隼-未分类”。她将影像、疤痕对比图、以及那段被删除的档案文字全部拖入其中。


点击确认时,系统提示:


【文件写入成功】 【同步目标:未知】 【传输完成度:1%】


她盯着那串数字,手指悬在删除键上方。


最终,她按下了“保留”。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