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错礼
官场上有“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县局的小李“深谙此道”,但“奇思妙想”却送错了礼,惹得局长勃然大怒。
年底,小李送了一车花生油让局长怒火中烧:“我家不是炸油条的!”局长硬邦邦的一句话“赶”走了小李,也让他的副科梦顿时灰飞烟灭。
小李所在的县局属于省垂直管理单位,局长就是从省局下派锻炼的,家还在省城。小李大学毕业工作10多年,勤勤恳恳,颇得好评。这年年底要提拔副科级干部,就是副局长,小李自然有强烈的欲望。但有欲望的绝不止小李一人,有人形容,抡到提拔,干部就像一篓螃蟹,争着往外爬。小李混了多年,当然知道送礼的潜规则。但送什么,却大费周折。
小李也明白现今送礼都是“真金白银”,但他出生农村,结婚买房还拉了一屁股债,准备咬咬牙再借。但听说“水涨船高”,送钱都在10万元以上,便又灰心了,但实在舍不得这次提拔的机会。正在忧愁烦闷,左右为难之际,一条妙计涌上心头:“出奇制胜,送花生油。”
小李的“奇思妙想”并非异想天开,他的农村老家那一带就是优质花生的主产区,还出口到欧洲等地,花生油更是名闻遐迩,香味浓郁,澄清透明,色泽深,脂溶性杂质含量高,是当地走亲访友的最佳礼品。为了呈现诚意,小李掏了一万多元,买了一面包车的精装桶装花生油。小李还替局长着想:“吃不完正好可以礼送亲戚朋友,多有面子呀。”
于是,趁着一个周末黄昏,小李开车来到省城局长家。局长开门一看,哭笑不得,坚决不收:“家里的鲁花、福临门、金龙鱼等还吃不完呢。”小李一再坚持:“这是我们当地的特产,和鲁花等品牌不相上下。您正好送人。”局长就住在省局的家属楼里,看到有邻居窥视,有点恼羞成怒,就说出了“我家不是炸油条的”硬话,直接把小李推了出去。
上班后,局长一再强调提拔干部坚决杜绝跑要等不正之风,还不点名地批评了小李。小李自然落选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小李送错礼成了局里的一大笑话。有人拿当时正火的电视剧《上错花轿嫁对郎》调侃:小李送错礼也嫁错郎;还有人直接开涮:“走,请你吃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