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评估小组的到来,像一台精密而无情的机器,开始对圣玛丽精神病院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进行网格化扫描。
杨芮博士是这台机器的大脑和核心,她摒弃了所有主观臆断和情感干扰,将每一个病人,尤其是洛言,视为需要破解的复杂方程式。
洛言所在的区域被临时改造成了前沿的观测点,脑电图仪、功能性近红外光谱仪和心率变异监测器……”
各种尖端设备环绕着他,冰冷的数据线贴附在他的皮肤上,试图将不可名状的精神活动转化为可量化的曲线和数字。
杨芮亲自坐镇观察,她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单向玻璃后的监控室里,面前是多个屏幕,分别显示着洛言的实时生理数据,行为录像和脑部活动成像。
她的团队成员则轮班进行着各种标准化刺激-反应测试,记录着洛言对光线、声音和简单问题乃至特定图像的反应。
洛言极其“配合”,他完美地扮演着一个病情稳定、略带迟钝、偶尔会因“幻觉”而流露出细微恐惧的普通精神病患者。
他的生理数据在仪器上显示出符合预期的波动,他的行为反应落在杨芮所掌握,各类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的重叠区间内。
一切似乎都在指向一个结论:“这是一个症状复杂,但仍在人类精神病学认知范畴内的病例。”
然而,杨芮那如同精密仪器般的直觉,却捕捉到了一丝不协调的“噪音”。
她注意到,洛言那些符合诊断标准的“症状”表现,时机过于……恰到好处。仿佛他知道仪器在监测什么,测试在评估什么。
他的恐惧反应出现时,脑电图中特定波段的活动确实会增强,但那增强的起始点,有时会微妙地领先于外部刺激的呈现,仿佛……是预先准备好的。
更让她隐隐不安的是数据本身的“过于完美”,自然界尤其是人类复杂的大脑活动,总是存在随机性和不可预测的波动。
但洛言的数据,在符合疾病模型的同时,却呈现出一种异样,近乎刻板的规律性,就像,“一个高明的伪造者,在严格按照教科书制造证据。”
她尝试引入更复杂的双盲实验和随机干扰项……结果,洛言的“症状”和数据波动,依旧能精准地贴合着被测试的核心内容,而对那些随机干扰却置若罔闻。
这不符合已知的任何一种精神病理机制,杨芮的眉头越皱越紧。
理性告诉她,这可能是某种未被记录,极其特殊的病症表现。
但她的直觉,那被她长期压抑的属于科学探索之外的直觉,却在低声警告——他们面对的可能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某种……更超越常理的存在。
她决定进行一次更大胆的尝试,她设计了一套基于潜意识投射和感官剥夺的实验,旨在绕过被试者有意识的伪装,直接探测其深层精神世界。
洛言被安置在一个隔音,光线可控的特殊观察室内,身上连接着更密集的传感器。实验开始,感官输入被逐渐剥夺,环境趋于绝对的单调。
监控室内,杨芮和团队成员屏息凝视着屏幕。理论上,在这种环境下,被试者的精神活动会要么趋于平静,要么被内在的思绪、记忆或幻觉所占据。
然而,洛言的数据却呈现出一种诡异的……空白,不是平静的直线,而是一种缺乏特征和近乎虚无的基线。
仿佛他内在的精神世界,是一片没有任何标识的荒原。就在杨芮以为实验失败时,异变陡生。
其中一台监测边缘系统活动的仪器,记录到了一段极其短暂,强度却高得离谱的波动。
那波形的形态完全不符合任何已知的神经活动模式,尖锐和扭曲,充满了非人的质感,随即又瞬间归于沉寂,快得像是仪器故障。
几乎在同一时间,观察室内一个用于监测环境参数的与洛言毫无物理连接的热感应传感器。
记录到了室温一次无法解释,极其微小和瞬时的骤降,范围仅限于洛言周围。
而单向玻璃后的杨芮,在那一瞬间,感到一股莫名,冰冷的寒意掠过脊背,仿佛被什么东西……窥视了。
那不是物理上的寒冷,而是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战栗,她猛地看向观察室内的洛言。
他依旧安静地躺着,闭着眼睛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仿佛刚才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记录到了吗?”杨芮的声音因为紧绷而有些沙哑。
“边缘系统波形异常,持续时间0.03秒,强度超阈值百分之五百……环境温度异常波动,已排除设备故障可能……”团队成员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惊。
杨芮死死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又看向观察室里那个看似无害的青年。
理性构建的世界观,在这一刻,被撕开了一道细微,却深不见底的裂缝。
她得到的数据,非但没有解开谜团,反而引出了更多,更令人不安的问题,“那转瞬即逝的非人波形是什么?那局部的温度骤降如何解释?”自己刚才那被窥视的感觉,是压力下的错觉,还是……
她第一次,对自己坚信不疑的科学量尺,产生了动摇。而观察室内,洛言的嘴角,在无人看见的角度,极其轻微地勾动了一下。
理性的探照灯,终于触碰到了混沌的迷雾。
游戏,变得有意思起来了。他很期待,这位冷静的科学家,在迷雾中迷失方向时,会露出怎样有趣的表情。
那转瞬即逝的异常数据和自身那难以解释的冰冷战栗,像两根细小的楔子,钉入了杨芮博士那由纯粹理性构筑的世界观。
她试图将其解释为罕见的同步仪器故障,或是自己长期高压工作下的短暂幻觉。但怀疑的种子一旦落下,便在严谨思维的土壤里,以更扭曲的方式生根发芽。
她加大了对洛言的观测力度,实验设计更加复杂,监控更加无孔不入,数据分析也更加苛刻。
她试图捕捉到更多“异常”,用海量的无可辩驳的数据来证实或证伪那瞬间的诡异。
然而,洛言仿佛一个深不见底的混沌之源,又像一面完美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