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河西鏖战
书名:诸子问鼎 作者:风之流浪 本章字数:9015字 发布时间:2025-10-17

第六十八章 河西鏖战

 

初夏的河西大地,热风裹挟着沙尘,掠过苍茫的旷野,卷起阵阵土雾。少梁城外的平原上,旌旗猎猎,甲胄鲜明——六国同盟的十万大军已在此集结,黑色的魏军方阵、玄色的赵军骑兵、紫色的韩军步兵、赤色的楚军阵列,如同五彩的洪流,在平原上绵延数里,气势磅礴。

 

墨翟站在少梁城头,望着下方整齐列阵的联军,神色凝重。他身着靛青色粗布短褐,腰间悬挂着一把青铜剑,下颌的短须随风微动,深邃的目光扫过联军阵列,最终落在远处秦军的营寨上——那里黑色的旗帜如林,营寨连绵数十里,隐约能看到秦军士兵在营寨内穿梭,甲胄反射着刺眼的阳光,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先生,秦军已在河西对岸的临晋关集结了八万大军,由公孙鞅亲自统领,公孙衍与公子卬为副将,看来是要与我们决战了。”魏章身着绿色铠甲,手持长剑,走到墨翟身边,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凝重。

 

墨翟点了点头,目光落在案几上的羊皮地图上——秦军的营寨沿黄河西岸一字排开,临晋关为中军大营,左右两侧各有一座营寨,形成掎角之势,显然是做好了防御的准备。而六国联军则驻扎在少梁城外的平原上,与秦军隔河对峙,中间隔着宽阔的黄河,河水奔腾,浪花翻涌,成为双方天然的屏障。

 

“秦军虽人多势众,但他们远道而来,粮草运输困难,且河西之地多为魏国故土,百姓们对秦军早已怨声载道,这是我们的优势。”墨翟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如今六国联军已集结完毕,当务之急是渡过黄河,突破秦军的防线,攻占临晋关,将秦军赶出河西之地。”

 

“只是黄河水流湍急,秦军又在西岸布下了重兵,想要渡过黄河,绝非易事。”廉颇手持长戟,大步走来,他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玄色铠甲上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末将已派人探查过黄河的渡口,秦军在所有渡口都布下了弓箭手与投石机,还在河中设置了铁索与暗桩,想要强渡,恐怕会伤亡惨重。”

 

韩聂也上前说道:“先生,秦军的连弩威力巨大,射程远超我军的弓箭,若强行渡河,我军士兵恐怕还未上岸,便会被秦军的连弩射杀。不如我们坚守少梁城,待秦军粮草耗尽,再出兵反击,这样既能减少伤亡,又能稳操胜券。”

 

墨翟摇了摇头,说道:“秦军此次集结了八万大军,粮草充足,足以支撑数月。若我们坚守不出,只会给秦军更多的时间部署防御,到那时,想要击退秦军,便更加困难了。而且,河西百姓们早已不堪秦军的压迫,我们若能尽快击败秦军,便能解救河西百姓于水火之中,这才是‘兼爱非攻’的真谛。”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墨某已有一计。秦军虽在渡口布下了重兵,但他们的粮草大多囤积在临晋关后方的蒲坂城,只要我们能派一支奇兵,绕过秦军的防线,奇袭蒲坂城,烧毁秦军的粮草,秦军便会不战自乱。到那时,我们再趁机强渡黄河,定能一举击溃秦军。”

 

众人闻言,眼中纷纷闪过一丝光亮。廉颇立刻说道:“先生此计甚妙!末将愿率领五千赵军骑兵,绕过秦军的防线,奇袭蒲坂城!赵军骑兵擅长奔袭,定能完成任务!”

 

墨翟点了点头,说道:“好!廉将军率五千赵军骑兵,从少梁城北侧的龙门渡口渡过黄河,那里水流较缓,且秦军的防御相对薄弱。渡过黄河后,沿龙门山小道行军,昼夜兼程,直奔蒲坂城,务必在三日内烧毁秦军的粮草。”

 

“末将领命!”廉颇躬身应道,转身快步离去,即刻召集赵军骑兵,准备出发。

 

墨翟又看向景翠,说道:“景将军,你率领两万楚军,在少梁城南侧的风陵渡佯攻,吸引秦军的注意力,为廉将军的奇袭部队争取时间。”

 

“末将领命!”景翠拱手应道,眼中满是坚定。

 

随后,墨翟又对魏章与韩聂说道:“魏将军与韩将军率领五万大军,在少梁城西侧的主渡口集结,待廉将军奇袭成功,秦军军心大乱之际,强行渡过黄河,突破秦军的防线,攻占临晋关。”

 

“遵令!”魏章与韩聂齐声应道,转身下去部署兵力。

 

议事完毕后,联军立刻行动起来。廉颇率领五千赵军骑兵,趁着夜色,悄悄从少梁城北侧的龙门渡口渡过黄河。赵军骑兵个个马术精湛,手持长戟,身着轻甲,在夜色的掩护下,如同鬼魅般沿着龙门山小道疾驰而去,朝着蒲坂城的方向进发。

 

景翠则率领两万楚军,在少梁城南侧的风陵渡摆开阵势,架起云梯与投石机,佯装要强行渡河。楚军士兵们呐喊着,朝着秦军的防线发起猛攻,箭矢如同暴雨般朝着秦军射去,投石机将巨大的石块抛向秦军的营寨,一时间,风陵渡方向杀声震天,烟尘弥漫。

 

秦军主帅公孙鞅见状,果然中计。他以为六国联军要从风陵渡强渡黄河,立刻下令调遣三万大军,前往风陵渡支援,加强那里的防御,却不知廉颇率领的奇袭部队早已绕过防线,朝着蒲坂城疾驰而去。

 

两日后,廉颇率领的赵军骑兵抵达了蒲坂城附近。蒲坂城是秦军的粮草囤积之地,城墙高大坚固,驻守着一万秦军士兵。廉颇深知,想要烧毁秦军的粮草,必须速战速决,否则一旦被秦军察觉,便会陷入重围。

 

“将士们,成败在此一举!随我冲!”廉颇手持长戟,高声喊道,率先朝着蒲坂城冲去。赵军骑兵们纷纷响应,手持长戟,策马疾驰,如同黑色的洪流,朝着蒲坂城冲去。

 

蒲坂城的秦军士兵们见状,顿时慌作一团,连忙登上城墙,拉起弓箭,朝着赵军骑兵射去。箭矢如同暴雨般朝着赵军射来,却被赵军骑兵的盾牌挡开。赵军骑兵很快便冲到了城下,手持长戟,朝着城墙上的秦军士兵刺去,城墙上的秦军士兵纷纷中戟倒地。

 

廉颇趁机率领部分赵军骑兵,冲到蒲坂城的粮仓附近,点燃了随身携带的火油。火油遇到明火,瞬间燃起熊熊大火,大火迅速蔓延,很快便将整个粮仓吞噬。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照亮了整个蒲坂城。

 

秦军士兵们见状,纷纷惊呼起来,想要灭火,却为时已晚。粮仓内的粮草早已被大火烧毁,只剩下一片焦黑的废墟。

 

“撤!”廉颇见任务完成,立刻率领赵军骑兵,朝着黄河岸边疾驰而去。蒲坂城的秦军士兵们想要追击,却被赵军骑兵甩在身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离去。

 

消息很快传到了秦军的中军大营。公孙鞅得知蒲坂城的粮草被烧毁,顿时脸色铁青,心中又惊又怒。他没想到,六国联军竟然会派出奇兵,奇袭蒲坂城,烧毁他的粮草。如今粮草尽失,秦军士兵们军心大乱,若再坚持下去,恐怕会不战自乱。

 

“废物!都是废物!”公孙鞅怒声骂道,狠狠一拳砸在案几上,案几上的竹简散落一地,“竟然让六国联军的奇兵绕过防线,烧毁了我们的粮草!你们这群废物,简直是我大秦的耻辱!”

 

公孙衍与公子卬连忙上前,小心翼翼地说道:“相爷息怒。如今粮草已失,军心大乱,我们不如暂且撤军,返回咸阳,待粮草充足后,再卷土重来。”

 

公孙鞅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意,目光阴鸷地说道:“撤军?如今六国联军士气正盛,我们若撤军,他们定会趁机追击,到那时,我军定会损失惨重!更何况,本相此次率领八万大军出征,若不能击败六国联军,攻占河西之地,又有何颜面返回咸阳见大王?”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传我命令,即刻率领大军,渡过黄河,与六国联军决战!就算粮草不足,我们也要凭借大秦的虎狼之师,击溃六国联军,让他们知道,与我大秦为敌,只有死路一条!”

 

“是!”公孙衍与公子卬不敢违抗,连忙躬身应道,转身下去传令。

 

很快,秦军便开始渡过黄河。八万秦军士兵们乘坐着渡船,朝着对岸的六国联军冲去。黑色的战船在黄河上密密麻麻,如同蚂蚁般,朝着对岸驶来,气势汹汹。

 

墨翟站在少梁城头,看到秦军开始渡河,立刻下令:“魏将军、韩将军,即刻率领大军,在主渡口列阵,准备迎敌!连弩手与投石机准备就绪,待秦军靠近,便全力攻击!”

 

“遵令!”魏章与韩聂齐声应道,率领五万大军,在主渡口列开阵势。魏军方阵在前,手持长矛与盾牌,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韩军步兵在后,手持弓箭,随时准备射击;连弩手与投石机则部署在两侧,对准了黄河上的秦军战船。

 

很快,秦军的战船便靠近了岸边。“放箭!”魏章高声喊道,韩军士兵们立刻放箭,箭雨如同暴雨般朝着秦军战船射去。秦军士兵们纷纷中箭倒地,鲜血染红了黄河水,河水泛起一片片猩红。

 

“连弩准备!放!”墨翟高声喊道,城墙上的连弩手们立刻扣动扳机,数十架连弩同时发射,黑亮的弩箭如同流星般朝着秦军战船射去。弩箭的威力远超普通弓箭,轻易便能穿透秦军的战船,射进士兵的身体。秦军的战船纷纷被射穿,进水沉没,士兵们纷纷落入黄河中,被湍急的河水冲走。

 

“投石机,放!”墨翟继续下令,城墙上的投石机立刻开始运作,巨大的石块被抛向空中,如同流星般朝着秦军战船砸去。石块重重地砸在战船上,将战船砸得粉碎,船上的秦军士兵也被石块砸中,瞬间粉身碎骨。

 

公孙鞅站在战船上,看到秦军伤亡惨重,心中怒火中烧。他没想到,六国联军的防御竟如此坚固,连弩与投石机的威力远超他的想象。但他已无退路,只能咬牙下令:“继续前进!谁敢后退,立斩不赦!”

 

秦军士兵们在公孙鞅的逼迫下,只能继续朝着岸边冲去。他们冒着箭雨与石块,奋力划船,终于有部分战船抵达了岸边。秦军士兵们纷纷跳下战船,手持长剑与长矛,朝着六国联军的防线冲去。

 

“杀!”魏章高声喊道,率领魏军士兵们迎了上去。双方士兵瞬间交上了手,长枪与长剑碰撞,发出“铛铛”的巨响,火花四溅。魏军士兵们手持长矛,组成密集的方阵,朝着秦军士兵刺去;秦军士兵们则手持长剑,身手矫健,朝着魏军的方阵冲去,试图突破防线。

 

韩军士兵们则在后方放箭,支援魏军。箭雨如同暴雨般朝着秦军射去,秦军士兵们纷纷中箭倒地,却依旧顽强地抵抗着。

 

就在双方激战正酣之际,廉颇率领的赵军骑兵从秦军的后方疾驰而来。赵军骑兵们手持长戟,如同黑色的旋风,朝着秦军的侧翼冲去。秦军士兵们猝不及防,被赵军骑兵冲得七零八落,阵型瞬间大乱。

 

“秦军阵型已乱!全军出击!”墨翟高声喊道,声音传遍了整个战场。

 

六国联军的士兵们听到墨翟的命令,顿时士气大振,纷纷朝着秦军发起猛攻。魏军士兵们突破了秦军的防线,朝着秦军的中军冲去;韩军士兵们则紧随其后,扩大战果;楚军士兵们也从风陵渡赶来,加入了战斗;赵军骑兵则在秦军的阵中穿梭,斩杀秦军士兵。

 

秦军士兵们腹背受敌,军心大乱,纷纷开始溃败。有的士兵扔下武器,朝着黄河岸边逃窜;有的士兵则跪地投降,祈求联军饶命。

 

公孙鞅见状,心中满是绝望。他知道,大势已去,再坚持下去,只会全军覆没。“撤!快撤!”他厉声喊道,率领残余的秦军士兵们,朝着黄河岸边逃窜而去。

 

六国联军的士兵们见状,纷纷追击。赵军骑兵们策马疾驰,朝着秦军的溃兵冲去,手中的长戟不断挥舞,斩杀着秦军士兵;魏军与韩军的士兵们则在后面追赶,将秦军的溃兵一一俘虏。

 

黄河岸边,秦军的战船早已被联军的投石机砸毁,秦军士兵们想要渡河,却只能跳入黄河中,被湍急的河水冲走。一时间,黄河岸边哭声震天,死伤无数。

 

公孙鞅在亲兵的掩护下,好不容易登上了一艘幸存的战船,朝着对岸的临晋关逃去。他回头望着身后的战场,心中满是不甘与愤怒——他没想到,自己率领八万大军出征,竟会败得如此惨烈。

 

六国联军的士兵们追到黄河岸边,见秦军已逃远,便停止了追击。他们站在岸边,望着滔滔的黄河水,高声欢呼起来,欢呼声震耳欲聋,在河西大地回荡。

 

墨翟站在少梁城头,望着下方欢呼的联军士兵们,心中终于松了口气。他知道,这场河西决战的胜利,不仅击退了秦军的入侵,保住了河西之地,更巩固了六国同盟的根基,让天下百姓看到了和平的希望。

 

“先生,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魏章快步走上城头,声音带着激动的颤抖,眼中满是泪水。他紧紧握住墨翟的手,墨翟的手虽布满老茧,却带着坚定的力量。

 

墨翟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感慨:“是啊,我们胜利了。这是六国同心协力的结果,是将士们浴血奋战的结果,更是天下百姓期盼和平的结果。”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战场,那里满是秦军士兵的尸体与残破的兵器,鲜血染红了黄河水,也染红了河西的土地。他心中满是沉重,轻声说道:“传令下去,妥善安葬阵亡的将士们,善待投降的秦军士兵,安抚河西的百姓们。另外,派人前往洛阳盟约府,告知苏秦先生,河西决战已取得胜利,秦军已被击退,让他尽快协调各国,做好战后重建与防御部署。”

 

“遵令!”魏章躬身应道,转身快步离去,眼中满是振奋。

 

随后,墨翟便下了城头,沿着血迹斑斑的道路,缓缓走向战场。战场上,联军的士兵们正在清理战场,有的抬着阵亡将士的尸体,有的则在安抚受伤的士兵,还有的在向百姓们分发粮食。百姓们见到墨翟,纷纷围了上来,眼中满是感激与敬畏,有的甚至跪倒在地,朝着墨翟叩拜。

 

墨翟连忙将百姓们扶起,语气温和:“乡亲们,快起来。你们受苦了,如今秦军已被击退,河西之地终于恢复了和平,你们可以安心地生活了。”

 

百姓们闻言,眼中满是泪水,纷纷说道:“多谢墨翟先生!多谢六国联军!若不是先生与联军将士们,我们恐怕早已家破人亡了!”

 

墨翟心中一暖,说道:“守护百姓,本就是墨某与联军将士们的本分。今后,六国同盟定会加强河西的防御,防止秦军再次入侵,让你们永远过上安稳的日子。”

 

接下来的几日,墨翟一直留在少梁城,协助魏章处理战后事宜。他亲自前往军营,慰问受伤的将士们;前往百姓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还亲自到粮仓查看粮食的分发情况,确保每一户百姓都能领到足够的粮食。

 

河西的百姓们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活,街道上的血迹被清理干净,商铺重新开业,孩子们在街道上嬉戏玩耍,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少梁城的秩序渐渐恢复,处处透着生机与活力。

 

三日后,苏秦率领六国使者来到了少梁城。见到墨翟,苏秦连忙上前,拱手说道:“先生,恭喜您取得河西决战的胜利!此次胜利,不仅保住了河西之地,更让六国同盟的威望大增,天下诸侯纷纷表示,愿意加入同盟,共同抵御秦国的入侵!”

 

墨翟点了点头,心中满是欣慰:“这都是六国同心协力的结果。如今秦国虽被击退,但他们的实力依旧强大,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尽快加强六国同盟的凝聚力,协调各国的兵力与粮草,做好应对秦国再次入侵的准备。”

 

苏秦深表赞同,说道:“先生所言极是。苏秦已与六国使者商议过,决定在少梁城设立六国同盟的西部长官府,由魏章将军担任长官,统领河西的防御;同时,各国将继续增派兵力与粮草,支援河西前线,确保河西之地的安全。”

 

墨翟点了点头,说道:“好!如此一来,河西之地的防御便会更加稳固。另外,我们还要派人前往咸阳,与秦国议和,要求秦国归还侵占的各国土地,赔偿百姓们的损失,让秦国为他们的侵略行为付出代价。”

 

“先生所言极是。”苏秦应道,“苏秦这就派人前往咸阳,与秦国议和。”

 

随后,六国使者便在少梁城召开了议事大会,正式设立了六国同盟的西部长官府,任命魏章为长官,同时决定增派五万大军、二十万石粮食支援河西前线。

 

墨翟站在议事厅内,望着六国使者坚定的面容,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虽然秦国的威胁依旧存在,但只要六国同心协力,坚守同盟,就一定能抵御秦国的入侵,守住天下百姓的安宁,实现“兼爱非攻”的理想。

 

而在咸阳的王宫大殿内,秦孝公正听着公孙鞅汇报河西决战失败的消息,手中的青铜酒爵“哐当”一声砸在案几上,酒液泼洒而出,浸湿了案上的竹简。他猛地站起身,龙颜大怒,声音如同惊雷般在大殿内回荡:“八万大军!整整八万大秦虎狼之师!竟然败给了六国联军!公孙鞅,你可知罪!”

公孙鞅跪在地上,头埋得极低,甲胄上还沾着黄河的泥水与干涸的血迹,狼狈不堪。他浑身颤抖,声音带着一丝嘶哑:“臣……臣有罪!臣轻敌冒进,中了六国联军的奸计,导致大军惨败,粮草尽失,还请大王治罪!”

大殿两侧的大臣们纷纷低下头,大气不敢喘一口。他们从未见过秦孝公如此震怒,此刻谁也不敢上前求情,生怕引火烧身。

秦孝公怒视着公孙鞅,胸膛剧烈起伏,眼中满是失望与愤怒:“你推行变法,强我大秦,本王对你寄予厚望,将八万大军交予你统领,指望你能攻克河西,为大秦东进中原铺平道路。可你呢?不仅没能击败六国联军,反而损兵折将,让大秦颜面扫地!你让本王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

公孙鞅趴在地上,额头紧紧贴着冰冷的地面,声音哽咽:“臣……臣罪该万死!但臣恳请大王再给臣一次机会!臣愿戴罪立功,整顿兵马,再次出征河西,定能击败六国联军,夺回河西之地,为大秦雪耻!”

就在此时,大夫景监上前一步,躬身说道:“大王息怒。公孙鞅相爷此次战败,虽有过失,但也并非全是他的责任。六国联军有墨翟相助,墨家器械威力巨大,且六国同心协力,实乃劲敌。如今大秦刚刚经历战败,兵力损耗严重,粮草短缺,若再贸然出征,恐难取胜。不如暂且休养生息,整顿兵马,待国力恢复后,再图河西不迟。”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附和:“景监大夫所言极是。大王,如今大秦不宜再战,还请大王三思!”

秦孝公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意。他知道景监说得有道理,大秦刚刚经历惨败,确实不宜再贸然出兵。他冷冷地看了公孙鞅一眼,说道:“罢了!念在你变法有功,本王暂且饶你一命。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免去你丞相之职,降为庶民,即刻前往边境军营效力,戴罪立功!若再有差池,定斩不饶!”

“谢大王饶命!”公孙鞅连忙叩首谢恩,心中满是感激与羞愧。他知道,秦孝公能饶他一命,已是极大的恩赐,若不是景监等人求情,他今日恐怕早已人头落地。

随后,秦孝公便下令,撤回驻守在临晋关的残余秦军,紧闭函谷关,休养生息,整顿兵马,同时派人前往少梁城,与六国同盟议和,商议归还河西失地之事。

而在少梁城的六国同盟西部长官府内,墨翟正与苏秦、魏章、廉颇、韩聂、景翠等人商议与秦国议和之事。案几上摆放着秦国送来的议和书信,信中秦国承诺,归还侵占魏国的河西之地、赵国的蔺城、韩国的宜阳等地,同时赔偿各国黄金万镒、粮食二十万石,以弥补战争带来的损失。

“秦国此次倒是诚意满满,不仅归还了所有失地,还愿意赔偿大量黄金与粮食。”苏秦拿起议和书信,笑着说道,“看来他们是真的怕了,不敢再与我们六国同盟为敌了。”

廉颇冷哼一声,说道:“这都是我们用拳头打出来的!若不是我们在河西决战中大败秦军,他们怎会如此痛快地答应议和!依我看,我们应该乘胜追击,率军西进,直取咸阳,彻底消灭秦国,以绝后患!”

韩聂连忙说道:“廉将军此言差矣。秦军虽败,但实力依旧强大,函谷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我们强行进攻,恐怕会伤亡惨重。而且,六国联军刚刚经历大战,士兵们早已疲惫不堪,粮草也所剩无几,实在不宜再贸然进兵。”

景翠也附和道:“韩将军所言极是。如今秦国已答应议和,归还失地,赔偿损失,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若再继续进攻,只会让天下百姓再次陷入战火之中,这与我们六国同盟‘合纵抗秦,守护和平’的初衷相悖。”

墨翟点了点头,说道:“景将军说得对。我们组建六国同盟,并非为了侵略他国,而是为了抵御秦国的入侵,守护天下百姓的安宁。如今秦国已答应议和,归还失地,赔偿损失,我们理应接受议和,让天下恢复和平。”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秦国向来言而无信,我们必须加强河西的防御,防止秦国再次入侵。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六国同盟的凝聚力,让各国真正做到同心协力,这样才能长久地抵御秦国的威胁。”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随后,六国同盟便回复秦国,同意议和,并派苏秦前往咸阳,与秦国签订议和盟约。

几日后,苏秦率领使团抵达咸阳,与秦国签订了《河西盟约》。盟约规定,秦国归还侵占六国的所有土地,赔偿六国黄金万镒、粮食二十万石;六国同盟则承诺,在秦国遵守盟约的前提下,不再对秦国发动进攻;双方开放边境贸易,互通有无,促进两国友好往来。

《河西盟约》的签订,标志着六国同盟与秦国的战争暂时告一段落,天下终于恢复了和平。消息传到各国,百姓们纷纷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庆祝战争的结束。

而在少梁城,百姓们更是张灯结彩,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街道两旁挂满了红灯笼,百姓们身着新衣,手持鲜花,涌上街头,欢呼着,歌唱着,庆祝河西之地的收复,庆祝和平的到来。

墨翟站在少梁城头,望着下方欢庆的百姓们,心中满是欣慰。他想起了在函谷关牺牲的墨家弟子们,想起了在河西决战中浴血奋战的联军将士们,想起了那些为了和平而付出生命的人们。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与奉献,才有了如今的和平局面。

“先生,您看,百姓们多高兴啊。”魏章走到墨翟身边,笑着说道,“这都是您的功劳,若不是您凝聚起六国的力量,我们也不可能击败秦国,收复河西之地。”

墨翟摇了摇头,说道:“这并非墨某一人之功,而是六国同心协力的结果,是将士们浴血奋战的结果,更是天下百姓期盼和平的结果。只要六国能一直坚守同盟,同心协力,天下就不会再有战争,百姓们就能永远过上安稳的日子。”

他顿了顿,目光望向远方的天空,眼中满是憧憬:“墨某毕生的愿望,便是实现‘兼爱非攻’,让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不再遭受战争的苦难。如今,这个愿望终于快要实现了。”

就在此时,墨家弟子墨离快步走来,手中捧着一封书信,躬身说道:“先生,墨家总院传来书信,说天下各国的墨家弟子都已得知河西决战胜利的消息,纷纷表示愿意加入六国同盟,协助同盟守护和平。另外,还有许多百姓也纷纷前来投奔,想要加入墨家,学习墨家的技艺,为守护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墨翟接过书信,快速浏览一遍,眼中满是喜悦。他知道,墨家的力量正在不断壮大,“兼爱非攻”的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只要坚持下去,终有一天,天下将会实现真正的和平与安宁。

随后,墨翟便与苏秦等人商议,决定在少梁城设立墨家分院,招收弟子,传授墨家的技艺与理念,同时协助六国同盟加强河西的防御,守护河西百姓的安宁。

消息传出后,天下百姓纷纷前来投奔,少梁城一时间变得热闹非凡。墨家弟子们在城内开设工坊,制造农具与器械,帮助百姓们改善生活;同时,他们还在城外修建水利工程,开垦荒地,让河西之地变得更加富饶。

六国同盟也在河西各地设立驿站,加强各国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同时,他们还推行新法,减轻百姓们的赋税,鼓励农耕与商业,让河西之地的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

数月后,河西之地变得一片繁荣。田野里长满了庄稼,金灿灿的麦浪随风起伏;街道上商铺林立,行人络绎不绝;百姓们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过上了安稳祥和的生活。

墨翟站在少梁城头,望着下方繁荣的景象,心中满是感慨。他知道,这只是和平的开始,想要长久地守护这份和平,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他坚信,只要六国同心协力,坚守同盟,只要“兼爱非攻”的理念能够一直传承下去,天下就会永远和平,百姓们就会永远安居乐业。

而在咸阳的宫城内,秦孝公站在城楼上,望着东方的天空,眼中满是不甘与野心。他手中紧紧攥着《河西盟约》,指甲深深嵌入掌心,鲜血直流。他知道,今日的屈辱,他日定要加倍奉还。他暗暗发誓,定要整顿兵马,增强国力,待时机成熟,便再次东进中原,吞并六国,实现天下一统的大业。

一场新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六国同盟与秦国的较量,远远没有结束。但此刻,河西大地一片祥和,百姓们正享受着来之不易的和平。墨翟与六国同盟的将士们,也在为守护这份和平,默默付出着努力……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诸子问鼎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