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廷里进行着大规模的社稷祭祀,民间则以家常亲热的态度对待土地神。有文化的人嘎,土地神就是乡神,每个村字都修建有土地庙,土地庙有的用岩头,有的用砖砌成,也有用木材建成的。土地庙里都有土地公公土地婆婆的像。土地公公是一位和蔼慈祥的老人,满头白发白胡子,穿一件齐膝盖的长袍子。手上拿一根把棍。土地婆婆则梳着头髻,头发是全白的,相貌和蔼慈祥。
姆妈说:“我们这里的土地公公都是冇有名字的,听他们嘎古人的人嘎,其他好多地方的土地公公都是有名字的。有人嘎,有的地方把那些有能干,肯为老百姓做好事的人当着土地公公敬。听到嘎好久好久以前,那个时候还是三国时候吧,有个喊蒋子文的人,在金陵当太守,就是金陵的一把手,嘎起也是大官了。那个时候天下大乱,蒋子文带兵打过好多大仗,立过好多功劳。一日,蒋子文得到报告,嘎那个地方有强盗枪女人。蒋子文听了报告,拿起大刀骑着马就去追强盗。蒋子文也冒晓得强盗是一伙人。强盗看到蒋子文只有一个人,就藏在树林里等蒋子文。等蒋子文追到树林里,五六个强盗一齐射箭,蒋子文的喉咙上中了一箭,当时就从马上倒下了,几个强盗走到蒋子文身边,一连几刀把蒋子文砍死了。
蒋子文死的地方在钟山,吴王听说蒋子文为追强盗而死,很是悲痛,封蒋子文很多官职,是一些么个官我也冒晓得,我只晓得蒋子文后来就成了钟山王的的土地公公。
姆妈说:“好的地方官做了土地公公的还有好多。听他们嘎古人嘎,好久好久以前,有个人喊沈休文,是东海海边的人,出生在员外之家。这个人是个格外古怪的人。嘎他古怪,是因为他的左眼有两个眼珠子。你们嘎,从盘古开天地,也冒听到嘎过有两个眼珠子的人,这个沈休文就有两个眼珠子。这个人的腰上还有颗紫色的痣,一般的人只有黑痣,但是这个人却有一颗紫色的痣,这又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果然,这个人从小就格外的聪明。可惜的是,也冒晓得他的爹爹犯了么个罪,一屋人全部被杀了。只有这个年幼的沈休文在外面玩,才冇有被杀。但沈休文也成为了孤儿,家里也穷得么个也冇有了。这时候沈休文的姨姨收养了他。
原来在沈休文一家被杀以前,沈休文已经跟着姆妈读了好多书,沈休文的姨姨晓得他格外聪明,将来一定有大出息,于是也让沈休文继续读书。沈休文日里帮姨姨干活,夜里点灯读书。沈休文专心好学,日夜兼读不知疲倦。他的姨姨担心他用功过度而生病,经常把油灯的油少放些,好让他早点困眼闭(睡觉)。
沈休文参加了朝廷的考试,一炮打响就考上了,做了县官。后来又一步步高升,做了朝廷大官。沈休文死后,由于沈休文把他爹爹的墓地捐给了庵堂,庵堂的和尚就把沈休文作为土地公公敬。
姆妈说:“好的地方官做了土地公公的还有好多。听他们嘎古人嘎,好久好久以前,有个喊岳飞的人,出生在员外家里。那个时候天下大乱,北方那边有个金果打来了。那金果的大元帅喊金兀术,那金兀术人有一丈多高,满口的青面獠牙,他打仗用一条三百多斤的三股叉,冒晓得有好多人死在他手里。那个时候岳飞还只有七八岁。岳飞的姆妈想把岳飞培养成保家卫国的栋梁之材,就在岳飞的背上用针钻了‘尽忠报国’四个字。虽然用针钻子格外痛,但是岳飞的姆妈为了培养儿子,也忍者痛钻子,岳飞也忍着钻心的痛让姆妈在背上钻子。
岳飞长到十五六岁,已经长成了七八尺高的男子汉,练成了一身武艺,投身到行伍里,上前方打仗了。由于岳飞武艺高强,连续立功,很快成为带兵打仗的大将军。这一日,金国大元帅金兀术与岳飞相遇了。岳飞看到,那金兀术人有一丈多高,满口的青面獠牙,手里拿着一条三股叉,一般的人看到他那凶恶相貌,首先就吓懵了,哪里还敢跟他打?但是岳飞冒怕他。岳飞想,我们有多少人死在他手里,今日我一定要把他打死,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岳飞正在想,那金兀术就高举着三股叉打过来了。岳飞听到三股叉发出呼呼的声响,晓得那金兀术的力气大,还需小心。于是岳飞一勾腰躲过三股叉,看到金兀术翻身过来的时候有点慢,于是就有了主意。
岳飞就装着怕金兀术,这么躲闪那么躲闪,金兀术认为南蛮子怕他,就把三股叉径直刺过来,岳飞用枪头一拨,三股叉偏移,岳飞乘机一枪刺过去,枪头穿过金兀术的铠甲,又把金兀术的身体从肚子穿过,金兀术就倒在地上冒动了。
岳飞杀死了金兀术,指挥大军向金国的都城杀过去。就在这个时候,皇帝身边有个奸臣喊秦桧,他怕岳飞的功劳大了,官职会超过他,于是对皇帝嘎:“皇帝爷,听到嘎这个岳飞想做皇帝,如今金兀术被杀了,国家已经冇有危险了,可以让岳飞回来享清福了。要是让他权力太大,只怕他……”
“只怕么个?”
秦桧把嘴巴合着皇帝的耳朵嘎:“只怕他岳飞想夺你的皇帝位嘞,皇帝爷你可要早做准备哩。”
皇帝心想也是,于是下诏要岳飞进宫。岳飞回到朝廷,秦桧派人通知岳飞,要岳飞在家里等待皇帝召见。秦桧派人把岳飞抓起来,说:“岳飞,是谁要你回来?”
岳飞说:“不是皇上诏命我回来吗?”
秦桧说:“大胆岳飞,竟敢私自回家,分明是要谋反!”
于是秦桧命令把岳飞杀了。好多年以后,朝廷才晓得岳飞被秦桧暗杀了。朝廷在都城附近修建了岳王庙,很多地方把岳飞作为土地公公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