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校园里也弥漫起一股新的紧张气息。一年一度的省级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选拔开始了。作为年级物理的顶尖选手,江屿毫无悬念地被选入校集训队。这意味着他需要投入大量的课余时间,参加高强度的集中培训和模拟测试。
几乎同时,市里举办的一场规格颇高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也拉开了帷幕。李老师非常看好林晚的文笔和细腻的观察力,特意找她谈话,鼓励她报名参赛。
于是,两人的生活节奏骤然加快,像两条短暂交汇后又各自延伸的轨道。
物理集训占据了许多下午自习和周末的时间。江屿的书包里塞满了厚厚的竞赛资料,课间也常常看到他和几个集训队的同学(包括邻班的周晴)聚在一起,激烈地讨论着难题,草稿纸上画满了复杂的电路图和公式推导。他脸上的神情是林晚熟悉的专注,甚至带着一种沉浸其中的兴奋光芒,那是属于他的战场。
林晚则开始为作文大赛构思。她选择了“城市角落的光”这个主题,想要描写那些平凡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温暖细节。她利用午休和放学后的时间,带着笔记本,穿梭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校门口的老书店、附近的街心公园,观察记录,捕捉灵感。她的包里总放着一本书,随时可以坐下来阅读和构思。
教室里的“学习互助小组”暂时搁置。他们同桌的时间依旧很多,但交流却变少了。江屿常常在刷竞赛题,眉头紧锁;林晚则沉浸在自己的文字世界里,笔尖沙沙作响。偶尔江屿遇到一个精妙的解法,想跟林晚分享,转头看到她专注写作的侧脸,便又把话咽了回去,只是嘴角会不自觉地弯起一个柔和的弧度。而林晚构思卡壳时,抬头看到江屿专注解题时微微抿起的唇线和紧蹙的眉头,心里也会泛起一丝柔软和欣赏。
深夜,林晚写完一段文字,揉着发酸的手腕,手机屏幕会适时亮起,一条只有简单两个字的短信静静躺在那里:
> **【江屿】:晚安。**
发送时间通常是深夜十一点多,正是他结束集训或刷完一套模拟卷的时候。
没有多余的话语,只有这两个字,像暗夜里悄然亮起的一盏小灯,传递着一份无声的牵挂和陪伴。林晚看着那两个字,一天的疲惫仿佛被熨平了些许,指尖轻点屏幕,也回复过去:
> **【林晚】:嗯,晚安。**
同样简短,却承载着同样的心意。她知道他在为梦想拼搏,她也努力在自己的文字世界里耕耘。他们各自奔赴在自己的赛场上,距离似乎拉远了,但这两条“晚安”的短信,又像坚韧的丝线,在寂静的深夜里,将两颗心温柔地维系在一起。这份沉默的守候,是秋日里最温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