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曹宋争界
书名:诸子问鼎 作者:风之流浪 本章字数:5625字 发布时间:2025-10-13

第五十二章 曹宋争界

 

西行队伍行出十余里,日头已升至半空,毒辣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官道两旁的野草蔫头耷脑地垂着,叶片卷曲起焦边,连空气都带着几分灼热的沉闷。秦华勒住马,额头上沁出的细密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在下巴尖聚成一滴,砸在马鞍上晕开一小片湿痕。他抬手用粗布袖子胡乱擦了擦,指着前方岔路口立着的桑木牌,对墨翟说道:“先生,前面那条往西北的路通往曹国陶丘,是西行去周国的必经之路。只是昨日在濮阳驿馆歇脚时,听往来的宋国商人说,曹国近日与宋国正因边境棘城的归属起了争端,两国都在边境调兵遣将,军营的帐篷从棘城一直排到了十里外,剑拔弩张的,咱们若是走这条路,怕是要被卷进纷争里。”

 

那桑木牌饱经风雨侵蚀,表面已泛出深褐色的斑驳纹理,边缘处甚至有几处开裂,上面用松烟墨写着“左往陶丘,右往陈城”,字迹歪斜却力道十足,显然是常年往来的商队为方便路人所立。岔路口的地面上,还留着不少新鲜的马蹄印与车轮印,只是相比往日的密集,如今稀疏了许多,有些车轮印甚至只压了一半便转向了右侧通往陈城的道路——想来是商人们听闻曹宋边境紧张,都不愿冒风险,纷纷绕路而行。

 

吴起也勒马上前,他眉头紧锁,目光望向通往陶丘的方向,那里的天际线隐约能看到一线黄蒙蒙的尘土,在烈日下蒸腾着,像一团化不开的雾。“先生,曹、宋两国国力相当,曹国虽疆域狭小,却地处中原要冲,民风彪悍,士兵多是善射的弓箭手;宋国则地广人多,物产丰饶,步兵方阵更是闻名诸侯。若真的开战,必然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恶战。我们一行只有五十人,虽携有连弩、投石机等器械,却终究势单力薄,不宜卷入诸侯纷争。不如绕道走右边的路,从陈国边境绕行,虽多走三日路程,却能避开战火,安稳前往洛阳面见周天子。”他的声音低沉,语气中带着几分谨慎——作为墨家最得力的弟子,他不仅要协助墨翟宣扬“非攻”之道,更要时刻确保队伍与先生的安全。

 

墨翟勒住河西良马,那匹通体乌黑的骏马似也感受到了空气中的紧张,不安地刨了刨前蹄,打了个响鼻。墨翟的目光望向通往陶丘的道路,深邃的眼眸中映着远方的尘土,仿佛能透过那片黄雾,看到棘城一带百姓惶恐的脸庞。一阵热风卷过,扬起地上的黄沙,落在他的玄色粗麻短褐上,却丝毫未动他沉静的神色。远处的天空中,几只大雁排成“人”字,扑棱着翅膀朝着南方飞去,翅膀划过空气的声音清晰可闻,似在躲避即将到来的战火与秋日的寒风。

 

他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绕道虽能避开一时的麻烦,却会错过曹、宋边境的百姓。棘城一带的百姓,世代居住在那里,以耕种濮水两岸的沃土与放牧为生,他们的祖坟在那里,他们的家园在那里,他们的根也在那里。如今两国因一块土地争端调兵,他们正日夜惶恐不安,担心战火蔓延到家乡,担心自己辛苦耕种的庄稼被马蹄踏碎,担心自己的房屋被战火烧毁,担心家中的男丁被抓去当兵,从此生死不知。若我们绕道而行,谁来告诉他们‘止戈’之道?谁来阻止这场无谓的战争?谁来为他们撑起一片安稳的天?”

 

他顿了顿,抬手拂去肩上的黄沙,指尖划过粗麻布料的纹路,继续说道:“墨家宣扬‘非攻’,不是只在安稳时言说,不是只在诸侯朝堂上论道,而是要在战火将起时挺身而出,要在百姓受难时挡在他们身前。曹、宋两国的争端,本就是因一块贫瘠的边境土地而起,棘城方圆不过十里,土地多是沙质,年产量不足千石,却要让两国百姓为此流血牺牲,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让诸侯们坐收渔利,这何其荒谬!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们也不能放弃——因为那里的百姓,正等着有人为他们带来和平的希望,等着有人告诉他们,这场战争本可以不必发生。”

 

说罢,墨翟勒转马头,玄色的短褐在风中微微扬起,衣摆处还沾着濮阳城的泥土与濮水的湿气。他目光扫过身后的弟子们,从吴起的沉稳、秦华的担忧,到田仲等年轻弟子眼中的跃跃欲试,一一掠过,语气坚定:“我们走左边的路,去陶丘,去棘城。若曹、宋真要开战,我便去见两国国君,用‘非攻’之道劝说他们罢兵休战。哪怕要面见曹君曹偃,要远赴宋都商丘,我也在所不辞。”

 

弟子们闻言,纷纷勒转马头,眼中的犹豫瞬间被敬佩与坚定取代。田仲——一个约莫二十岁的年轻弟子,身材魁梧,脸上还带着几分未脱的青涩,却眼神刚毅如铁,他握紧腰间的透甲匕,那把青铜短刀的刀柄已被他的手汗浸湿,声音铿锵有力:“先生去哪,我们便去哪!哪怕刀山火海,我们也与先生一同前往,绝不退缩!”其他弟子也纷纷附和,声音整齐划一,在空旷的官道上回荡,像一阵惊雷,劈开了燥热的空气,带着墨家弟子的坚守与勇气。

 

墨翟望着弟子们坚定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条路上必然充满荆棘,或许会遭遇曹宋士兵的阻拦,或许会面临两国国君的质疑,甚至可能遭遇生命危险,但有这些心怀“兼爱”的弟子相伴,有“非攻”之道在心中,他便无所畏惧。他一挥马鞭,清脆的鞭声划破长空,河西良马嘶鸣一声,四蹄扬起尘土,朝着陶丘的方向奔去。吴起、秦华与其他弟子紧随其后,五十匹战马排成一列,像一道黑色的洪流,冲破燥热的空气,朝着曹宋边境疾驰而去,马蹄踏在官道上的声音整齐而坚定,像是在为和平擂鼓。

 

队伍行至午后,日头渐渐西斜,阳光的烈度稍减,却依旧闷热。渐渐靠近曹宋边境时,官道两旁的田地越来越稀疏,原本该是金黄的麦田,如今却一片荒芜,地里的麦秆被踩得东倒西歪,有些田埂甚至被马蹄踏平,露出底下的黄土。偶尔能看到废弃的农舍,屋顶的茅草已被风吹得七零八落,院墙上还留着刀砍的痕迹,深褐色的印记像是凝固的血,显然是之前小规模冲突留下的。路边的老槐树上,挂着几面残破的旗帜,一面是曹国的“曹”字旗,红底黑字,旗角被撕裂了大半;一面是宋国的“宋”字旗,白底黑字,旗面布满了尘土与污渍,两面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像是在无声地宣告着即将到来的战争,又像是在为逝去的安稳哀悼。

 

突然,前方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伴随着士兵粗犷的呼喊声:“站住!此乃曹国边境棘城地界,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墨翟勒住马,抬眼望去,只见一队曹国士兵从路边的树林中冲出,约莫三十人,个个身着褐色皮甲,皮甲上缝着青铜甲片,在夕阳下泛着冷光。他们手持长戟,戟刃锋利,腰间佩着青铜剑,剑鞘上系着红色的穗子,随着动作轻轻晃动。为首的将领是个约莫三十岁的壮汉,身材魁梧,肩宽背厚,脸上带着一道狰狞的刀疤,从左眉骨延伸到下颌,像是一条扭曲的蜈蚣,眼神凶狠如狼,他勒马停在队伍前方,手中的长戟直指墨翟,厉声喝道:“你们是何人?从何处来?要往何处去?若不说清楚,休怪我手中的长戟不客气!”

 

秦华翻身下马,动作利落,快步上前,亮出腰间悬挂的青铜令牌——那令牌是墨家的信物,正面刻着篆书“墨”字,背面刻着墨家的“止戈”纹,边缘打磨得光滑圆润,是墨家弟子身份的象征。他语气平和却带着几分坚定:“我等是墨家弟子,随巨子墨翟先生西行,途经曹国,前往周国洛阳面见周天子。我等并非闲杂人等,也无意卷入曹宋争端,只是路过此地,还望将军放行。”

 

那将领名叫曹猛,是曹国边境的校尉,负责守卫棘城一带的边境线。他早年曾在魏国从军,听闻过墨家的名声,也知道墨家帮赵韩结盟、在浊泽逼退强魏五万大军的事迹,但近日曹宋争端激烈,国君曹偃下了死命令,严格盘查过往行人,尤其是形迹可疑的队伍,生怕有宋国奸细混入曹国刺探军情。他眯起眼睛,盯着秦华手中的令牌,又上下打量了墨翟与身后的弟子们——玄色短褐,腰间佩刀,背上还背着铁制的器械部件,确实与传闻中的墨家弟子相符。但他眉头皱得更紧,语气中带着几分怀疑:“墨家弟子?哼,谁知道你们是不是宋国派来的奸细,打着墨家的旗号刺探我军军情!近日曹宋边境紧张,国君有令,任何人都不得随意通行,哪怕是墨家弟子也不行!你们要么绕道走,要么就留在原地,等我派人禀报上将军曹成,得到命令后再放行!”

 

吴起见状,也翻身下马,他走到曹猛面前,身姿挺拔如松,目光锐利如剑,紧紧盯着曹猛的眼睛,语气带着几分警告:“将军,墨家弟子向来行得正坐得端,从不做鸡鸣狗盗的奸细之事。我等从濮阳而来,一路西行,所到之处皆为百姓谋安稳,从未与任何诸侯为敌。我等只是路过曹国边境,若将军执意阻拦,便是耽误我等前往洛阳面见周天子的行程,也辜负了天下百姓对墨家的信任。再说,曹宋争端本就是因一块无关紧要的土地而起,若真的开战,受苦的还是边境百姓——他们是你的乡亲,是你的同胞,将军难道愿意看到他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吗?”

 

曹猛被吴起的目光看得有些不自在,那目光太过锐利,仿佛能看穿他内心的挣扎。他握长戟的手紧了紧,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却依旧不愿退让:“这是国君的命令,我只是奉命行事!百姓受苦,我也心疼,我家中的老母亲还在陶丘城外的村里种地,我怎会愿意见到乡亲们受难?但我身为曹国校尉,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必须坚守职责!你们若想通行,便只能等我禀报上将军!”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更为急促的马蹄声,伴随着百姓凄厉的哭喊声,那声音穿透空气,刺得人耳膜生疼。曹猛脸色骤变,猛地转头望去,只见一群身着宋国皮甲的骑兵正从棘城方向奔来,约莫二十人,个个手持长戟,腰间佩着短刀,马蹄踏过荒芜的田地,溅起一片尘土。他们正追逐着几个百姓,那些百姓背着破旧的包袱,衣衫褴褛,跌跌撞撞地奔跑着,其中还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与一个约莫五岁的孩童,孩童的哭声撕心裂肺,眼看就要被宋国骑兵追上。

 

“不好!是宋国的骑兵!他们竟敢越界来曹国境内劫掠百姓!”曹猛怒喝一声,眼中瞬间燃起怒火,脸上的刀疤因愤怒而扭曲,随即对身后的士兵下令,“兄弟们,随我冲上去,把这些宋狗赶回去,救回乡亲们!”说罢,他便要挥戟冲上去,身后的曹国士兵也纷纷举起长戟,发出愤怒的呼喊,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

 

“将军且慢!”墨翟连忙开口,声音带着几分急切,他勒马上前,挡在曹猛身前,“将军若是冲上去,必然会引发两国大规模冲突,到时候不仅救不了这些百姓,反而会让战火瞬间蔓延,棘城一带的百姓都会因此遭殃!不如让我去劝说那些宋国士兵,让他们退回去,避免冲突升级。墨家的‘非攻’之道,或许能让他们明白,劫掠百姓并非正道。”

 

曹猛愣了一下,转头看向墨翟,眼中满是疑惑与不信任:“你去劝说?那些宋兵蛮横得很,个个都是杀红了眼的悍卒,怎会听你的话?先生还是退后吧,免得伤了自己!”

 

墨翟没有多言,只是轻轻拍了拍河西良马的脖颈,那匹骏马似也明白了主人的心意,安静下来。墨翟翻身上马,双腿轻轻一夹马腹,骏马便朝着宋国士兵的方向奔去,玄色的衣摆在风中飞扬,像一面坚定的旗帜。吴起与秦华见状,也立刻翻身上马,紧随其后,其他弟子也纷纷骑马跟上,手中紧紧握着腰间的短刀与背上的器械,眼神坚定——无论前方是刀山火海,他们都会跟在先生身后。

 

曹猛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挥了挥手,对身后的士兵说道:“走,我们也跟上去看看!若是那些宋兵不识好歹,敢伤墨先生一根头发,我们便跟他们拼了!”说罢,便带着曹国士兵策马跟上,只是速度慢了几分,显然是想先看看情况。

 

墨翟骑马奔至宋国士兵面前,勒住马,骏马人立而起,发出一声响亮的嘶鸣,正好挡在宋国骑兵与百姓之间。墨翟大声喝道:“住手!你们身为宋国士兵,食宋国百姓的俸禄,当为宋国百姓谋安稳,为何要越界来曹国境内劫掠无辜百姓?难道不知‘不义之战’只会带来毁灭,只会让两国百姓都陷入苦难吗?”

 

那些宋国士兵被突然出现的墨翟吓了一跳,纷纷勒住马,为首的将领是个瘦脸的中年汉子,颧骨高耸,眼神阴鸷,名叫宋廉,是宋国边境的小校,负责率领骑兵在边境巡逻。他见有人阻拦,先是一愣,随即上下打量了墨翟一番——玄色短褐,腰间佩着一支刻有“墨”字的玉笔,身后还跟着一群手持器械的弟子,便立刻认出了这是墨家弟子。他虽听说过墨家的名声,却并不在意,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哪里来的狂徒,也敢管我们宋国的事!曹国占了我们宋国的棘城,抢了我们的土地,杀了我们的士兵,我们不过是取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劫掠几个曹国百姓,算得了什么!”

 

墨翟目光锐利地盯着宋廉,语气带着几分严厉:“棘城一带的土地,自周成王分封诸侯以来,便由曹、宋两国百姓共同耕种,曹国百姓在河东种麦,宋国百姓在河西种粟,两国百姓世代通婚,和睦相处,何来‘占领’之说?去年濮水泛滥,曹国还开仓放粮,救济了棘城以西的宋国百姓,如今你们却恩将仇报,因几句谣言便兴兵来犯,劫掠无辜百姓,这便是你们宋国的‘道义’吗?你们因土地争端而劫掠百姓,便是‘不义之举’,若因此引发战争,两国百姓都会受苦,你们难道愿意看到自己的亲人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甚至死于非命吗?”

 

他转头看向那些被追逐的百姓,其中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名叫曹翁,约莫六十岁,头发花白如霜,脸上布满了皱纹,手里紧紧牵着一个约莫五岁的孩童,那是他的孙子曹小郎。曹翁见有人阻拦宋兵,连忙拉着孙子跪在地上,对着墨翟连连磕头,额头磕在坚硬的土地上,发出“咚咚”的声响,很快便渗出血迹:“先生救救我们!这些宋兵已经抢了我们的粮食,烧了我们的房子,还想抓我们去当兵,求先生救救我们啊!小郎还小,他不能去当兵啊!”

 

曹小郎被吓得浑身发抖,躲在爷爷身后,小脸上满是泪水,却懂事地不敢哭出声,只是紧紧抓住爷爷的衣角。

 

宋廉见状,脸色更加难看,他被墨翟的话堵得哑口无言,心中的怒火却越发旺盛。他挥戟指向墨翟,声音尖锐:“你少在这里多管闲事!不过是几个曹国贱民,死了也不足惜!再不让开,休怪我们对你不客气!”说罢,他便要下令士兵动手,身后的宋国骑兵也纷纷举起长戟,对准墨翟与墨家弟子,气氛瞬间变得紧张到了极点,仿佛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引发大战。

 

就在这时,吴起与秦华等人也已赶到,弟子们纷纷翻身下马,迅速取出背上的连弩部件——青铜制的弩身、铁制的弩机、木质的弩臂,动作娴熟地组装起来,不过片刻,二十余把连弩便已组装完毕,箭头对准了宋国士兵,弩箭上的寒光在夕阳下格外刺眼。

 

曹猛带着曹国士兵也赶到了,见此情景,立刻下令士兵举起长戟,对准宋国士兵,大声喝道:“宋狗休得放肆!敢伤墨先生,我等定将你们碎尸万段!”

 

双方剑拔弩张,战马不安地刨着蹄子,士兵们的呼吸声、怒吼声、百姓的哭声交织在一起,大战一触即发。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诸子问鼎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