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继续
海瑞又继续向下属宣讲道:
“但正如王委员所言,哪怕两造具备、五听三讯,依然难免有一些案情委实两可难决,将若之何?”
所谓‘两造具备’是指过堂时,原被告双方都要到场
‘五听三讯’则是用刑之外的审案手段。
‘五听’者,‘观其出言,不直则烦’,‘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观其气息,不直则喘’,‘观其听聆,不直则惑’,‘观其眸子,不直则茫然’,是为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五种。
至于三讯,指的是不能偏听一方,要听取原被告双方还有证人的证词证据。
此外,刑事案件审理还可以采用刑讯,但民事案件通常是不上刑的,所以五听三讯无果的话,基本上就抓瞎了……
众人赶忙点头,其实正常情况下,大部分案件还是很好审理的,是非曲直一目了然。时间其实浪费在和稀泥上,只要秉公判决,毫不费事。
真正浪费时间的,就是那些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且年代久远、取证困难的案子,这些案子怎么判都说得过去,但怎么判都不会让所有人都满意,主审官为了能让原告被告达成妥协,要花费数倍的时间与精力,往往还落不着好。
“不知中丞对此有何高见?”牛佥事等人忙问道。
“对这种两可诉讼,要按照案件类型区分对待。”只听海瑞声如洪钟道:
“凡讼之两可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
顿一顿,他又一字一句道:“事在争产,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
这便是所谓的‘海瑞定理二’。
根据经验可知,通常社会地位高的一方,往往占据更多的经济资产,社会地位低的一方,往往也是相对贫穷的一方。
因此海公提出,在两可的经济纠纷中,应该照顾社会地位低的一方;但两可的风序纠纷中,应该照顾社会地位高的一方。
只听海瑞沉声解释道:“将十两银子判给穷人,对富人造成的损害,要小于相反判决中,对穷人造成的损害。
穷人拿到十两银子,江南便多一家可以温饱一年,富人拿到十两银子,还不够他一餐之费的,所以在两可之时,把财产判给穷人,对大明更有益处。”
“而朝廷要靠乡绅维系乡村百姓,所以损害其声誉对朝廷不利影响,要大于损害小民。因此在两可之时,要尽量维护乡绅的体面。”
海瑞说完看看众人道:“说白了,给穷人里子,给富人面子,但切记是在秉公判决,依然两可的前提下。本院的话讲完了,你们怎么看?”
“中丞高见,我等心悦诚服。”牛佥事等人眼前一亮,不禁纷纷点赞,心说海公非但实操能力强,理论水平也高的很。
“那就照此执行吧。”海瑞拍案道:“退堂!” 有了海瑞的指导和督促,九位问案官开始铆足了劲儿审案。
加班加点之下,好歹还是完成了海公下达的每日任务。
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巡抚衙门这下火力全开,一天能审结七百件案子。
结果只用了九天时间,便将吴县、长洲百姓告诉的所有案件,全数审理完毕。
牛佥事等人纷纷流下了复杂的泪水。
一是诸位问案官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他们创造出的奇迹。
这效率比刑部,比天下任何一个按察司,都高出十倍不止吧?!
二是他们好像又找到了当年读书时,为生民立命、治国平天下的初心。
三是,卧槽好累。
这九天来大伙儿夙夜不懈,没白没黑,每天吃饭时都在看卷宗,每晚只能睡两个时辰,腰间革带都得往里缩个扣了。
冬月廿九这天晚上,牛佥事等一众审案官,齐聚巡抚签押房,将最后一批卷宗呈送给了中丞大人。
海瑞终于摘下了老花镜,挤出一丝微笑道:“还不错。”
牛佥事等人登时流下了欣喜的泪水。
仿佛海公的这声认可,让他们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一般。
牛佥事等人能坚持下来,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上官以身作则。
海瑞比他们可累多了。
九天来,平均每天要审理二百件案子不说,晚上还要把他们审结的案子统统复核一遍。
翌日一早排衙时,他会将昨日审理有问题的案子一一摆出,给众问案官讲解问题出在哪里,应该如何纠正,让众人深受教诲之余,也未免生出疑问——莫非海斗士不需要睡觉吗?
每天做这么多的工作,哪有睡觉的时间啊?
换了别人,还不早就晕菜了?海公却依然每日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实在是让人费解。
“中丞,这下可以好好休息几天了吧?”牛佥事关心问道。
“眼看就进腊月了,时不我待啊。要在年前巡视完苏州府,没时间给大伙儿放假了。”海瑞一边快速翻看卷宗,一边淡淡道:“明天便出发去吴江县。”
“啊?”牛佥事等人顿觉刚刚有了价值的人生,又如社畜般失去了价值。
“我们倒无所谓,”牛佥事不死心道:“但中丞总得睡一觉吧?累坏了身子可怎么办?”
“路上睡就成。”海瑞摆摆手,对众人道:“你们没法跟我比,都去早点儿睡吧,等过年再给你们放假。”
“哎,中丞早点休息……”众官员只好退下。
海瑞在苏州城壮举,已经传遍了全府各县。
各县官员都在惶惶不安的加班加点,争取多审结一些案件,这样等海公到来时,大伙儿面上能稍稍好看些。不要搞的像杨丞麟、张德夫一样狼狈。
吴县长洲两县加起来,七八千起案子告到巡抚衙门呀,丢死个活人了,这两位的年终总结该怎么写啊?
唯有昆山县依然在热火朝天的修堤,从大老爷到四老爷,没有一个回衙门待着的,好像完全不把海阎王放在心上一般。
冬月三十,巡抚一行抵达吴江县。
海公在苏州城的壮举已传到吴江,吴江百姓早就翘首以待了。
住进衙署的同时,海瑞便命人贴出告示,宣布翌日放告。
腊月初一,告状的百姓排起了长龙,衙署一天就收了一千多份状子……在吴江知县易可久拼命补锅之下,总算比苏州城的状况要好不少了。
如是一连三天,告状的才渐渐少了。
腊月初二,衙署便开始过堂,海中丞并九位问案官分厅审案,一天能审七百余件,用了不到五天时间,便将吴江县的案件审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