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那晚的“牵引”事件后,林晚和江屿之间的气氛发生了微妙而持续的变化。那晚手腕上残留的温热感,像一枚小小的烙印,时不时提醒着林晚那个黑暗中被保护的瞬间。回到教室,再看向旁边那个位置,感觉似乎和以前完全不同了。
尴尬和刻意的回避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日益增长的默契。课堂上,当李老师讲解一道复杂的物理综合题时,林晚正蹙眉思考着某个关键步骤的受力分析,一只修长的手就自然而然地伸过来,用笔尖在她草稿纸的空白处快速画了一个简明的示意图,动作流畅得仿佛演练过无数次。林晚微微一怔,随即恍然大悟,侧头对上江屿了然的目光,他嘴角噙着一丝“懂了吧”的浅笑,林晚下意识地回了一个小小的点头,脸颊微热。
课间,林晚刚拧开保温杯盖子,旁边就递过来一包她常吃的海盐小饼干。她抬头,江屿正低头刷着手机上的竞赛题,仿佛只是顺手为之。“谢…谢谢。”林晚小声说,接过饼干。江屿“嗯”了一声,视线没离开手机屏幕,但嘴角的弧度似乎柔和了些。
有时江屿会故意使坏。比如,林晚正全神贯注地默写英语单词,他会在旁边用笔帽轻轻戳一下她的胳膊,等她疑惑地看过来,他却一脸无辜地指着黑板:“李老师刚才点你名回答问题。”林晚吓得立刻抬头,却发现讲台上李老师正背对着大家写板书,根本没点名。等她气鼓鼓地瞪向江屿,后者已经趴在桌子上,肩膀可疑地耸动,显然是憋着笑。
“江屿!”林晚压低声音抗议,伸手想捶他胳膊。
江屿抬起头,眼角眉梢还带着未散的笑意,映着窗外透进来的阳光,明亮得晃眼。“开个玩笑嘛,同桌。”他拖长了调子,语气里带着点得逞的愉悦,“看你太认真了,放松一下。”
林晚被他这理直气壮的样子噎住,想生气又觉得有点好笑,最后只能红着脸瞪他一眼,转过头去继续写单词,只是心跳又不争气地快了几拍。这种带着点小恶作剧的互动,像投入平静湖面的小石子,泛起一圈圈涟漪。
坐在后面的苏晓把这一切尽收眼底,激动地在笔记本上疯狂画着只有她自己懂的“恋爱进度条”,并时不时用笔戳戳旁边看编程书的陈默,示意他看“前线战况”。陈默通常只是冷淡地瞥一眼,然后推推眼镜,面无表情地评价一句:“幼稚。”换来苏晓一个“你不懂”的白眼。
这种细水长流的日常,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像春雨般无声地浸润着。一个眼神,一个顺手的小动作,一句带着调侃的玩笑,都成了心照不宣的密码。林晚发现自己不再那么紧张于坐在江屿旁边,甚至开始习惯他偶尔的逗弄,习惯他解题时专注的侧脸,习惯他递过来东西时指尖的微凉触感。某种模糊而温暖的东西,在课桌之间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