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我偷听了死人节目单
书名:被宣告必死后,我开始无限模拟 作者:一念化生 本章字数:2938字 发布时间:2025-10-10

黑暗像粘稠的液体,包裹着他,只有从井盖缝隙透下的微光,勉强勾勒出锈迹斑斑的梯子轮廓。

陈理蹲在冰冷的积水中,屏住呼吸,将全部心神沉浸在耳机里传来的微弱电信号中。

市政管网的潮湿霉味与他身上那件工作服散发的汗酸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作呕的伪装。

他不是来修理管道的,而是来修理这个正在失控的世界。

那条来自未知号码的短信,像一根毒刺扎进了“烛影清除计划”看似完美的逻辑闭环里。

如果连总局的最高指令都可能是一个更大的骗局,那么他过往的一切坚持与牺牲,又算得了什么?

他必须知道真相。

而这处位于临时指挥站正下方的光纤维护节点,就是距离真相最近的地方。

自制的音频分流器无声地工作着,像一只贪婪的寄生虫,窃取着地表之上那些决定无数人命运的秘密。

最初的几分钟,耳机里只有电流的嘶嘶声,仿佛一只巨兽在黑暗中沉睡的呼吸。

陈理耐心地调整着频段,指尖因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有些发麻。

突然,一个熟悉的女声穿透杂音,清晰地灌入耳膜。

“……K7事件收尾报告已提交,目标个体行为异常,建议升级监控等级。”

是秦澜。

陈理的心脏猛地一缩。

K7事件,指的就是许婉如的广播污染,而“目标个体”,无疑就是他自己。

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微型录音机。

紧接着,另一个沉稳的男声响起,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是叶教官。

“他昨晚抹除了关键记忆,手法类似‘自我认知剥离’,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抹除记忆?

陈理的脑中闪过昨夜的混乱片段——破碎的镜子,镜中陌生的自己,以及那阵几乎撕裂灵魂的剧痛。

他一直以为那是认知污染的后遗症,却没想到在总局的评估里,竟成了他主动为之的“异常行为”。

一种彻骨的寒意从脊椎升起。

他们不仅在观察他,更在误解他,甚至……提防他。

他强迫自己颤抖的手指保持稳定,继续监听。

就在这时,一段被短暂解扰的加密通话片段意外地泄露出来,声音经过处理,听不出是谁:“……第三阶段启动时间延迟,因‘节目单’第一项提前激活,需确认是否为独立事件。”

“节目单”?

陈理的瞳孔骤然收缩。

这个词让他瞬间联想到了许婉如在广播里念出的那些名字。

原来那不是简单的污染名单,而是某个更大序列的开场表演?

他的潜入调查,阴差阳错地让这出精心编排的戏剧,提前拉开了帷幕。

他像是沙漠中的旅人终于找到了水源,疯狂地在庞杂的信号流中搜寻着更多关于“节目单”的线索。

几分钟后,他赌对了。

一段被标记为“归档备忘”的语音记录被他捕捉到,说话者语气平淡,却吐露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内容:“……七所废弃学校,七段遗留音频,每段对应一种认知污染模式。第一项‘遗忘之音’已触发,第二项‘谎言共振’预计在48小时内激活,地点暂定为……市立师范附中礼堂。”

市立师范附中!

陈理迅速将这几个关键词刻进脑海。

他正准备拔出设备撤离,耳机里却毫无征兆地爆出一阵尖锐到足以刺穿耳膜的啸叫!

——反窃听扫描!

他几乎是凭借本能反应,一把扯掉所有接线,身体向后一倒,如游鱼般滑入旁边一条更深的排水主管。

几乎在同一时间,井口上方传来沉重的脚步声和几道手电光柱,粗暴地刺破黑暗,在他刚才停留的位置来回扫动。

“有信号异常!三队,封锁所有出口!”

冰冷的命令从头顶传来。

陈理蜷缩在管道内,听着水滴和自己的心跳声。

他知道常规的躲藏撑不了多久。

危机时刻,他从口袋里摸出一小截蜡烛残渣,那是“永不熄灭的烛火”留下的最后一点痕迹。

他毫不犹豫地将其捻碎,对着头顶方向的通风口轻轻一弹。

没有声音,没有火光。

那点粉末般的残渣在接触到流动的空气后,瞬间释放出惊人的热量,精准地烧熔了附近一处供电线路的绝缘层。

滋啦!

一串耀眼的电火花爆开,指挥站内部的灯光瞬间闪烁了几下,警报声随之响起。

“报告!A区电路短路,疑似设备过载!”“转移排查重点!先处理电路故障!”

追兵的注意力被成功引开。

陈理趁着混乱,在迷宫般的地下管网中迅速穿行,最终从一处废弃的电话亭旁的排水口钻了出来。

他闪身躲进满是灰尘的电话亭,背靠着冰冷的玻璃,反复播放着刚才录下的音频。

他将所有无关信息过滤,只留下那最关键的几个字:“谎言共振”。

结合过往处理认知污染的经验,一个可怕的推论在他脑中成型。

这是一种比“遗忘之音”更阴险的语言模因污染。

它不是让人忘记真相,而是从根本上剥夺人说出真相的能力。

一旦污染力场形成,整个区域都会陷入一种“言不由衷”的集体失控——目击凶案的证人会在法庭上坚称自己什么都没看见;救死扶伤的医生会开出致命的药方;传播知识的教师会在课堂上传授谬误。

最恐怖的是,所有说谎者都对此毫无察觉,他们会坚信自己所说的一切都是发自肺腑的真话。

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由谎言构成的、自我逻辑洽的巨大囚笼。

他拿出手机,在电子地图上定位到市立师范附中。

资料显示,那座礼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集体癔症事件,数百名学生在一次集会中,无视窗外的暴雨和惊雷,反复高呼着“我们很快乐,我们很幸福”,直到被强制疏散。

现在看来,那或许就是“谎言共振”的某次早期实验。

黄昏时分,橘红色的余晖给师范附中的老旧建筑镀上了一层不祥的暖色。

陈理潜伏在校园外围的一处高墙下,礼堂的门窗紧闭,如同巨兽闭合的口器。

但风中,似乎隐约传来一阵若有若无的孩童合唱声,歌词诡异而矛盾:“我说的都是真的,我真的不害怕……”

不能贸然闯入。

他从口袋里摸出一小撮蜡油,那是上次战斗的残留物,用指甲划破指尖,将一滴血混入其中,然后小心地涂抹在自己的太阳穴上。

他闭上眼睛,启动了最低功耗的“逻辑推演”。

眼前的景象开始扭曲、重叠,三种可能性在他脑中飞速模拟。

第一种:物理破坏。

他潜入礼堂,炸毁音响系统。

推演结果:失败。

污染源会自动切换到任何能发出声音的备用介质,甚至包括人群自己的喉咙。

第二种:提前疏散。

他以燃气泄漏的名义报警,清空礼堂。

推演结果:失败。

身处预热场中的人会无意识地抵触任何形式的疏散,他们会坚称“这里很安全”,并主动阻挠救援人员。

第三种:反向干预。

他录下真实的声音,在礼堂内大功率播放,试图对冲污染。

推演结果:彻底失败。

两种信息流的冲突会瞬间导致大范围认知崩溃,造成比谎言更可怕的混乱。

推演结束,冷汗浸湿了他的后背。

所有常规手段全部无效。

他睁开眼,血丝爬满了眼球。

唯一的生路在推演的最后以一行血字浮现:必须让至少一名污染参与者,在完全被“谎言共振”控制的状态下,主动、清晰、且有自我意识地说出一句——“我正在说谎”。

这是一个悖论。

一个完美的逻辑死局。

当一个人的认知系统已经无法分辨真假时,又要如何让他意识到自己正在说谎,并亲口承认这个谎言?

陈理盯着远处礼堂的尖顶,那里像一枚指向天空的黑色钉子。

他低声喃喃自语,仿佛在对某个看不见的敌人宣战:“这次……得让骗子自己揭穿自己。”

正当他思索着如何才能创造这个不可能的条件时,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

他拿出来一看,屏幕上跳出一条推送信息,来自一个他早已遗忘的、几乎从不使用的社交软件。

那是一个尘封多年的高中校友群。

一条加粗的活动通知,刺入他的眼帘:

“‘青春不散场’——市立师范附中99届校友返校日活动,诚邀您于明晚七点,重返母校礼堂,共叙当年情。”

他的目光从手机屏幕缓缓移向不远处那座被暮色笼罩的礼堂,嘴角牵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通往地狱的门票,有时候会伪装成一封怀旧的请柬。

他需要的,不仅仅是进入那扇门。

他需要一件道具,一件能让他完美融入其中的……旧校服。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