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会考试的荧光
五年级的林小星在科学期末考试时,手腕突然开始发出蓝光。更可怕的是,当她盯着不会做的填空题,桌面上竟浮现出发光的答案。"作弊手环!"监考老师的怒喝声中,没人相信她根本没见过这个会随着心跳闪烁的发光体。
被请家长的夜晚,发光体突然投射全息影像:三十年前的校史馆里,年轻的校长爷爷正在往时间胶囊塞入某个发光装置,旁边纸条写着"给最需要勇气的孩子"。
第二章 光之图书馆
发光体指引小星来到废弃的旧校舍,这里藏着被称为"勇气数据库"的发光书架。每本书都在讲述不同年代的勇气故事:1958年患小儿麻痹的学姐坚持上学;2008年地震时六年级学生组成人墙护送幼儿...
"这些光芒都是前人留下的勇气。"图书管理员竟是校长爷爷的AI投影,"但你的发光体比较特别——它会吸收周围人的恐惧能量。"
第三章 恐惧收集器
小星很快发现发光体的秘密:当同学王小胖害怕跳马时,它吸收的是橙色的光;当好友李小雨不敢承认打碎玻璃时,收集到的是紫色的絮状物。这些"恐惧光尘"在夜间会组成立体影像,重现每个恐惧场景的真相。
最震撼的是看到转学生陈默的黑色光尘——影像显示他并非孤僻,而是因火灾失去父母后,害怕与人建立联系。当晚发光体突然过热,显示警告:恐惧过载,急需勇气释放。
第四章 光能转化实验
科学老师帮忙设计了"勇气传导实验":用发光体吸收全班对下周演讲比赛的恐惧,转化为"勇气光能"。当同学们把写满担忧的纸条投入特制盒子时,发光体开始像熔岩灯般翻滚起彩色的光斑。
演讲当天,发光体突然自动解体,化作几十个微型光点附着在每个孩子衣领上。最害羞的陈默上台时,他的光点拼凑出火灾中保护他的消防员身影。"原来勇气会传递..."小星的眼泪让残留的最后光点组成彩虹。
第五章 发光的从来不是手环
毕业典礼上,校长爷爷揭晓谜底:发光体是当年心理教师研发的情绪能量转换器,核心材料是种遇到勇气分子就会发光的稀有晶体。真正的手环早已遗失,小星手腕上的是由全校孩子的勇气意念凝聚成的光。
"看那个!"陈默突然指向阳光下的玻璃窗。折射的光斑在墙面跳动,恰好组成当年时间胶囊里的那句话:发光的从来不是手环,是敢于直视黑暗的眼睛。
尾声 光的种子
如今学校走廊挂着特殊的"勇气光能收集器",那是小星和科学小组用发光体残余制作的。每天都有孩子往里投放写满小恐惧的纸条,而对应的展示柜里,陈列着历代学生战胜恐惧的证明——有王小胖的体操奖牌,李小雨的诚实日记本,还有陈默新家的全家福。
某个清晨,新生好奇地触摸着微微发烫的收集器。没人注意到窗外掠过一点熟悉的蓝光,像在寻找下个需要勇气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