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淳熙年间,江南东路,饶州府治下的婺源县,有一处闻名遐迩的“明镜书院”。书院藏书楼名曰“瀚海阁”,虽非皇家馆阁,却也收藏了数万卷经史子集、地方志异、乃至一些孤本残卷,是方圆数百里内学子文人向往的圣地。然而,近半年来,瀚海阁内却发生了一系列怪事。
有寒门学子彻夜苦读,偶遇不解之惑,于书架前冥思苦想至精神恍惚,忽觉书中字句如同活了过来,自行排列组合,化作一道清流涌入脑海,顷刻间便豁然开朗,疑难尽解。然此类好事并非人人可得,亦有那心术不正或急于求成者,贪多务得,企图一夜之间尽览群书,结果被过量涌入的知识冲击,轻则头晕目眩、呕吐不止,重则心神受损,变得痴痴傻傻,口中只会喃喃重复某些破碎的经文句子。
书院山长起初以为是有学子用功过度,或是沾染了邪祟,请来道士做法,却毫无效用。怪事依旧时有发生,且愈发神异——有时阁内无人,却能听到翻书页的沙沙声;有时某本冷僻书籍会自行从书架高处掉落,正好落在需要它的学子脚边;深夜里,守阁的老仆甚至曾瞥见书架间有淡淡的、如同萤火虫聚集而成的光带缓缓流动。
渐渐地,一个秘密在部分资深学子和教员间流传开来:瀚海阁内,并非只有书,还住着一位“书妖”,它乃是阁中万卷书魂与历代学子求知念头汇聚所化的精怪,自称“墨灵”。它能将书中知识直接灌注人脑,但需承受者心志坚定,且不可贪多,否则便是祸非福。
这一日,游侠路经婺源,听闻明镜书院异事,心生好奇,便以游学为名前往拜访。他与山长交谈,察觉其眉宇间隐有忧色,细问之下,方知书院近来颇不太平,不仅内有“墨灵”之事困扰,外间也似乎有不明势力在暗中窥探。
当夜,游侠征得山长同意,宿于瀚海阁旁厢房。子时刚过,他果然察觉到阁内传来异样的灵力波动。他悄然潜入,只见在月光透窗洒落的清辉中,一个由无数闪烁文字和淡金光点凝聚而成的、模糊不定的人形虚影,正悬浮在书架之间,它伸出手指,轻点着下方一位伏案熟睡、却眉头紧锁的穷书生额头。一缕缕细微的知识流光,正缓缓注入书生眉心,那书生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阁下便是墨灵?”游侠出声,并未带有敌意。
那文字光点凝聚的人形微微一颤,转过身来,没有五官,却给人一种正在“注视”的感觉。一个平和而古老的声音直接在游侠心中响起:“异乡的旅人,你身负不凡之气运与……一种令我感到亲近又警惕的‘洁净’之物(指菌王)。你所来为何?”
游侠坦言,是为解惑,也为探查可能威胁书院安宁的隐患。他提及了“蚀渊”之名。
墨灵的光影波动了一下:“蚀渊……我似乎在某个极其古老的、关于域外灾劫的残破泥板拓片记载中,见过类似的描述……它们追寻的,是毁灭与混沌的知识,或者说,是能够扭曲、利用知识的力量。它们……或许已经注意到我了。”
话音未落,瀚海阁外突然传来数声凄厉的鸦啼,随即,数道黑影如同鬼魅般翻越高墙,直扑藏书楼而来!这些人身着夜行衣,动作矫捷,眼神麻木,周身散发着与那日乌鸦岭邪道相似的、但更为精纯的阴邪气息,显然是蚀渊培养的死士或傀儡!
他们的目标明确——擒拿书妖墨灵!为首一人手中持着一个刻画着符文的皮囊,张口便念动拘灵邪咒!
“不好!”游侠与墨灵同时警觉。
墨灵瞬间散开,化作漫天飞舞的文字与光点,融入层层书架之中,试图借助书海隐藏自身。同时,它调动力量,几排沉重的书架轰然移动,阻挡入侵者的去路。
游侠拔剑出鞘,剑光如龙,迎向那几名蚀渊来客。剑风激荡,与邪咒的力量碰撞,发出嗤嗤声响。
打斗声与异响惊动了书院众人。山长带着几位胆大的教员和手持棍棒的书生赶来,见到阁内情形,皆是骇然。
“结阵!护我书院文脉!”山长虽是一介文人,此刻却须发皆张,挺身而出。他与几位资深教员、以及那些心志坚定的学子,并未退缩,而是自发地围绕在藏书楼核心区域,齐声诵读儒家经典!起初只是人声,渐渐地,瀚海阁内那数万卷藏书仿佛与之共鸣,散发出淡淡的、乳白色的光辉,一股磅礴而纯正的“浩然正气”开始汇聚,如同无形的屏障,笼罩住整个藏书楼!
那蚀渊死士的邪咒与阴邪之力,撞上这汇聚了历代文心与圣贤道理的浩然正气,顿时如同冰雪遇阳,威力大减!他们冲击书架障碍的动作也变得滞涩起来。
游侠压力骤减,剑法更显凌厉,抓住机会,一剑刺穿一名死士的咽喉,反手又架开另一人的淬毒短刃。
墨灵藏身书海,感受到那磅礴的浩然正气,似乎也受到了鼓舞。它不再仅仅躲藏,而是开始有选择地将一些蕴含破邪、定神、勇毅之念的章句,直接投射到那些参与诵读的学子心神之中,助长其气势,稳固其心神。
一方是训练有素、手段诡异的蚀渊死士,另一方是心怀正气、得书妖之助的书院众人与游侠。双方在书香与邪气的交织中激烈对抗。蚀渊死士虽个体实力不弱,但在浩然正气的压制与游侠犀利的剑法下,渐渐落入下风。
为首那名手持皮囊的死士见事不可为,眼中闪过决绝,猛地将皮囊拍向自己胸口,一股黑气爆开,竟是要施展某种自毁式的邪术,企图污染书海!
“休想!”游侠眼疾手快,一直未曾动用的左手猛地一挥,一道微不可察的淡绿色光芒后发先至——那是他以巧劲弹出的,沾染了菌王一丝净化气息的粉末。粉末触及黑气,发出“滋滋”轻响,竟将那爆裂的邪术能量中和了大半!
残余的冲击仍将那名死士炸得血肉模糊,但其预想中的大范围污染并未发生。
其余死士见首领毙命,任务失败,纷纷咬碎口中毒囊,顷刻间毙命,身体迅速化为脓血,只留下几件残破的衣物和兵器。
战斗结束,瀚海阁内一片狼藉,但核心藏书区域在浩然正气的保护下完好无损。书院众人虽心有余悸,但更多的是击退强敌的振奋与对自身信念的坚定。
墨灵的光影重新在书架间缓缓凝聚,它对着山长、众学子以及游侠,深深地“躬”下身:“多谢诸位,护我周全,亦护住了这万千知识传承。”
它转向游侠,光影中分离出一小团格外凝实、闪烁着古老符文的光点,飘到游侠面前:“此乃我记忆中,关于那‘上古封印灵蚀之源’的零星记载,极其残缺,且年代久远,难辨真假。或许对你追寻真相有所帮助。望善用之。”
游侠郑重接过那团知识光点,光点触及他掌心,便融入体内,化作一段段模糊破碎的信息流,需要日后静心解读。
“蚀渊此次失败,绝不会善罢甘休。”游侠沉声道。
墨灵的光影微微闪烁:“我已知晓。此后,我会更加谨慎,也会有限度地帮助那些真正好学、心性纯良之人。知识,不应成为毁灭的工具,而应是照亮前路的光。”
经历此劫,明镜书院愈发重视心性修养与浩然正气的培养。瀚海阁依旧对学子开放,但关于书妖的传说,则成了书院内部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提醒着后来者,知识的力量,需以正直的心去驾驭。
游侠离开了书院,行囊中那枚菌王依旧安静,但他脑海中,却多了一份沉重而关键的、关于远古封印的破碎记忆。前路依旧迷雾重重,但至少,他又点亮了一盏微弱的指路灯。
---
妖谱诠释:
精怪:墨灵/活藏书(知识聚合体·书院守护)
出处: 书籍成精、字灵等传说古已有之,如《酉阳杂俎》载“蠹鱼化仙”,《聊斋志异》有《书痴》等。本章创造“书妖”作为知识意念的聚合体,是书院文脉的象征。
本相: 非单一书籍成精,而是庞大藏书楼中,万卷书籍蕴含的知识、思想、情感,结合历代学子强烈的求知念头与书院积累的文运浩然之气,历经漫长岁月孕育出的集体性精怪灵体。无形无质,可化身文字光点,能与书籍和求学者的精神直接互动。其能力在于知识传递与信息处理,可助人顿悟,亦可因过量灌输而伤人。本性中立,倾向于庇护好学之人与知识传承地,对扭曲、毁灭知识的邪恶力量天然敌视。惧大火、惧能污秽精神的邪法,但能被纯正的浩然正气与求知善念增强。
理念: 书魂化灵守文脉,正气浩然克邪祟。 本章通过书妖墨灵与蚀渊的冲突,凸显了知识的两面性——既可启迪智慧,也可能被滥用。书院师生以浩然正气对抗邪术,展现了文化精神力量的现实作用。墨灵提供的关于上古封印的残缺信息,是主线推进的关键线索,将对抗灵蚀的希望引向了更为久远的历史与可能存在的具体方法。蚀渊对书妖的抢夺,表明他们不仅寻求力量,也试图控制或扭曲知识本身,其威胁的层面愈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