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古系耳机
凌晨两点零五分,庆大旧文科楼三楼还亮着一盏日光灯。
宋砚野坐在资料室最里侧,电脑屏幕亮度被调到 30,像一块被雨水泡暗的陶片。
耳机里循环的并非任何大牌单曲,而是他自己两小时前录的贝斯干声——没有混响,没有压缩,只有手指与琴弦摩擦的原始电流。
第三次副歌时,他忽然按下暂停,摘下耳机,让四周的寂静灌进来。
窗外雨停了,屋檐滴水落在空调外机,“嗒——嗒——”,间隔不规律,像某段被遗漏的鼓点。
他把耳机对准窗外,重新按下录音,十秒,点击保存,文件名改为【JIN_outro_v2】。
保存完毕,他打开备忘录,在“——J”后面补了一行小字:
【滴水 10s,反向混音,做尾奏。】
写完,他把手机反扣在桌面,指尖去摸键盘左上角的透明打火机——塑料壳冷得惊人,像一块刚从地层里挖出的玉,带着未散潮气。
屏幕右下角,论坛图标闪烁,他点开,标题栏赫然跳出:
【主题:宋砚野——高冷、奖学金、摇滚、拒人范本】
发帖人:匿名用户 A
回复:127 条
他扫了一眼,鼠标滚轮未动,像看一份与自己无关的田野报告。
127 条回复里,有人贴出他上学期绩点 4.0 的截图,有人上传他乐队排练的偷拍,镜头里他侧脸冷白,耳钉反光,像被钉在标本框里的异域货币。
最新回复是三分钟前:
【5 楼:听说今晚别墅局,鼓手缺席,某人直接拉考古系大神上台即兴,帅到原地封神。】
【6 楼:附视频链接,我剪好了,0:55 秒高能。】
宋砚野把鼠标移到链接上,却未点击,而是关掉页面,像把出土陶片重新埋回土中。
他戴上耳机,把音量调低,低到只剩电流的沙沙,像给自己留一条与外界呼吸的缝隙。
耳机里,贝斯线继续走,第三小节,他故意把滑音提前 0.1 秒——那是鼓手在别墅舞台上,底鼓晚到的瞬间,也是他偷偷记下的“错误”。
错误比完美更像地层剖面,带着真实的年代信息。
他把那条滑音复制、粘贴、反向,再叠一层雨声,像给陶片补上缺失的口沿,却保留修补痕迹。
做完,他靠在椅背,闭眼,脑海里浮现的并非舞台灯,而是雨夜里那把黑色长柄伞——
伞檐朝她倾斜十五度,水珠顺着自己左肩往下滚,湿成一片深色轮廓。
他忽然伸手,把耳机摘下,让空调外机的滴水声直接进屋,像让两条音轨在真实世界里合轨。
“JIN——”
他低声念,声音被资料室的书架吞掉,像一颗石子落入探沟,激起看不见的回声。
2 删除键与心跳
同一时刻,江宅地下二层车库,感应灯一盏接一盏亮起,又熄灭。
江瑾初站在迈巴赫车尾,牛仔外套早扔进洗衣篮,此刻只穿一件白色针织裙,裙摆被车库冷风吹得贴在小腿,像一层来不及融化的糖霜。
她手里握着老郑刚递来的 U 盘——黑色,金属壳边缘被磨得发亮,像一把被反复使用的钥匙。
车载记录仪的插口在扶手箱内侧,她俯身,长发垂落,发梢扫到真皮座椅,带出细微的静电声。
屏幕亮起,菜单跳出:
【1. 2023-10-27 17:00-00:30 全程录像】
【2. 备份文件】
【3. 云端同步】
她的指尖悬在“1”上,指甲边缘还留着打鼓时裂开的细口,被车库灯照得发白。
删除前,她先点播放,进度条拉到 23:17——
镜头里,自己坐在鼓组后,鼓棒在头顶交叉,像一把被拉开的弓;
宋砚野背对镜头,吉他背带勒住肩胛,拉出锋利的骨线;
灯光切成蓝色,鼓点与吉他同时收住,人群尖叫,金纸屑落下,像一场仓促的降雪。
她看着屏幕里的自己,嘴角 15 度,露牙不露龈,眼睛却亮得超出母亲规定的“得体”阈值。
那是“优秀”以外的亮度,像地层里突然出现的生土层,带着未被命名的年代。
进度条继续走,23:22,镜头随车身晃动,拍向别墅外雨幕——
黑色长柄伞出现,伞檐朝她倾斜十五度,水珠顺着男生的左肩往下滚,湿成一片深色轮廓。
江瑾初忽然伸手,把进度条拖回 23:17,定格在自己鼓棒落下的瞬间,然后按下暂停。
她盯着画面,心跳声大得仿佛能震碎屏幕——
不是怕母亲看见,是怕自己再也找不到这种“错误”的亮度。
指尖在删除键上悬停三秒,她深吸一口气,像赛车手在最后一个弯道前松掉刹车——
点击。
【确认永久删除?】
【确认】
进度条一闪而逝,像终点线被剪刀剪断,镜头重回空白。
她拔出 U 盘,合上扶手箱,动作轻得像给墓穴封土。
车库灯熄灭,黑暗合拢,她站在原地,听见自己心跳,咚咚,咚咚,每一下都在重复:
“错误”已被没收,但“亮度”还在体内,像未被曝光的底片,等待下一次显影。
3 论坛检索
凌晨 2:30,江宅二楼书房,台式机屏幕亮得刺眼。
江瑾初输入搜索栏:庆大考古系 宋砚野。
回车,页面跳出 1,870 条结果,她先点进学校官网“优秀学生”栏——
【2022-2023 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宋砚野】
照片里,他穿白衬衫,领口第一颗未扣,耳钉被 P 图师误抹成白色小点,像一颗被过度修复的瓷片瑕疵。
下拉,绩点 4.0,专业排名 1/52,英语免修,主持省级大创一项,研究方向:唐宋瓷器外销路径。
她滑动鼠标,目光停在“外销”二字,脑海里却自动翻译成“出口”——
出口,即远离,即不可追,即拒人范本。
再往下,是校园论坛链接,她点进去,标题高亮:
【主题:宋砚野——高冷、奖学金、摇滚、拒人范本】
【1 楼:有人被他眼神杀过吗?他看你的时候,像在给你测碳十四。】
【3 楼:上次图书馆占座,我把书放他对面,他起身换到隔壁桌,理由是“呼吸声吵”。】
【7 楼:别墅局视频来了!贝斯+鼓,零排练,神仙即兴!链接在此。】
她移到链接,却没点,只把鼠标停在“零排练”三个字上,像怕一戳就碎。
右侧,相关推荐跳出旧帖:
【主题:考古系大神深夜福利院修陶片,是真高冷还是真贫穷?】
【18 楼:我室友去福利院做志愿,回来说他住 304,房间只有一张床、一台电脑、一整墙碎瓷片。他请室友喝速溶咖啡,杯子是缺口陶杯,说“缺口才真实”。】
江瑾初盯着“缺口”二字,指尖无意识去摸自己掌心——
那里,四个月牙形伤口已结痂,边缘翘起,像四片不肯愈合的小瓷片。
她忽然合上论坛页面,打开新的搜索栏,输入:
唐宋瓷器 外销 缺口语
回车,屏幕跳出学术库论文,第一篇作者:宋砚野。
她点开 PDF,封面图是一只越窑碗,口沿缺一角,釉色青灰,像被雨泡过的天。
论文摘要里写着:
“缺口的产生,并非质量缺陷,而是外销途中船体颠簸、器物互相碰撞所致。
这些碰撞痕迹,反而成为真实贸易路线的地层证据。”
她读完,把屏幕亮度调到最低,像怕惊动谁,又像给自己留一条呼吸缝。
电脑风扇嗡嗡,窗外滴水声嗒嗒,两条音轨在黑暗里交汇,合成一条无人命名的 riff,持续,再持续。
她靠在椅背,闭眼,脑海里浮现的不是论文图,而是雨夜里那把黑色长柄伞——
伞檐朝她倾斜十五度,水珠顺着男生的左肩往下滚,湿成一片深色轮廓。
那缺口,真实得发亮,像被地层记录的“错误”,也像她掌心里,尚未掉落的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