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日/外 皇宫-天坛广场
△ 万籁俱寂,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慕辰手中那封薄薄的信件上。空气仿佛凝固,唯有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的声响。
△ 慕辰接过“密信”,并未立刻查看,而是先对着阳光,仔细端详纸张的质地、色泽。
慕辰(OS,冷静分析): 纸质偏白,韧性一般,是近两年江南官坊才大量产出的‘雪浪笺’。北燕苦寒,其宫廷用纸多以厚韧麻纸为主,色泽偏黄。光是这一点,就透着古怪。
△ 他接着小心翼翼地展开信件,目光扫过内容——无非是些约定里应外合、颠覆江山的“密谋”。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笔墨之上。
慕辰(用手指极其轻微地拂过字迹,感受墨迹的质感,OS): 墨色乌黑发亮,胶性未完全稳定,入纸的晕染程度……这绝非历经数月传递的旧信,分明是近期才书写而成!而且这墨……带着淡淡的松烟清香,是京城‘墨韵斋’特有的配方。
△ 他心中大定,脸上却不动声色,反而微微皱起眉头,仿佛在仔细辨认。
---
12-2 日/外 皇宫-天坛广场
人物: 慕辰(慕子轩)、李业(新帝)、赵启明、王瑾、百官
△ 李业高踞龙椅,冷眼俯视,等待着慕辰崩溃或狡辩。赵启明和王瑾嘴角已忍不住勾起一丝得意的弧度。
李业(不耐地催促): 慕子轩,证据确凿,你还有何话说?!
△ 慕辰缓缓抬起头,目光不再“茫然”,而是变得清澈、锐利,甚至带着一丝洞悉一切的嘲讽。他举起手中的信纸。
慕辰(声音朗朗,清晰地传遍广场): 陛下!臣,确有话说!此信,乃伪造!而且,伪造得极其拙劣!
△ “哗——!” 此言一出,刚稍有平息的广场再次哗然!
赵启明(厉声喝道): 慕子轩!死到临头,还敢狡辩!此信乃北燕细作身上搜出,岂容你抵赖!
慕辰(不理会赵启明,目光直视李业): 陛下明鉴!第一,此信所用‘雪浪笺’,乃我大齐江南官坊近两年方大量产出之新纸,北燕宫廷根本不曾使用!试问,北燕细作与我通信,为何要用我大齐的新纸?!
△ 不少官员闻言,纷纷交头接耳,露出思索之色。一些精通文墨的老臣更是微微颔首。
慕辰(趁热打铁,举起信纸对着阳光): 第二,诸位请看!此信墨迹,乌亮如新,胶性未定,分明是近期书写!若真是往来数月之密信,墨色必然沉黯,与纸张融合更深,岂会是这般模样?!
△ 他目光转向脸色微变的王瑾。
慕辰(语气转冷): 第三,此墨带有‘墨韵斋’特有的松烟清香!乃京城专供!陛下若不信,可即刻派人去‘墨韵斋’查问,近期是否有宫中或赵尚书府上、王公公处,大量采购过此墨!
△ 条分缕析,层层递进!每一条都直指伪造的核心破绽!慕辰的言辞如同利剑,瞬间撕破了“铁证”的假面!
△ 赵启明和王瑾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额头沁出冷汗。李业的脸色也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万万没想到,慕辰竟有如此毒辣的眼光和见识!
百官(议论声越来越大): “对啊!雪浪笺确是新品!” “墨迹……细看之下,确实过于鲜亮了!” “墨韵斋的墨?这……”
△ 局势,在慕辰有理有据的反驳下,开始发生微妙的反转!
---
12-3 日/外 皇宫-天坛广场
△ 慕辰将“密信”轻轻放在地上,再次向李业躬身。
慕辰(语气沉痛而恳切): 陛下!登基大典,乃国朝重中之重!竟有人以如此拙劣手段,构陷大臣,其心可诛!此举不仅是要臣的性命,更是要扰乱大典,玷污陛下圣明,动摇国本啊!臣恳请陛下,彻查此事,揪出幕后主使,还臣一个清白,亦正朝纲!
△ 他不再局限于为自己辩解,而是将事件拔高到了“扰乱大典”、“玷污圣明”、“动摇国本”的高度!一下子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
△ 李业骑虎难下,脸色铁青。他死死盯着慕辰,眼中杀意翻涌,却一时找不到更好的说辞来反驳。慕辰的指控合情合理,若强行镇压,必失人心,尤其是在这登基的关键时刻。
李业(OS,怒火中烧): 慕子轩!你……你竟敢!
△ 广场上一片死寂,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新帝的决断。紧张的气氛几乎令人窒息。
慕辰(保持着躬身的姿势,嘴角却勾起一丝无人察觉的弧度,OS): 李业,你的“铁证”已成废纸。接下来,你该如何收场?是强行杀人,落得个昏聩暴戾之名,还是……?
△ 镜头定格在李业阴晴不定的脸上,以及慕辰看似恭顺实则锋芒暗藏的背影上。登基大典的危机,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
【第十二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