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晶格的蓝光在每一次脉冲中愈发刺目,像是从骨骼深处渗出的冷焰。滤波器外壳裂纹蔓延,最后一丝稳定电流在压电陶瓷片上跳动几下,熄灭了。张峰迅速拆开底盖,试图用绝缘胶带封住断裂线路,但导线接头刚触碰电源接口,便爆出一串微小火花,整台装置彻底失活。
秦烈没有回头,只是抬起左手,袖口滑落半寸,露出腕部一道极细的银白纹路,在幽光映照下若隐若现。他闭眼沉入意识空间,科技芯片融合系统的界面浮现在脑海中央,数据流如星河般旋转。三组频谱图并列展开:一组来自墙体谐振器,一组录自晶格屏障的共振波形,第三组,则是那块残缺芯片内部不断升温的能量波动曲线。
“启动深度扫描。”他在心中下达指令。
系统响应速度比以往慢了0.3秒——这是异常现象。末世以来,它从未出现延迟。可此刻,分析模块加载至78%时突然停滞,界面上跳出红色警告: 【检测到外部数据窥探】 【来源未知】 【建议中断连接】
秦烈眉心微蹙,却未退出。他将蓝丝样本最后一次电信号记录导入辅助比对区,同时调取控制室内所有几何纹路的拓扑结构图。三重螺旋、闭环三角、嵌套波纹……这些图案并非装饰,而是某种能量传导路径的具象化表达。它们的终点,都指向建筑图纸上不存在的一块区域——地下三层排水泵房后方约十二米处,一个被标记为“静默区”的空白坐标。
“林雪。”他终于开口,声音平稳得近乎机械,“把铅盒锁进空间储物格,双层密封。”
林雪点头,动作利落。她摘下手套,将密封容器递向秦烈。就在交接瞬间,容器表面凝结了一层极薄的水雾,雾气中隐约浮现一行扭曲字符:Q-L → SYNC PENDING。
没人看清那是冷凝还是渗透。
“温度没变。”李薇低声说,手指轻触铅盒外壁,“但它在‘呼吸’。”
陈浩蹲在终端残骸旁,正用探针从烧毁的主板上提取最后的数据碎片。他的指尖微微发颤,不是因为声波震荡,而是屏幕上闪过的编码格式让他想起了什么。“那个代号……‘Q-L’,我在军网解密日志里见过类似的命名逻辑。”他抬头看向秦烈,“人体增强项目的失败体编号,前缀Q代表‘量子神经耦合’,L是实验序列。”
秦烈不动声色,只道:“继续挖。”
张峰已放弃修复滤波器,转而检查墙体内部暴露的蜂窝状谐振器阵列。他用镊子夹起一颗微型元件,对着头顶应急灯观察。晶体核心呈六边形,边缘有细微刻痕,排列方式与秦烈空间印记极其相似。“这不是量产件。”他说,“更像是手工雕刻后再结晶成型的。”
话音未落,地面再次震颤。
这一次,震动频率与声波脉冲完全同步,每两分三十秒一次,间隔缩短了三十秒。李薇扶住桌沿,太阳穴突跳,视野边缘泛起轻微涟漪感。她低头看自己的手,指甲盖下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蓝影,像电流掠过神经末梢。
她立刻翻开随身记录本,准备绘制脑电图谱。笔尖刚触纸面,却发现前一页的斜线——那条曾自行延长一毫米的突触投影——竟然又移动了。
不是错觉。
线条末端分叉的角度变了,新增的部分不再是直线,而是呈现出某种规律性的波动,酷似她刚刚采集到的β波峰值图。
她猛地合上本子。
“别记。”秦烈忽然说。
李薇一怔。
“所有手动记录停止。”他语气不容置疑,“改用离线仪器直连打印,纸质存档,不联网,不留电子痕迹。”
张峰抬起头:“你怀疑……我们在被反向学习?”
“不只是学习。”陈浩盯着探测仪上的波形图,“它在模仿我们的反应模式。每次我们调整防御策略,它的攻击频率就跟着进化——就像刚才,滤波器刚失效,脉冲周期就缩短了。”
秦烈走向主控台,从空间取出一台废弃的医疗监测仪。这是他在重生初期收集的设备之一,原本用于研究病毒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他将其接入尚未完全损毁的线路,启动芯片融合系统。
【目标:逆向解析声波防御机制】 【扫描对象:晶格屏障共振频谱 + 谐振器布局 + 发热芯片数据】 【分析模式:深度推演】
进度条缓慢推进。当达到92%时,系统弹出三项结论:
防御系统供能节点位于地下三层排水泵房附近,依赖冷却循环维持稳定性;
共振波形存在0.7秒相位延迟,源于热胀冷缩效应,可能成为干扰突破口;
所有能量流向终点,汇聚于建筑图纸未标注的“静默区”。
秦烈将结果投射到墙面投影幕布上。张峰立即拿出工具包中的微型钻探机和振动传感器,准备前往地下层勘察。
“等等。”李薇突然站起身,“我需要先做一件事。”
她走到角落的操作台前,取出一支无菌采样管和显微镜。然后卷起左臂衣袖,用酒精棉擦拭皮肤,轻轻划开一道浅口。血珠渗出,滴入试管。她的动作很稳,但指节泛白。
“你在干什么?”林雪走近一步。
“确认感染状态。”她说,“自从接触蓝丝样本后,我的神经系统就开始出现非典型反应。刚才那条线……不是画出来的,是我大脑自发生成的图像投射。”
显微镜下,血液样本中的红细胞表面附着着微小颗粒,呈链状排列,发出极其微弱的蓝光。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颗粒的运动轨迹,竟与主控台屏幕上残留的声波频率图高度吻合。
“它在模拟神经信号。”她喃喃,“不是单纯的病毒复制……是在构建意识模型。”
秦烈走过来,目光落在样本上。片刻后,他下令:“所有人立即进行生物隔离检测。李薇,你的样本单独封装,不得接触任何开放电路。”
张峰正在整理装备,忽然“咦”了一声。他举起焊枪残骸,指着焊点周围一圈银灰色粉末:“这东西……不是我们用的材料。”
秦烈接过放大镜查看。粉末呈六角晶状,遇光微闪,像是某种纳米级反馈介质。他将其收入密封袋,投入空间。
系统自动识别: 【成分未知】 【能量残留特征:与发热芯片同源】
“有人在我们的反制手段里埋了‘回声’。”陈浩低声道,“每一次尝试抵抗,都会留下可追踪的痕迹。”
秦烈沉默片刻,转身打开空间储物格,取出一块铌锡合金板和一块备用压电陶瓷。他不需要蓝图也能组装基础滤波器,但这次,他改变了设计思路——不再追求全面屏蔽,而是针对0.7秒的相位延迟,制造一次短暂的能量缺口。
“张峰,帮我焊接这个。”他递出零件,“输出频率设为46.8赫兹,持续时间不超过0.5秒。”
“你要主动触发它的不稳定期?”张峰皱眉。
“不是触发。”秦烈说,“是诱导它提前进入冷却间隙。只要那一瞬断联,我们就能定位供能节点的真实位置。”
林雪站在门口,手始终按在枪柄上。她的视线扫过每一个人:李薇紧抿嘴唇,眼神中有种近乎执拗的清醒;陈浩盯着屏幕,手指不停切换数据视图;张峰低头焊接,额角渗汗,左手无名指偶尔抽搐一下。
而秦烈,站在控制台前,背影挺直如刃。
她忽然注意到,他的右手掌心朝上,指尖微微蜷曲,仿佛握着某种看不见的东西。那一瞬间,她似乎看到一道极细的银光从他指缝间溢出,随即消失。
“准备好了。”张峰递来新装置。
秦烈接过,按下测试钮。设备嗡鸣一声,释放出短促脉冲。墙体内谐振器阵列顿时产生轻微共振,晶格屏障的蓝光出现一次短暂闪烁——正是那0.7秒的延迟窗口。
“有效。”陈浩确认,“冷却系统确实存在周期性松弛。”
“下一步就是找到那个节点。”张峰说,“我去地下层。”
“不。”秦烈摇头,“现在下去太危险。它已经察觉我们在行动,任何入侵都会触发更高层级的防御机制。”
“那怎么办?等死?”张峰声音提高。
“等信号。”秦烈盯着屏幕,“它既然在学习我们,就会继续发送试探性数据流。我们要做的,是让它以为我们仍在被动防御,而实际上……”
他话未说完,李薇突然倒吸一口冷气。
她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掌,掌心皮肤下,一条细如发丝的蓝线缓缓浮现,随即隐去,如同血管中流淌的不是血液,而是某种活着的光。
林雪看见了。
陈浩也看见了。
秦烈缓缓抬眼,目光落在她脸上。
“你还感觉不到吗?”李薇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奇异的平静,“它已经在我们身体里建立了通道。”
她抬起手,指尖轻轻点在胸口。
那里,心跳的位置。
下一秒,她的瞳孔骤然收缩,仿佛听见了什么只有她能感知的声音。
她的嘴唇微动,却没有发出任何言语。
而主控台残存的显示器上,绿色字符悄然滚动: 【同步进度:76%】 【目标个体:L-X】 【路径校准完成】 【等待指令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