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光临重生者矫正指南,我们将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第一卷:迷雾校园
第1章 拥挤的教室
头痛欲裂。
像是有无数根钢针,从太阳穴狠狠扎进大脑深处,搅动着记忆和意识。林舟最后的记忆,是江大建筑系图书馆那盏昏黄摇曳的台灯,以及电脑屏幕上那个怎么修改都不够完美的体育馆课程设计3D模型。他伏在案上,想稍微休息五分钟,然后……
然后就是现在。
额头磕在硬质木头桌面上的钝痛感,鼻尖萦绕着粉笔灰和某种劣质消毒水混合的、熟悉到令人心悸的气味。
他猛地抬起头。
视线有些模糊,但眼前的景象却如同最深刻的梦魇,清晰得可怕。
淡绿色的墙壁,斑驳的、偶尔会掉下白灰的天花板,还有那块挂在黑板旁边,用猩红字体写着的倒计时牌——
【距高考还有187天】
讲台上,语文老师,也是他们的班主任,被私下称为“灭绝师太”的王老师,正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几乎能实体化成冰锥的目光死死钉着他。她那副厚厚的眼镜片后面,闪烁着林舟在大学悠闲日子里几乎快要遗忘的严厉。
“林舟!”
王老师的声音尖利,穿透了午後沉闷的课堂。
“站起来!解释一下《逍遥游》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抟’字是什么意思?啊?距离高考只剩下一百多天了,你还有心思在课堂上做梦?你以为你已经稳稳考上江大了吗?!”
“江大”这两个字,像一把钥匙,瞬间捅开了林舟混乱记忆的锁。
江大?我昨天……不,我明明已经是在江大建筑系读大三的学生了!为了那个该死的课程设计,他已经在图书馆熬了三个通宵……
他下意识低头,看向自己的手。
手指纤细,皮肤是久不见阳光的、属于少年的白皙。常年握笔做模型留下的薄茧,还有那次不小心被美工刀划伤的浅淡疤痕,全都消失不见了。这是一双属于高三学生的、干净却略显无力的手。
他猛地扭头看向窗外。熟悉的、光秃秃的梧桐树枝,对面教学楼墙上那半剥落的“励志勤学”标语……一切都指向一个荒谬绝伦、却又无比真实的结论——
这里是他曾经奋战过、诅咒过、最终又无比怀念的母校,江城一中,高三(17)班。
他,林舟,22岁,江大建筑系在读本科生,回到了2018年,他18岁的高三时代。
巨大的震惊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混杂着恐慌与一丝隐秘兴奋的情绪,如同海啸般席卷了他。重生?穿越?这种只存在于网络小说里的桥段,竟然发生在了自己身上?
没等他细想,一张被揉得有些发皱的小纸条,从旁边悄悄塞到了他的胳膊下。
是同桌,一个叫苏晓的、文静秀气的女生。在高中的记忆里,她成绩中游,性格内向,是那种毕业之后很快就会在同学录里模糊了长相的存在。
此刻,她却用一种异常冷静、甚至带着一丝审视的目光看着他,嘴唇微不可察地动了动,用气声道:“看纸条。”
林舟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借着课桌的掩护,展开纸条。
上面是苏晓那手熟悉的娟秀字迹,但内容却让他浑身的血液几乎瞬间凝固:
【你也回来了,对吗?教室里有至少五个“同行者”。前排李雷(体育生)不对劲,右后方张伟(学霸)解题速度超纲了。我知道三个月后市级数学竞赛的最终大题,合作吗?资源共享,应对规则。】
纸条上的每个字,都像一把重锤,敲打着林舟刚刚建立起来的认知。
“同行者”……“回来了”……“应对规则”……
难道重生的,不止他一个?!
他猛地抬头,依照纸条的提示看向前排那个身材高大的体育生李雷。在他的高中记忆里,李雷是那种永远在训练、文化课勉强及格、性格大大咧咧的典型体育特长生。但此刻,李雷正低着头,右手握着笔,在一张草稿纸上飞快地书写着。林舟视力很好,能看清那根本不是他该做的简单物理练习题,而是一道涉及了大学普物 level 的、关于电磁感应的复杂压轴题!他的解题步骤流畅、精准,带着一种远超高中老师的成熟思维模式。
更让林舟脊背发凉的是,在李雷偶尔抬起眼睑的瞬间,那眼神里没有了少年人的懵懂和躁动,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沉稳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戾气。
林舟又状若无意地微微侧身,瞥向教室右后方的角落。那个名叫王静、平时在班里几乎毫无存在感的瘦小女生,正低着头,手指看似无意识地在课桌上轻轻敲击。
哒…哒哒…哒…
节奏分明,带着某种特殊的规律。
林舟大学时因为兴趣,旁听过通信工程的课程,对摩尔斯电码略有了解。他凝神细听,在心中默默转换:
“…我…看…见…你…们…了…等…着…”
这根本不是无意识的动作!这是一种隐蔽的交流,或者说……是一种宣告和挑衅!
这个看似普通的高三教室,此刻在他眼中,已然变成了一个暗流汹涌、危机四伏的角斗场。身边的每一个同学,都可能是带着未来记忆、怀揣未知目的的“重生者”!
所谓的“重生”,根本不是上天对他一个人的恩赐,而更像是一场……被某种力量大规模投放的、残酷实验?
就在这时——
滋啦——!
一阵刺耳的电流杂音,毫无征兆地通过教室上方的广播音箱炸响,打断了所有老师的讲课和学生的思绪。
紧接着,一个冰冷、威严,不带任何人类情感色彩的电子合成音,响彻了整个校园,乃至——根据后续了解——全球每一个角落:
【全球通告:检测到时间线异常波动峰值。‘重生者矫正系统’全面激活。】
【现颁布基础运行规则,请所有异常个体严格遵守:】
【规则一:禁止利用未来源信息进行大规模非法牟利,扰乱当前位面经济秩序。违例者,积分扣除。】
【规则二:禁止向‘原生者’(非异常个体)泄露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的关键未来事件节点信息。违例者,视影响程度予以惩罚。】
【规则三:禁止对‘原生者’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意识干预与精神控制。违例者,将面临抹除风险。】
【规则即日生效,最终解释权归系统所有。】
广播结束,整个校园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巨大的喧哗和议论声。学生们大多以为是某个技术宅搞的恶作剧,或者是什么新的宣传手段,老师们则面面相觑,试图维持秩序。
然而,在高三(17)班,包括林舟在内的少数几个人,却在这一瞬间,脸色骤变。
因为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视网膜前方,都凭空浮现出了一行只有他们自己能看到的、散发着幽蓝色光芒的半透明文字:
【警告:异常个体林舟,你已被“重生者矫正系统”标记。】
【初始积分:100点。】
【请严格遵守系统规则,谨慎你的每一个选择。你的行为,将决定你的未来。】
冰冷的文字,如同枷锁,牢牢套在了林舟的灵魂上。
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心脏在胸腔里沉重而有力地跳动。之前那一丝关于利用未来知识改变命运、走上人生巅峰的侥幸和兴奋,彻底烟消云散。
人生重启,但这绝非一场简单的游戏。
这是一个有规则、有裁判、有无数隐藏竞争对手,甚至可能随时降临死亡惩罚的……真人秀监狱。
而那个在广播里宣告规则的存在,才是幕后真正的“玩家”。
他们的重生,究竟是为了什么?
林舟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进掌心。他看了一眼身旁同样面色苍白的苏晓,又扫过前排那个深藏不露的体育生李雷,以及角落里依旧在敲击着莫尔斯电码的王静。
第一回合的较量,或许,已经无声地开始了。
他的第二次高三生活,注定不会平静。
第2章 第一次接触广播里的“全球通告”和视网膜上的个人警告,像一盆冰水混合物,从林奇头顶浇下,让他因重生而灼热的头脑瞬间冷却。教室里乱哄哄的。大部分同学,也就是系统所谓的“原生者”,还在兴奋地讨论刚才的“恶作剧”,猜测是哪个黑客的杰作,或者学校新搞的什么压力测试。王老师用力敲着讲台,试图恢复秩序,但效果甚微。在这片喧嚣中,林奇却能清晰地感知到几处不同寻常的“寂静点”。前排的李雷,只是最初抬了抬眼,随即又低下头,继续解他那道超纲的物理题,仿佛一切与他无关。但林奇注意到,他握笔的手指关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微微发白。角落里的王静,停止了敲击,整个人缩在座位上,像一只受惊的鹌鹑,但林奇捕捉到她低垂的眼帘下,一闪而过的、绝非恐惧而是极度冷静的光芒。而最直接的 pressure,来自他的身边。同桌苏晓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但更多的是决断:“下课。厕所。最里面那个隔间。”说完,她便迅速低下头,假装整理笔记,恢复了那副文静内向的模样,仿佛刚才那个提出“合作”提议的人不是她。林奇的心跳更快了。合作?和一个完全不了解底细的“同行者”?在这样一个规则不明、敌友难辨的环境里,这无疑是一场豪赌。但拒绝呢?单打独斗,面对可能存在的、已经结成同盟的竞争者,以及那个神秘莫测的“系统”,风险或许更大。这短短几分钟内信息量的爆炸,比他熬三个通宵画图还要耗费心神。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用大学里培养的逻辑思维快速分析:
信息确认: 苏晓是重生者,且她似乎掌握着更多关于“同行者”和“规则”的信息。她的提议是目前最快获取情报的途径。
风险评估: 在公共场所(女厕所隔间)见面,虽然尴尬,但相对安全,至少避免了私下独处的不可控风险。苏晓选择主动接触,说明她可能也感受到了威胁,急需盟友。
自身价值: 自己最大的优势,是来自江大建筑系的知识储备和相对成熟的心智。苏晓看中的是什么?仅仅是“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还是她知道自己未来的某些成就?
下课铃声终于响起,如同赦令。王老师皱着眉头布置完作业,抱着教案离开了教室。同学们一窝蜂地涌出教室,奔向操场或小卖部。林奇和苏晓对视一眼,默契地混入人流,然后一前一后,若无其事地走向教学楼角落那个使用率相对较低的卫生间。男厕和女厕门口都没人。林奇深吸一口气,趁着走廊空无一人的瞬间,闪身进了女厕。苏晓已经等在最后一个隔间门口,迅速打开门,将他拉了进去,然后从里面轻轻扣上插销。隔间狭小,两个人几乎贴在一起,能清晰地听到彼此的呼吸和心跳。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新换的樟脑丸的味道。“长话短说,”苏晓率先开口,眼神锐利,完全不见平日的怯懦,“我叫苏晓,但我来自2026年。死因是……实验室意外。”她顿了顿,似乎不愿多提,“我死前是清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博士。”林奇心中一震。清大博士?难怪她如此冷静。“林奇,2025年,江大建筑系。赶图……猝死?”他自己也不太确定。“这不重要。”苏晓摆摆手,“重要的是现状。根据我的观察和刚才的系统通告,基本可以确定几点:第一,重生的不止我们,数量可能远超想象,我们这个教室可能只是个缩影。第二,有一个凌驾于我们之上的‘系统’在监控一切,并且制定了规则。第三,规则的核心是‘矫正’,防止我们这些‘变量’过度扰乱这个世界。”她的分析条理清晰,让林奇暗暗佩服。“‘积分’是什么?‘抹除’又意味着什么?真正的死亡吗?”“不知道。”苏晓摇头,脸色凝重,“但‘积分’很可能是关键。可能是某种‘权限’或者‘资源’货币。我们必须想办法获取更多积分,同时避免被扣分。至于‘抹除’……最好不要去尝试触碰它的底线。”“你纸条上说的数学竞赛题……”“那是我的筹码之一。”苏晓坦然道,“我前世关注过这场竞赛,记得压轴题。但这属于‘未来信息’,如果用它来直接获利,很可能违反规则。我们需要更‘聪明’地利用信息,比如,将它转化为我们‘合理’能够掌握的知识,再去参赛。”林奇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不能生硬地抄袭答案,而是要将答案反推成解题思路,通过“学习”和“领悟”来掌握,这样才能最大程度规避系统的惩罚。这需要极高的技巧和对规则的理解。“合作可以。”林奇做出了决定,“但我们得约法三章。信息共享,行动互通,但在重大决策上,必须达成一致。不能互相算计。”“同意。”苏晓伸出手,“现阶段,抱团取暖比单打独斗生存几率大。我观察了你一节课,你醒来后的反应很真实,而且……”她看了一眼林奇桌上那张被他无意识画了几笔的草稿纸,上面有简单的空间结构线稿,“你的专业或许能派上大用场。”林奇握住了她的手。这只手微凉,但很有力。短暂的结盟达成。“接下来怎么办?”林奇问。“首先,确认还有哪些‘同行者’,评估他们的威胁程度。李雷和王静是明确的,但可能还有隐藏更深的。”苏晓低声道,“其次,我们需要一场‘表演’。”“表演?”“对。”苏晓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一场给‘系统’和‘其他同行者’看的表演。证明我们有价值,但又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下节课是数学课,或许是个机会。”就在这时,隔间外传来了脚步声和几个女生的说笑声。两人立刻屏住呼吸。“哎,刚才广播怎么回事啊?怪吓人的。”“不知道啊,估计是搞错了吧……”“快点,下节是老班的课,迟到了又得挨骂。”声音渐近,然后是隔壁隔间门开关的声音。林奇和苏晓紧张地对视一眼。必须尽快离开。苏晓用口型无声地说:“我数三下,然后你快速出去,直接回教室,别回头。”林奇点头。“一、二、三!”苏晓轻轻拉开插销,林奇如同猎豹般闪身而出,低着头,快步走出女厕,混入刚刚涌向教室的人流中。几秒后,苏晓也若无其事地走了出来,仿佛只是普通上了个厕所。回到座位,两人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但一种无形的纽带已经建立。上课铃响,数学老师抱着一摞试卷走了进来,脸色不太好看。“上周的随堂测,成绩一塌糊涂!特别是最后一道关于函数与几何的综合题,全班只有一个人用了超纲的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但步骤完全错误!其他人更是连门都没摸到!”老师的目光如同探照灯,扫过全班,最后似乎不经意地落在了林奇……以及他前排的李雷身上。林奇心中一动,看向旁边的苏晓。苏晓微微颔首。表演,似乎要提前开始了。而第一个舞台,或许就是这张看似普通的数学试卷。
第3章 数学课上的试探数学老师姓赵,是个脾气火爆但业务能力极强的中年男人,学生们私下叫他“赵老大”。他此刻正挥舞着那张批改得一片鲜红的试卷,痛心疾首。“最后这道压轴题!我强调过多少次,要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你们呢?死脑筋!尤其是某些同学!”赵老大的目光有意无意地扫过林舟,又瞥了一眼前排稳如泰山的李雷,“不要以为知道几个大学里的名词就了不起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用错了地方,那就是哗众取宠!”全班鸦雀无声。大部分同学都低着头,只有少数几个,包括苏晓,目光微闪,似乎在快速分析着赵老大的话里透露的信息——那个用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人,是谁?是林舟?还是李雷?或者另有其人?林舟深吸一口气,知道机会来了。这既是危机,也是苏晓所说的“表演”舞台。他不能直接抛出完美答案,那等于告诉系统和所有“同行者”自己有问题。但他可以展示一种“超越当前水平,但合乎逻辑推导”的思维方式。“赵老师,”林舟举起手,声音平静,却足以让全班侧目。被打断的赵老大眉头一皱:“林舟?什么事?你要是想解释你为什么乱用定理,那就免了!”“不是解释,老师。”林舟站起来,目光落在黑板上的那道题,“我只是觉得,这道题或许有更简洁的解法,不需要用到超纲的知识。”“哦?”赵老大来了兴趣,同时也带着审视,“你说说看?全班就你一个人做对了前两问,最后一问虽然错了,但思路倒是挺野。我倒要听听你的‘简洁’解法。”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林舟身上。苏晓微微侧身,看似在整理笔袋,实则全神贯注。前排的李雷,第一次停下了手中的笔,肩膀微不可察地向后靠了靠,显然也在倾听。角落里的王静,则把头埋得更低,仿佛事不关己。林舟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他刻意放慢了速度,让自己的思维过程显得更像是“灵光一现”而非“胸有成竹”。“这道题的关键是证明这个函数在给定区间内存在唯一零点。”林舟一边说,一边画出示意图,“常规做法是讨论函数单调性,结合端点值,步骤繁琐。我看到有同学试图用中值定理,但可能因为对定理条件理解不透,导致了错误。”他没有点名是谁,给了对方一个台阶。“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林舟在函数图像上点了几个关键位置,“我们不必直接证明零点的存在和唯一性。我们可以先构造一个辅助函数,比如……令 g(x) = f(x) - kx,其中 k 是一个巧妙选取的常数。”他开始板书,步骤清晰,逻辑严谨。这个解法并非直接来自他大学的记忆,而是他结合高中知识和大学培养的数学直觉,现场“推导”出来的。它比标准答案更巧妙,绕开了复杂的讨论,但又完全在高中知识的框架内,只是思维层次更高。赵老大起初是抱着挑刺的态度,但随着林舟的讲解,他的眼神从怀疑变成了惊讶,最后是毫不掩饰的赞赏。“妙啊!”林舟刚说完,赵老大就忍不住拍了一下讲台,“利用辅助函数转化问题,再通过选取特定的 k 值,使得 g(x) 的单调性变得显而易见!林舟,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这解法比参考答案还漂亮!虽然本质上还是讨论单调性,但你这个‘构造’的思想,绝对是高水平的数学思维!”全班同学都听呆了。他们看着黑板上那条理分明的步骤,又看看站在讲台上那个仿佛散发着自信光芒的林舟,感觉无比陌生。这还是那个成绩中上、偶尔还会在数学课上打瞌睡的林舟吗?苏晓的嘴角微微勾起一丝弧度。这场“表演”很成功。林舟既展示了自己的价值(高超的数学思维能力),又没有明显触犯规则(使用的是高中知识范围内的推导)。更重要的是,他赢得了老师的公开赞赏,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保护色”。然而,林舟在走下讲台的那一刻,眼角的余光敏锐地捕捉到了几处异常。前排的李雷,在他讲解到最关键处时,手指无声地在桌上敲击了两下,节奏短促,带着一种审视的意味,绝非普通学生的反应。而就在他接受赵老大表扬的同时,他视网膜前的幽蓝色文字轻微闪烁了一下:【检测到个体林舟对‘原生者’群体进行了有限度的知识启迪,方式符合‘渐进性引导’原则,未引发大规模认知混乱。】【行为评估:中性偏积极。积分+1。当前积分:101。】积分增加了!虽然只有1点,但这验证了苏晓的猜测——积分可以通过某种“符合规则”的积极行为获得!而“渐进性引导”这个词,也暗示了系统允许一定程度的“超常发挥”,只要不拔苗助长。但同时,林舟也感到一丝寒意。系统果然在实时监控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甚至连行为意图和影响程度都能精准判断。下课铃响起,赵老大意犹未尽地又夸奖了林舟几句,才宣布下课。林舟回到座位,苏晓低声说:“干得漂亮。积分有变化吗?”林舟微微点头。苏晓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看来我的猜测是对的。‘表现价值’,遵守规则,就能获得积分。这1分是关键,它指明了方向。”就在这时,一个高大的身影挡在了林舟的课桌前。是李雷。他双手插在裤兜里,脸上带着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俯视着林舟:“哥们儿,可以啊。藏得够深的。以前没看出来,你数学这么溜?”他的语气看似随意,但眼神却锐利如刀,带着毫不掩饰的探究和压迫感。第一个来自“同行者”的直接接触,以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方式,到来了。林舟抬起头,平静地迎上李雷的目光,心中快速盘算着如何应对这位身份不明、意图不清的“体育生”。
第4章 体育生的试探
李雷的身高超过一米八五,长期训练带来的压迫感,加上此刻那双深邃眼眸中透出的、绝非高中生的审视目光,让课桌间的空气瞬间凝固。
周围的同学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不寻常的气氛,说笑声不自觉地低了下去,有人好奇地张望,也有人下意识地绕开这片区域。
林舟没有立刻起身,而是保持着坐姿,微微后靠,用一种尽量松弛的姿态仰头看着李雷,笑了笑:“临场发挥,运气好而已。赵老师讲的时候,突然有点灵感。”
他选择了一种最普通、最符合“原生”高中生人设的回答——将超常表现归功于灵光一现。既不过分谦虚显得虚伪,也不张扬引来更多关注。
“灵感?”李雷嘴角扯了扯,那弧度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诮。他身体前倾,一只手撑在林舟的课桌上,声音压低,只有他们两人能听清,“是来自2025年建筑制图的灵感,还是来自‘系统’的提示?”
这句话如同惊雷,在林舟耳边炸响。
李雷不仅确认了他的重生者身份,甚至点出了他来自2025年以及专业方向!他对自己的了解,远比自己对他的要多!这种信息上的不对称,让林舟瞬间陷入了被动。
苏晓在一旁看似整理书本,但身体明显紧绷起来,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冲突。
林舟心脏狂跳,但脸上努力维持着镇定。他不能承认,但直接否认在对方如此明确的指控下也显得苍白。他迅速调整策略,采取以守为攻,将问题抛回去。
“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林舟皱起眉头,露出恰到好处的困惑和一丝被冒犯的不悦,“李雷,你平时训练把脑子练糊涂了?什么2025年,什么系统?”
他刻意用了“平时训练”这个词,提醒对方,也提醒可能存在的监听者,他们此刻的“表面身份”。
李雷盯着林舟的眼睛,似乎想从里面找出任何一丝伪装的痕迹。几秒钟后,他忽然直起身,那股逼人的压迫感瞬间消散了大半,脸上又挂上了那种大大咧咧的笑容,拍了拍林舟的肩膀。
“开个玩笑嘛,这么紧张干嘛?”他声音恢复了正常音量,引得几个偷听的同学恍然大悟,原来是开玩笑啊,“看你刚才在讲台上那架势,跟换了个人似的,我还以为你被什么学霸附体了呢!行了,不耽误你了,打球去了!”
说完,他竟真的转身,吆喝着几个篮球队的队友,勾肩搭背地走出了教室,仿佛刚才那番暗藏机锋的对话从未发生过。
直到李雷的身影消失在门口,林舟才暗暗松了口气,发现自己的后背竟然渗出了一些冷汗。这个李雷,收放自如,情绪转换毫无滞涩,绝对是个难缠的角色。
“他很危险。”苏晓的声音极低地传来,“他不仅知道你是同行者,还可能掌握了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信息。他最后是在试探你的反应,也在观察周围人的动静。”
林舟点头表示同意。李雷的行为看似莽撞,实则每一步都经过算计。他突然的发难,是想打自己一个措手不及,观察最真实的反应。而迅速的撤退,则是因为没有抓到明显的破绽,或者他暂时还不想彻底撕破脸皮。
“他提到‘系统提示’……”林舟沉吟道,“难道他获得积分的方式和我们不一样?或者,他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和系统有了……沟通?”
这个猜测让两人都感到一阵寒意。如果系统不是绝对公平的裁判,而是可以“沟通”甚至“交易”的对象,那游戏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将呈指数级上升。
“我们需要更快地了解规则,获取积分。”苏晓果断道,“李雷的出现,说明竞争已经开始了。我们不能被动等待。”
就在这时,林舟眼角的余光注意到,角落里的王静,不知何时已经离开了座位,正低着头,匆匆从教室后门走出去。在她经过自己座位时,似乎有一张极小、折叠起来的纸条,从她手中滑落,掉在了林舟的椅子腿旁边。
动作极其隐蔽自然,仿佛只是不小心遗落。
林舟心中一动,等王静离开后,他假装弯腰系鞋带,迅速将那张纸条捡起,握在手心。
回到座位,他借着课桌的掩护,和苏晓一起展开纸条。
上面只有一行打印出来的宋体小字:
【小心李雷。他想要的不是积分,是“权限”。放学后,图书馆三楼社科区最后一排,有你们想知道的。】
没有落款。
王静!
这个看似最不起眼、甚至有些怯懦的女生,竟然主动向他们传递了信息!而且,她似乎知道李雷的目的,甚至可能掌握着关于“权限”的关键情报!
“权限?”苏晓眉头紧锁,“这比积分听起来更……核心。难道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可以解锁某种权限?”
“也可能是李雷有特殊渠道,能直接获取权限。”林舟感到局势越来越复杂,“王静是敌是友?她为什么帮我们?图书馆之约,是陷阱还是机会?”
每一个“同行者”都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一角。水下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和野心,无人得知。
“风险很大,但值得一试。”苏晓分析道,“王静选择用这种方式传递信息,说明她也在躲避李雷的视线。敌人的敌人,或许可以暂时利用。我们必须去,但要做好万全准备。”
放学后的图书馆之约,将成为他们深入这场重生迷局的第一个关键节点。
林舟握紧了拳头,感受着掌心因为紧张而渗出的汗水,以及那张小小的、却可能重若千钧的纸条。
他的第二次高三,在重生后的第一个下午,就已经彻底脱离了平凡的轨道,向着未知的深渊急速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