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
书名:疾病预防百科 作者:小诸葛 本章字数:3395字 发布时间:2021-05-25

有没有三天两头的肚子疼,难受的很,生不如死。而且痛了又好了,没过多久又开始痛了,反反复复让人痛不欲生啊。其实这都归结与十二指肠溃疡。到底什么是肠溃疡,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它会反反复复的发作。我们就好好来扒扒它的外衣,把它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先来一波数据:十二指肠溃疡占消化性溃疡中的百分之七十,它在这类疾病中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不但如此,这个家伙还很喜欢小年轻,那些小鲜肉,小花瓶可要当心咯。十二指肠溃疡男女发病率为3:1。


那么什么是十二指肠溃疡?医书上是这样说的:十二指肠溃疡是指由于胃液消化作用引起的十二指肠黏膜的溃疡性疾病。


专业术语不用明白,我们直接走进症状来认识认识他吧。


一、上腹痛:上腹痛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典型症状,就像是被谁又撕又扯。


二、多重疼痛:腹痛多呈隐痛、钝痛、刺痛、灼痛,常在饥饿时或夜间发生,进食后腹痛可缓解。


三、反复或周期性发作:十二指肠溃疡常反复或者周期性发作,一般在秋冬和冬春之间发病。


四、其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腹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


要知道,如果十二指肠溃疡继续发展,破坏了肠壁的血管,会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搞出呕血、黑便等症状。如果溃疡穿透肠壁,搞出十二指肠穿孔,食物、胃酸等就会进入腹腔搞出急性腹膜炎。如果治疗不及时,那可是会死人的啊。如果溃疡反复发作,还会引起胃出口梗阻,这个时候也只有手术才能救你的命了。


注意哦,十二指肠溃疡的特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易复发,所以要想原理十二指肠溃疡,那就要规律饮食,科学治疗,好好爱护自己的肠胃,这样才不会被十二指肠溃疡盯上哦。


那么问题就来了,好好的十二指肠怎么就溃疡了呢?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呢?


当我们吃过的食物经过胃的搅拌后进入小肠,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后,把剩下小肠没有吸收的东西排到大肠,经过大肠的吸收和运输,一坨坨便便就出现了,最后从我们的菊花离开人体。


十二指肠就是小肠的最接近胃的那一段,连接着胃,整体上呈现“C”字形,分为球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全长为二十五厘米,相当于十二个横指并列的长度,因此叫做十二指肠。


我们把十二指肠壁横切开,从里到外总共分为四层: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以及外膜层。


十二指肠作为小肠的一部分,它的重要使命就是帮助人体消化吸收。


当我们把一块美味的肥肉吃了进去,这块肥肉就会顺着食管来到胃里,胃一边加快分泌胃液,一边开始疯狂蠕动,这就像我们把肥肉放进了搅拌机里,和胃液搅拌在了一起。在胃液的作用下,肥肉有就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了肉糜样的东西,然后被送去小肠,进入消化的新阶段。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肥肉和胃液搅拌在了一起就会变成肉糜了呢?胃液又称消化液,它的主力将领是胃酸和胃蛋白酶。胃酸是一种强酸,它的PH值高达0.9到1.5,而我们常见的醋的PH值也只有2.9左右,瞧瞧,我们的胃酸比醋酸的酸度还要高。胃酸的强酸特性能够使蛋白质变性,让蛋白质更容易被消化;胃蛋白酶是在胃里一种专门负责拆解蛋白质的酶。


我们吃进去的肥肉,先是被胃酸整变性了,然后被胃蛋白酶一顿狂拆,那可不就变成肉糜了嘛。


瞧瞧那十二指肠尴尬的位置,连接着胃,总会有胃液跑过来。那么和肉一样都是蛋白质的十二指肠又是怎么在胃液下活下去的呢?答案就是黏液细胞。


黏液细胞位于十二指肠的黏膜表面,帮助十二指肠一下子设立了三道保护罩,来抵挡胃液的侵蚀。


一、黏液-碳酸氢盐防护罩:黏液细胞分泌大量黏液,在黏膜表面形成凝胶状保护层,我们称之为黏液层,这层黏液非常粘稠,能有效阻断胃液与肠壁的接触。黏液层含有碳酸氢盐,呈现弱碱性,就算有胃液想要强行突破黏液层,也会被里面的碳酸氢盐中和掉,使胃液的侵蚀性降低,保护肠壁的安全。


二、黏膜防护罩:如果有少量胃液突破黏液层怎么办呢?黏液细胞一个紧挨着一个,紧紧的排列在一起,形成一道肉身屏障,如果胃液想要伤害十二指肠,黏液细胞就会挺身而出,与突破黏液层的胃液同归于尽。


三、快速修复能力:在胃液侵蚀下,部分黏液细胞就这样死去了,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黏液细胞使出最后的绝招-快速修复能力,使机体能新生出大量的黏液细胞,只需要两天到三天,就可以给所有的黏液细胞来一次彻底的翻新。黏液细胞发动人海战术,组建起最后一道防护罩。


当胃液的攻击能力和黏液细胞的防御能力达到平衡时,十二指肠是很安全的。当胃液的攻击力大于黏液细胞的防御能力时,胃液就会突破三道屏障,把肠壁当成食物来消化,这就搞出十二指肠溃疡咯。十二指肠的球部离胃最近,受到的攻击最为猛烈,也就成了十二指肠溃疡最常发作的部位了。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谁会破坏胃液与黏液细胞之间的平衡呢?


有四种情况会破坏胃液与黏液细胞之间的平衡,具体原因是一下四种: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据调查,至少有九成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细菌的一种,它长得像蚕豆。幽门螺杆菌通过水或者食物进入人体,抵达胃部,它们遇见胃液非死即伤,少数幸存者鸡贼的躲在了黏液细胞表面,苟且偷生着,同时产生让胃肠黏液细胞毙命的毒素,大量黏液细胞死于非命,这就削弱了黏液细胞的防御能力,打破了双方的平衡,胃液消化肠壁,搞出溃疡。


二、药物因素-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多用于抗炎治疗,同时,它又能促进胃液分泌,如果长期使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药物,会导致胃液分泌过多,增强胃液攻击黏液细胞的实力,打破胃液与黏液细胞的平衡,搞出溃疡。


三、药物因素-非甾体抗炎药:人体分泌的前列腺素,能促进胃壁的血液流通,使黏液细胞吃饱喝饱变强壮,也就是说,前列腺素是黏液细胞最有利的后援,而用于镇痛、抗炎的非甾体抗炎药,会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也就是说,服用非甾体类的抗炎药,会削弱黏液细胞的防御能力,打破胃液与黏液细胞的平衡,搞出溃疡。


避免因为药物因素引起溃疡,要遵循,处方药遵医嘱,如果出现不适的情况,要及时告诉医生,以便调整用药。


四、应激因素:人进入应激状态时,人体会分泌大量一种叫做肾上腺素的应激激素,它能刺激胃酸分泌,所以肾上腺素是胃液的后援。当人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时,肾上腺素会大量分泌,导致胃液过多,容易打破胃液与黏液细胞之间的平衡,搞出溃疡。所以在这里我们需要平静一点,淡定一点,适当的出去散散心,放松一下心情,那么胃酸就会少一点,十二指肠就会健康安全一点。


五、长期饮酒:科学家发现,酒精会刺激胃酸分泌,同时还会使黏液细胞发生肿胀,失去功能。这酒精可是赤裸裸的帮助胃液侵蚀肠壁啊,所以为了保护十二指肠,少喝或者不喝酒。


如果真的溃疡了,那会发生什么呢?


胃液侵蚀肠壁,开始了消化之旅,溃疡越来越大,一不留神就碰到了肠神经,肠神经在胃液的刺激下,向大脑发出痛觉信号,我们人就开始腹痛咯。空腹的时候,胃处于排空状态,胃液流进了十二指肠,对肠神经的刺激较大,更容易引发腹痛;进食后,食物能够中和一部分胃液,肠神经受到的刺激也就减少了。所以一般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食后,腹痛能得到缓解;十二指肠溃疡还会直接影响消化功能。食物消化的慢,滞留在肠道里,这就容易搞出腹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的症状;随着溃疡的扩大,一旦搞破了血管,消化道出血也就来了;溃疡穿透肠壁,那就是十二指肠穿孔了。胃液和食物就有可能顺着穿孔流到腹腔,引起急性腹膜炎,急性腹膜炎不仅能让人疼痛到生不如死,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那你就死翘翘了。


如果溃疡反复发作,会导致溃疡处瘢痕形成,瘢痕组织收缩,会引起官腔变窄、堵塞,影响胃内容物的运输,人就会出现反复呕吐的症状,这个时候就只能手术了。


我去这十二指肠溃疡好可怕,该怎么办,怎样才能知道我又没有十二指肠溃疡啊?要做什么检查呢?


一、胃镜检查:十二指肠有没有溃疡,和胃溃疡一样,做个胃镜检查就知道了。传统胃镜是一根前端装有摄像头和小钳子的管子,尾端和电脑相连。检查时,管子从嘴巴依次伸进食管、胃、十二指肠,医生可以直接观察一路上的情况。发现溃疡时,可以用钳子取一点点溃疡部位的组织去做病理检查,看看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有没有发生癌变。检查时间十分钟作用,不过感觉不是很舒服,毕竟是弄个管子经过嗓子眼,这感觉还是很难受的,而且也有可能造成擦伤。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无痛胃镜。


二、胶囊胃镜:胶囊胃镜其实就是无线胃镜。患者只需要吞下花生米大小的胶囊胃镜,大概十五分钟就能够完成检查。


一般来说,医生结合检查,以及患者的病史、症状就能诊断是不是十二指肠溃疡了


最后请大家好好保护自己的肠胃哦。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疾病预防百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