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大汉的国威
书名:楼兰传奇 作者:有心456 本章字数:5898字 发布时间:2021-05-24

李章奉命来到长安城请诏觐见武帝。

跪倒磕头高呼“万岁”,长安城建章宫的武帝这些时日国事顺心,见到李章精神抖擞,英眉俊郎,颇为喜爱。

李章把父亲李广利与洪郡守的奏书呈上,武帝仔细看罢,心情舒畅,龙心大悦,细细想来:李广利征大宛路途遥远,确实思虑不周,人马粮草确实不够,在敦煌剿匪有功。当即下诏赏李章千斤黄金,择日监斩荆天仇。

监斩之日长安城能走动的百姓都到现场看看从敦煌抓获的匪首长什么模样,长安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热闹,众目睽睽之下荆天仇被斩下头颅,结束了他委屈、罪恶、又辉煌的一生。
武帝这几日反复思虑李广利上书迁址玉门关,觉得有些道理。

上奏一月后,武帝下诏:玉门关迁至敦煌西北三十里,以巩固边防。

武帝心想:如今西域各国在我大汉与匈奴之间摇摆不定,这大宛公然叫嚣我大汉,如果降他不住,日后西域各国就不把大汉放在眼里,必定倒向匈奴。

遂下诏增发六万兵马,增数倍钱粮、弓弩,派上官桀整集兵马至敦煌交于李广利二次攻大宛。

李广利接完圣旨,等来了钱、等来了粮、又等来了人。

三军士气大震,贰师将军传令二次西征大宛。这次大军浩浩荡荡,队伍首尾绵延数十里。

李广利派上官桀、玉途奇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大军所到之处西域小国分分开城献粮。

这日先锋营都尉上官桀就来到郁城外,在马上与玉途奇商议:“二王子前面可是郁城?”

玉途奇说:“回都尉,正是!”

上官桀传令:“安营扎寨!”

次日清晨升帐议事,上官桀坐镇中军传令巳时造饭,午时攻城。

军士整整齐齐,盔明甲亮,战马嘶啸长空。

上官桀,亮银盔,亮银甲,胯下青鬃白马,手中玄武亮银枪,在帅旗之下威风凛凛,英姿招展。

传令官把令旗一摆“攻城!”,万箭齐发,万弩齐放,排石车,攻城车,排山倒海之势,誓要踏平郁城。

这个场面郁城小小城廓百年不遇,郁城王心惊胆战,带着十几名亲兵侍卫,从暗道逃出,一路马不停蹄跑到康居来到城门之下。

康居王心中恐惧不敢开城门,便在城墙之上跟郁城王说:“我这城小兵少,恐难挡汉军,大王还是别处逃命吧”

上官桀得军报郁城王逃了,便带着玉途奇等一队人马在后面追,一直追到康居城下。

老远看到郁城王,在马上把枪一挥:“抓住郁城王!”

郁城王见进不了康居城,拨马就跑。

有几名侍卫,冒死过来挡住上官桀的追兵,上官桀与玉途奇左右两人崔马迎上去,上官桀早年为武帝近身侍卫,习得一身好武艺,枪法纯熟,一身的英勇。

一马当先冲过去,一招双顶三枪,一枪点马头,两枪打人头挂双耳,这三枪来的快啊!

郁城王的侍卫慌忙用长戟往上招架,露出了脖子下面的胸膛,上官桀变换招式,后手抬枪纂,前手送枪尖,一枪刺进侍卫胸膛,后手一使劲把侍卫挑落马下。

后面冲上来的两个侍卫看着前面的一个被挑落马,心生畏惧,一勒马缰绳,掉头就跑。

玉途奇抽弓搭箭,一只雕翎飞出去,穿透了逃跑侍卫的盔甲,射穿了侍卫的身体。

尸体栽落马下,战马一声长啸奔腾而去。上官桀跟玉途奇继续追,眼看追着前马贴后马,郁城王的侍卫,抽弓搭箭,脚挂弓弦往后射出一只箭羽冲着上官桀就过去了。

由于距离太近,上官桀本想再往前一步就一枪扎上了,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冷不丁过来一只冷箭,猝不及防,“大将军不怕刀枪就怕寸铁”,雕翎箭深深的钉在上官桀的左肩头。

“哎呀”一声在马背上晃了晃险些摔下。

这眼看就要追上了,上官桀也不能因为这一箭失去了这绝好的立功机会,如果生擒了郁城王那真是奇功一件,青鬃白马继续紧追不放。

上官桀的马是宝马良驹脚程快在前,玉途奇的马是普通战马要慢些,跟在上官桀的马后面。

玉途奇在马上看的真切,上官将军中箭,玉途奇心想:这可不得了,怎么向大将军交代,不能让上官将军有闪失。

想到这,在马上抽弓搭箭,箭射郁城王。

郁城王的马也是千挑万选的千里名驹,这时的郁城王是能跑多块跑多快,恨不能马生双翼,直飞云霄,郁城王飞马的后面跟着十几个侍卫,玉途奇一箭落空。

这时射伤上官桀的侍卫,脚挂弓弦,往后一蹬,又是一只冷箭冲着玉途奇飞过去,玉途奇在马上看的清楚,往旁边一闪使了一个“镫里藏身”,躲过箭羽,翻身坐到马上,抽箭搭弦冲着侍卫就是一箭,侍卫马往前跑,来不急回头看,玉途奇一箭正中后背,侍卫应声落马。

这时的上官桀也已经忘记了疼痛,左肩头带着箭,提着枪继续追赶郁城王,玉途奇抽箭搭弦,又射出几只箭,几名侍卫应声落马。

这时郁城王的侍卫想明白了,自己在前,玉途奇在后,这就是活靶子。

有几名侍卫同时掉转马头不跑了,手握长戟,横眉怒目等着上官桀的追兵,玉途奇一看抽出半月弯刀迎上去,上官桀手握银枪也到了近前,上官桀也带了三十多骑兵追赶郁城王,只是他的马快,在最前面。上官桀的目的是活捉郁城王,手提玄武亮银枪,虚晃几招,拨打开侍卫的长戟,继续追郁城王,直把郁城王追的上天五路入地无门。

郁城王马往前跑,偷眼往后瞧,这一看心里更慌了,后面上官桀左肩插着支箭提着枪就在一马的距离紧追不放,郁城王的马比上官桀的马快着半头,上官桀心想:怎么追也是差一点,要跟他比马,本将这匹稍逊。

跑着跑着从马鞍桥上摘下套马索,在空中挥舞着抛向郁城王,郁城王回头一看,套马索下来了,郁城王往前一趴,套马索套在了郁城王的马头上,套住马头,马就跑的慢了。

上官桀几步追上,挂好亮银枪,战马缰绳交左手,腾出右手一把抓住郁城王的绊甲丝绦,往怀中一带,将郁城王放在马鞍桥上一摁,上官桀一时忘了自己的箭伤,脸上带着胜利者的喜悦,调转马头往大营方向奔去。

上官桀骑马夹着郁城王路过康居城,康居王大开城门,王宫贵胄列队相迎,送钱送粮。

上官桀为了显示其英勇,扬大汉国威,把马上摁着的郁城王往地上一扔说了声“绑”,过来四名亲兵把郁城王上三圈下三圈捆了个结结实实。

康居王和康居城的列为王公,都看的胆战心惊。

上官桀与玉途奇带着三十几人追赶郁城王,刚才经过一番血战,还剩下十几人。

其中有四个人专门负责押解郁城王,这四个人也有些害怕,自己押的这毕竟是一城的诸侯王,路上若有闪失,自己吃罪不起,四人商议:不如杀了郁城王。

可谁也不敢动手,最后四人中最小的一个说:我来!

拔出佩刀,一刀斩下郁城王的首级,扯下自己的战袍包裹头颅,随上官桀回营交令。
贰师将军李广利二次攻打大宛国,大宛的君臣是又气愤、又害怕,大宛王召集群臣商议应敌良策。

有位文臣进言说:“大王,听说这次汉军来人不少,沿途小国,不献粮者接连被灭,汉军此来为我国中良马,不如开城纳降,给他们些马匹让他们退去便是。”

这时站出一位顶盔掼甲的武将名叫煎靡说的道:“大王,汉军来要马我们就得开城投降,我大宛国体何在,以后谁来要马我们是不是都要开城奉送”

大宛王说:“煎靡将军言之有理,我大宛国盛产良马,因此包括匈奴在内各国都对我大宛尊重有加,今大汉派兵来抢马,若开城投降,以后国威何在,煎靡将军可有退敌之策”

煎靡说:“大王,汉军远征,来此疲惫,我军宜以逸待劳,请大王给臣三千兵马,待汉军立足未稳,出城截杀”

大宛王点点头说道:“如此甚好!”

在上官桀攻打郁城时,李广利率军来到大宛城下,刚刚站稳脚跟,大宛城城门打开,冲出三千骑兵,奔李广利的军营杀过来。李广利令弓弩手在前一字排开,三排为一阵共排十阵,弓箭手在后三排为一阵,共排十阵,待三千骑兵冲到近前,汉军弓弩、弓箭齐发,直射的大宛骑兵人仰马翻,哀嚎连天。

煎靡将军没想到汉军弓箭如此厉害,左肩大腿身中两箭,拨马掉头带着剩下的兵将回城,紧闭城门不敢再战。

李广利观地势发现,大宛城水源是一条自东向西的乌浒河。

李广利令五千兵士日夜挖河阻断河道,使大宛城中断水。再传令大军继续攻城,攻城弩、火箭、攻城车、排石车齐上阵连攻三十多天,大宛城纹丝未动,汉军伤亡惨重,军中士气不稳,军心开始动摇。

上官桀与玉途奇带着郁城王的人头回来交令,得知这几日大军连连攻城失利。

玉途奇近前献策:“大将军,大宛城不比别的小国,城池坚固,粮草丰厚,大将军可停止攻城,大宛会以为我军劳累,晚间必要来偷营劫寨,可将其擒获,也可问明城中情况”

李广利想了想:“似乎也有些道理”下令三军休整,大开营门。

大宛国煎靡将军在城墙之上瞭望,远远看到汉军营寨,纪律松散,士兵都在休息,计上心来。

晚间时分,亲率五千骑兵,开城门偷袭汉军大营,想一举活捉汉将军。

煎靡将军冲进汉营一阵刀砍斧剁,除了几个门兵被杀,营中无人,煎靡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突然四周火把亮如白昼,汉军从四周杀起,煎靡跟所带的兵士被围在汉军之中。

煎靡想:如今只能先冲出去。

把手中九环砍山刀一挥说道:杀!汉军与大宛军在大营之中展开厮杀,人嚎马啸,喊杀声震天。

李广利、上官桀、玉途奇等骑马在外围观战。

煎靡的大刀上下翻飞,刀影重重,杀开一条血路,打着打着煎靡偷眼观瞧,一眼看见汉军主帅李广利,心想:今天我干嘛来,就为了你,活的不成,死的也要,只要杀了主帅,汉军必败。

想到这,煎靡握紧了九环砍山刀,崔马冲着李广利就过来了。

玉途奇看见煎靡冲过来心想:真是大宛国一员虎将,这么多人竟拦他不住,引敌偷营的主意是我出的,大将军可不能有闪失。上官桀的箭伤修养数日,也已恢复。

一看煎靡挥刀冲向大将军李广利过来也担心大将军的安危,遂与玉途奇两人不谋而合一起崔马迎了过去,无月、无花紧随其后。

四人崔马近前围住煎靡,老将军煎靡浑然不怕心想:今天是杀一个算一个。

冲着马前面的上官桀,从上往下就是一刀,上官桀横枪招架,九环砍山刀砍到枪杆上“嘡!”的一声,煎靡刀沉力大,把上官桀震退两步,两臂发麻,箭伤震开,鲜血湿透征袍。

上官桀心想:坏了,这只左臂疼痛难忍,不能再战。

拨马回归本队。玉途奇一看,一招就把上官桀打回来,心知大宛将军厉害,后面就是大帅,我得加些小心。

煎靡一刀打跑了一员将,有些得意。

第二刀回身由下往上“海底捞月”斩马首,冲着玉途奇就是一刀,玉途奇心中清楚,他这对半月弯刀,也格挡不住煎靡的九环砍山刀。

他往后一带马,跑出圈外,没敢硬接。玉途奇也躲开了,可把老将煎靡给乐坏了,不想我这两刀解决了两员大将,心境有些飘飘然。

这时无月、无花在煎靡的后面,出双鞭同时一招“白蛇吐芯”上打人头,下打马腿。煎靡听见后面“呼呼”挂风,知道兵器到了近前,只是不太明白,似乎有两路兵刃分上下同时打过来。

不容多想,往前崔马,躲过双鞭,掉转马头仔细观瞧,才知是两个人同时打的。

心中吃了一惊心想:好汉难敌四手,四只手一起出,真不好对付。

几招下来,李广利看的清楚,这个人怕是大宛国的上将军,今天一定不能让他跑了,抓住他,大宛城可破。

想到这手提金纂亮银枪,崔马近前抬枪一招“头顶三花”,三枪打顶门挂两肩。

煎靡心想:汉军大帅亲自下场了,省了我不少事。别的不管,专心把眼前这个大帅给砍了,我就大功告成。想到这,煎靡的九环砍山刀更加的步步紧逼,呼呼挂风,刀刀不离李广利。

玉途奇在马上心急如焚,一时不知道怎么插手。

无月、无花互相使了个眼色,两马分开一个在煎靡左,一个在煎靡右。

两条鞭“左右逢源”,一个打马头一个打马尾,一鞭打人身一鞭打马腿。

三人围住煎靡,几招下来煎靡手忙脚乱,疲于应对。

李广利拿亮银枪从左到右横扫煎靡的马头,煎靡拿刀在外招架,无月在左,鞭打盔缨,煎靡低头躲过,无花在右,鞭打马前腿,这马没躲过,打在马前腿关节处,一鞭把马腿打折,战马往前一栽,煎靡随着马就往地上栽,无花顺势反手一鞭打在煎靡头盔之上,虽然带着头盔,鹿筋鞭打上,头盔下的脑袋也是“嗡!”的一下晕头转向栽倒在地,这时冲过来六名亲兵,把煎靡摁住捆上。

煎靡带去偷营的五千人几乎被斩尽,留下一两个活口。

大将军写了封信让其带回城中交于大宛王,李广利信中说:“本将军统兵六万,奉大汉皇帝诏命攻打大宛,沿途各国无不臣服大汉天子,出城纳降,今兵临城下,数日前已断大宛水脉,现煎靡将军已被我生擒活拿,本将军不忍生灵涂炭,尔等立即开城纳降,两军停战,否则破城之日,必斩尽杀绝”。

书信送到大宛城,众王公贵族看完信,久久难平,想招降的文臣,劝谏国王:大王,汉军此来是为马,并非存心灭我国民,我国盛产良马,不如开城投降,汉军拿些马匹也就是了。

大宛国王撇着嘴摇着头说:“我大宛国强马壮,何惧汉军几万兵,如谁来攻城都将宝马送上,那我大宛国威何在,我已写信密令康居王出兵增援,将士们在坚守几日,康居援兵一到,我们出城夹击汉军,汉军必败!”

康居王确实接到了大宛王请求出兵增援的书信,只是上官桀先是活捉郁城王后又斩杀。

康居王心有忌惮,迟迟不敢出兵,想看看汉军战况。

李广利书信送到大宛,两日未见音信,气愤异常。

他心中有数,大军连续三十多日攻城不下,伤亡惨重,如再久攻不下,附近小国看到汉军势减必会群起而攻之,到时命休矣。

传令调集精锐集中强攻,攻城弩、攻城石、火箭密如雨点,攻城兵云梯密密麻麻,连攻五日。

浩大的攻势震慑了大宛的王公贵族,他们集体商议,要献城投降。主意已定群起将大宛国王斩杀,派使者去汉军营将国王首级献上。

大宛使者说:“汉军到此无非要我们的马,我国可开城献马,请将军停止攻城,这是大王的首级”

李广利心想:攻城时日已久,我军损伤不小,接受称降是为上策。

遂率军进城挑选天马一千匹,良马三千匹,作为战利品。此战征大宛大获全胜,李广利耀武扬威回国复命,途中行至扜弥国,得知一件令大将军气愤之事。李广利第一次征大宛时,各西域国家皆闭门不出,不给粮草,正在攻打龟兹之时,有扜弥国主动奉上大军粮草,因此激怒龟兹王,扜弥主动送到龟兹一名叫赖丹的质子,才得以平息此事。

李广利回国途中派使臣面见龟兹王,说明此事,索要赖丹。

龟兹王眼见汉军气势雄壮,只得同意,赖丹便随李广利回到大汉。日后赖丹成为大汉在西域实施领护屯田的第一人。
玉途奇跟随大军伐大宛历时近三年,与诸邑公主刘琪也已有近三年未见,玉途奇心系公主,回到京城,看到公主在太子府等着他回来。

两人见面,四目相对,千言万语化在无言中。

玉途奇打破沉默含情的说:“公主身体可好?”

刘琪说:“我很好,只是二王子此次远征,路途艰辛,一定吃了不少苦”。

玉途奇说:“我一路跟随大将军营帐之内,主要是向导,食的好,睡得香”。

刘琪有些伤感说:“听说你见了好几次阵仗,还跟上官桀去追郁城王,想想都担心”。

玉途奇说:“有大队人马在后面,没多大关系,他们败局已定,我没多大危险,让公主担心,实在过意不去”。

公主脸色羞红说道:“何止我担心太子也是担心,时时念叨,玉王兄走了多少时日了”。

太子刘据在旁边说:“你俩眼中还有我这个太子啊,我以为光顾着说话把我忘了,玉王兄此去虽有几分凶险,可功劳也不小,父皇对你是越来越信任了,日后回国承继王位,父皇再把公主嫁过去定会与我大汉永世修好”。

太子一番话说的公主面色绯红,不知该说什么。

玉途奇说:“我身在大汉,本为替父赎罪,承蒙太子带我如兄弟,公主视我为知己,如真能有这样一天日后定会与大汉同戚连枝,永世修好”。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楼兰传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