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味旅 > 139
139
书名:味旅 作者:余静雨 本章字数:2555字 发布时间:2025-10-23

粗瓷杯底残留着几片舒展开的碧绿茶叶,茶汤的温热和蜜兰香的回甘尚在喉间萦绕。顾笙放下杯子,指尖感受着粗粝的杯壁余温。胃里那份由腐乳饼与单丛共同构筑的、浓烈与清冽交织的饱足感,如同被精心调和的乐章,余韵悠长而熨帖。额角被晨风拂过,留下清爽的紧绷感。她背好背包,对茶楼里依旧氤氲的茶香和低语微微颔首,像是告别一场微醺的晨曲。


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楼梯下到得云楼大堂,上午清亮的光线和牌坊街渐盛的声浪一同涌入。胃里的暖意沉甸甸地托着身体,额角被户外稍显热力的阳光一照,渗出细密的汗珠,很快又被穿街而过的微风拂去,留下清爽。


她站在古朴的门廊下,目光投向牌坊街深处。巨大的石牌坊在上午的阳光下投下更短、更坚实的阴影。骑楼下人流穿梭,各种食物的香气——卤鹅的浓香、糖葱薄饼的甜蜜、甘草水果的酸甜——在温热的空气里浮动。然而,胃里那份由猪血汤点燃、被牛肉丸推向巅峰、又经腐乳饼与单丛茶最终调和熨帖的饱足感,如同一个完美闭合的圆,将所有的感官探索稳稳地容纳其中。这些新的香气能撩拨嗅觉,却再也无法撼动那份核心的满足。


身体轻盈,精力充沛,但一种沉静的、需要沉淀的饱足感占据了主导。探索的欲望并未消失,只是需要一个更舒缓、更沉静的出口。昨日广济桥的开阔江风,开元寺的千年沉静,西湖的潋滟波光,如同画卷般在心头缓缓展开。尤其是开元寺那株虬根盘结、遮天蔽日的巨榕,那沉甸甸的生命力和无声诉说的时光,在饱食之后,似乎更能引发一种深沉的共鸣。


脚步自然而然地转向了通往开元寺的方向。穿过一座座沉默的石牌坊巨人,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越靠近寺庙,喧嚣的人声渐渐沉淀,空气里的檀香和古旧木料的气息愈发清晰可辨。巨大的山门在绿树的浓荫下显现,庄严肃穆。


顾笙没有立刻进去。她在山门外那株巨大的古榕树下驻足。浓荫沉沉,隔绝了阳光的热力,投下大片清凉。她仰头,目光沿着粗壮得不可思议的树干向上攀爬。树皮深沉的灰褐色,布满深刻的纵裂,缝隙里填满墨绿的苔藓,湿漉漉地闪着幽光。虬结的枝干如巨龙的臂膀,在空中交织成一片浓得化不开的绿云。无数棕褐色的气生根,粗如儿臂,细如绳索,从高高的枝杈间垂落下来。有的深深扎入泥土,形成新的支柱;更多的则在半空中飘荡,像凝固的雨帘,又像古老神灵垂下的胡须。


树冠之下,是一个独立的世界。空气沉静、清凉,带着浓重的泥土、苔藓和朽木混合的气息,那是一种属于古老生命的、沉甸甸的味道。外面牌坊街的喧嚣,寺内隐约的梵呗,都被这浓密的枝叶和无数垂落的气生根过滤、吸收,只剩下一种深沉的、近乎凝滞的静谧。站在这里,仿佛连时间都放慢了脚步。


顾笙绕着巨大的树基缓缓走了一圈。每一步都踏在湿滑、布满苔痕的青石板上,发出轻微却清晰的声响。树根如盘踞的巨蟒,在石板缝隙间虬结隆起,又深深扎入泥土,展现出一种近乎蛮横的生命力。在一段裸露的、尤其粗壮的板状根前,她停下脚步。那树根表面相对光滑些,呈现出深沉的棕褐色,被无数代人的手掌、衣襟摩挲得油光发亮。几个穿着朴素的本地老人,正安静地坐在旁边光滑的条石上歇脚。他们大多沉默,只是微微仰着头,望着浓密的树冠,眼神平和,仿佛在与一位沉默的老友进行着无声的交流。


她在一张空着的条石上坐下。石面冰凉,透过薄薄的衣料沁入肌肤,带来一种舒适的清醒感。背靠着粗粝坚硬的树干,抬头望去,古榕扭曲盘结的枝干在蓝天的映衬下,勾勒出遒劲有力的线条。低沉的诵经声、偶尔响起的法器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还有自己平稳悠长的呼吸……在这片被浓荫笼罩的沉静空间里,所有的声音都变得清晰而和谐,如同自然的低语。


胃里那份沉甸甸的饱足感,在这古树沉静的气息和冰凉石凳的触感中,彻底沉淀下来,化为一种更深的、如同脚下大地般的安稳。额角被树荫下的凉意包裹着,无比惬意。身体里因一路的感官盛宴而积累的微热和轻微的兴奋余波,此刻被彻底抚平、吸收,如同溪流汇入深潭,只留下一种澄澈的宁静。时间在这里似乎失去了意义,只有一种缓慢流淌的、属于古老生命本身的节奏。她微微闭上眼睛,只是感受着这难得的、被时光和生命双重浸染的沉静,任由那低沉的梵音如同温热的潮水,一遍遍漫过心田,洗去所有尘埃,也沉淀着所有被美食点燃的烟火。


不知过了多久,寺内传来一阵节奏稍快的法器敲击声,似乎是午斋的讯号。顾笙才缓缓起身。四肢带着久坐后的微僵,血液重新奔流,带来轻微的麻痒感。她最后看了一眼那盘踞如龙的根系和遮天蔽日的绿冠,感受着那份无声的、磅礴的生命力量,随即转身,再次踏入开元寺那厚重斑驳的山门。


这一次,她没有走向香烟缭绕的殿宇,而是循着侧廊,脚步轻缓地走向寺庙的更深处。游人稀少,青石板小径两侧翠竹掩映,空气里的檀香淡了些,多了竹叶的清新和泥土的微腥。一泓清泉在不远处汩汩流淌,声音清越。前方,一座小巧的、青石砌就的亭子临水而建,匾额上书“听泉”二字,字迹朴拙。


她在亭中的石凳上坐下。亭子位置极佳,一侧是茂密的竹林,一侧是那泓小小的山泉。泉水清澈见底,从几块错落的青石间涌出,汇成一道细流,注入下方一个小小的石潭。水流撞击石头发出的声响,在这方寸之地被放大,清脆悦耳,叮咚成韵。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来,在石潭水面投下晃动的光斑。空气清凉湿润,带着竹叶的清气和水汽的微腥。


胃里那份沉甸甸的安稳感,在这泉声竹影的环绕下,似乎变得更加通透、轻盈。额角被凉意浸润,无比舒适。她静静地坐着,闭上眼睛。耳中只剩下那清泉流淌的声响,或急或缓,或高或低,如同大自然最本真的乐章。鼻腔里是竹叶的清冽和水汽的微腥,肺腑仿佛被彻底清洗。昨日与今晨所有的滋味——粿汁的温厚、鱼生的冰冽、猪血汤的粗犷、牛肉丸的爆裂、腐乳饼的浓烈、单丛的清雅——都在这泉声的洗涤和竹影的清凉中,褪去了感官的烟火气,沉淀为一种更纯粹、更悠长的记忆印记,如同被泉水冲刷过的卵石,温润而沉静。


时间在泉水的叮咚声中悄然流逝。直到腹中那沉静的暖意发出一个温和的提醒,她才缓缓睁开眼。日头已微微偏西,竹影在地上拉得更长。石潭水面跳跃的光斑也变得柔和。泉声依旧,竹影依旧,但她知道,是时候离开这方清凉的净土,回到那烟火升腾的人间,去迎接下一口未知的滋味了。她起身,最后看了一眼那清澈的泉水和摇曳的竹影,带着一身被自然涤荡过的清爽和腹中依旧沉实的暖意,步履从容地沿着青石小径,向寺外走去。牌坊街的喧嚣,如同隐约的潮声,正从前方传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味旅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