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凳的冰凉透过衣料,持续传递着沉静的清醒。顾笙背靠着古榕粗粝如铁的树干,仰头望着虬枝如盖的浓荫。低沉的梵呗声、风过树叶的沙沙声、远处模糊的鸟鸣,在这片浓荫笼罩的沉静空间里和谐流淌,如同自然的低语,温柔地梳理着饱食后微涨的心绪。胃里那份沉甸甸的满足感,在这古老生命的荫庇下,彻底沉淀下来,化为一种更深的、如同脚下大地般的安稳。额角被树荫下的凉意包裹,无比惬意。
不知坐了多久,直到寺内传来一阵节奏稍快的法器敲击声,似乎是午斋的讯号。顾笙才缓缓起身。四肢带着久坐后的微僵,血液重新奔流,带来轻微的麻痒感。她最后看了一眼那盘踞如龙的根系和遮天蔽日的绿冠,感受着那份无声的、磅礴的生命力量,随即转身,再次踏入开元寺那厚重斑驳的山门。
寺内的景象与清晨来时并无太大不同,青石板庭院被午前的阳光照亮了大半,巨大的香炉鼎前香火依旧。空气中沉厚的檀香和古木气息依旧,只是少了些晨间的清凉水汽,多了几分被阳光晒出的、沉甸甸的暖意。她没有再走向大雄宝殿,而是循着侧廊,穿过一道月洞门,走向寺院的偏后区域。
这里游人稀少,更加清幽。几间素雅的禅房掩映在竹影之后,廊下悬挂着几幅笔触朴拙的水墨山水。空气里,那股属于千年古刹的沉静气息愈发纯粹。顾笙的目光被前方一间敞着门扉的堂屋吸引。门楣上悬着一块小小的木牌,上书“藏经阁”三字,字迹古拙。
她放轻脚步走了进去。堂内光线柔和,高大的木质书架几乎顶到房梁,上面整齐地码放着层层叠叠、用靛蓝色布套包裹的线装经卷。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极其独特的、混合了陈年纸张、墨汁、以及木头防蛀药香的沉静气息。那是一种被时光浸润过的、带着书卷气的微涩味道,与大殿的香火气截然不同,更显清雅内敛。阳光透过高高的木格窗棂,在青砖地面上投下斜斜的光柱,光柱里浮动着细小的尘埃。
一位穿着灰色僧衣、身形清癯的老僧正坐在窗边的矮几前,戴着老花镜,小心翼翼地翻阅着一本摊开的旧经书。他的动作极其轻柔,仿佛怕惊扰了沉睡的文字。听到轻微的脚步声,老僧抬起头,透过镜片望过来,眼神平和而深邃,带着阅尽千帆的澄澈。他没有说话,只是微微颔首,便又低下头,专注于手中的书页,枯瘦的手指在泛黄的书页上缓缓移动。
顾笙没有打扰,只是静静地站在高大的书架之间。目光扫过那些包裹在靛蓝布套里的经卷,书脊上用墨笔写着工整的楷书经名。空气里的墨香、纸香、药香混合着木头的气息,沉甸甸地压下来,带着一种令人屏息的肃穆。胃里那份沉甸甸的饱足感,在这被书卷和时间双重浸染的沉静空间里,似乎也变得更加厚重、更加纯粹,不再仅仅是食物的满足,而升华成一种精神上的充盈。额角没有任何不适,只有被沉静包围后的清凉舒适。她深深吸了一口气,那带着岁月尘埃的书卷气涌入肺腑,仿佛也涤荡了身体里最后一丝属于街市的烟火气。
在藏经阁里无声地流连片刻,感受着那份几乎凝固的时光,顾笙才悄然退出。重新回到侧廊,午后的阳光晒在青石板上,有些晃眼。胃里的饱足感依旧沉实,支撑着身体。
她没有按原路返回喧闹的牌坊街,而是沿着寺庙外墙下一条更僻静的石板路前行。这条路蜿蜒曲折,两旁是些老旧的民居,墙皮剥落,露出深色的砖块,墙头偶尔探出几丛茂盛的炮仗花或三角梅。空气里檀香的气息淡了,取而代之的是老屋的砖木气、青苔的微腥,还有隐约的饭菜香。路很安静,只有自己的脚步声在狭窄的巷道里回响。
走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前方豁然开朗,出现一个小小的十字街口。街口一角,一间门脸不大的铺子吸引了她的目光。铺子没有招牌,只在门楣上挂着一块深色木牌,上面刻着两个遒劲的篆字:“锦心”。门是敞开的,里面光线明亮,与之前古寺的幽暗形成鲜明对比。
一股奇特的、混合着真丝光泽、植物染料的微涩清香、还有极其细微的、类似金属被擦拭过的清冷气息,幽幽地从门内飘散出来。那气味清雅、含蓄,带着一种精工细作的匠气。
顾笙信步走了进去。铺内不大,但异常整洁明亮。三面墙壁都挂着大幅的绣品,在充足的光线下流光溢彩。有金碧辉煌的龙凤牡丹,有清雅脱俗的梅兰竹菊,更有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丝线在光线下折射出变幻莫测的光泽——金线的辉煌,银线的冷冽,彩丝的柔媚,交织成一幅幅令人屏息的锦绣画卷。
屋子中央,一张宽大的、打磨得极其光滑的紫檀木绣架前,坐着一位穿着素色斜襟布衫的老妇人。她头发一丝不苟地挽在脑后,戴着老花镜,正全神贯注地俯身于绣绷之上。她一手在绷面上方稳定地悬着,另一只手的指尖捏着一根细若发丝的银针,针尾穿着一段流光溢彩的丝线。她的动作极其细微、精准,手腕几乎不动,全靠指尖的捻动和推送。银针如同灵巧的游鱼,在紧绷的素缎上飞快地穿梭、隐没、又浮现,每一次刺入和拉出都带着一种令人惊叹的韵律感。丝线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生命,随着针尖的指引,在缎面上留下细密、流畅、充满生机的轨迹。
老妇人(锦心)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顾笙的到来毫无察觉。只有她手中那根细小的银针,在光线下闪烁着微芒,牵引着绚丽的丝线,在素白的底子上,一点一点地,绣出一片正在舒展的、娇嫩欲滴的芙蓉花瓣的边缘。那花瓣的色彩过渡极其微妙,从花瓣根部的浅粉,到边缘的近乎纯白,中间夹杂着若有若无的、如同朝霞般的淡淡橙晕。每一针都精准地落在预定的位置上,丝线排列细密均匀,几乎看不出针脚的痕迹,只看到一片逐渐成形的、带着生命光泽的柔嫩色彩。
顾笙屏住呼吸,静静地看着。空气中弥漫着真丝特有的、略带凉意的光泽感,还有植物染料散发的、极淡的微涩清香。银针穿梭的细微“簌簌”声,成了这方寸天地里唯一的声响。胃里那份沉甸甸的饱足感,在这极致专注、极致精细的景象面前,似乎也沉淀得更加安稳。额角被铺子里沉静清凉的空气浸润,无比舒适。一种不同于美食带来的、关于匠心与时间的另一种“滋味”,在这无声的针线飞舞间,悄然浸润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