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首脑与专家通过卫星连线举行一场研讨会。 由于大夏国与华联总统不在,由副总统代为出席会议。与民众的乐观不同,七国首脑是知道真相的,所以众人全都忧心匆匆。大家一致认定这灾星定然与那外星人有关联,甚至很可能是外星飞船本身,因为这两件事太过凑巧。然而,怎样与外星人通信却成了一个难题。各国曾尝试过向灾星发射信号,却完全没有收到回应。于是专家们认为这有两种可能:
1.外星人不想与我们沟通,他们铁了心要置我们于死地。
2.灾星不是外星人的飞船。
无论是哪种结果,都是非常糟糕的。诺亚计划已经进入了最后发射前的准备工作了,无论外星人是否回应都必须执行,毕竟谁也不敢把赌注压在外星人的侧隐之心上。但却有专家提出:“如果灾星真是外星人飞船,那我们逃到天上去也没有用!”至此,一股悲观的情绪在众人间蔓延。
一名一直垂着头一言不发的专家突然直起身子:“我有一个想法,就是前段时间我们不是监测到了引力波吗。我突然想到,那个离我们18光年的或许不是什么白矮星,而是外星人的飞船,因为我们监测到引力波的时间与太平洋上空乌云显字的时间基本重合……”
“呵呵,你知道18.36光年是什么概念吗?18.36光年外,一颗围绕着恒星公转,同时自身还在自转的行星,隔着18光年锁定这颗行星上的某个区域1小时之久,你认为可能吗?就算外星人的技术真有这么厉害,可是别忘了,光速可是速度的上限。外星人如何能在18.36光年外操纵着这一切?至于时间上的重合,那不过是巧合罢了!”
“外星人此时必定已经到达太阳系内,灾星或许就是他们的先头部队的飞船伪装成小行星的样子,也可能是他们的改变了小行星的轨道撞向我们,只因我们已经发展出了航天技术,对他们构成潜在的威胁。他们一面打着救世主的旗号,一面却又想方设法地毁灭我们的文明,外星人的用心之险恶可见一斑。”
众人讨论来讨论去,终究没个结果,只能以不变应万变。普林斯结束通话,不断揪着自己脑袋上为数不多的白发,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时间仅剩下3天了,世界上所有大大小小的航天中心已经准备就绪,10000名诺亚计划的参与者已经通过十多轮选拔脱颖而出,而没被选上的则垂头丧气。
所有的准备物资开始装上运载火箭,还有生物仓库。 在生物仓库里,不仅有人类的精子卵子,还有一些必要的家禽家畜的、能授粉的益虫的精子卵子,还有各种植物的种子,以及一些益生菌类。这些是将来人类文明重启的希望。
理工科的理、工、农、医四个学科门类,以及文学、历史、哲学、商学、法学、社会学、语言学等知识,全被存储进磁带机里,为了以防万一,一些重要的知识被印制在特制的纸张上,做为双份保险;而那些曾经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古董等,只能忍痛舍弃。
一些必要的设备也被拆卸装箱,将来如果重建文明,有了这些设备不至于“白手起家”。
冬眠仓也开始装配到火箭上,并做着最后的调试工作,在火箭上天前,大部分人将进入冬眠状态,只留下一些轮值人员。
作为“火种”的10000名人类,本来应该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且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这样将来重建文明时,就会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文明。然后,在实际操作中,显然不是这样。权贵人士们通过各种后台关系,以不公平的竞争挤掉了许多远胜自己的对手,成功成为了“火种”。这些人擅长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却并不擅长做学术,搞技术;这些人中,有不少已是白发苍苍,或者大腹便便,有的甚至疾病缠身。这样的“火种”,如何能够重建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