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康之路 > 41
41
书名:小康之路 作者:余静雨 本章字数:2543字 发布时间:2025-10-09

街角新开了家生鲜超市,灯牌亮得晃眼。齐小康隔着马路看了一会儿,人流进出,生意不错。他推车拐进旁边窄巷,真正的红星菜市场藏在里面,像个被遗忘的角落。空气里混着烂菜叶和鱼腥的气味,地面湿漉漉的,灯光昏暗。


他停在一个卖豆腐的摊前。摊主是个寡言的中年人,正低头给豆腐切块。


“老板,豆腐怎么卖?”


“三块五一斤。”摊主没抬头。


“生意还行?”


“就那样。”摊主这才撩起眼皮看他一眼,又垂下,“比不得外面大超市。”


齐小康买了块豆腐,用塑料袋拎着。又在市场里转了一圈,看了看肉摊、菜摊、杂货摊。问价,闲聊。摊主们大多没什么谈兴,抱怨租金高,客人少,管理费涨了。


他在一个修鞋摊前停下。老师傅认得他:“哟,齐干部?好久没见你了。”


“调了个岗位。”齐小康在小马扎上坐下,“这市场……好像人少了点?”


“可不是嘛!”老师傅来了话头,“外面超市开张,搞特价,人都跑那边去了。我们这儿,老主顾还行,新客根本不进来。管理费还月月涨,说是要改造升级,升了半年了,屁动静没有。”


“改造?”齐小康想起之前似乎听过一耳朵。


“雷声大,雨点小。说是要学外面,搞什么智慧菜场,干净漂亮。钱收上去,就没信儿了。我看呐,就是变着法儿收钱。”老师傅摇摇头,用力锤着鞋底。


齐小康没说话,看着市场里稀疏的人流。头顶一盏灯忽明忽灭。


离开菜市场,他没回单位。拐去了区图书馆,查了半天资料,又跑到市规划馆翻旧档案。傍晚时,他站在城市规划图前,盯着红星菜市场那片区域看了很久。


那里标注着一个模糊的远期规划:建设社区商业综合体。


他心里咯噔一下。


第二天,他去了区商务局,找了个相熟的科长打听。


“红星市场啊?是有改造计划,但优先级不高,资金也没到位。怎么问起这个?”科长给他倒了杯水。


“路过,看着有点萧条。”齐小康接过水,“听说还在收管理费搞升级?”


科长表情有点不自然:“呃……市场管理办那边的事,具体我不太清楚。可能……是先期筹备吧。”


话没说透,但齐小康听出了味儿。他道了谢,离开商务局。


心里那点念头像藤蔓一样缠上来。他想起方老的话,磨刀石得自己找。


他不再去办公室角落对着电脑发呆。每天准时出门,骑着车满区转。专挑那些老旧菜市场、临街小商铺、夜市摊区去。看,听,问。和卖菜的聊,和买菜的聊,和市场管理员聊。


笔记本很快又写满了。各种问题:租金、客流、管理、电商冲击、政策模糊……比他想象中更复杂,更琐碎。


他也去那个新开的生鲜超市转了几次。看它的布局、品类、价格、人流。和店员闲聊,打听他们的运营模式、成本结构。


慢慢的,一个念头清晰起来。传统菜市场不是没活路,但不能光守着老一套。得变,但不能变成那种冷冰冰、租金吓死人的“商业综合体”。


他开始跑大学,找研究城市商业和社区治理的教授请教。跑成功的民营菜市场取经。甚至混进几个业委会的微信群,听居民抱怨和提需求。


日子变得忙碌,却又和以前那种被电话追着跑的忙碌不一样。没人催他,没人给他派活,全凭自己驱动。他发现,脱离了那个具体岗位和名头,反而有些人更愿意跟他聊点实在话。


资料越攒越多,想法越来越具体。他熬了几个夜,把这些东西整理成一份报告,题目就叫《关于我区传统菜市场提质增效与社区服务功能融合的几点思考》。没用什么术语,就大白话,数据加案例,问题带建议。


写完,他没通过单位渠道递交。打印出来,装订好,寄给了区委政策研究室的一位研究员,他之前开会时认识的,对方对这类问题似乎有点兴趣。


寄出去,就像往湖里扔了颗小石子,没指望立刻有回音。


他继续跑他的“调研”。有时在街边小摊吃碗面,能跟老板聊半天。有时在社区广场看老人下棋,听他们抱怨买菜远、买菜贵。


林小雨又约他,这次他去了。糖水铺里,她看着他黑了一圈的脸,笑:“你这编材料的,怎么比我们跑社区的还风吹日晒?”


“活动筋骨。”他搅着碗里的芋圆。


“听说你最近满世界逛菜市场?”林小雨凑近点,“又憋什么大招呢?”


“随便看看。”


“信你才怪。”林小雨白他一眼,“不过……挺好。总比在办公室闷着强。”


几天后,他竟然接到了政策研究室那位研究员的电话。


“小康同志?你寄来的材料我看了。很有见地啊!数据详实,问题抓得准,建议也有操作性。我们最近正好在做一个关于社区商业便民圈建设的课题,你的思考很有启发!有没有空过来详细聊聊?”


齐小康握着手机,手心有点汗:“您过奖了。我……我现在不在督导组了,可能不太方便……”


“哎,课题研究,不拘一格降人才嘛!”研究员很热情,“就是聊聊,听听一线情况。明天下午怎么样?”


挂了电话,齐小康有点恍惚。角落工位上的同事好奇地看他:“齐哥,中奖了?脸都红了。”


他笑了笑,没说话。


第二天,他去了政策研究室。聊了整整一下午。研究员问得很细,他也放开了,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盘托出。


“很多问题,其实就差临门一脚。缺个牵头协调的,缺点政策精准扶持,缺条活路。”他说。


研究员频频点头:“是啊!不能光让市场自生自灭,也不能一刀切改造。你这个‘融合服务功能’的思路很好,菜市场不只是买菜的地方,更是社区交往的节点。我们可以把这个观点写进课题报告里。”


从研究室出来,天已经黑了。晚风吹在脸上,带着点自由的味道。


他骑着车,没直接回家。又绕到了红星菜市场。夜市摊刚支起来,灯光昏暗,人不多。修鞋的老师傅正准备收摊。


“老师傅,还没吃呢?”他停下打招呼。


“这就回。”老师傅看见他,“又来了?”


“嗯。跟您打听个事,要是这市场改造,不光修漂亮点,还能让您这样的老手艺人有固定地方,再引入点补衣服、修家电、代收快递的服务,您觉得行不行?”


老师傅愣了一下,琢磨着:“那敢情好……就怕租金更贵喽!”


“租金可以谈,政策也可以争取。”齐小康说,“关键是,大家觉得值不值。”


“值!怎么不值!”老师傅声音大了点,“有个敞亮固定的地方,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还能顺带接点别的活,谁不愿意?”


又聊了几句,齐小康骑车离开。心里那点想法,更踏实了些。


也许,这把钝了的凿子,换个地方,还能敲下点石头屑。


他拿出手机,给那个研究员发了条信息:「谢谢您今天的时间。关于菜市场引入便民服务的具体模式,我还有些补充案例,回头整理给您。」


很快,对方回复:「太好了!期待!另外,我们课题下周有个内部讨论会,邀请了几个相关部门的同志,你有没有兴趣来听听?可以列席。」


齐小康看着那条消息,路灯的光晕染在屏幕上。


「好。」他回复。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小康之路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