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至涂山之地,遇九尾白狐,毛色如雪,目如明星。当地人云:“白狐现,王者兴。禹王当婚,家室乃成。”
禹王方疏淮水,无暇他顾。然白狐灵异,每至夜深,化女子形,携食盒至工地,分与民工。民感其德,称“狐女娘娘”。
禹奇之,夜候工地。果见女子素衣如雪,分发食粮。近观之,容色绝世,然神色忧戚。
“姑娘何人?何以助我?”禹问。
女子礼曰:“妾乃涂山氏女,名女娇。见王治水辛劳,聊尽绵力。”
禹感其诚,然水患紧急,谢罢即去。
如是数夜,女娇皆至。禹渐觉异:女子所至处,水势稍缓,民工疲惫顿消。
一夜暴雨,工地险溃。女娇忽现,歌啸于山。音如清泉,竟导洪水改道,化险为夷。
禹拜谢:“姑娘真神人也!”
女娇忽垂泪:“妾非人类,乃涂山九尾狐。慕王德政,特来相助。然天规森严,人妖殊途...”言未竟,化白狐遁去。
禹怅然若失。民工谏曰:“白狐祥瑞,禹王何不娶之?昔黄帝娶嫫母,舜娶娥皇,皆非纯人。”
禹叹:“非嫌异类,乃水患未平,何以为家?”
次日,禹勘地形于涂山巅。忽见女娇立危崖,白衣飘飘,若欲坠下。
“姑娘不可!”禹急趋前。
女娇泣曰:“王既厌弃,妾活着何益?”
禹急执其手:“非厌弃,乃重任在肩!”
二人执手相望,情意已通。
然禹仍忧:“吾貌丑陋,足跛面黧,何配姑娘?”
女娇笑:“妾爱王德,非爱貌也。”遂现原形,九尾舒展:“妾亦非人形,王可惧乎?”
禹抚其毛:“皮毛何碍真心?”
遂定婚约。涂山人欢庆,建台以贺,曰“望夫台”。
新婚三日,禹欲别治水。女娇不舍:“愿随王往。”
禹拒:“水患险恶,岂累卿卿?”
女娇取玉簪折半:“此妾本命簪。王持半簪,遇险时呼妾名,必至。”
禹珍重藏之。
禹别后,女娇登望夫台,日日期盼。忽闻淮水复泛,禹困于桐柏山。急持另半簪,施法赴援。
至则见禹被山精水怪围困。女娇现原形,九尾如屏,喝曰:“吾乃涂山之神,敢伤吾夫者灭!”
群怪慑服。然有猿怪嗤曰:“人妖结合,天理不容!已报天庭,雷部即至!”
果见乌云压顶,天将现形:“九尾狐私配凡人,触犯天条!即刻押返青丘!”
女娇护禹前:“吾夫治水救民,何罪之有?”
天将曰:“妖本异类,安配人皇?”
禹怒斥:“天若无情,拆人姻缘,与妖何异?吾宁不做人皇,不弃妻子!”
天将动容,然天命难违。正僵持间,忽见民如潮至,跪求天庭:“禹王夫妇仁德,请天恩准!”
天将迟疑。忽一老者驾云而至,乃伏羲氏。
“吾观天象,禹王当兴。九尾狐本祥瑞,非妖孽。今天地失衡,正需人妖合力,共拯苍生。”
遂改天条:许人妖通婚,然需经三试。
第一试,真心试。禹与女娇分置幻境:禹见美女如云,女娇见俊杰无数。然二人心念彼此,幻境自破。
第二试,磨难试。山崩地裂,洪水滔天。二人携手抗灾,救民无数。
第三试,时光试。忽白头相对,垂垂老矣。禹执女娇手:“卿貌虽改,情依旧。”女娇笑:“与君偕老,幸甚至哉。”
三试皆过,伏羲贺曰:“真情可撼天。今赐福缘,永缔同心。”天将惭退。
然女娇忽昏厥。原来为抗天劫,耗损真元,现将散形。
禹大恸:“吾愿以命换卿!”
伏羲曰:“有一法:九尾狐本天地灵气所钟。若禹王治水功成,得万民感念,愿力或可凝其形。”
禹乃发愤,昼夜治水。女娇形渐淡,犹强撑相伴,以歌声导水势。
十三载,水患终平。万民感德,愿力如潮,果聚女娇身形。然仅能维人形,失却法力,成寻常女子。
禹封夏王,都阳城。携女娇归,民皆贺:“狐祥瑞世,夏后当兴!”
然女娇渐憔悴:离涂山久,如鱼离水。禹忧之,问于伏羲。
伏羲叹:“九尾狐本山灵,需接地气。都城内,恐难久居。”
禹毅然曰:“吾可弃王位,归隐涂山。”
女娇急止:“王为天下主,岂可私废公?”
正踌躇间,忽闻涂山崩裂,地动山摇。原来女娇离山久,地脉失调。
禹悟:“非卿需涂山,乃涂山需卿!山灵不可离山。”
遂都阳城,建“涂山台”,移涂山之土,植涂山之木,引涂山之泉。女娇居其上,渐复原气。
后生启。启幼时,常见母现原形,九尾覆之而眠。仆役惊传“王妃乃妖”。流言四起。
女娇悲泣:“妾累王声名。”欲遁去。
禹抱启示众:“此吾妻,此吾子。妻为狐,子半妖,何碍其为善?”遂宴群臣,许女娇现形起舞,九尾流光,满座倾服。
启渐长,聪慧勇武。然人族长老谏:“半妖不可继大统。”
禹曰:“尧舜择贤,不论出身。吾儿若贤,何妨?”
女娇却忧:“妾愿儿为人,免遭非议。”遂求伏羲,封启体内妖脉,永现人形。
伏羲允之,然诫曰:“妖脉虽封,本性犹在。强抑恐生变。”
后果如所言:启虽英明,然性暴烈,杀伯益,夺王位,开世袭。
女娇自责不已:“若非妾封其妖脉,或不致此...”郁结成疾。
禹慰之:“非卿之过。人性本杂,岂独妖性?”
女娇临终,执禹手:“愿归葬涂山,化山守民。”
禹泣从之。葬日,涂山遍开白花,九尾狐影腾空,长啸三声而去。
禹崩,亦葬涂山。后人见夫妇墓生连理树,一株开花如雪,一株结果如丹。
至于夏启,每至涂山祭母,必性情稍柔。晚年悔少时所为,铸九鼎镇天下,上刻涂山景,寓不忘本。
今涂山犹在,淮水汤汤。有白狐时现,不惧人,人谓女娇后人。而“涂山氏歌”流传民间:“候人兮猗...”乃最早情歌,诉相思之苦。
学者考据,云涂山氏乃上古母系氏族,以狐为图腾。然百姓宁信:曾有大禹与九尾狐,跨越种族之爱,见证夏朝之兴。
真正涂山传说,非关狐妖,而在包容:天地本多元,人妖可共生;非我族类,其心可同。
正如那山间歌谣所唱:
涂山高,淮水长,
禹王狐女情意深。
莫问出身问心地,
真心能破万重障。
而每当月圆之夜,涂山白花盛开,似在提醒世人:真爱无畏世俗,真情跨越种族。这或许才是涂山传说历久弥新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