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杨牧之进士及第
书名:大唐仁心 作者:闲穿径竹 本章字数:3196字 发布时间:2020-08-25

杨思勖本姓苏,自幼臂力过人,颇有杀伐决断之才。家道败落后,被一杨姓宦官收养,不仅随了养父之姓,还步了养父后尘,进宫当了一名小太监。

杨思勖自幼修炼修罗沙门刀法,这门武功威力惊人,但需高深佛法化解戾气,否则越练心性变得越残忍。

杨思勖只喜练武,对刀法上卷中的佛法一概不研习,因此为人异常残忍好杀,尤好活剥俘虏脸皮,或从发际处生揭头皮,然后将人皮传示众人。

杨思勖刀法练至第九重时,变得愈发残忍,常将活人剔肉以食,活生生将人肉剔食毕,使敌受尽痛楚而死。

这一日,官兵与安南军两军对峙,杨思勖将唐军分为左中右三军,自领中军立于阵前,高声叫道:“黑鬼逆贼出来受死!”

言未毕,梅叔鸾拍马执槊而出,只见梅叔鸾身披铁甲、面目黝黑。

官兵左军小将拍马舞刀迎战,小将举刀便砍,梅叔鸾闪过,一槊往小将心窝刺来,小将翻身落马。安南军军威大振。

杨思勖心想:“如不尽快拿下梅叔鸾,恐动摇军心。”于是亲自拍马举陌刀来战梅叔鸾,两人你来我往,战了三十余合。

杨一刀砍去,鸾闪过,鸾也一槊搠去,杨亦闪过。鸾使出浑身解数,上刺头颈,下刺小腿,无处不往。

杨思勖武功高强,修罗沙门刀法纯熟,陌刀挥舞如飞,见招破招,逢式抵式,又战了十余合,鸾渐渐不支,拍马转身欲逃回阵中,杨思勖的坐骑乃大宛良驹,比梅叔鸾马快,杨思勖纵马赶上,从背后一刀将梅叔鸾斩于马下。

唐军顺势掩杀过去,将安南军杀得血流成河,为炫耀武功,杨思勖不就地掩埋尸体,而是将尸体高高堆起威慑安南人,筑为“京观”。

以玄宗圣意,安南人反叛乃岭南道广州都督失职所致,召张嘉贞、张说商议广州都督裴伷先一案该如何定罪。

张嘉贞以为该处以杖刑。而依张说之见,自古便有“刑不上大夫”之说,其意乃“士可杀不可辱”,非谓士大夫便可不受大唐律例之约,而是犯法该判死刑就判死刑,该流放便流放,不该以鞭杖之刑辱及人格,裴伷先之罪该处以流放。玄宗深以为然。

殿试至杨牧之作答,牧之已将裴都督案思虑了一遍,遂从容答道:“以学生愚见,解体受笞,事颇为辱。十五年前广州裴都督一案,张相曾上奏自古有刑不上大夫之说,其意乃‘士可杀不可辱’,并非士大夫便可逍遥法外,而是犯法该判死刑便判死刑,该流放就流放,不该以鞭笞之刑侮辱人格,裴伷先之罪最后处以流放。以此类推,如今杨濬一案亦不可鞭笞,该流则流,当死则死。韩非子有云:‘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学生不才,以为杨濬一案应依大唐律令判处。”

玄宗连连点头,连杨思勖那张凶神恶煞的脸上都浮现了一丝一闪即过的笑意。杨牧之是年进士及第,年仅十七岁,科举高中后即赴西凉军中任录事参军。

依大唐律令,杨濬被判了秋后问斩,死前留有诗作一篇传世:“高楼一何绮,素月复流明。重轩望不极,馀晖揽讵盈。镜华当牖照,钩影隔帘生。逆愁异尊酒,对此难为情。”玄宗又命李林甫、牛仙客修订大唐律令并颁布施行。

玄宗自从梦见黄孟良索命,声称要索李隆基这一辈所有王爷之命后,精神恍惚。

碰巧的是,宁王李宪去世后不久,邠王李守礼也相继薨逝,这两人一死,唐玄宗兄弟这一辈就剩他一个人,心里愈发不安,好像真被冤鬼附身一样,惶惶终日,有时对着铜镜,发觉镜子里的越来越不像自己,脑海里也总有些莫名其妙的想法,好像有人在自己脑子里说:“改年号为天宝、改年号为天宝,迎娶儿媳、迎娶儿媳。”

李隆基甚至分不清这是自己所想还是着了魔,他怀疑自己被下了降头,于是下令禁止所有阴阳术数,违令者抓捕归案。敕书曰:“诸阴阳术数,自非婚丧卜择,皆禁之。”

然而事有凑巧,公元742年,玄宗竟然真改了年号为天宝。

天宝元年,玄宗沿边境置十节度使,耗费大量资财常备边兵五十万,安禄山于这一年被提拔为平卢节度使,统领平卢、卢龙二军,镇抚室韦、靺鞨等族。从此之后,边兵每年花费是原先的十倍,百姓自此开始困苦。

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安禄山入朝,玄宗待其甚是优厚,常宣他进宫谒见。

安禄山奏言:“去年营州害虫吃禾苗,臣焚香祈祷上天,说如果臣操心不正,事君不忠,愿使虫食臣心,若不负我祆教的阿胡拉神,愿使虫散。结果真有一群鸟从北边来,吃光了害虫,请宣诏史官记载。”玄宗竟从其言。

自杨牧之献和籴法后,这些年关中地区粮食充足,百姓习武之风正盛,位于咸阳三原县的武林门派“关中拳”日益发展壮大。

关中拳的掌门名叫孙半农,大约六十岁,精通刀、棍、棒、绳镖、擒拿、镖枪等诸般武艺。

关中拳博大精深,技法全面,以撑补撑斩为其母、勾挂缠粘为其能、化身闪绽为其妙、钻身贴靠、腿法凌厉、刁打巧击为其法,近年来已享誉武林,登门拜师者众多。并且关中拳内功也很精湛,内外兼修,体用兼备,神形合一。

孙半农的大徒弟名叫雷霍春,大概四十五岁,有个十八岁的儿子名叫雷永邦。雷霍春给徒弟们传授功夫时,自然是更偏向自己的亲生儿子。内功心法或者招式的精妙窍门只给雷永邦传授,因此雷永邦在关中拳第三代弟子当中最为出色,从小到大常得掌门孙半农夸奖。

两年前,有一名身患重病的中年男子带着儿子来拜见孙掌门,乞求孙掌门将自己十五岁的儿子柳承渊收为关中拳的弟子。

这名男子边咳嗽边虚弱的说:“晚辈身患重病,恐不久于人世,犬子年幼,他母亲早在当年生他时难产就已过世。关中拳乃名门正派,晚辈乞求孙掌门将犬子收为关中拳的弟子,对其严加管教,好让他为关中拳效力,为武林正派效力。晚辈也曾教过犬子一些拳脚,只是晚辈武功低微,且命在旦夕,乞求孙掌门能够收留犬子,晚辈感激不尽。晚辈这些年积蓄不多,束脩备得薄,还望前辈不要嫌弃。”

柳承渊自两岁时亲眼目睹上清派陶德艺道长大败弥勒教徒后,便对武功甚为痴迷,其父本欲教他好好读书,令其研习四书五经。可柳承渊得知父亲会些拳脚功夫后,便央求其父教其武功,其父见其如此着迷,只好在临终前将其托付关中拳。

孙半农答道:“关中拳开门收徒,本就有教无类,况且行侠仗义、救死扶伤是我辈江湖中人应尽之本分,柳居士放心,今日我就收下令郎这名弟子,让其拜我大弟子雷霍春为师罢。”

柳承渊遂跪地叩头拜雷霍春为师。

孙半农又道:“听柳居士口音,应当就是三原县本地人,柳居士亦需在家中安心养病,令郎可白天到此处学艺,晚上回家中照顾柳居士。”

可惜没过半月,柳承渊父亲便去世了,雷霍春便让柳承渊搬到“关中拳”跟师兄弟们一起住。

柳承渊生得双眼皮、大眼睛、高鼻梁、皮肤白皙,这两年在关中拳习武,转眼已经十七岁了,个子也长了不少,如今已身高六尺(唐一尺约合30cm),俊朗不凡。

柳承渊悟性极高、练武又勤奋。虽然雷霍春教武功偏向自己的儿子,但是柳承渊两年来不懈努力,兼善细察大师兄雷永邦、师傅、师公等众平素出招以及运内劲之形,竟自行领悟了关中拳的窍门。

柳承渊自幼随父亲习过些家传武功,有些根基,近日又领悟了关中拳之窍门,武功一日千里,身手已和大师兄雷永邦不相上下,掌门孙半农亦多次在众师兄面前夸奖柳承渊。

雷永邦跟父亲嘀咕:“柳承渊这小子定是偷听父亲传授我内功口诀,偷看我练武,否则武功不可能如此突飞猛进,以后咱们练武之时需多加提防。”

一天夜里,柳承渊照例来到后山练武。雷永邦欲知柳承渊为何武功大进,便悄悄尾随而去。

柳承渊正在后山习练关中拳,树林里闪出一位做粟特人打扮的老妇人,向柳承渊行礼并递过一封书信后便消失在树林里。

雷永邦窥见柳承渊就着月光拆开书信看过后,神情凝重,继而又在身旁大树上发疯般打了几拳,然后才离开树林。

雷永邦尾随柳承渊,心想:“柳师弟鬼鬼祟祟的,该不会是粟特人奸细罢?”

雷永邦一直尾随柳承渊至镇上柳家老宅中,躲在墙头见柳承渊拆开书信又看了一遍,然后暗自流泪。看完信后,柳承渊将书信藏到衣柜中便回“关中拳”去了。

雷永邦好奇之心熊熊燃烧,心想:“不知粟特老妇给柳师弟的书信中到底写了何事,柳师弟竟如此悲恸。”

于是等柳承渊离开老宅后,悄悄翻墙跳入柳承渊老宅中,打开衣柜,找出书信,拆开来看。

雷永邦读了书信后,先是一惊,后又一喜。

欲知书信中到底是何内容,竟让柳承渊如此悲恸,又让雷永邦一惊一喜,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大唐仁心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