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过几日,太平公主代传少帝旨意,欲将皇位传于相王,李旦固辞。少帝于是命平王李隆基任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
李隆基在潞州时与盐帮交厚,李守德原是盐帮潞州分舵弟子,乃盐帮帮主黄复礼亲传得意弟子,骑射之术深得黄帮主真传,李隆基爱其骑射之才,便跟盐帮要了这名弟子,一直跟随左右,局势平定后便将李守德提拔为将军。
李隆基还有一名随从乃高丽人,勇猛且善骑射,名做王毛仲,李隆基举事时,王毛仲畏惧韦后威势,藏匿不敢出,李隆基不但未责罚他,反破格将他也提拔为将军。
刘幽求数劝李隆基请相王早登帝位。李隆基进宫拜见相王,极力劝说相王,望其顺应民心,早登帝位,相王勉强应允。
一日早朝,太平公主启奏:“皇帝欲以此位让叔父,可乎?”
刘幽求跪地道:“国家多难,皇帝仁孝,追踪尧舜,诚合至公。相王代之任重,慈爱尤厚矣。”
少帝甚惧,即命拟诏书将帝位传与相王李旦,李旦登基后,大赦天下,又封少帝李重茂为温王,李重茂只当了不足一个月皇帝。
睿宗李旦从众臣之见,册立平王李隆基为太子。
太平公主于此次政 变中立了大功,睿宗李旦常与其商议国事,公主每入朝皆与李旦共坐,掌议天下大事,有时未能上朝,宰相便亲至其府咨之。
宰相入朝向李旦奏报国事时,睿宗皆先问宰相是否已与太平公主商议过,又问是否与三郎商议过,而后才批准施行。
此时太平公主已权倾朝野,趋炎附势投奔其名下者门庭若市。朝中能与太平公主匹敌的,唯有太子李隆基。
太平公主始惧太子英武,欲另觅一昏庸懦弱之人立为太子,遂于太子身边安插了不少自己人,窥探太子一举一动,李隆基深感不安。
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太平公主与益州长史窦怀贞等人结为朋党,欲危害太子李隆基。
一日,太平公主于光范门内拦住众宰相,暗示宰相改立皇太子。宋璟高声驳斥了太平公主。之后,宋璟与姚崇向睿宗秘密进言备陈太平公主欲重立太子之谋。
景云三年(公元712年)秋七月,彗星出西方,经轩辕入太微,至于大角。太平公主指使太史局官吏向睿宗进谗:“臣夜观星相,见心前星有变,心前星乃太子之征也,太子恐威帝位。”
睿宗道:“朕意传位太子,吾志决矣。”
太平公主本欲离间睿宗父子,不想睿宗竟出此言,心道:“李旦软弱,此番真是弄巧成拙。”
公主及其朋党皆竭力劝阻。太子李隆基听闻后亦驰马入宫磕头请求睿宗收回成命。
七月二十五日,睿宗颁布诏命,传皇位与太子。李隆基尊睿宗为太上皇。
此时,众宰相多为太平公主党羽,李隆基虽贵为皇帝,诸多政令却不能通畅施行。
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太平公主与其党图谋废李隆基另立他人,秋七月,魏知古告发太平公主欲于本月初四叛乱。
李隆基闻讯后,与岐王李范、薛王李业、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以及盐帮弟子李守德等人定计诛杀太平公主一党。
这岐王李范正是杜甫的诗句里:“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的岐王,以好学爱才雅善音律著称。
七月初三,玄宗急调三百士兵与马匹,将太平公主党羽常元楷、李慈、萧至忠、岑义等召入宫来面圣,忽而左右刀斧手齐出,将众党羽斩杀殆尽。
太平公主的面首---法号慧范的一名胡僧带太平公主逃至山中寺庙隐匿。
官兵严刑逼供太平公主党羽,有家仆不堪酷刑,供出太平公主藏身之寺,官兵将其抓获。玄宗将太平赐死府中,公主之子与家仆赐死者数十人。
杨牧之想到此处,对其父亲道:“朝中尔虞我诈,孩儿天性厌恶纷争,若此番科考及第,孩儿想至军中做名参军,既可远离朝堂争斗,又可为国效力。”其父然其言。
黄孟良、李瑛、李瑶、李琚被处死后,武惠妃梦魇愈发严重,每夜梦见黄孟良、李瑛、李瑶、李琚变成冤鬼索命,半夜常于梦中惊醒,说胡话不止。
一日夜里,武惠妃又梦见太子等人变成厉鬼索命,惊醒过来。
武惠妃坐在床前,慌张地自言自语哭诉:“太子、鄂王、光王,本宫求求你们了,放过本宫好不好?”
牛贵儿忙至武惠妃榻前服侍。武惠妃误将牛贵儿认作太子,歇斯底里地边以枕头摔打牛贵儿边惊慌道:“本宫也是被逼无奈才出此下策,本宫早年只要一诞下皇子,就会被后宫那些贱人千方百计害死,后宫那些贱人接连害死了本宫的两个皇子。”
摔打了一阵,武惠妃又呜呜咽咽哭将起来:“本宫直至诞下寿王,不敢将孩儿放在身边养,只好送去给宁王,对后宫嫔妃只字不提,让寿王假装宁王之子,直到七岁方领回宫来抚养。好不容易寿王已经娶了妻室,若得不到皇位,横竖还是一个死,本宫实在不想再失去这个儿子了,所以才出此下策,夺嫡争权。”
武惠妃跪地磕头:“本宫跪下给太子磕头了,求太子放过我们母子好不好?”
武惠妃夜夜噩梦,惊醒后又胡言乱语,不久便一病不起。又惊又怕的武惠妃请巫师在夜里作法,又将太子、鄂王、光王、黄孟良重新好好改葬,重修坟墓,但还是每夜噩梦。武惠妃又听术士之言,杀活人为诸皇子陪葬,各种办法都用尽了,可全都没用,每夜还是冤鬼缠身。
又一日,李隆基居然也梦见黄孟良来索命,黄孟良在梦里道:“我要完成我未完成之事,先是克死宁王,接着我就附身到你个狗皇帝上,迎娶杨玉环。”李隆基惊出一身冷汗,醒来后急宣太常博士王玙、大理寺少卿徐峤来商议对策。
王玙见李隆基面色蜡黄,眼眶还挂着两个黑眼圈,又见大理寺少卿徐峤与自己一同被召见,心下已猜到了几分。
高力士扶李隆基坐下,李隆基开口道:“两位爱卿,最近宫内有些不干净,想必二位爱卿也听说了。惠妃娘娘夜夜噩梦,梦见冤鬼索命。原本朕也没多想,可昨夜朕居然也做了噩梦,梦见刺客进宫索命,莫非是宫中戾气太盛?不知二位爱卿有何化解之法?”
大理寺少卿徐峤答道:“启奏陛下,大理狱院,由来相传杀气太盛,鸟雀不栖。今岁天下断死刑者包含废太子李瑛等在内,一共才五十八人。百官皆以皇上英明、开辟开元盛世,上表称贺。今大理寺有鹊巢其树,可见宫中无戾气,反而有喜气。皇上勿忧。”
李隆基又问王玙有何高见。太常博士王玙对曰:“臣夜观天象,大唐气势正盛,阳气盛则阴邪之物不能侵也,陛下勿需多虑。臣请立青帝檀以迎春,陛下可于每年立春亲迎春于东郊,宫中污秽之物即远遁矣!”玄宗从王玙之见。
然武惠妃仍夜夜做噩梦,惊恐不安,不久便薨逝,赠谥贞顺皇后。玄宗长子李琮奏请是否需按皇后丧仪,令所有子女都来为贞顺皇后服丧,玄宗未准许,而只以妃嫔丧仪仅命其亲生子女李瑁、咸宜公主等人服丧,葬于长安以北八十多里之敬陵,此乃后话。
自刺客之事后,李隆基也睡不踏实,精神恍惚,总觉得好像真被冤鬼附身了,早朝时亦常大发雷霆,不似从前那般沉着温和了。
玄宗夜里常被噩梦惊醒,变得疑神疑鬼,愈发喜祭祀鬼神,王玙投其所好,专习祭祀礼仪,时而焚烧纸钱,时而鬼画桃符装神弄鬼以求利,玄宗提拔王玙为侍御史,领祠祭使。
一日早朝,刑部奏称夷州刺史杨濬犯贪赃罪,玄宗大发雷霆,命令廷尉将其杖打六十大板。
左丞相裴耀卿奏曰:“启奏陛下,微臣以为是否当庭鞭笞,争议甚大。三日后便是殿试之期,不如就以此案为题,令中选者各言其策,不知可乎?”玄宗从其言。
三日后,数万考生云集紫薇宫,玄宗亲主殿试。
此番乃杨牧之首次面见玄宗,杨牧之轻轻抬眼打量了打量正殿。见玄宗正襟危坐,英武之姿不减,但已两鬓斑白,面有倦色。两名宦官左右侍立,左边的慈眉善目,五十出头,应为高力士;右边的凶神恶煞,年迈八十,为杨思勖无疑。
此次殿试策问乃杨濬贪赃一案是否该当庭鞭笞,杨牧之觑见杨思勖那张凶神恶煞的脸,想到此案可仿效杨思勖----这位武功高强的宦官十五年前带兵平定安南梅叔鸾之乱一案。
十五年前,安南(今越南境内)有一贫苦百姓,名叫梅叔鸾,生得身材魁梧,面庞黝黑,头发卷曲,日日上山捡柴、干粗活、种田放牛,常受当地官吏欺凌,一名云游的道士见他可怜,便传授了他几招防身功夫。
梅叔鸾平日里好打抱不平,官兵向安南百姓催缴赋税和贡品时,梅叔鸾常为百姓出头,与官兵争执。
后来梅叔鸾干脆自立门户,成立了一个名叫“黑梅派”的江湖帮派,追随者甚众。
这年,朝廷官吏又在催安南百姓缴纳贡品荔枝,安南果农甚为不满,梅叔鸾趁机揭竿而起,在卫山附近建起万安城并称帝自立,时人称其为“黑帝”,将其所建之国称之为梅朝。
梅叔鸾联络安南各地土豪酋长,又与附近的林邑国、真腊国(今柬埔寨境内)等各国约为兄弟之邦,旬日之间便拿下安南都护府城宋平城,将安南三十二州尽数攻下,号称四十万雄兵。
玄宗派宦官杨思勖带兵讨伐梅叔鸾。杨思勖虽为宦官,却异常勇猛,武功高强,性格凶狠残忍,其部属甚惧其威。
杨思勖招募各部蛮族子弟十万余人,浩浩荡荡挥师南下征讨梅叔鸾。
这一日,杨思勖所率唐军与梅叔鸾所率安南军两军对峙。
欲知杨思勖如何破敌,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