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贾坐了几十年的办公室,没什么功劳,也没什么苦劳,就是每天上班有点疲劳,一杯茶水一张报,经常去卫生间去撒尿,跑得有点腿疼。好在他上班烦躁的时候有自己的喜好,可以缓解上班的枯燥。每天的报纸看完之后,研究并临摹字画,历代书画大师的作品风格他熟于眼烂于心。经常有同事邀其帮忙甄别字画的真伪,他也不负信任,所有经他甄别的字画都是真迹,并切他能有模有样地向同事们说明自己甄别的理由。
由于老贾如此慧眼,名声自然不俗,于是一家很有名望的拍卖行找上老贾,要老贾做技术顾问。老贾颔首答应,不要报酬,只要老贾拿过去的字画能给个鉴定证书,同时附上一个拍卖估价即可。老板见老贾如此慷慨,欣然接受。
老贾在位期间,每次拍卖行有请,便利索前往,与拍卖行鉴定过不少古玩字画。现在退了,时间更充裕了,偶尔还会携带米芾、颜真卿等大师的字画前往,以便拍卖行给个认证。
拍卖行的老板自然高兴,毕竟文玩字画这方面的门路不是一般人能看得出来,行内有话说,年龄越大的大师越能轻而易举地看出真伪。老贾不要报酬,何况是他拿过来的字画,自然也就是真迹了,出个证书和拍卖估价也就是一个戳子的事儿。
虽说老贾在位期间不问公事,但毕竟他在那个位置,很多时候他会为前来跑门路办事儿的那些老板经理之类的人物指点迷津,在让他在那些老板经理之类的富商圈子里也有些人缘。尽管现在退了,毕竟很多门路他门清,那些老板经理之类的富商有时还会前来拜会,请求老贾能指点江山。
“我跟新来不久的头头不大熟悉,不过我听说他喜欢字画,何不献副字画熟络关系?这样一来让他觉得出自己的高雅,二来可以规避行贿受贿之嫌,两全其美?”老贾对上门求援的富商建议。
“字画这方面我不懂啊 也不知道头头喜欢哪位大师的风格。”富商有些为难地说。
“听说他比较喜欢米芾的作品,头头年轻有为,喜欢米芾的字画也符合年轻气盛的性格。沉着痛快,风樯阵马。”老贾引用了苏轼对米芾的评价。
“米芾?我不知道这位大师啊,哪里能淘到他的作品?”富商问。
“要是以前还在位置上,这事儿我还真帮不了什么忙,因为没时间啊。现在退了,时间自由了,要是你有心跟头头攀这层关系,这几天我可以帮你打听打听,有家拍卖行我熟。”老贾紧盯着富商。
“那就拜托了!”富商拱手说 ,“咱们不外,有些话也就不背你了,头头刚来不久,这层关系攀上了,以后很多事儿还不好办?”
老贾笑着点了点头。
不几天,老贾在富商面前摊开了一副米芾的真迹,并附带一份证书和一个拍卖估价。
富商惊呆了:一千四百万?
“这还是拍卖估价,有人叫价了,可就很难说这幅字价值连城了,毕竟是宋代的真迹,距今已经千年了,属于稀世珍宝!”老贾很认真地说,“头头要是得了这幅字,我估计以后不管啥事儿都平蹚。”
富商一咬牙,米芾的这幅字很快就被头头珍藏起来了,自然这之后的很多事也就平蹚了。
那些老板经理之类的人物见富商在头头跟前平蹚,也就纷纷私下问个究竟,富商总是一句话应对他们:找老贾!
很快,头头珍藏品稀世珍品甚至绝品越来越多,包括颜真卿、王羲之、王献之、顾恺之等等大师的真迹。
可能头头得罪什么人物了,被人举报自上任以来腐败不少,尤其收受的字画,价值倾国。
纪检部门马上介入调查,并请来了举国闻名的鉴定大师严肃认真地对待头头收受的字画。
经鉴定大师拿着放大镜一番操作之后,为确保万无一失,又动用了科技手段鉴定这些字画的年份。
“都是真迹?”纪检部门追问。
“全是赝品!”鉴定大师马上给出了鉴定结果。
“都是赝品?这也没法确定这些字画的价值啊!”纪检部门有些犯难了。
鉴定大师一笑说:“倒是这些赝品很逼真,可惜了,做假的东西就不值钱了。在行家的眼里,也就是废纸。”
“看来,这些字画不能作为证据证明受贿了!”纪检部门有些遗憾似的。
鉴定大师笑了笑说:“在他的心里这些字画每一幅都是价值连城啊!只是不知道是谁有这样的水平能把这些字画做得如此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