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阳光带着几分秋日的倦怠,当龚艺韦带着一身未消的愤懑踏回天津的土地时,心头却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她知道祝伟今天歇班,但不确定他是否在家。请假回来是临时起意,并未知会他。此刻,疲惫感像潮水般漫过四肢百骸,心底那份莫名的委屈与孤寂让她格外想见到他,不需要言语,只求他安静地陪在身边,仿佛那就是最好的慰藉。
指尖划过手机屏幕,微信的图标亮了又暗。她惯性地克制着,不愿成为他日常里的“打扰”。可今天不一样,那份疲惫让她卸下了一些坚持。犹豫再三,消息还是发了出去:
“祝伟,你在哪儿呢?”
信息提示音清脆地响起,打断了祝伟父母家餐桌上的家常。他正端起碗,看到“艺韦”的名字,心头莫名一跳。她极少在白天这样找他,尤其在他有家庭时间的时候——他们之间那条无形的界限,一直靠他近乎苛刻的“阅后即删”来维持着某种脆弱的平衡。他迅速回复:
“在我爸妈这儿吃饭呢,你吃饭了么?”
指尖悬停片刻,又补了一句关切。“我请假了!你赶紧吃吧!” 龚艺韦的回复带着她一贯的体贴底色,仿佛生怕搅扰了他分毫。然而,在最脆弱的时候,再无私的人也会生出一点自私的念头——她需要他,就在此刻。
“马上吃完了,等下说啊!” 祝伟的直觉告诉他,有事。这不同寻常的主动,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
“单位有事?”母亲放下筷子,看着儿子回复信息时少见的麻利。
“嗯…不是。”祝伟含糊应道。
父亲接口:“下午要是有事,我们去接韶明、韶华,你忙你的。”父母的声音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无私,如同坚实温暖的港湾,总能在他需要时悄然托底。这份来自家庭的富足与安稳,曾塑造了他对“责任”和“守护”近乎本能的认知。看着父母鬓角新添的白霜,一股暖流夹杂着细微的酸涩涌上心头。有时,人们总将“爱”与“责任”紧密捆绑。可现实中,它们常常像两条时而交汇、时而分离的河流。“养儿防老”的古训,结婚生子的“必经之路”,即便在思想日益多元的2025年,依然盘踞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人生如戏,五味杂陈,每个人都背负着或轻或重的责任前行,心底也或许藏着一份神圣却难以企及的爱。对祝伟而言,这份爱清晰又模糊,近在咫尺却又隔着无法跨越的鸿沟。他害怕龚艺韦终有一天会打破他们小心翼翼维持的现状,抛出那个他一直在回避的终极问题——未来何去何从?他贪恋这份平静,这份维系着两个家庭表面和睦、保全成年人最后体面的平静。
他加快了扒饭的速度,对父母低声说:“嗯,我等下问问她什么事。”无需解释“她”是谁,父母默契地不再追问。生活日复一日,按部就班,过多的解释有时反而是种负担。他们给予的是空间,而非建议。
“艺韦,你今天休息干嘛去了?” 祝伟的消息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发出。五年了,这份隐秘的情感如同渺渺烟云,美丽却难以捉摸。他害怕任何风吹草动会将它彻底吹散。
龚艺韦的心境与他何其相似!她深知自己肩上对儿子的承诺有多重。那些未曾挑明的尖锐问题,像沉睡的火山,时间越久,爆发的风险越大。此刻收到他的询问,她指尖飞快:
“去北京了,一会你有安排?”
“北京”两个字让祝伟的心猛地一沉。他立刻追问,关切压过了忐忑:
“就是个接孩子,我和我爸妈说声,你在哪儿,去找你!”
无需多余的言语,这份默契仿佛刻在骨子里。短短几句,便定下了相见。一股难以言喻的幸福感,像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悄然荡漾开,暂时驱散了阴霾。
龚艺韦略一踌躇,选定了附近商场的一家咖啡馆。秋意已深,凉风带着萧瑟,裹紧了她的外套。她点了两杯不加糖的冰拿铁——未曾询问他的口味,她知道即使不合心意,他也只会沉默接受。她挑了个靠里的僻静角落坐下,等待的身影透着几分寂寥。
祝伟远远便看见了窗边的她。秋日的装束衬得她身形愈发单薄,眉宇间笼着一层挥之不去的倦意,却更添了几分岁月沉淀下的熟稔风韵。一个念头不受控制地冒出来:若是在更早、更自由的时光里相遇该有多好。得不到的遗憾,总为记忆镀上一层虚幻而美好的柔光。在他心中,龚艺韦似乎从未有过失态的时刻。
他当然不知道,龚艺韦的脾气一旦爆发,是能掀翻桌角的。只是在那样的时刻,张靖宇的沉默像一堵墙,让她所有的怒火都只能撞得自己生疼。
祝伟收敛起纷杂的思绪,努力让神情显得平静,走到她面前。龚艺韦抬眼看到他,几乎是下意识地站起身,轻轻拉过他的手,引他在自己身边的座位坐下。动作自然流畅,带着一种不言而喻的亲昵。柜台后,两个年轻的女服务生悄悄投来艳羡的目光。在她们眼中,这画面温馨而唯美:窗外是萧瑟秋意,窗内是温柔相依的夫妻。那一瞬间的光影,完美契合了少女心中对理想爱情的憧憬。
“今天怎么‘翘班’了?”祝伟坐下,声音刻意放得轻快,带着一丝俏皮,“想我了?”他试图用轻松打破她眉间的沉郁。
龚艺韦扯出一个淡淡的笑容,没有直接回答,抛出了此行的目的:“去北京见了见老同学。他的公司……需要我这样的人才。”
“你要换工作?”祝伟的声音陡然拔高了一度,惊讶与一丝不安瞬间攫住了他,“什么时候决定的?怎么……没听你提过?”这消息来得太突然,像一块巨石投入他们平静的湖面。
“现在不是告诉你了吗?”龚艺韦看着他骤变的脸色,故意用轻松的语气反问,“我去实地考察了呀!惊喜吗?”
“惊喜?”祝伟苦笑了一下,一种失控感悄然蔓延,“你这更像是通知结果吧?”语气里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察觉的失落和受伤。
“哈哈,”龚艺韦笑了出来,笑声里却藏着不易察觉的苦涩和决绝,“那就通知你——我是那么爱你,舍不得离开你!”这句看似玩笑的话语,如同裹着糖衣的利刃,是她挣扎许久后终于剖开的真心,也是她试图抓住某种确定性的努力。
祝伟的心被重重撞了一下。他猛地伸出手,将她微凉的手紧紧攥在自己温热的掌心里,仿佛要抓住什么即将溜走的东西。“艺韦,”他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颤,“你这节奏……太快了,我有点跟不上。”他将椅子又向她拉近了些,手臂绕过她的后背,将她轻轻拢向自己。隔着衣物,他能清晰感受到她肩胛骨的轮廓,以及她身体瞬间传递过来的细微震动——她同样感受到了他骤然加速的心跳。
他们是如此深爱着对方。祝伟的深情炽热而压抑,龚艺韦的付出则充满了理解与包容。他们的心意,在沉默与克制的表象下,早已水乳交融。
“祝伟,”龚艺韦侧过头,靠在他坚实的肩臂处,声音轻得像叹息,“回来的路上,我想了很多。我们这样……已经快五年了。”她顿了顿,提起那个悬在心头的秘密,“那天,思诚看见过我们一起。他没告诉张靖宇。”她抬起眼,望进他深邃的眼底,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平静,“我想着,就这样吧。我们不是都守住了底线吗?从未越过……这就够了,是不是?”她的话语像是在说服他,更像是在说服自己。守住那条线,是他们对自己、对家庭、对这份情感最后的交代,也是他们还能继续下去的基石。
祝伟的手臂收得更紧了些,下巴轻轻抵着她的发顶。“艺韦,”他喉头滚动,声音带着沙哑,“在来的路上,我也在想。我想给你的……远不止现在这些。可现实……”未尽的话语里是深深的无力感。那份想给予更多、想光明正大的渴望,被现实冰冷的铁壁撞得粉碎。他只能以这种隐秘的方式,用一次比一次更用力的拥抱,来传递无法言说的承诺和守护。
这是五年来,他们第一次如此直面这个盘踞在关系核心的幽灵。没有激烈的争吵,没有歇斯底里的质问,只有平静语调下汹涌的暗流。这是爱的又一次无声告白,是灵魂在压抑中的一次艰难喘息,更是对肩上沉甸甸责任的再次确认与妥协。他们小心翼翼地尊重着那一纸维系着两个家庭的婚约,深知彼此的生活圈层、朋友关系早已固化,难以真正融合。一旦打破现有的平衡,他们要承受的代价,远非“爱情”二字所能轻易抚平。
命运似乎总爱以戏弄世人为乐。每个人都曾笃信自己踏上的是一条通往幸福的花径,然而走着走着,路径便悄然分岔,甚至扭曲。有的人在岔路口犹豫徘徊,而有的人,或许连走下去的勇气都已在无声的消耗中殆尽。咖啡馆里流淌着舒缓的音乐,窗外行人匆匆,无人知晓这安静角落里的两人,正经历着怎样一场关乎灵魂去留的风暴。他们依偎着,像两艘在惊涛骇浪中暂时靠拢的小船,却都心知肚明,前方的航程,依旧迷雾重重,不知彼岸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