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如同惊雷一般炸响在乌拉那拉氏耳边,振聋发聩。
这怎么可能?
皇阿玛那是大清的皇帝啊!
从称呼就可以看出来,皇阿玛,皇阿玛,先是皇上才是阿玛,怎可能是个普通阿玛呢,更何况她只是养在皇后身边的侄女而非是他的女儿啊。
“侧福晋,对其他人来说万岁爷是这大清的皇上,但在奴才看来万岁爷更想只是皇后娘娘的夫君,是几位小主子的阿玛而已。”
“当年失了两位小主子后万岁爷哪里不会承受着锥心之痛,万岁爷又何尝不想严惩凶手,但先帝爷又怎会允许一个怀着皇孙的侧福晋出事呢,尤其是在宫里都传主子爷子嗣艰难,只余李侧福晋所出的几个皇孙的情况下。”
“至于说后来的年贵妃,年大将军手握重权,无论朝堂社稷都需要年将军领兵若是严惩了怀有身孕的贵妃娘娘恐前朝不稳……”
“所以便选择了委屈我姑姑,每一次权衡利弊轻重后被放弃的都是我姑姑,苏公公,你的意思是我姑姑没有输给任何一个后宫妃子,只是相较之下她是最不重要的一个,对吗?”
乌拉那拉氏突然觉得有些莫名的好笑,什么只愿做姑姑的夫君,做一个普通的阿玛,一切不过就是扯出一面深情的大旗戴着一个假面罢了。
低头惨然一笑,一抹泪划过脸庞落下。
她何尝不明白其中的这些道理,但她就是为姑姑这一生的付出与深情不值。
若不是皇上的宠爱与纵容,那李氏和年氏二人哪有胆子爬到嫡妻的头上耀武扬威嚣张跋扈。
苏培盛看着偏头盯着他的乌拉那拉氏心头一悸,那双平日里淡漠平静的眼眸此刻布满血丝,有不解,有怨恨,有哀痛。
下一刻又随着眼睑轻合之下退去,仿佛刚刚那个看向他心底的复杂的眼神从来没有出现过,只有眼尾那抹嫣红和湿润晶莹的眼眶诉说着她刚刚有些失控的情绪。
“侧福晋,这话并非如此,皇上他……”
只是话还没有说完就在乌拉那拉氏不相信的目光下渐渐消了声音。
侧福晋说的难道不是事实吗?
无论怎样解释皇上心中只有皇后娘娘一个都无法改变曾经发生的那些事。
且若不是苏培盛在万岁爷身边伺候着怕是也不知道皇后娘娘在皇上的心中重要到了何种地步。
这些年苏培盛算是看明白了,这关于爱新觉罗家出情种的说法并非是空穴来风,也明白了当初太皇太后、先帝爷为何会如此忌惮后宫专宠也害怕出个如宸妃、董鄂妃一样的人物了。
这动了真情的大清帝王痛失所爱的伤心欲绝痛彻心扉能不让人严防死守吗?
这孝敬宪皇后于万岁爷就如当初的宸妃海兰珠于太宗皇帝、董鄂妃于顺治帝,一旦失去就是如同剜心,痛不欲生,只是他的这位爷比之前的两位爷爱得更深却也更加理智冷静。
也正是这份理智冷静才更让苏培盛心疼自家万岁爷。
当年皇后娘娘崩了的时候苏培盛看着悲痛的一口鲜血呕出来的万岁爷十分担心这位爷会像之前的两位爷一样随着心上人去了。
就那样大病一场,病愈后浑浑噩噩的过了一段时间,突然有一日苏培盛找遍了养心殿都没有找到他,直到在坤宁宫找到了面色苍白两眼血红的万岁爷,苏培盛就知道他担心的不会出现了。
他们家爷有野心,有抱负,心里装着整个大清,每日清醒的活着逼迫自己不去想那些痛苦,逼着自己加快处理政务,处理贪官,充盈国库。
也日复一日的消瘦憔悴了下去。
原来他虽振作起来与往常无异但并不是不想就那样随着皇后娘娘去了,只不过是因为他是这大清的帝王,以及两位阿哥的能力还不能让他放心也容不得他那般任性放肆罢了。
身为帝王的责任让他再一次选择了江山社稷。
皇上近来常说是他对不起皇后娘娘,成为夫妻多年来从未让皇后娘娘过过真正想要的生活,也从未真正尽过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有的只有不断的伤害与亏欠。
曾经的一些事在现在作为帝王的他看来都是有更好的解决方式的,只是当时还过于稚嫩选择了不够成熟的做法,并且在冲动与身为丈夫的尊严被挑衅下说了太多伤人伤己的话,一字一句化作尖利的刀捅进各自的心中留下狰狞的伤痕,渐渐割裂了夫妻情份。
即便是相爱也回不到最初的纯粹了。
苏培盛收回看向远方的视线落回默默听着他的话低着头不语的乌拉那拉氏身上,在心里深深的叹了口气。
唉,皇上与皇后娘娘之间的事其实很难去评价对错,也不是他一个奴才能够评说的,只是有着太多的不得已,有着太多的遗憾令人扼腕。
而他与侧福晋所处位置不同看到的和感受的也不同。
“苏公公,姑姑并不愿原谅皇阿玛。”
其实更准确的来说是她不知道该如何原谅他。
姑姑即使经历了那么多依旧还是曾经那般善解人意那般温柔,哪怕生前不愿意也不肯见他,但她最终还是在去前念着他。
作为他的福晋他的皇后她明白皇上一切的挣扎一切的无奈,明白他的野心他的抱负,也正因为如此她不怪他的选择,只是作为一个额娘她却不能够替两个孩子原谅他们的阿玛,也让她不知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那个放弃了他们的阿玛。
静娴大致能猜到姑姑的想法,她是在担心若是她原谅了皇上便相当于是放下了两个孩子早夭的执念,她可怜的弘晖两个孩子已经被阿玛放弃了,只有她这么一个额娘了,若是连她都不要他们了,那该是多可怜多无助多绝望啊。
只是无论是其中有什么原因结果都是一样的,就像当初没有立即追究李氏和年氏一样不会因为种种苦衷和为难影响。
乌拉那拉•仪宁到死都没有松口原谅爱新觉罗•胤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