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想想其实有一件事显而易见:如果寒流已经覆盖了俄罗斯的话,纬度比俄罗斯低不了多少的日本又能好到哪里去呢?这种情况下详细做了一套北海道旅游计划的人真是蠢到家了,没错说的就是我。
也因此,原本游览了东京的几个科技中心之后去北海道的浪漫计划便被取消,剩下的就是随缘化旅游,走到哪算哪了。
说起来日本也是个挺神奇的国家,在世界一体化已经如此自然的时候,这个国家一直保持着和其他各国若即若离的生疏感,不管是对它曾经的老大还是现在的老大,这个国家都在坚持着他们的小圈子——即便是弗拉德博士那座世界闻名的地球拯救中心以及世界人民都几乎离不开的诺亚和方舟系统都坐落在这里,他们的国民依然过着几百年前一样的生活,我行我素。
也正因为如此,日本之旅相比欧洲似乎多了那么一点点乐趣,那就是他们整个社会所释放出来的信号,和欧洲、美国以及国内相比都有一种微妙的异常感。这让我感到非常新奇,以至于后来我也稍稍调整了一些计划。他们的大城市还是一样的,历史建筑给我的感觉当然也没什么不同,但是我更多的想选择去能见到这个国家最原始生活的地方,寻找更多的异常之处。
因为究竟有什么地方不同是很难表述的,妻子对我的感觉有些不理解,这很正常,她从来都是个粗心的丫头,不过鉴于我老老实实的跟她一起看了我觉得无聊的老欧洲,她也决定老老实实的跟我一起看她觉得无聊的小日本。反正我们彼此都表示只要和对方在一起就已经很满足,其他的只是佐料而已。
地球拯救中心的规模惊人的大,光是停车场的规模便可以称得上世界前列,这对于寸土寸金的日本、尤其是东京来说是非常难得的。而地球救济中心本身也是一座非常巨大的建筑——光是宽度就达到三个足球场。其正门就接近普通楼房三层楼高,就连搬运用的工作机器人也不用低头就能顺利进出,内部的房间也基本都是考虑了重型机械出入而建造的高级承重材料及巨型搬运门。其规模令人叹为观止,在建筑的顶部甚至铺设了铁轨以便进行大型货柜的运输,可见其规模之大、气魄之雄壮。可惜地下部分不开放参观,据说其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还要巨大得多。
参观完拯救中心的第二天我们的行程是机器人发展中心。这里在上百年前原本是一家从事娱乐产品的公司,大门前总有一个标志性的18米高的巨大机器人,最近似乎又新换了一个。后来他们经历多次变故成为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人形机器人开发中心之一——因为人形机器人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实用,因而仅有一些因为特殊要求、或者是有着执念的人才会对此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行研发。恩,而日本人嘛,那是出了名的喜欢人形机器人。
当然其实我也是,否则我不会特意来这里参观,还带着我的“陪护D”。这是我给它起的名字,为了纪念师兄D。我以学术交流的名义把它带了出来,至于和谁交流,海关不会关心的,毕竟这年代并不会有人劫机、劫船什么的。陪护D的实际动力数据为当然是隐瞒的,甚至为了让它的动作不那么灵活还加厚了它的外壳来增加重量。机器人中心里有着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我也和这里的技术人员做了不少交流——这让妻子觉得被冷落了而很不满——他们对我改造的陪护D赞不绝口,其中也有一个看起来较为资深的家伙对陪护D的动力产生了怀疑,不过也仅限于怀疑而已。他们不太喜欢我做的自由球行走机构。这也可以理解,大概对他们来说不是双足自立行走的机器人都是异端吧。实践和浪漫的冲突总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