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吕后死后,以周勃为领袖的大臣铲除吕氏乱党,迎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他在位其间,采用无为而治的方法,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约法省禁的政策,恩威并施,使社会生产生活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据《史记》记载:此时期“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鸡鸣狗吠,烟火万里,所谓和乐者乎?”
我稳稳地端起一杯茶,双手恭恭敬敬地捧给了师父。师父抬眼看我,眉头轻挑了一下:“怎么?锦儿,你有心事?”
我轻笑:“师父您真厉害,是怎么算出来的?我以为我掩饰的不错呢!”
师父用食指轻轻扣着桌面,声音中带着一丝调笑:“我都和你说过多少次了,平时的小事不用算,能靠眼睛看出来的,能用脑袋想出来的,何必还摆出架势来算一算呢?”
他喝了一口茶,然后继续道:“往日你头发梳的极整齐,且总是插了一枝簪子,今日却忘了。”
我伸手摸摸头上,他说的没错,我的确是赶着来,只顾着梳好头发,并没有插簪子。
“还有你今天煮的茶,也提前了三分之一炷香的时辰就端了上来,味道有点不够。”
“我重新再煮?”我歉意地要把茶壶端走。
“算了算了,就这样吧。”师父将我拦住了。“说吧,到底怎么了?”
我跪坐在师父对面,伸手给自己也倒了一杯茶,送到嘴边却又放下,“师父,我娘要把我送到魏王府里去了。”
“怎么?你不愿意吗?嫌魏王年纪太大?还是?”师父目光囧囧地看着我。
“也没什么,就觉得有些突然。”我淡淡道。
师父的目光又重新转向他面前的书,“别怪你娘,这时局动乱,她也是想你早日找个容身之地。”
我轻轻咬了一下嘴唇:“要是我像我娘那样泼辣就好了。”
“这么多年了,你心里还怨你娘吗?一直让你读《道德经》,你难道就没什么感悟吗?”师父悠悠地叹道。
我赶忙解释:“师父,我不是怨恨,我只是羡慕,真的是羡慕。”
“羡慕你娘什么?羡慕她不婚生子?“师父漫不经心地问。
怎么会呢?我因为私生子的身份在家族里受了多少气,要不是因为遇到师父,和他学习道家知识,修身养性,说不定我会养成什么古怪的性子呢。
“我只是羡慕她胆子大,敢想敢做而已。”我想了想,坦言了自己的心思。
“你要明白,你和你娘是不一样的,当年她是锦衣玉食的魏国王室宗女,自然能为所欲为一点。”师父冷静地说。
这一点我当然知道,出身不同,人的命运也不会相同。而且此一时彼一时,如果魏国没有被秦国所灭,我的处境也许还会好一点吧?
“回去把《道德经》反复诵读几遍,好好领悟吧。”师父爱怜的看着我。“你天分有限,好在天性纯善,一定会有福报的。”
福报吗?我轻笑,我不知道我一个长相普通、身无所长的弱女人会有什么福报,不过是随风逐流吧。
一个月之后,我被一顶小轿子从侧门抬进了魏王府。魏王府里美妾十几个,相貌平凡的我并不起眼,很少得到宠幸的机会,如果不是我娘的面子大,我还真不能有机会嫁进来,哪怕只是当个小妾。
事实上,魏王忙于作战,也不怎么回府里。我乐得清闲,每日和其姐妹聊聊天、下下棋,或者躲在屋里做女红,读《道德经》。魏王妃出身大家,并不怎么爱拘束我们,只要我们不出什么幺蛾子,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和管舒娘、赵青子两个人最要好,她们嫁过来以前都是普通人家的庶女,管舒娘的杏眼最含情,赵青子的歌声悠扬婉转,她们却羡慕我的巧手和能识字会读书。
管舒娘坐在我面前,用崇拜的目光看着我:“锦姐姐,你怎么这么了不起啊,这字一个个弯弯绕绕,和小蝌蚪一样,你居然每个都能认识。”
“这也没什么难的,要不我教你,你这么聪明,估计不用多久,也能会看书的。”我朝她眨眨眼。
管舒娘赶紧摆手:“算了吧,我不行。”她转头问窗前逗八哥的赵青子:“赵姐姐,你要不要学?”
赵青子倒是很有兴趣:“我是想学的,不然学什么歌都凭脑袋记,总怕自己有一天忘记。”
我们正聊着,我娘带着一个小姑娘来了,管舒娘和赵青子赶紧随我上前见礼。我娘指着这个小姑娘对我们说:“你们可听说过她的大名?她是许负。”
管舒娘惊叫:“是那个相面如神的许小仙姑吗?我的天啊?”
我好奇的打量着眼前这个名扬天下的小姑娘,她看起来比我小一点,长的普通,打扮得更普通,据说她出生时手握玉玦,上面隐隐可见八卦图,见人开口笑此人必好运,见人哭泣此人必倒霉。长大后过目成诵,且为人相面,无一不准。
许负微微一笑:“魏夫人托我给薄夫人看相,没想到会一下看到三位富贵中人,真是大幸!”
赵青子面露喜色:“许小仙姑您说的是真的吗?我们不过是妾室而已,真的会有大富大贵?”
许负点点头,目光在我们三个人脸上盘旋,发出惊人之语:“怕是天下之母的大运气呢!”
管舒娘和赵青子都因许负的话而兴奋不已,我却不以为然,也许是奉承之语也未可知。
我娘和许负走后,我一边看书,一边听着管舒娘和赵子青在那里叽叽喳喳,讨论着以后会如何的锦衣玉食、奴婢成群,不由捂着嘴偷笑。
管舒娘嗔怪地望我一眼:“锦姐姐,怎么?你不信?”
“信信信,我信,你们一个绝色,一个妙喉,当然会行大运。到时候我就借你们的光了。”
赵青子一把搂住我:“锦姐姐,也许是你以后走运呢?我们也借你的光。”
“好,苟富贵,勿相忘。”三个女人轮流击掌,似乎富贵日子就在眼前,丝毫没有在意外面天下战乱纷争。
其实不是不知道,管舒娘的两个哥哥都被秦军征走,赵子青家中也只剩下一个有点瘸的娘。如果不是我时不时接济一下她们家中,这两家人也就难以在这乱世中活下去了。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我默念着道德经,心中感叹道,始皇帝让百姓如士兵听从命令听从自己,让所有人泯灭自我,他却任性而为,又是修长城、建皇陵又是搞巡游、泰山封禅,劳民伤财,这才激起天下人的反抗,好不容易得来的太平日子也没过几年。如果与民生息,偃兵务农,怎么会弄成现在这样的局面呢?
许负说我们三个人命好,这是指魏王将来能当上天子吗?现在他的势力远远不及刘邦项羽等豪杰,难不成他以后会行大运?我并不通《周易》卜算,不敢做出妄言。世间的事,又有几人真能看透呢?
魏王并没有帝王命,最终刘邦得了天下,我和管舒娘、赵子青等一干人等成为俘虏,被纳入了刘邦的后宫。
后宫中有正宫娘娘吕后,也有妩媚多情的戚夫人,相貌平平的我根本入不了皇帝的眼。所以当宫人传来旨意,让我去侍寝之时,我的确是大吃一惊。
皇帝看着我小心翼翼的样子哈哈大笑:“别紧张,只是昨日和管美人、赵美人闲聊,他们提起以前你们是好友,非要朕也爱怜你一次。朕拗不过他们,才召你过来。”
皇帝顿了顿,感慨道:“这些日子事情颇多,还真没发现后宫还有你的存在,听说许负还给你们三个相过面,说你们会有大运气。”
我恭恭敬敬回答:“能入后宫侍奉陛下,我们姐妹自然运气是极好的。”心里一面感激管赵二人的好意,一面又庆幸她们智商还算在线,没把许负的话全都说出来。毕竟吕后和戚夫人都生了儿子,后宫暗流汹涌,皇帝有废长立幼的意向。要是外人知道许负曾说过我们可能成天下之母的事,怕是要大祸临头吧?
我没想到的是,一夜云雨,我竟真的怀了龙子。不久我生下了刘恒,不过我并没有得到皇帝的重视,因为刘恒上边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而且紧接着又有了四个弟弟。刘恒非长非嫡,而且我并不是受宠的妃子,连带着他在宫中地位不高,除了按礼节去见皇帝之外,很少有见到皇帝的机会。
皇后并不太在意这些皇子的教育,刘恒反而能常守在我身边。从他懂事起,我就教他《道德经》,这是我唯一学的熟的,认为有用的知识。让我欣慰的是,刘恒学的很好,他在宫中安安分分,不惹事不生事,这就够了,何必去争那个九五至尊的位置呢?安安分分做个诸侯王,掌管一方事务不是很好的事吗?
皇帝死了,我随刘恒来到荒蛮偏远的代地,这里虽不比京城繁华,但好在远离纷争,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忽然觉得这一路的颠簸也值得了。
才九岁的刘恒看着我有些兴奋的样子,有点困惑:“母妃,您为什么这么高兴啊?”
我拉开轿帘,用手指着外面茫茫大地,“你看,这里是属于你的,这里的百姓也是属于你的,他们以后每天过的好与不好,都由你来决定。”
刘恒摇头晃脑地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顺其自然就好了啊。”
我揉揉刘恒的小脑袋,微笑道:“也并非什么都不做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才是圣人之治。”
我们相视而笑,觉得未来的日子,幸福可期。
百姓其实要求得不多,只要让他们吃饱穿暖,他们能忍受辛勤劳作,忍受徭役赋税。不过只要别妄起战事,不铺张浪费,国库似乎也不需要那么多钱吧?我和刘恒过着相对节俭的日子,除了每日处理政事之外,就是读书下棋散步。刘恒一天天长大,娶妻生子。我的心里真是满足极了。
当京城来人接我们母子时,我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吕后多年专权,刘恒几个兄弟都惨遭毒手,难道这是轮到他了吗?
等刘恒被众大臣推上皇位,我仍然如在梦中。被封为鸣雌亭侯的许负前来拜见我,她对我眨眨眼:“小师妹,我当年说你运气好,你这下信了吧?”
我惊讶地望着她,自从我嫁入魏王府,师父就告辞离去,从此杳无音信,我从来不知道许负是我的师姐。
许负大咧咧地坐在我面前,“师父当年第一次见我时,就朝我要茶喝,他第一次见你时,是不是也这套路?”
我恍惚地回忆起我五岁那年,被小姐妹奚落后一个人躲在大门外哭,一个白发白须,衣着不整的老头出现,嬉皮笑脸地对我说:“小姑娘,我渴的很,你赶紧给我拿点水喝。”
虽然我哭的抽抽噎噎,但还是转身进屋给他倒了水。他一口饮干,用袖子抹抹嘴,然后慢条斯理道:“你这小姑娘心情不好,但还是愿意帮我,可见心善。这样,我也帮帮你,教你点东西可好?”
“我学的是《周易》,你学的是《道德经》,师父说我虽然聪明过人,但师妹你的与人为善更胜一筹。现在看来,果然如此啊!”许负声音里带着感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恍惚地想着,朝许负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