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紫晴一向有早起的习惯,所以一大早,当杨秀玲刚起床走出院子的时候,就已经看到林紫晴在院子里做运动了。
“林书 记,起的好早啊,”杨秀玲笑着跟她打招呼。
“已经习惯早起了,到点就醒了,杨主任,我来帮您一起做早饭吧……”林紫晴说完快步走到杨秀玲身边,帮着一起刷锅舀水。
“林书 记,昨晚睡得还好吗,你们城里人一直都是睡床,冷不丁的睡在大炕上,是不是感觉不太习惯啊?”杨秀玲一边往灶台里添火,一边关切的询问着林紫晴昨晚的休息情况。
“没有不适应,我睡得挺好的,炕头暖暖和和的特别舒服……”林紫晴随口答道。
“那就好,我还担心你睡不惯呢,”杨秀玲听林紫晴这么说,心里也就踏实了许多。
两人吃完早饭一起走出家门,朝村委会的方向走去。
村主任王福贵此时正在会议室准备材料,他放下刚刚整理好的文件,一抬眼就看见林紫晴和杨秀玲走了进来。
“王主任来得够早的,我们倒是迟到了……”林紫晴见王福贵早就到了,半开玩笑的打趣道。
“没有没有,我这儿手头上有些工作没完成,所以才特意早来了……”听林紫晴这么说,王福贵急忙解释道。
“那王主任,咱们就言归正传,我今天是第一天来村委会报道,对咱们村的情况不太了解,您能给我简单介绍下吗?”谈到工作,林紫晴立马变得严肃起来,她边说边找了把椅子坐了下来,并从带来的包里掏出了一个笔记本和一支中性笔,准备认真做下记录。
“好的,林书 记,我这就向您汇报一下咱们村的具体情况,”王福贵也赶紧在林紫晴对面坐下,他理了理思绪,继续说道“咱们王家村大概有500多户村民,人口将近2000人,除了一些外来户,大部分人都姓王。村里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基本都在外地打工,留守的村民大约只占了人口总数的40%……”
王福贵讲到这里突然停了下来,思考了一会儿后继续说道:“在这些留守的村民中,四十岁到六十岁之间的壮年为村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们的经济来源基本都来自务农。六十岁以上的村民中也有一些身体比较硬朗的,平时在家做些农活。留守的妇女除了操持家务之外,闲暇时也跟丈夫一起下地干活,村里只有一所小学,孩子们初中和高中都在镇上读书,学校有专车接送,平时上下学也还算方便。”
“村里交通便利,这点很好。”林紫晴听王福贵这样说,忍不住停下手中的笔记,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是啊,所以孩子们都没有耽误学业,学习成绩也还是不错的,村里每年都能出几个大学生。”讲到这儿,王主任的脸上不由得露出喜悦的表情。
“那这些学成之后的年轻人也都到城里工作去了?”林紫晴听到这儿,紧接着提出疑问。
“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愿意留在村里种地的?学成的、没学成的都一股脑的往城里跑,只留下了我们这些上了岁数,跑不动,也不想跑的庄稼人继续坚守着家乡的这片土地……”王主任说这些话的时候,显得有些伤感。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在村里几乎看不到什么年轻人……”林紫晴心里这样想着,嘴上又忍不住问道“昨天在村口出现的那个小伙子,他怎么没出去打工呢?”
“昨天在村口……”王福贵努力回忆着昨天的场景,“你是说那个王大虎吧,”
“对,对,就是这个名字,他怎么还留在村里?”林紫晴继续追问。
“说起这个王大虎,林书 记,也不怕您笑话,他就是我们村里有名的第一懒汉啊……”提起王大虎,王福贵的脸色立马就变得难看起来“王大虎高中毕业后就留在村里,没出去打工,也不在家干活,没事就在村里到处晃悠,除了王大虎之外,我们村还有六个跟他一样游手好闲的年轻人,他们全靠父母种地养活,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一点正事不干,这七个混小子,被大伙背地里称为王家村七懒汉。”
“还有这样的事情……”林紫晴确实没有想到,在这个小村庄里竟然还有这样一群被称之为懒汉的年轻人。
“那他们的父母就任由他们压榨,也不催他们出去找份工作吗?”林紫晴反问道。
“他们的父母啊,咋说呢,家里都是三代单传,好不容易得了一个儿子,从小就惯得不成样子,生怕自己的儿子吃苦受累,所以就任由这些混小子在家摆谱,每个月还给他们固定的零花钱,林书 记,你说说,再这样惯下去不就相当于把孩子给毁了吗……”王福贵说到这儿,简直是仰天长叹,捶胸顿足。
听到这儿,林紫晴陷入了沉默,她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合适的话语来安抚王福贵起伏的情绪。
因为贫穷,小小的王家村留不住年轻人,因为落后,王家村的很多村民直到现在还延袭着“重男轻女”、“继承香火”这样的陈风旧俗。
“王主任,您能带我到村子里到处走走吗?”林紫晴合上手中的笔记本,提出这样一个要求。
“当然可以,林书 记,我这就陪您到村子里四处逛逛……”王福贵平复了一下刚刚有些激动的情绪,带着林紫晴一起朝外面走去。
村里新鲜的空气让人倍感清爽,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没有繁华都市的热闹喧嚣,没有匆忙奔走的接踵而至,有的只是道路两旁枝繁叶茂的苍天大树,和偶尔从身旁路过打个招呼的三五村民。
“林书记,你看,那里就是村民们的蔬菜大棚……”王福贵用手指着前面说道。
“村民们正赶在中午前放草帘子呢,现在是盛夏,中午的太阳最是晒人,把草帘子放下,可以为大棚里的蔬菜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王福贵边说边冲着站在大棚顶上的村民招了招手。
村民们见是主任陪着新书记过来了,也热情的喊了一声“是王主任和林书记啊,天气怪热的,摘根黄瓜吃完再走啊……”
“不吃了,不吃了,你们忙,我陪林书记再四处走走……”王福贵大声回应道。
林紫晴也冲村民们招了招手,紧接着面向王福贵问道:“王主任,这些大棚每年的产量咋样?”
“一般情况下还是不错的,但要是赶上个旱灾或者冰雹大雨啥的,村民们可就有的忙了,产量自然也就下降了,”王福贵想了想答道。
“这些蔬菜是要拿到镇上去卖吗?”林紫晴继续问道。
“除了平时供家里人吃,大伙还会将这些蔬菜拿到镇上去卖,大棚冬季的时候会种一些反季的蔬菜水果,城里人在冬天吃的那些新鲜瓜果,很多都是在大棚里培育出来的。”王福贵答道。
两人正说着话,不知不觉走进一片果园,果园里成片高大挺拔的果树就这样映入了林紫晴的眼帘。
“这是村里人种的果树吗?”林紫晴盯着果树上的果子“这树上结的是苹果吧。”
“对,对,这正是我们村的苹果园,”王福贵指着树上的苹果说道“我们王家村人从祖辈开始就擅长打理果园,在果树的种植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方法,再加上我们王家村的土壤和水源也适宜果树生长,所以果树每年的长势都非常好。这可是我们王家村人的一大骄傲啊!”
听王福贵这么一说,林紫晴不禁仔细打量起这些苹果来,此时果园里的苹果还有些泛青没有完全成熟,但饱满硕大的果实也着实令林紫晴感到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