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论语》
书名:梁祝之好 作者:李栐乐 本章字数:5264字 发布时间:2025-05-18

正月初四,梁祝等人早上吃了饭要返程了,祝英台在回去的路上看到有人卖乌龟,于是买了两只碗大的乌龟回去,苏银心:“养哪里呢?不能扔水缸里面,没有休息的地方。”祝英台又买了个盆,到河边还去捡了几个漂亮的鹅卵石带回去。回到碧虚斋,祝英台拿着乌龟,梁山伯舀水到盆里,再放鹅卵石进去,祝英台把乌龟放进去,看着它以相对快的速度划走了,祝英台:“诶,这小短腿还划挺快。”梁山伯:“把小鱼放进去不知道养不养得活。”祝英台:“可以试试。”

祝英台玩累了,进屋收拾一下打算躺下休息,梁山伯打开书,祝英台看了:“梁哥哥不累吗?我要睡觉了。”梁山伯:“你睡吧,等下我叫你。”祝英台去睡觉。梁山伯想着乌龟,就打开《庄子·秋水》: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

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

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

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

祝英台很快睡着,还做了一个梦:她看见梁山伯站起来后,后面有一条尾巴,更震惊的是当梁山伯转过身的时候,后背上居然有乌龟壳,梁山伯安之若素,对她说:“我要去池塘里的烂泥里摇尾巴了,你去不去?”

祝英台礼貌拒绝:“不去,你也不要去,泥巴很脏的。”

梁山伯理所应当地说:“乌龟就是要去烂泥里的。”然后就要走,祝英台想拉住他:“诶!回来!”梁山伯不听,走了。祝英台一打开门,院子也变成了一个大池塘,梁山伯正在里面遨游,就跟她买的两只小乌龟一样。过了一会儿,梁山伯脸上带泥回来了,祝英台问:“玩泥巴也就算了,怎么还不洗干净,带着泥点子回来?”

梁山伯有着清澈的眼神:“我洗了,没洗干净吗?”祝英台浅笑,掏出手绢,梁山伯走过去让她擦,祝英台:“你的右脸。”梁山伯侧过右脸,祝英台仔细擦干净。擦着擦着祝英台醒了,起来梳头出去,梁山伯见了:“今天起得很早啊。”祝英台:“嗯。”

晚上吃饭,马文才对他们说:“我明天就要下山了。”苏银心疑惑道:“你要去哪?”马文才:“桓温上请北伐,并请与徐、兖二州刺史郗愔、豫州刺史袁真及江州刺史桓冲一同出兵。我也要去,已经让骐骥收拾东西了。”苏银心瞪大眼睛:“一汉当五胡,一胡当十晋。八王之乱时各势力只想消耗别人,保全自己,所以晋王朝军队虽然数倍于匈奴汉赵,但几乎参与的每一场战斗的军队人数都处于劣势,块头大却硬生生打输了,地盘越来越小,军队越来越少,最终把整个北方都丢掉了。现在人数更少,王师败绩板上钉钉,你去了干嘛?”马文才:“尽人事,听天命。”苏银心想说什么又忍住了,一顿饭在沉闷的气氛中结束。

祝英台对梁山伯说:“大家今天也累了,早点睡觉吧,梁哥哥先去洗漱。”梁山伯去了,祝英台:“姑父知道吗?”马文才:“他在朝为官,当然知道。”苏银心面无表情:“还有另一个。”马文才:“哦,我之前去祭拜跟阿母说过了,刘嶦不用管他。”苏银心恍然大悟:“原来早计划好了,最后跟我们知会一声。”马文才:“对。”祝英台:“既然决定了,那万事小心。”马文才:“嗯,我知道,我先回去了。对了,路途遥远,追风从小到大没吃过苦,就让莫舍照顾着,你们要下山也方便。”祝英台惊讶:“追风都不带?”马文才:“如果失败的话,我很快就回来了。放心,我怎么也是士族,只是跟着赚点军功,冲锋陷阵这种出风头又危险的事尚且轮不到我。”祝英台:“最好如此。”马文才走了,祝英台跟梁山伯躺在榻上,她转身面对书墙,担心地说:“文弟去北伐应该没什么事吧。”梁山伯也侧身对着书安慰:“没事,文弟那样出众的身手,又不是主力不挑大梁,一定平平安安地回来。”

在饮羽斋,苏银心看着马文才,马文才擦了擦剑:“我叫骐骥在西湖边买了宅子,里面一应俱全,还有我的钱。要是我回不来了,那些都是你的,仗剑天涯累了就回来住。”苏银心冷笑:“我应该谢谢郎君考虑周全,将来都安排好了。”马文才:“对,我对你好吧?”苏银心:“还不错,除了把我当傻子外都挺好的。”马文才:“我又不是梁山伯那种书生,我练武的第一天就是为了上战场。”他的眼神依然落在剑上,苏银心不满:“你就这么迫不及待,一直看你那把破剑?”马文才抬头看她:“这是龙泉铸造的好剑。”苏银心看了,马文才把剑装好给她,苏银心接过,从剑鞘拔出,冰冷的剑散发出寒意,苏银心脱口而出:“果然是好剑,还不知道叫什么?”马文才:“这把剑是我十五岁时,阿翁命人打造了送我的,一直收着,还没起名,你可有头绪?”苏银心:“你的马儿叫追风,你姓马,剑可以往龙的方向命名。”马文才:“好思路,先坐下慢慢想。”他拉着苏银心的手入席,骐骥倒茶来,马文才摸着她的手看她思考的样子,苏银心:“要不叫龙光,龙光宝剑就像《庄子》所说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马文才笑着点头:“银心也是惊鸿照影,盛才无双,就叫龙光。”然后亲了她的手背。苏银心没有将手抽出来,马文才:“姐姐是回去还是将就在我这歇一晚?”苏银心:“我要回去了。”想将手抽出但马文才不让,使劲一拉把苏银心拉到怀里。

第二天一早,马文才在穿衣服,苏银心醒了,他说:“时间还早,你再睡会儿,我起来再检查一下东西。”苏银心哪能睡着,也穿衣服起来了,出卧室看到主仆几人忙里忙外,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马文才:“不需要,哪能要你帮忙?”苏银心:“那我回去了。”马文才:“嗯,回去吧。”

马文才走得突然,其他同学都来不及请客,只能大早上送他一程,黄膺道:“我们是拉不出去的软脚虾,你小子硬气,一定要全须全尾凯旋。”众人都笑了,马文才笑骂:“你才全须全尾呢,我一定回来跟你们喝酒。”祝英台:“真的是突然,我想了想没什么送给你。”马文才:“我要轻装出行,东西累赘得很。”祝英台:“下次我去庙里给你烧香求平安。”苏银心:“我看你的龙光剑没什么剑穗,我昨晚编了一个平安结,你挂上吧。”马文才将剑柄放在身前,苏银心帮他挂上,马文才摸了一下红色的平安结:“放心吧。”马文才看到周夫子和殷夫人来了:“小子,你都不去辞别一下我们吗?”马文才:“学生岂敢,我正准备过去,没想到夫子夫人就移步至此。”周夫子:“平安回来。”殷夫人送他一份糕点:“路上吃。”马文才:“谢夫子夫人。”

同学们走了,梁山伯说:“我也不说什么了,抱一下。”马文才张开手臂,两人结结实实抱住拍拍背,然后松开,说:“我们回去了。”马文才:“回吧。”苏银心看他一眼跟着他们转身欲走,马文才想喊她送自己一程,又想算了,转身上牛车。苏银心走着路,也想着马文才应该会喊自己,结果没有,就负气一路走回去了。

夫子今天讲《论语》:“《论语》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春秋战国社会背景叫做圣王不做,礼崩乐坏;王官失守,学术下放。进入东周后,周天子的地位开始衰微,诸侯争霸,诸侯里又有大夫专权,大夫家里又有家臣主政,君不君臣不臣的礼崩。连锁反应是知识和掌握知识的人开始流散民间,以前的官学维持不住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私学产生,孔子就是最早的开办私学的教学者。

这时期出现了士这一阶级,士本来是贵族等级最低的一级,有特权,可以接受教育,有自己的封地,但是时代洪流碾过去,士失去了特权,走向社会谋生。比如说举办丧葬之礼,举办祭祀等。《墨子》里说,儒家这些人看到哪家死人了就高兴,因为马上有饭吃有钱赚。孔子做过五年的官,除此之外,就以助丧为业。孔子在家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时,从来不曾吃饱过。

这时期学术自由,百家争鸣;显学虽有,但无独尊。儒家墨家是显学,影响比较大,但是没有哪家一枝独秀。齐国在齐威王齐宣王时期,稷下学宫有很多著名学者讲学,发表意见,尤其是荀子,三为稷下祭酒,最为老师。当时的君主对不同学说兼而礼之,到汉代就思想定为一尊,思想创新受到遏制,独尊儒术。

先秦诸子的流派,什么家并不是先秦就有的,《庄子》这些著作提到的时候都用人名,比如墨翟怎么样。到汉代才把诸子分为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阴阳、儒、墨、名、法、道。提到了六家,后面班固《汉书·艺文志》:九流十家。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一家的思想是一致的,老子跟庄子思想很不一样,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墨子死后,墨离为三。荀子跟孟子思想也不一致。还有一些人很难说属于哪一家,所以框架要有,但不能受限。《吕氏春秋》: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用过一个字概括他们的思想倾向,他们的言论,其言虽殊,辟犹水火,水火不容,相灭亦相生也。天下同归而殊途,不同的学派,自由争鸣,到一定程度又趋向统一。

 

鲁定公十一年(前519年)前后,孔子担任鲁国中都宰时期,时年53岁。子路44岁,曾皙30,冉有24,公西华21,他们陪孔子坐着。孔子很谦和地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子路是要治理国家,他的终极理念就是希望自己国家里面的人,都可以合乎做事礼义的标准。

孔子:“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冉有觉得完全在一个国家普及礼乐有一点难,但是起码得让老百姓能够富足。

孔子:“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孔子:“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曾皙他所谓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实际上是礼乐制度深入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一种体现,所以孔子听了他的话非常认同。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只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逊,所以我笑他。”孔子对弟子们的志向都是满意,稍有不满只是对于子路急吼吼的态度,但子路说的内容也正是孔子的理想,完全符合儒家的主张的。

“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哪里见过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不是国家的呢?”

“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下课后梁山伯跟祝英台分享《论语》小知识:“英台,孔子去世后,学生思念孔子,有子靠脸上位……”祝英台又被他逗笑,梁山伯也笑:“因为有子长得像孔子,所以当了第二代掌门人,但自身文学修养不高,很快下台,接着就是曾子。曾子说了很多高质量语录,比如吾日三省吾身,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祝英台用手杵着脸:“还有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躺在榻上,梁山伯对着书墙后的祝英台感叹道:“若与颜回、原宪同升孔子之堂,和他们不一定有大差别。”祝英台开始夸夸:“梁哥哥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确实没什么差别。”梁山伯得瑟得讨打:“《史记》全书中,唯有孔子一人,司马迁采取以年为序的方式,完整记述孔子的生命里程。”祝英台脸色和语气都变了:“是啊,《史记》中的待遇有谁能比得上孔子呢?我困了,睡了。”梁山伯一天逗祝英台开心,或者惹她生气,说:“我还以为你要搬开书过来揍我一顿。”祝英台坐起身:“如你所愿。”搬开枕头中间的书,双手掐梁山伯脖子并且说:“我掐死你!”梁山伯有恃无恐:“英台舍不得。”祝英台这个气啊,掐着脖子叫:“啊!”中间的书倒了,苏银心赶紧进来:“怎么了?”她看见祝英台在闹,梁山伯被倒的书掩盖,还使劲仰头辩白:“是贤弟在欺负我。”苏银心深吸一口气,转身关上门走了。

祝英台:“都怪你,我要睡了。”梁山伯起身道:“贤弟弄倒的书,快点一起收好。”祝英台翻身:“我睡着了。”梁山伯只得认命把书摞好才睡觉。


上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梁祝之好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