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如逆水行舟,下山便如顺水推舟。
两个月的光阴,王三丰便已走出喜马拉雅山脉,重返那片熟悉的西藏高原。
旷野之上,寻觅食物的荒兽察觉到他的气息,再次围猎而来。
只是,此刻的王三丰已非昔日可比,他身上凭空升腾起一股无所畏惧、睥睨天下的气势,围猎而来的荒兽仿佛遇到了天敌般,惊慌逃窜。
如今的他,见神有成,打通了“大脑泥丸”,心与力合,他不再仅仅追逐力量的强横,而是开始涉足精神领域的修炼。
他的一招一式,除了势大力沉之外,更裹挟着一股磅礴、睥睨的气势。
这已经不能单纯用劲力来形容他的力量了,称之为“心力”或许更为贴切。
心力,心力,心有多广阔,力就有多沉雄!
龙战于野,终将困龙升天!
如今的他已经不再是蛰伏于地面的孤龙,而是扶摇直上的天上真龙!
除了少数强悍的核兽,一般的荒兽,远远看见他,都会不由自主地颤抖,仿佛遇见了君临天下的万兽之王。
见到这一幕,王三丰猛然想起了记忆深处,已经模糊的一个场景,那是他小时候,父亲王超和几位好友的谈话:
“王超,你们夫妇虽被誉为国术巅峰,武道最后的两座丰碑,但你们两人的道路却截然不同.........这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个启示........”
当时似乎是父亲召集几位好友,在探讨什么,那时的他,年幼无知,无法理解父母亲话语中的深意,他也记不得更多的细节了,只能零星的记得这几个话语。
此时的王三丰,也达到了当初父亲的高度,忆起记忆中那模糊的片段,他幡然醒悟:
“父亲王超,龙行虎步,气吞山河,一拳打出,破碎真空。”
这是力的极致!
“而母亲唐紫尘,空灵若仙,举手投足间,似乎与天地融为一体。”再联想到父亲信笺上的话语:“你母亲唐紫尘,武功境界达到传说中不见不闻、觉险而避的至诚玄妙之道。因为心灵境界极高,所以能预知到一些未来发生的事情。”
这是心灵上的造诣!
武道修炼: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然后直到最后的“心与力合”。
这是一条循序渐进、朝着心力发展的修炼之路。
见神不坏,也是因为洗练脑髓,修炼“大脑泥丸”,最终心与力合,才能打破虚空,见到全身窍穴,达到金刚不坏的超然境界。
那么,如果真有见神之上的境界,那必定还是要回归到心力的修炼上,落脚于继续开发心灵力量的步骤上。
一朝明悟,王三丰豁然开朗,再也不管徘徊于四周但迟迟不敢靠近的荒兽,完全放空心灵,徜徉在大自然的奥妙之中。
他整个人仿佛失去了魂魄,无意识地行走在这苍茫的天地之间。
徘徊于四周的荒兽嗅了嗅空气,再也察觉不到一丝生灵的气息,逐渐转身散去。
一只鸟类轻盈地落在王三丰的肩膀上,对这棵形态奇特的“树”表现出好奇。然而,当它试图降落时,一股无形的力量阻止了它,迫使它只能无力地挥动翅膀。
王三丰从深沉的冥想中苏醒,轻轻地将小鸟捧在手心。小鸟努力地想要振翅高飞,却始终无法找到起飞的支点。
“真是不可思议!”
王三丰体验到了自身的变化,同时感受着掌中小鸟的存在。他的内心平和宁静,对以往难以领悟的许多事有了新的领悟。
刚才,他的意识似乎挣脱了肉体的桎梏,对四周环境的感知变得更加敏锐。甚至,闭上双眼,他也能准确感知到前方三尺之内的物体。
“不见不闻、觉险而避,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王三丰似乎有些理解母亲的境界了。
“心灵纯净如赤子,意念坚强如钢铁。一内一外,一阴一阳。玄妙神秘,而又真实存在,实在妙不可言。”
接下来的旅程中,王三丰彻底放飞了自我,徜徉于天地之间。
他感受着天地的辽阔,岁月的流转,星空的浩瀚。
王三丰的心灵得到了极致的升华,与天地精神交融着。
轰隆隆!
突然,天地惊鸿,仿佛有莫名的存在惊醒。空中传来沉闷的雷声,雷蛇乱舞,宛如老天爷发怒。
“是谁?惊扰本妖!”
一个莫名、古老的浩瀚意志,响彻天地。
然后,轰然闯入王三丰心灵深处。
“呃!.....”
不知道发现了什么,浩瀚的意志戛然而止,立即换成惶恐的声音,恭敬的拜诣:
“是您!尊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