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对于于凤丽的所作所为,王保军恨之入骨,他以前以为于凤丽就是爱财而已,没想到为了敛财竟然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他怎么能容她继续待在王家?
王保军一气之下跟于凤丽提出了离婚,但是于凤丽根本就不想离婚,她就是赖在这个家里了,反正她的依靠也不是王保军,而是暗地里跟她站在一条船上的王保国。
于凤丽对王保军说:“咱爸的事也不能全怪我,大姐也参与了,你怎么不去找她算账?是觉得我这个外人好欺负吗?今天我就把话撂这了,你要是跟我过不去,我就把你的丑事说出去,让所有人都知道你王保军是个无能的人!”
王保军后悔呀!他当初就不应该引狼入室,如今陷入两难境地,他被弄得心力憔悴,这个家他是一刻也不想待了。
姚桂兰因为老伴的骤然离世,受到了不小的打击,精神有些失常,只能提前从单位退了下来。
医生给姚桂兰的诊断是老年痴呆,这种病原本是慢性病,但是姚桂兰精神受到了巨大打击,导致此病来势汹汹,人突然就不清醒了,整天痴痴傻傻,到处找自己的老伴。
全家人,姚桂兰都不认识了,她脑子里只有老伴王建功。
此时的姚桂兰俨然成了一个累赘,谁也不想伺候,但是因为她的退休金高啊,于凤丽此时又打起了注意。
于凤丽依然摆出一副自我牺牲的态势,大包大揽说要照顾婆婆,但是大姑姐和大伯子每个月要出一部分钱,作为她照顾老人的酬劳。
王保华是没有什么意见,母亲已经糊涂到不认人的程度了,见了儿女不是打就是骂,谁受得了?于凤丽把照顾姚桂兰的事揽过去,王保华倒是很愿意,出钱也愿意。
可是于凤丽会真心伺候婆婆吗?当然不会!她无非就是惦记姚桂兰手里的几个存折而已。
王建功那些年的退休金以及各种补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一直在姚桂兰手里攥着呢,现在加上姚桂兰的退休金,加起来就是一笔巨款,于凤丽做梦都想拿到手。
只是于凤丽不知道姚桂兰把存折放哪里了,她整天在家里翻箱倒柜,就是找不到。
为了找到存折,于凤丽甚至对姚桂兰又打又骂,还故意不给她饭吃,非要她把存折找出来。
可姚桂兰是真糊涂了,她压根就不记得什么存折的事。
渐渐地,于凤丽就失去了耐心,不想再伺候姚桂兰了,但是之前已经把话放出去了,又不好意思反悔,再说了,如果不照顾姚桂兰,大姑姐和大伯子就不会给她钱了。
思来想去,于凤丽就找王保国撒娇,说自己照顾孩子,照顾老人多么累啥啥的。
你说这个王保国也是贱,放着自己家里的妻子不去疼爱,偏偏对这个地下情人心疼的不行,尤其是于凤丽给他生的儿子,他是越看越喜欢。
从那以后,王保国跟厂里申请调岗了,不再去外地出差,每天下了班就去母亲家里,以照顾母亲为由,光明正大跟于凤丽和儿子住在一起。
那时候,王保军为了摆脱于凤丽,跟单位申请去了山区基层工作,一年到头几乎不回家,临走前,不放心母亲,还特意去找了曹秀英。
在这个家里,王保军觉得只有曹秀英是个正直可靠的人,他把自己心里的委屈全部告诉了曹秀英,甚至连于凤丽生的孩子是王保国的这事,也跟曹秀英说了。
曹秀英并没有想象中的气愤,她苦笑着说:“我早就看出来了,只是不知道当初你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决定,现在明白了,你在这个家里也是受尽了委屈,能离开就离开吧,走得越远越好,你不用担心咱妈的事,我会多去照看她的。”
王保军离开了,于凤丽和王保国就更加肆无忌惮了,他们经常带着孩子去各处旅游,一去就是好几天,每次都是把姚桂兰扔给曹秀英。
刚开始,曹秀英还没说什么,但是次数多了,她就有怨言了,她对王保国说:“照顾妈的事,是于凤丽自己揽过去的,咱家每个月也是出了钱给她的,她凭什么还得把你拉过去一起照顾妈?如果你非要去照顾,那咱家也算是出了人,以后就不出钱了,哪有既出人又出钱的理?”
曹秀英是装傻了,她没有告诉王保国,她已经知道他和于凤丽的关系了,她现在还不想离婚,因为她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她也惦记婆婆手里的那些钱,她自己不贪财,但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她也想多争取一些。
其实,自从上次因为曹秀英怀孕的事之后,母亲,大姐,妹妹,都劝过她离婚,只是曹秀英考虑的太多,考虑这个,考虑那个,唯独没有考虑自己。
人到中年,没了青年时期的冲动和鲁莽,对自己内心的那些不切实际的渴望也只能是尽力压制。
婚姻于她,除了利益,没有得到什么温暖。
曹秀英幻想的婚后生活是:早上夫妻俩一起上班,下班后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回家做饭,共同陪伴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如今,她想摆脱眼前这种乌烟瘴气的婚姻,但是她似乎少了点勇气。
曹秀英也许并没有意识到,她的这种奉献精神,到头来,只不过是感动了自己罢了。
常年的压抑,让曹秀英性格发生了变化,变得爱唠叨了,尤其是跟儿子王霄汉在一起的时候,她总忍不住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好大学,毕业找份好工作,自食其力,可不能像你那没出息的爹一样,一辈子一事无成,只会啃老。”
曹秀英还会说:“我一个人拉扯你不容易啊,你那爹啥也不管,里里外外全靠我一个人。”
曹秀英又会说:“你可不要乱花钱,挣钱很不容易的,要节约。”
周围的亲戚也会对王霄汉说:“你妈太不容易了,你以后可要好好孝敬她,你那个烂爹就不用管了,让他自生自灭吧。”
这些看似随口说出的牢骚话,都被王霄汉牢牢记在心里,这也成了影响他一生的不利因素。
在不幸福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总会有一些心理问题,尤其对孩子的婚恋观影响很大,当然,这些问题在当时是无人发觉的,谁会想到孩子大了会是什么性格呢?
一个逆来顺受的妈妈,一个没有责任心、不顾家的爸爸,让王霄汉越来越自卑,本来性格就与正常小孩不一样,有些自闭,再加上自卑,导致他一个朋友也没有。
在学校里只知道学习,连集体活动都是被逼参加,放学回家后,极少出门玩,就算是出去玩,也是一个人到处游逛。
后来,曹秀英受到了大姐的影响,信了佛,她觉得自己这辈子受的苦都是命中注定的,摆脱不了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自我赎罪。
讲经的师父跟曹秀英说,她丈夫之所以对她不好,是因为她上辈子欠了他的,这辈子来讨债了。
怎么办呢?赎罪呗,要不然这辈子还不完的债,下辈子还得继续还。
曹秀英害怕了,她不想下辈子还跟王保国有瓜葛,她想这辈子就把债还完。
于是曹秀英开始改变自己的态度,她觉得只要自己真心对他,他应该也会有所改变,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嘛,何况自己也曾经背叛过他,这也是一宗罪,所以,赎罪,就成了曹秀英人生下半场的主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