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顺流逆流(2)
书名:小学校长 作者:止立言 本章字数:2865字 发布时间:2025-05-11

虽我仅为二小这所乡村小学的主任,然而这里有着诸多优势。其一,学校人际关系单纯,教师们对名利看得较为淡薄,领导与老师关系融洽;

其二,我身为教学骨干与旗帜,凭借真才实学立足,深受校长赏识与老师们拥护。

故而,在二小我能够心无旁骛地钻研教学业务,坦然地在教学领域引领方向。

无需为世俗的人情世故烦扰,亦不必担忧陷入复杂险恶的人际纷争,每日都能舒心坦然地工作、生活与学习。

但如今,我却骤然陷入错综复杂的人际漩涡,稍有不慎便可能惹祸上身,头破血流,甚至自毁前程。

因此,我每日都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回到学校工作,一言一行皆需深思熟虑,时刻警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 “冷箭”。

只要一想到学校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便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尤其是面对徐长栋、刘清泉、莫高峰时,我更是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为他们的敌人。

说实话,无论是以徐长栋为首、刘清泉誓死追随的 “执政党”,还是莫高峰特立独行的 “反对党”,我都无意得罪,也不想加入任何一派。我只求保持中立,既不得罪双方,也不刻意讨好。

许多人或许会认为,“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识时务者为俊杰”,徐长栋一派实力强大、呼风唤雨,而莫高峰则势单力薄、处境被动,傻子才不选择投靠徐长栋。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历史上诸多事例表明,“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徐长栋与莫高峰的纷争,虽当下莫高峰看似被压制,但不到最后,谁胜谁负犹未可知。

徐长栋虽看似得势,但若投靠他却存在诸多隐忧:其一,他年事已高,担任校长的时日已然不多;其二,他贪得无厌,大肆挥霍公款、中饱私囊,自身能否平安度过尚不确定;

其三,他已决意培养刘清泉作为接班人,且刘清泉从中作梗,其他人很难入他的眼。

经过反复权衡利弊,我最终还是决定刻意与他们保持适当距离,走中间路线。

可真正做到不偏不倚谈何容易?我既不想主动讨好徐长栋,也不想如莫高峰那般被冷落排挤。

毕竟我年仅三十,还是希望能有所晋升,不想年纪轻轻就安于现状。

但倘若仅靠自己埋头苦干,不借助外力,晋升机会几乎为零;而若借助外力,又常常身不由己,难以把握分寸与尺度,弄不好便会落得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的下场,实在是左右为难,举步维艰。

我向妻子李月瑶倾诉了自己的烦恼,她一番合情合理的分析让我坚定了最初的选择。

她说道:“追求进步本是人之常情,但必须通过正道获取。否则即便当上校长,也难心安理得,甚至可能不得善终、身败名裂。

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你不妨坐山观虎斗,不轻易得罪任何一方,全力施展自身才干,做好本职工作,耐心等待晋升机会。

人们常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能当上校长固然值得欣喜,若当不上也未必是坏事。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凡事尽力而为,无愧于心便好。”

常言道:“成功的男人背后必有一个好女人。” 李月瑶不仅是我的红颜知己、人生伴侣,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明灯,甚至堪称我十年后得以重生的贵人。

孔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经过妻子李月瑶一番严谨细致的分析,我终于打消了所有顾虑,不再左右摇摆。

我决定选择既不依附任何势力,又不成为众矢之的,同时也不愿碌碌无为的路线。

那么,如何在这纷争不断的环境中开辟出一片净土呢?与妻子李月瑶深思熟虑、反复斟酌后,一幅寻找 “世外桃源” 的路线图便在心中成型。

学校最为敏感的方面,无外乎人事权、财经权和奖惩权。这些不仅关乎普通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更是校长极力把控的重要权力。

因此,这些权责与利益的争夺,往往是引发学校内部纷争、祸起萧墙的根源。

所以,若能保持平常心,淡泊名利,不斤斤计较,秉持 “既来之,则安之” 的心态,置身事外,基本就能远离纷争的中心。

于是,但凡学校涉及人事分工、岗位调整、职务(称)晋升等事宜,我总是谨言慎行,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轻易发言。

我会用心倾听各方意见,仔细观察众人神色,准确判断形势后再顺势而为。

在徐长栋校长未与其他行政人员达成一致意见时,我绝不当出头之人。

凡是涉及学校财经管理事务,我便以自己仅负责教学业务,对财经管理一窍不通为由,不发表任何建设性意见,只是跟随大家的步伐。

对于学校的物资采购或工程建设,我更是从不插手,从不发表看法,徐长栋校长想如何操作便如何操作,我连过问的兴致都没有。

学校经费若不是迫不得已,我绝不申请。若教导处确需采购教具或用品,我必定反复请示徐长栋校长,得到明确指示后,才严格依照采购程序执行。

每学期、学年的各类评优评先工作,我始终保持谨言慎行的态度,坚定地与以校长为首的团队保持一致。

即便自己每期每年都与评优评先无缘,一无所获,我也毫无怨言,依旧埋头苦干。

正因在这些敏感领域我坚守与世无争的中庸之道,所以徐长栋校长从不因这些事指责我,其他行政人员和老师也不会要求我站队,甚至将我视为透明人。

在这些高度敏感的事务中,我能做到置身事外。但在教导处的工作范围内,我便会不遗余力地展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

俗话说:“良田万顷,不如薄技随身。” 教导处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核心部门,犹如统帅部、决策大脑与实施枢纽,对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极高,必须由真正具备业务能力与水平的人担任,绝非滥竽充数之辈能够胜任。

正如人们所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作为教导处的副校长,若在专业领域没有几把刷子,在教学上拿不出亮眼的业绩,便难以在教导处立足,也无法赢得老师们的信服。而这,恰恰是我的优势所在。

我被调至中心小学担任教学副校长,不知这是上级领导有意为之,还是机缘巧合。

总之,坐上这个位置后,我顿感如虎入山林,蛟龙得水,有了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

进入 21 世纪,信息技术在校园逐渐广泛推广。信息技术的兴起,掀起了一场办公、教学及人际交往的重大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教学质量,促进了人际交往。在这场信息技术的浪潮中,我有幸站在了风口浪尖。

作为老师,我们最早在 1995 年接触电脑。那时,个人电脑尚未普及,我们都是通过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进修培训才初次与电脑结缘。

当时的电脑极为原始、简单且落后,操作系统还是 dos 版。面对大量枯燥的数字命令,许多老师提不起学习兴趣,也难以理解,仿佛置身五里云雾之中。

但我却对这个新奇的 “怪物” 产生了浓厚兴趣,不仅学得津津有味,还将各种命令牢记于心。

每当看到在这些指令操作下,电脑能够存储数据、输入文档、播放音乐、绘制图画,我都觉得它神奇无比。

两年后,windows 桌面系统问世并引入,电脑操作变得简单直观,功能日益强大,趣味性也大大增加。

电脑价格逐渐亲民,开始走进普通家庭。由于我对电脑早已心生向往,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在妻子李月瑶的全力支持下,我们省吃俭用一段时间后,终于将电脑购置回家。

为了尽快熟悉电脑的功能、用法,我购买了大量电脑书籍自学研究。

每天晚上,我都会抱着厚厚的书本,在电脑前反复摸索实践,乐此不疲,直至疲惫不堪才上床休息。

当时我并未想到,电脑日后会成为我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即便在我韬光养晦之时,也能让我不时展现自身价值。

那时,我仅仅觉得电脑功能丰富,好玩又神奇,所以只要是电脑书上讲解的内容,我都会一丝不苟地进行实际操作。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小学校长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