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兵者,诡道也
书名:梁祝之好 作者:李栐乐 本章字数:6154字 发布时间:2025-05-10

梁山伯发现耳环痕后,祝英台猛然惊觉自己太久没有佩戴耳环,担心耳洞堵住了,她还挺喜欢戴耳环的。祝氏夫妇带着女儿出门逛街,王愉在店里挑耳环,祝英台和苏银心也在看各色首饰,然后祝英台看到一对耳环,决定买下。王愉问她:“你要穿耳洞戴吗?穿耳洞很痛的!”

祝英台爱美:“没关系,耳环好看,痛也忍着。”王愉看向苏银心:“银心,你要不要耳环?喜欢的话买了我帮你们一起穿耳洞。”

苏银心头往后缩:“谢夫人好意,我不喜欢这些,不用了。”

回忆结束,祝英台觉得自己得想个法子防止耳洞愈合,于是让苏银心吃饭的时候跟厨房要几根鸡毛来。吃了饭后,祝英台细的一端剪下来,再把鸡毛梗放进热水壶里面煮一下,擦干水,自己对着铜镜戴鸡毛。祝英台长时间不戴耳环,耳洞都变小了好多,戴左边还好,等到戴右边时,鸡毛戳不进去。她再三尝试,心中一惊,难道这边长拢了?

梁山伯进来找祝英台,就看到她在……用鸡毛插耳洞,他疑惑发问:“贤弟,你在干嘛?”

祝英台把鸡毛放在几案上,有点泄气:“右边插不进去,好像长起来了。”

“你的意思是,以后还要扮观音?”

“对。”

“贤弟,你们那的庙会多久举办一次?”

“每年都办,三年大办。”

“贤弟来读书,那观音就是别人扮咯?”

“是啊,但是我扮是最合适的。”

“也是,贤弟这般风采……那要我来试一试吗?”

“试什么?你也要扮观音!”

“贤弟莫要说笑,愚兄帮你。”

祝英台脸上假笑:“不用,插不进就算了。”苏银心提水壶进来,祝英台叫她:“快看,这边插不进去。”祝英台过去将鸡毛递给苏银心。于是银心一手拿鸡毛梗,一手轻轻捏住祝英台耳垂试探性塞进去,有点阻塞,问:“疼吗?”祝英台:“不疼。”银心又拿着鸡毛戳戳,接着说:“要不算了。”祝英台头歪着:“不怕,出血也不要紧。”银心只好在上面抹一点香膏润滑,然后再用点劲塞进去,祝英台皱眉但不吱声,终于穿进去了,她眉头松开。梁山伯在一旁看得也松了一口气,问:“出血了吗?”银心用手绢擦拭然后回答:“有一点。”梁山伯在一旁看着一脸紧张:“会不会肿?”银心:“现在天冷,不会。”

过了几天,梁祝聚在一起看书,梁山伯偏头又看了看祝英台的耳朵,问:“鸡毛要一直带着吗?”

祝英台:“带一段时间适应,然后就可以了。”

梁山伯把书放下:“奇怪,你都戴鸡毛了,书院的人也不来问问你。”祝英台:“不奇怪,玄学的创始人之一,著有《论语解集》的何晏,好服妇人之服。魏晋奇奇怪怪的人多了,我这远不及也。”

梁山伯出神,祝英台看他:“梁兄你该不会还以为我是女人吧?哈哈哈……”梁山伯连连摇头。

众人晨读《孙子兵法》——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周夫子上课:“在《孙子兵法》之前有一部《司马法》,保存着春秋前期的一些非常古典的作战原则,据说作者是姜子牙。它包括军法、军礼、军事条例、条令等典章制度。它提出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的著名论断。书中记载古代的战术原则,如逐奔不过百步,敌人被打败了,逃跑了,你可以追击,但追击的最大距离是一百步。春秋早期的战争战败方逃到50步开外,那你就不能再追了。孟子讲五十步笑百步,意思是跑50步是逃兵,跑100步也是逃兵,你有什么资格笑话人家呢?当然,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人,在春秋时期确实是可以五十步笑百步的。还有在交战过程中见到对方国君不能攻击,必须行礼。如果有人受伤,不能再继续攻击第二次等,有浓郁的贵族色彩。

《司马法》这种以战争礼仪来规范、指导战争行为的特征,是深深刻上春秋时代的烙印的,因为各大诸侯相互之间是同姓、姻亲关系。春秋中期以后,战争逐渐演变为以兼并国家掠夺财富和消灭对方有生力量为主的平民化战争。君子之战,再也不复存在了。《曹刿论战》里面还有这种君子之战的遗风,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齐国败了。

《孙子兵法》代表兵家文化的最高成就,首先得益于它的文字,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其次它主体内容是说的战略,古往今来,要打仗,你都需要了解对手,了解自己,了解环境,了解天时地利。从某种意义上看,凡是要讲竞争,讲博弈,分胜负的地方,都可以借鉴、运用《孙子兵法》的哲学。”

祝英台看《孙子兵法》,上面说兵者,诡道也。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然后她转头对梁山伯说:“梁兄。”梁山伯抬头看她:“怎么了?”祝英台很玩味地看他:“你说,会不会我根本没有妹妹?”梁山伯皱眉:“何出此言?”祝英台:“你看我有耳洞,我说家中九妹想要来书院念书,假如我就是九妹……”梁山伯把书“啪”的一声合上:“贤弟莫要开玩笑!怎么可能!”主仆二人哈哈大笑。

晚间吃饭,马文才也在,祝英台看着碗里的肉说:“文弟,今天我问梁兄,会不会我就是九妹。”马文才险些喷饭,梁山伯艰难道:“贤弟不要闹了……”

春天万物复苏,梁祝二人在书院已经过了一年的时光。众人下山踏青玩耍,魏晋风俗是见到俏郎君,女郎们会当街送花掷果,甚至人多势众将郎君团团包围嬉笑。梁山伯已经跟去年不可同日而语,接连被送了很多桃花,正当他焦头烂额地拒绝女郎们的鲜花时,猛然发现围着祝英台的人和花更多,祝英台婉言谢绝也推不掉。好不容易二人脱身,他们在街上遇到了一个熟人,珍珠带着丫鬟出来逛街,珍珠最先认出梁山伯,因为实在是又俊俏又木头,印象深刻。她笑盈盈上去行礼:“郎君还记得我吗?”梁山伯慌忙还礼:“珍珠姑娘,上次一时失态,多有得罪。”祝英台抽空瞟了两眼耳环首饰,过来看到梁山伯在跟一姑娘说话,她走过去,珍珠看到她,惊讶得张嘴立马用扇子挡住,只露出一双美目打量着祝英台。祝英台问:“这位是……”马文才贱兮兮凑上来:“这是上次的珍珠姑娘。”他热心向珍珠介绍:“这位是我表哥,也是梁兄的结拜兄弟,名叫祝英台。”两人互相行礼。

祝英台:“珍珠姑娘可有意中人?”

珍珠摆摆扇子强颜欢笑:“没有。小女子沦落烟花,哪有什么意中人?”

祝英台:“如果有人愿意为姑娘赎身,姑娘可有依靠?”

珍珠摇摇头:“有依靠就不会这样了,再说了,回去见到父母,保不齐还要被卖第二次。”

梁山伯:“这跟之前说的不一样。”

珍珠:“之前说的都是编的,卖了我之后,父母带着弟弟离开了,不知去向。”

祝英台:“我为姑娘赎身可好?”

梁山伯意想不到祝英台会说这样的话,眼睛直直地看着她。祝英台继续说:“相逢即是有缘,在下为姑娘赎身,你可找地方生活,再有一位如意郎君过好日子。”珍珠对这发展始料未及,眼含泪水盈盈下拜,祝英台赶紧扶她起来。随后几人到群芳阁为珍珠赎了身,祝英台还给她一笔钱。苏银心说:“郎君,她柔弱女子,带一笔钱恐怕不安全,要不派人把她送到什么地方安顿下来。”

马文才:“让莫舍去吧。”莫舍领命,脸上抑制不住笑容,珍珠再次拜谢又被扶起,祝英台哭笑不得:“别拜了,我出钱了不算,还要出力一直扶你。”珍珠喜极而泣,抬头看祝英台,干脆直接投怀送抱。梁山伯下意识想去拉,伸出手去很别扭地挠挠另一只胳膊。珍珠在祝英台耳边轻声说:“谢谢女郎,你们都是好人。”祝英台拍拍她的背笑了。

等珍珠心情平复一点,祝英台拿手帕帮珍珠擦泪,梁山伯在一旁先是若有所思,然后笑着说:“恭喜珍珠姑娘,今后日子越来越好。”珍珠带着鼻音道:“谢谢郎君,我就不耽误大家时间,先走了。”祝英台:“去吧。”莫舍带着珍珠走了,几人往回走,梁山伯才说话:“我还以为贤弟要纳妾了呢,打算恭喜贤弟,原来是救风尘做好事。”祝英台笑着拍他一下:“你在想些什么呢?”几人回去不提。

莫舍驾着牛车送孑然一身,只带着几套衣服的珍珠离开群芳阁,他问珍珠:“请问女郎想去哪里?”珍珠在车内回答:“先找地方住下吧,我也不知道能去哪。”莫舍赶车到客栈门口,自己先下车,对珍珠说:“请下车吧。”珍珠拿着包袱钻出车厢,莫舍伸手去扶,珍珠想自己能下车,但为了不负好意就伸手搭上莫舍的手,莫舍说:“包袱给我。”珍珠把包袱递给他,两人到客栈吃饭住店。

饭菜正在准备,先喝茶,小二倒茶给他们,莫舍看着珍珠说:“就想问一下女郎……”珍珠说:“不用客气,叫我珍珠就好。”莫舍:“我叫莫舍,今年19了,尚未娶妻……”两人都低下头不说话,莫舍喝口茶说:“我是马太守家的小厮,你也看到了,主子们都很好,我不赌钱不酗酒,攒得一点积蓄……”莫舍鼓起勇气说:“你看我,勉强算是一个良人吗?”珍珠抬头看他:“我这般出身,哪敢嫌弃哥哥。”莫舍:“不是,你很好,我跟郎君念书也知道一个叫罗敷的美人,她出门采桑,因为太美了,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珍珠羞涩:“我哪有这么美?”莫舍:“我觉得你最美。”珍珠期待地问:“那,你能明媒正娶吗?”莫舍:“能!”

珍珠细细打量眼前的男子,说:“我将来年华老去,你还会觉得我美吗?”莫舍:“别的我也不敢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只要你嫁给我,我的钱财都交给你。”珍珠听罢,从包袱里掏出三件首饰,一根金钗,一个玉镯,两颗明月珠,然后说:“我带出来的东西不多,既然你有心,那我的东西给你拿去换钱,城里房子贵,我们去书院山下的村子里买一处院子,布置一下。”莫舍将首饰推回去:“这是你的首饰,自己收好,我有钱的。”珍珠:“那我先收着,你要的时候跟我说。”莫舍:“你自己留着戴,我宽裕了再给你添置几样。”珍珠看着他笑,两人都甜蜜蜜的。第二天两人你侬我侬,莫舍对珍珠说:“走,去挑两根簪子去。”珍珠:“好好的花什么钱?我不要。”莫舍:“贵的买不起,但你嫁给我连点首饰都不买给你,那么成亲的时候戴什么?你别多心啊,我只是觉得你自己的东西虽然好,但不适合成亲戴,新娘从头到脚应该都是新的。”珍珠感动地看着他,说:“我真是幸运呐!能遇到你。”

莫舍过了半个多月才回去,马文才见了他:“好小子,我以为你不回来了!”莫舍跪下,马文才惊讶道:“我还什么都没干呢你就给我跪下,说不得了都!”苏银心刚好过来送东西,惊疑道:“这是怎么了?”然后看向马文才,马文才一脸无辜。莫舍说:“我喜欢珍珠姑娘。”马文才松一口气:“多大点事,然后呢?”莫舍:“小人把她安顿在山下的村子里了。”马文才:“那看个日子成亲吧,去跟骐骥领一笔钱置办东西去。”莫舍磕头:“谢郎君。”

苏银心回去后把这个消息告诉祝英台,大家都为这段姻缘感到高兴。唯独梁山伯忧心忡忡,祝英台看了问:“怎么了?”梁山伯笑笑:“没事。”祝英台见他不想说,也就没继续问。

原来梁山伯的钱没了,本来家里说好过了年送来的,现在已经到三月了还不见动静。到了月底,四九终于带着家书来找梁山伯,梁山伯雀跃不已,让四九休息喝茶,然后看信,看完后梁山伯一脸凝重。他取出剩下的一点钱到厨房预定了丰盛的饭菜,让四九和银心一起去拿,他自己到碧虚斋跟祝英台在一起。

等到饭菜上桌,祝英台说:“今天不是梁哥哥生日啊,还是我记错了?”梁山伯拿筷子给她:“没有,只是家里来信,吃好吃的开心开心。”祝英台笑:“文弟呢?没有他的份么?”梁山伯:“晚上我请他吃,这顿饭就我们兄弟二人。”说着给她斟酒,祝英台严肃:“有情况,是家里怎么了吗?”梁山伯:“家中都好,只是阿母在家摔了一跤,四九要干活要照顾病人忙不过来……”祝英台:“请人帮忙啊!”梁山伯举杯邀请祝英台,两人碰杯饮酒,然后说:“没有钱了,去年交的束脩学费就花了很多积蓄,阿母织布种田很辛苦,现在受伤卧床在家,四九请邻居代为照看几天来找我,我要回去了。”祝英台语调增高很急切:“已经跟周夫子说过了吗?”梁山伯:“我先跟贤弟、文弟辞行,再去禀告周夫子,我的行李今晚收拾,打算明早就走了。”祝英台:“可是几年积蓄只读了一年,也做不了官,划不着。”梁山伯:“我请周夫子保留我的学籍,等过一两年阿母好了家里有钱了,我再来书院念书。”祝英台:“万一一去不回呢?”梁山伯沉思片刻:“那就耕读立身,奉养母亲。”祝英台:“只要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梁哥哥,我拿一笔钱让四九带回去给伯母治病,地也不要种了,请人帮忙种,收成两家分。”梁山伯:“不行,我不能再让贤弟破费了,我和贤弟一起吃饭,还做新衣帮我遮羞,这些都不是我一时半会能报答的,现如今不仅我,连自己的母亲都没本事奉养,需要贤弟伸以援手,我梁山伯堂堂男子,岂能立于天地间?贤弟的爱护之心我心领了,我会回来的,你放心。”祝英台:“我不放心,你能种田吗?”梁山伯:“我会啊,还有四九。”祝英台:“你看你的手,像是种地的手吗?这样的手你跟我说要去锄地割麦?别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种个鬼田!”梁山伯依言正在看自己的手,听祝英台的话被逗笑:“贤弟,你也把我想得太笨了。”祝英台小声:“本来也就不聪明。”梁山伯宠溺:“我听得见。”祝英台:“本来的事,你怎么能去种田呢?”梁山伯语气坦然:“小门小户不金贵的,父亲死了之后,我还放过牛、割水稻呢。”祝英台又怜爱他了,梁山伯:“先吃饭吧,菜冷了不好吃。”两人安静但不平静地吃了饭。

苏银心进来收拾,祝英台开口:“梁哥哥。”梁山伯给她倒茶,“嗯”了一声。祝英台:“你就算回家一年,明年的春天再来书院,那我们白白少了一年的相处时间,不可惜吗?万一你来的时候我不在,已经被父母一封书信叫回家去,岂不是再也见不到了?”梁山伯:“我会尽力早早来书院找贤弟,要是见不到,那是我福薄。贤弟读庄,岂不懂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祝英台:“你现在用《庄子》堵我,那我也读了《论语》,孔子有周游列国、厄于陈、蔡的艰难时刻,知其不可而为之。请问梁哥哥,你求学之心还比不过家里的九妹吗?出身庶族的男子说要求学,求功名,理所应当。士族高贵的女郎只能困于闺房。有钱没钱真的那么重要吗?用我的钱很难堪吗?梁哥哥。”梁山伯不语,祝英台:“说是结拜兄弟,然后又那么生分。”梁山伯:“我在想,要是一年前我没有提出要结拜,我们会不会只是普通的同窗,我没有钱自己收拾行李就回去了。”祝英台:“我们是普通同学的话,知道你家有困难,我也会资助的,珍珠我都帮,更何况是你。”梁山伯看着祝英台:“贤弟就是很好的人。”祝英台见他有妥协之意,唤过苏银心,银心在一旁垂手等候吩咐,祝英台:“拿五百两银子给四九。”苏银心听了还站着,祝英台看向她:“五百两不够吗?还是我们没钱了?去文弟那拿去。”梁山伯连忙阻止:“一百就够了,足够了,相信我。我写欠条,等我当官了拿俸禄还你。”苏银心:“不管五百两还是一百两,我担心他一个人带着怕出意外。”祝英台:“有道理,银心,那麻烦你跑一趟,送四九回梁家。”苏银心:“那郎君身边没人伺候了。”梁山伯:“贤弟这边有我,你放心。”

马文才得知梁山伯家来人,过来看看,听说梁母病了,说:“伯母病了,我那有上好的人参,骐骥,你去拿来送梁兄。”梁山伯:“小毛病,摔了一下,不用客气。”马文才:“摔了?伤筋动骨一百天,再拿一些跌打药膏来。”最终四九银心带着钱和药走了。马文才是后面才知道:“什么?你叫银心送四九回去?”祝英台:“是啊。”马文才:“我有人你为什么不叫我的人去送?”祝英台:“哎,本来都不打算告诉你的,毕竟越少人知道越好。”马文才:“还不让我知道,我立马写信告诉舅舅梁山伯的存在。”祝英台:“你尽管写信去告,不拦着你。”马文才生气:“你没水用我也不管你。”祝英台吐舌头扮鬼脸:“好怕哟。”然后不理他走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梁祝之好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