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如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无声地笼罩着紫禁城。
白日里金碧辉煌的宫殿,此刻都隐没在深沉的阴影中,只余下星星点点的灯火,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
沈知意的心,却远没有这夜色般平静。
小顺子带来的消息,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她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皇上独自去了藏书楼?还说……身体不适?”沈知意压低声音,确认道。
小顺子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此刻写满了担忧。
“是,沈采女。奴才听巡逻的侍卫说,皇上脸色很不好,像是头疾又犯了。您也知道,皇上政务繁忙,龙体要紧啊!”
沈知意的心思急转。
景宣帝的身体状况,绝对是后宫中最大的秘密之一。
多少嫔妃削尖了脑袋,也无法得知皇上的一丝一毫。
而现在,机会就摆在她面前。
这不单单是一次简单的探望,更是一场豪赌。
赌赢了,她在景宣帝心中,便不再是那个可有可无的“沈采女”,而是能够体察圣意、雪中送炭的“知己”。
赌输了……她不敢去想。
“小顺子,你做得很好。”沈知意定了定神,语气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这件事,不要告诉任何人,包括你最信任的人。”
小顺子连忙点头,他这条命都是沈知意救的,自然对她言听计从。
“奴才明白!奴才对天发誓,绝不泄露半个字!”
沈知意不再多言,简单地整理了一下仪容,便带着小顺子,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地向藏书楼的方向走去。
夜晚的藏书楼,显得格外静谧。
高大的建筑在黑暗中宛如一只蛰伏的巨兽,散发着一种令人敬畏的气息。
沈知意屏住呼吸,放轻脚步,慢慢地靠近。
她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仿佛要从胸腔里跳出来一般。
“沈采女,要不……要不奴才还是在这里等您吧?”小顺子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他天生胆小,再加上腿脚不便,实在是不想靠近这座阴森森的藏书楼。
沈知意没有理会他,只是用眼神示意他噤声。
她知道,接下来的一切,只能靠自己了。
藏书楼的大门紧闭着,门口站着两个身穿盔甲的侍卫,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沈知意深吸一口气,走到侍卫面前,柔声道:“两位大人,妾身是景阳宫的沈采女,奉皇上口谕,前来给皇上送些点心。”
侍卫对视一眼,其中一人上前一步,拦住了沈知意。
“沈采女,皇上正在里面研读棋谱,不见任何人。”
沈知意早料到他们会这么说,她不慌不忙地从袖中取出一个精致的食盒,递给侍卫。
“两位大人,皇上龙体要紧,这些是妾身亲手做的薄荷糕,清凉解暑,最适合皇上现在食用。还请两位大人通融一下。”
那侍卫接过食盒,掂量了一下,又闻了闻,一股淡淡的薄荷清香扑鼻而来。
他犹豫了一下,看了看紧闭的大门,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好吧,你进去吧,但是记住,不要打扰皇上。”
沈知意心中一喜,连忙道谢。“多谢大人!妾身明白。”
她提着食盒,轻轻推开藏书楼的大门。
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龙涎香,让人心神宁静。
藏书楼内的光线很暗,只有一盏孤灯,在书架之间投下斑驳的光影。
沈知意一眼就看到了景宣帝。
他正坐在书案前,对着一盘棋局,眉头紧锁,脸色苍白,显然是头疾又犯了。
那一瞬间,沈知意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有怜惜,有担忧,还有一丝……难以言说的情愫。
她放轻脚步,走到景宣帝的身后,将食盒放在一旁,然后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小的瓷瓶。
瓷瓶里装着她事先准备好的薄荷膏,这是她根据母亲留下的医书,自己配制的,具有清凉醒脑、缓解头痛的功效。
沈知意小心翼翼地打开瓷瓶,一股清新的薄荷香气瞬间弥漫开来。
她伸出纤细的手指,蘸取了一些薄荷膏,轻轻地涂抹在景宣帝的太阳穴上。
她的动作很轻柔,很小心,生怕惊扰到他。
景宣帝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他微微一怔,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当他看到站在自己身后的沈知意时,脸上并没有露出责怪的神色,反而闪过一丝疲惫的笑容。
“是你啊,沈采女。”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一丝淡淡的倦意。
沈知意连忙放下手中的瓷瓶,恭敬地说道:“皇上,妾身见您脸色不好,特意送来一些薄荷膏,希望能缓解您的头痛。”
景宣帝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她。
他的目光深邃而复杂,仿佛要将她看穿一般。
沈知意的心跳再次加速,她强迫自己保持镇定,与他对视。
良久,景宣帝才缓缓地说道:“你倒是挺有心。”
这句话,听不出是褒是贬,却让沈知意的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
“皇上谬赞了,妾身只是尽自己的一份心意。”
景宣帝的目光重新回到棋局上,他指着棋盘上的一处,问道:“你懂棋吗?”
沈知意摇了摇头。
“妾身略懂一些皮毛,不敢在皇上面前班门弄斧。”
景宣帝淡淡一笑。
“无妨,朕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这盘棋局,朕已经研究了很久,却始终找不到破解之法。”
沈知意走到景宣帝的身旁,仔细地观察着棋局。
这是一盘残局,黑白双方势均力敌,互相牵制,形势非常复杂。
“皇上,恕妾身斗胆,妾身觉得,这盘棋局的关键,在于这一步。”沈知意指着棋盘上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轻声说道。
景宣帝的目光顺着她的手指看去,“哦?你倒是说说看。”
沈知意微微一笑,开始分析起棋局的走向。
她思路清晰,见解独到,很快就将棋局的奥妙之处娓娓道来。
景宣帝听得入了迷,他没有想到,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子,竟然对围棋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不错,不错!你心思细腻,见解独到,的确有过人之处。”景宣帝赞赏地看着沈知意,
两人在灯下对弈,你来我往,气氛逐渐融洽。
棋局结束后,景宣帝忽然问道:“你为何总能知晓朕所需?”
沈知意微微一笑,轻声回答道:“奴婢不过比旁人多留心了几分。”
景宣帝闻言,陷入了沉思。
他看着沈知意那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
是啊,多留心了几分……这后宫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留心到他的需求呢?
她们关心的,或许只有他的恩宠,他的地位,他的权力。
而眼前的这个女子,却似乎能够看穿他的内心,了解他的疲惫,体谅他的苦衷。
“你……”景宣帝刚想说些什么,却突然停了下来。
他似乎意识到,自己对沈知意,产生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感情。
这种感情,不是简单的宠爱,也不是单纯的欣赏,而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依赖。
他需要她,需要她的体贴,需要她的理解,需要她的陪伴。
可是,他是一个皇帝,他不能有任何的软肋,不能对任何人产生依赖。
他必须保持清醒,保持理智,才能掌控这庞大的帝国,才能守护他的子民。
想到这里,景宣帝的
“夜深了,你也早些回去休息吧。”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沈知意知道,景宣帝这是在下逐客令了。
她恭敬地行了一礼,轻声说道:“妾身告退。”
她转身向门口走去,却突然听到景宣帝在背后说道:“等等。”
沈知意的脚步一顿,她转过身,疑惑地看着景宣帝。
景宣帝走到她的面前,从书案上拿起一个精致的玉佩,递给她。
“这个……你拿着吧。”他的声音有些不自然,眼神也有些躲闪。
沈知意接过玉佩,入手温润,触感极佳。
这是一块上好的羊脂玉,雕刻着精美的祥云图案,一看就是价值连城的珍品。
“皇上,这……”沈知意有些不知所措,她不明白景宣帝为什么要送她这么贵重的礼物。
景宣帝没有解释,只是淡淡地说道:“朕乏了,你退下吧。”
说完,他便转过身,重新坐回到书案前,不再看她。
沈知意紧紧地握着手中的玉佩,心中充满了疑惑。
景宣帝的举动,实在是太奇怪了。
他为什么要送她玉佩?
这其中,又隐藏着什么深意呢?
她想要问个清楚,可是看到景宣帝那疲惫的神情,她又不敢开口。
她只能将所有的疑惑都压在心底,然后默默地退出了藏书楼。
当她走出藏书楼的大门时,她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只见景宣帝依旧坐在书案前,背对着她,身影显得格外孤单。
她叹了一口气,知道自己不能再逗留了。
她必须尽快回到景阳宫,然后好好地思考一下,接下来该怎么做。
她紧紧地握着手中的玉佩,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如何,她都要弄清楚景宣帝的真实意图。
微风拂过,吹动着她鬓角的碎发,也吹散了她心中的一丝不安。
她抬起头,看着深邃的夜空,
刚迈出藏书楼的大门,一个黑影便闪了出来,挡住了她的去路……
沈知意的心猛地一沉,像一块巨石投入了深不见底的井中。
那双眼睛,阴冷、怨毒,像是淬了毒的匕首,狠狠地刺向她。
苏姑姑!
陈贵妃安插在皇后身边的眼线,竟然也出现在这里!
她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面上却不动声色,仿佛只是不经意地瞥了一眼。
“小顺子,你瞧见了吗?方才好像有什么东西闪过去了。”她轻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
小顺子本就胆小,听她这么一说,顿时吓得一个哆嗦,四处张望。
“沈采女,奴才什么都没看见啊……是不是闹鬼了?”
沈知意没有回答,只是紧紧地攥着手中的玉佩,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
那玉佩入手温润,此刻却仿佛一块冰冷的寒铁,让她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
“小顺子,我们走。”沈知意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如常。
“今日之事,一个字也不要对旁人提起,知道吗?”
“奴才明白!奴才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没听见!”小顺子连忙点头,像是小鸡啄米一般。
两人一前一后,快速地离开了藏书楼。
夜风吹过,带着一丝凉意,吹散了沈知意额角的汗珠,却吹不散她心中的担忧。
回到景阳宫,沈知意的心始终无法平静。
苏姑姑那双阴鸷的眼睛,像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一直萦绕在她的脑海中。
她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陈贵妃的眼中钉、肉中刺。
她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否则,她在后宫中的处境将会更加艰难。
沈知意轻轻抚摸着手中的玉佩,感受着它温润的质地。
这玉佩是景宣帝所赠,或许,它能给她带来一丝希望。
“娘娘,您回来了?”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打破了她的思绪。
沈知意抬起头,只见贴身宫女小莲正站在门口,脸上带着一丝关切。
“小莲,这么晚了,你还没睡?”沈知意问道。
小莲摇了摇头,轻声说道:“奴婢担心娘娘,所以一直等着。”
沈知意心中一暖
“小莲,你过来,我有话问你。”沈知意招了招手,示意小莲靠近。
小莲连忙走到沈知意身边,轻声问道:“娘娘,您有什么吩咐?”
沈知意看着小莲那张稚嫩的脸庞,心中犹豫了一下,然后缓缓地说道:“你可知……苏姑姑是何时入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