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如此,李儒虎才能从容应对东瀛水兵的围追堵截,以及藤野一朗的意图谋杀。
这也就是任凭他藤野一朗再怎么鸡贼,狡猾,还是落入了李儒虎张开的大网。因此,甭管他藤野一朗如何八格牙路,八格的吼叫都无济于事。
面对着最后的完胜,黑夜也不再那么阴郁,反而还急不可耐的想赶快迎接光明。
同样急不可耐的还有,李儒虎派专人送的完胜东瀛的捷报,以及向心上人圣上禀报战况的汇报奏折。
面对大函舰队的完胜,启明星都露出了灿烂的笑脸,并调皮的眨巴着眼睛。
然后就躲猫猫般的快速溜掉,从而留下鱼肚白在东方睁着萌动的大眼睛,不停的寻找着启明星。
尽管它一直都在用心的寻找着,结果却只找到了,已经迫不及待的探头迎接胜利的朝阳。
当金色的朝阳在那般喜笑颜开,那般灿烂中,完全拥抱胜利时,大海则早已经把曾经的炮火连天,曾经的烟雾弥漫,以及失败者的破船烂舰,甚至把失败者有过的痕迹都清除的干干净净。
蔚蓝的海面还是那般的洁净,更是那么的平静,似乎从没有发生过什么一般。
不过,哗哗作响的海浪,和欢呼雀跃的海燕却早已经为大函帝国的舰队,以及李大统帅的胜利,而欢欣鼓舞。
同样欢欣鼓舞的还有几千里之外的大函东海的行宫,以及行宫里的圣上和臣民们。
正在行宫御书阁批阅奏折的圣上,接到东海的捷报后,兴奋的连声叫好道:
好,好,甚好。李大统帅功不可没。传旨,大函舰队即刻撤回帝国驻扎的港口休整。
礼部做好新一轮和谈的准备。李大统帅与有功将士速速回朝领赏。
李儒虎收到心上人圣上的旨意后,虽然有些遗憾,没能全歼残敌。但还是能理解心上人的良苦用心。
不过,他的部属将官可就很不理解了。这都大获全胜了,不该是乘胜追击,一举歼灭敌人吗?怎么就主动的撤回了呢?
这些,一些将官兵士自然是无法理解圣上的战略意图。
估计,也就只有李儒虎最能理解心上人圣上的战略意图,和一片用心。
毕竟不战而屈人之兵,一直都是圣上力争的结果。避免生灵涂炭,也是圣上最希望看到的。
另外,如果现在就乘胜追击,虽然可以尽快赢得战争,只是就坐实了入寝东瀛的事实。
反而会成为东瀛王利用的把柄。如若那样既很不明智,更容易从战略上和人心方面都全盘皆输,那他李儒虎的心上人圣上的谋划部署,就都付之东流了。
这些,在几千年前的另一世,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也是为了顾全大局,在取得胜利后就都立即撤军。
可见他李儒虎的心上人圣上,将祖先的智慧精髓领会的很是透彻。一想到这些,李儒虎就对心上人圣上又多了一些敬佩。
只是,这些他李儒虎也只能暗自理解心上人圣上的用意,而不能对属下兵士解释什么。
那就成了妄揣圣意。即便是他的心上人圣上不说什么,也堵不住众人的悠悠之口。
只是,面对副官和属下的不解和不甘心,他李儒虎也不能不说什么。毕竟那对稳定军心,以及避免对圣上的误会都很不利。
因此,李儒虎就琢磨了一下朗声道:
圣上颁旨让我等撤军休整,完全是体恤舰队将官兵士的征战辛苦。为此我们要感谢圣的隆恩,要体谅圣上的一片良苦用心。
至于,在取得胜利之际撤军,侧完是为了大局考虑,我等臣民谨遵圣旨撤军休整即可。
副官和众将士这才躬身行礼并高呼圣上英明,谨遵旨意。
随即就是一片欢欣鼓舞,扬眉吐气。毕竟这是凯旋而归嘛。
每个人都少不了会有满满的自豪和衣锦还乡的无限荣光。那就更别说会有扬眉吐气和等着回去领赏的欣喜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大函舰队这边上至李大统帅,下到普通兵士都是欢天喜地的。
而东瀛那边,上到东瀛王,下到每个回去后的水兵兵士,都垂头丧气担惊受怕的,丝毫没有幸存下来的喜悦。
毕竟,他们是败军之将,残存之兵,有何颜面苟活于世,那就更别说会有什么喜悦了,毕竟等候他们的,都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责罚。
这也是他们提心吊胆的主要原因。至于到了他们的王上,那就更不用说了,火山爆发般的怒吼自然是难免的。
这不,站在东瀛王宫的大殿门口就听到了东瀛王的河东狮吼,只见他边捂着气鼓鼓的胸口边怒吼道:
八格牙路,废物,饭桶。统统都是废物。就算我东瀛帝国没有西函那么大的几艘战船。
难道,没有巨型战船就打不了仗了吗?别忘了我东瀛帝国可是航海强国。难道还打不赢一个马背上的野蛮外邦吗?
就算打不过,也不能输的这般不可思议。我堂堂东瀛派出了半数精锐舰队,居然输得仅存不到两成。
而西函一个马背上的野蛮外邦,居然能用仅有两成的战损,就完全打败了我东瀛的航海强国。
就这,尔等还有何颜面活着,还好意思回来?尔等就该剖腹自尽,以谢帝国百姓的期待,上天的恩赐。
越说越激动的东瀛王就在一阵剧烈的咳嗽中,咳出了鲜红的血渍。
跪在他面前的东瀛兵部大臣、水师部大臣,早都战战兢兢,抖如筛糠。尽管,这么不堪的仗,不是他们打的,但终归都是他们的属下打成了这样。他们这些顶头上司自然是难辞其咎的。
再说,仗打成了这样,总得有个替罪羊吧。尽管回来的将领,在他们顶头上司的怒斥中很多都剖腹自尽,但作为主要官员的他们,难免会成为他们的顶头上司东瀛王上怒吼发泄的对象。
甚至连东瀛的储君都躬身站在老爹的身旁,战战兢兢,大气都不敢出。
不过,他还是赶快吩咐侍从去请御医,并且也不停的劝说他的父王道:
儿臣不孝,未能替父王分忧。不过,父王也不用着急上火。
大函的舰队已经撤军了,帝国的安危已经没有那么严峻。您还是先让御医给您好好看病,把身体养好了,再考虑解决当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