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和镇中心小学的办学规模比二小大多了,占地面积虽然与二小差不多,但师生的人数比二小多出近一半。行政部门设置较齐全,校长一正三副,校长室下设政教处、教导处和总务处,每个处室再分别配备三名主任,行政班子一共13人。
校长徐长栋今年五十四岁,已经执掌中心小学帅印多年,可谓德高望重,威信极高,说一不二,政令畅通。政教处副校长莫高峰和总务处副校长刘清泉都是四十二、三岁的中年人,分别已管理学校德育和后勤工作多年。
我作为新鲜血液接替刚退休的副校长何光亮入主教导处。虽然未能成为二小的校长,但毕能成为镇龙头学校的副校长,也算是提升了一个台阶,因此,我也是满怀希望与动力走上新的岗位。
如何在新的学校站稳脚跟,干出业绩,甚至将来更进一步,这需要作长远打算,及早进行规划与布局。我一定要吸取前两次失败的教训,再也不能临阵磨枪了,否则只会重蹈覆辙。
经历过十年多的磨砺,我已经从当年的愣头青渐渐成熟起来。我仍然热衷于读书写作,钻研学校管理和教学业务,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逐步成长为专家型的业务领导。
但与此同时,我在人情世故方面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圆滑世故起来,不再感情用事,不再口不择言,不再孤芳自赏,甚至变得胸有城府。我已深谙“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因此,我凡事都三思而后行,绝不轻易暴露自己的观点和意图,始终谨言慎行,绝不冲动鲁莽行事。
中心小学作为全镇的标杆和领头羊,一直都要比乡村小学管理更规范、更严格。在徐长栋校长近十年的管治下,学校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各部门、领导及教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如同机器一样整体有序运转。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人多的地方必然是是非聚集、派系林立的温床。虽然学校普遍被视为一方净土,特别是小学作为培养花朵的苗圃,更应是山明水秀、鸟语花香,但老师毕竟也是吃五谷杂粮的普通人,怎能不沾染人间烟火,独立于世俗之外呢?
刚上任之初,我都是抱着学习的姿态主持教导处工作。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原封不动地照搬之前的运行模式。凡一切决策部署必先主动征求徐长栋校长的意见,并与教导处主任取得共识后才推出,从不敢自作主张,急于求成,鲁莽行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以及与学校领导、老师们的接触,我渐渐发觉中心小学的这潭水并不像表面那样清澈明净,水平如镜。里面实际上是深不可测,暗藏着许多急流险滩,稍有不慎便会有樯倾楫摧的危险。
徐长栋校长表面上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常常把制度、民主、公平、公正挂在嘴边,但其实属于封建家长制作风极浓的校长。他大权独揽,专制强横,唯我独尊,热衷于一言堂。
他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凡未征求过他意见的事项,他不管是谁,不管对错,也不管场合都会强制下令停止,要求推倒重来,同时还不留情面地对“好事者”一通炮轰。
他任人唯亲,拉帮结派,搞山头宗派。信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教条。凡与他沾亲带故的,他都会给予关照倾斜;凡对他唯命是从、马首是瞻的,他都会把他当作自己人,把各种好处都装进他们的袋子里;凡对他发出过异样声音的,他都会认为是挑战他的权威,想尽一切千方百计打击排挤。
他对于那些既不想上他的船,也不阻碍他行船的中间派,他都端起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样样讲制度、讲规矩、讲政策。不过如果你想凭制度、凭能力、凭业绩规规矩矩地获得应有的荣誉、奖励和晋升,无异于天方夜谭。他总会吹毛求疵地找出你的漏洞,让你根本无从辩驳,只能乖乖地拱手相让。
徐长栋校长之所以能够只手遮天,横行无忌,一方面在于他的校长资历足够老。他在中心小学任校长已经超过十年,加上之前在乡村小学任校长近十年的经历,他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校长任职年限了。这样的资历放在镇的教育战线上,的确是没有几个人能与他匹敌。因此,他说起话来也具有掷地有声的分量。
另外,由于在教育战线深耕细作多年,既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稔熟学校管理的条条框框、门门道道,锻炼出炉火纯青的管理技巧。他就像一只得道成仙的老狐狸,没有高超本领的猎人又怎么会是他的对手呢?
同时多年扎根在镇的教育土壤之中,又让他建立起盘根错节的关系网。无论是镇、区政府主要官员,还是镇教办、区教育局主要领导,或者是商人以及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他都能拉得上关系,说得了话,取得了信任和支持。
另外,他与镇教办主任欧新民关系铁板一块,可以说是同一个鼻孔出气。欧新民主任比徐长栋还要年长两岁,担任镇教育办公室主任已经十多年,同样也是资历深厚,背景复杂,手眼通天的老领导。
刚刚好欧新民主任也是一个权力欲高度膨胀的人,他的工作作风与管理手段较徐长栋校长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多年前,欧新民与徐长栋一起在镇的中学工作近十年,彼此情投意合,知根知底。因此,他们相互提携,共同进退,结成坚不可摧的攻守同盟。
欧新民主任掌管着镇内校长、主任任免的生杀大权,镇内所有教师的工作分配和调动必须经过他审批。他牢牢地把控着镇教育办公室的人事权、财经权、采购权和建设权,疯狂地进行卖官鬻爵,收受贿赂,聚敛钱财,成了当地教育系统叱咤风云的“土皇帝”。
由于镇中心小学是全镇的龙头大哥,下面的学校都是唯它马首是瞻,亦步亦趋。因此,中心小学的地位十分特殊,可以起到以上率下的旗帜作用,中心小学校长的权力和影响力不容小觑,让不少人趋之若鹜。
因为欧新民与徐长栋有着深厚的战友情谊,彼此心有灵犀,所以他们私下结成了利益同盟,暗通款曲、亲密合作,把镇教育系统弄成了“家天下”。
总务处副校长刘清泉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投机钻研、唯利是图的人。哪有利益,哪人得势,他就会刻意向那边靠拢。他眼看着徐长栋校长实力雄厚,呼风唤雨,跟着他定能升官发财,吃香喝辣,因此,他心甘情愿地当起了徐长栋的马前卒,唯命是从。
徐长栋校长一直把学校的财经当作是他私人的小金库和提款机,极需要一个忠心耿耿的领导为他管理学校的财政。因此,他对于刘清泉主动投怀送抱也是十分满意。许多不为人知的账目都在他的授意下经刘清泉之手在学校的账本上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刘清泉也不负重托,把账本做得滴水不漏,确保了徐长栋在使用公款时得心应手、无所顾忌,从不担心露出蛛丝马迹,授人以把柄,完全没有了担心后院起火,引致牢狱之灾的后顾之忧。久而久之,他便把刘清泉视作亲信心腹,股肱之臣。
刘清泉是一个权力欲极大的野心家,早已对中心小学校长一职虎视眈眈。眼看着徐长栋快要船到码头车到站了,他想借助徐长栋这把梯子帮他登顶的愿望更加强烈了。因此,他与徐长栋的交往更加频繁与紧密了,简直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
徐长栋是何等的聪明绝顶,他对刘清泉打的如意算盘又怎么会不一清二楚呢?其实,他也想扶植自己的人做接班人,这样一来退休后最起码也会不时有顿免费大餐吃吃,更重要的还是那是见不得光的账目再也不用担心会有曝光的危险。
因此,他也懂得投桃报李,刻意培养和提携刘清泉当自己的接班人。他经常带着刘清泉与欧新民主任一起吃喝玩乐,不时在欧新民面前夸张刘清泉为人忠诚,业务能力强,办事干脆利落,可堪大用。
刘清泉也是十分懂得借坡上马的人,他趁着这些机会刻意讨好欧新民,很快便成为欧新民眼中的红人。同时在两位领导的铺路搭桥和指点迷津下,他也逐渐建立起自己强大的关系网,为今后的加官晋爵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外徐长栋还在学校管理中尽可能放权给刘清泉,并把更多的光环戴在刘清泉的头上,刻意塑造刘清泉的良好形象和树立权威。同时也逐步把刘清泉相中的老师提拔到主任或级科组长、骨干教师的位置,为他今后走马上任铺平道路。
在徐长栋的刻意栽培下,刘清泉虽然现在还是副校长,但在许多老师的心目中已经认定是徐长栋的继任者了。
虽然徐长栋校长在中心小学唯我独尊,拉帮结派,搞山头主义,当山大王,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啸聚到他的山林,与他同流合污,荣辱与共。政教处副校长莫高峰便是一个敢不卖他账,公开与他唱反调的人。
莫高峰副校长作风比较正派低调,名利欲相对较淡泊,易于满足现状,乐于安分守己。他为人处世较为古板,喜爱较真较劲,不太懂得灵活变通,不太喜欢揣摩上级的意图,不太善于迎合领导的心意,因此,常常在工作中与徐长栋校长发生冲突。
如在每学期的评优评先工作,徐长栋总爱大权独揽,暗箱操作,打着制度的旗帜,刻意把一些优秀的名单明目张胆地私相授受给自己人。
许多领导和老师迫于徐长栋的能耐,面对校长把制度当成橡皮泥的行为,为了避免枪打出头鸟,明哲保身也只能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可偏偏莫高峰副校长就不买他的账,爱打破砂锅问到底,拿出制度与徐长栋进行对质。
虽然最终都是权威获胜,但往往让徐长栋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占到上风。莫高峰副校长这种不识时务的做法让徐长栋十分恼火,把莫高峰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总想一除而后快。
可能很多读者会奇怪,既然徐长栋校长具有如来佛的本领,那对于把莫高峰这只孙猴子压在五行山下还不是易如反掌?给欧新民主任打个招呼,把他贬为“平民”或都调离中心小学,下放到偏远学校不就行了吗?
这个想法徐长栋早已经蓄谋已久,一除之而图后快。但奈何莫高峰背后有靠山,听闻他有一个至亲在区教育局当二把手。正所谓:朝里有人好做官。打狗还得看主人面,这就让徐长栋不得不投鼠忌器,不敢轻易下“杀手”。
虽然徐长栋不敢把莫高峰头上的帽子摘掉,但不等于他没有办法对付莫高峰。徐长栋什么风浪没见过,什么人没整治过,什么手段没用过,对付莫高峰这种刺头他还是有的是办法。
既然动不了你的位置,那我就干脆架空你的权力,让你光占着茅坑不拉屎,活在尸位素餐的真空里。
莫高峰名义是政教处副校长,但手上的权力根本上连副主任都不如,很多属于与政教处副校长商量或落实的决策都绕道走,根本不用咨询莫高峰的意见或经过他组织落实。
徐长栋还对政教处工作重新进行了分配和调整,故意把又累又苦、吃力不讨好的活全给了莫高峰,如负责处理学生打架、调解家校矛盾、开展品德教育这些难啃的硬骨头等。
除此之外,其他的权力,如人事权、评价权、考核权、组织权等核心权力,你休要染指,根本上连你说句话的权利都没有。
另外,他还千方百计地挑莫高峰的漏洞,甚至到了莫须有的程度。凡学生出现了一点违纪的现象,他必定把责任推到莫高峰的身上,批评他教育不到位;凡学校出现一点家校矛盾,他必定把矛头对准莫高峰,指责他管理不到位;凡老师出现了一点不好的苗头,他必定把刀子捅向莫高峰,谴责他师德师风建设不到位……
而且他批评起莫高峰从来是不留情面的,不管是什么场合,什么时候,只要他发现点蛛丝马迹,甚至是无中生有,他都会把莫高峰批得体无完肤,颜面尽失。而且根本不给你一秒钟解释、分辩的机会,他会像连珠炮一样让你感到窒息。
总之,徐长栋对莫高峰已经到了吹毛求疵的苛刻程度,其目的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就是要逼迫莫高峰知难而退,主动“辞官”,另觅去处。
可莫高峰偏偏就是一个冥顽不灵、食古不化的人。虽然他明明知道徐长栋这样做就是想把他赶跑,可他偏偏就没有自知之明。你不给我权力,不想我干事创业,我正好可以韬光养晦、以逸待劳;你故意挑我茬,想让我威风扫地,我正好可以卧薪尝胆,忍辱负重。
面对着莫高峰这种刀枪不入、油盐不进、脸皮比城墙还厚的“无赖”,徐长栋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无法取胜。久而久之,徐长栋故意连找碴痛批莫高峰的兴趣也没有了,最后干脆把他当成空气算了。
由于彼此都不吃对方一套,又无法动弹得了对方,索性互相把对方视作陌路人。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这样一来反而使学校原本剑拔弩张的境地变得貌似化干戈为玉帛,呈现出状若歌舞升平的景象。
摸清了学校阳春白雪下面覆盖着的错综复杂局面,我不禁为自己的职业前途担忧起来,当初提拔到中心小学担任副校长的兴奋和干劲瞬间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