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这片天地里,尽管功劳榜上不见我的姓名,但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在我接手教导处工作之前,学校教学质量犹如一潭死水,停滞不前。
而自我主政教导处后,学校的教学质量与精神面貌,宛如脱胎换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
倘若没有我在背后出谋划策,仅靠年事已高的张江校长一人,眼前这蒸蒸日上的景象,根本无从谈起。
许多老师虽未将感激之言挂在嘴边,但在内心深处,早已把我视作学校的大功臣,认为我居功至伟。
加之我正值青春鼎盛,作为学校的新生力量与中流砥柱,前途可谓一片光明,似乎校长之位也是迟早的事。
因此,老师们对我寄予厚望,在工作上给予我极大的支持与配合,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程度。
我在学校的威信,甚至盖过了张江校长。不少老师更倾向于直接找我谈心、发表见解、提出建议或是汇报工作,而非向校长倾诉
。当然,我始终保持清醒,深知摆正自身位置的重要性,从不趾高气扬、目空一切,更不会越俎代庖。但凡超出我职权范围的事,我必定先向张江校长请示汇报,得到指示后才做决策。
我明白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的道理,所以行事极为低调,一言一行都格外谨慎。
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处于黄金发展期的我,要说对校长之位毫无心动,那是自欺欺人。
虽说一个小学校长并非什么高官厚禄之位,却足以实现我的人生抱负,让我施展才华。我坚信,只要工作出色、业绩斐然,晋升校长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于是,我将全部热情投入工作,却疏忽了与上级搞好关系,很快便尝到了苦果。
学校负责后勤管理的程玉刚主任,比我早几年参加工作,同为师范类艺术专业毕业生,也算是同门师兄弟。
他比我早两年担任后勤主任,然而做事总是瞻前顾后、因循守旧,缺乏勇气与担当,在后勤管理方面毫无建树,甚至还出现诸多令人诟病的漏洞,在教师心中的形象不佳。
论业务能力和业绩,我远远超过他。但有一项本领,却让我望尘莫及 —— 他擅长投机钻营,走上级路线,因此颇得上级领导欢心,尤其是教办主任欧新民。
凭借这一点,他最终实现弯道超车,先我一步登上校长宝座。
我向来热衷于阅读国学经典,对《论语》更是奉为圭臬。我将《论语》中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视为在职场站稳脚跟的金科玉律,坚信只要有真才实学、骄人业绩,便无需曲意逢迎讨好上级。
所以,在与上级领导相处时,我始终秉持公事公办、相敬如宾的态度,既不过分热情,也不刻意冷淡。
除工作事务外,我从未因个人之事主动接触上级领导。相应地,上级领导除了谈公事、分配任务,也从不与我聊私事。
每次上级领导来校检查工作,我不过是握握手、倒杯热茶,便直奔主题谈公事。
平日里,若不是工作需要,我也从不去镇教育办公室或区教育局。
我深信《论语》所记载的: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 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受传统思想影响,或者说 “中毒” 颇深,我对程玉刚主任那种唯上不唯下的行径极为反感,虽未表露于口,但内心十分鄙夷。
在领导面前,说他像条哈巴狗也不为过。每逢上级来校检查指导工作,他总是卑躬屈膝、刻意讨好、言听计从。
他还擅长装腔作势、油嘴滑舌,不管领导说什么,都拿着记录本佯装记录,还把胸口拍得啪啪响,见缝插针地夸赞领导英明。
谈完工作,他还不忘与领导套近乎,专挑领导感兴趣的话题,趁机大肆夸赞,哄得领导心花怒放,满面春风地离开学校。
此外,他还动辄找借口去镇教育办公室或区教育局各科室走动,与不少科室领导关系密切,尤其是教办主任和教育局局长,他更是频繁拜访。
还不时带上水果或茶叶去领导办公室,名义上是讨杯茶喝,实则是拉关系。除工作时间频繁接触上级领导外,他还时常邀请领导外出吃饭、喝酒、唱歌、洗脚、打牌……
总之,上级领导喜欢什么,他就千方百计满足。因此,不少领导把他视为难得的 “同道中人”,与他勾肩搭背、称兄道弟。
然而,面对普通老师,他却判若两人,全无和颜悦色、和蔼可亲之态。
总是正襟危坐在办公室,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凡事只动嘴皮子,发号施令,从不身体力行,说一套做一套,巧言令色、阳奉阴违。
对人对事,总是吹毛求疵、求全责备,专挑毛病、抓小辫子、打小报告。谁要是稍有不顺他意,便给人穿小鞋,诋毁中伤,想尽办法打击报复。
许多老师对他这种双面人的做派极为反感。但一来他是学校领导,二来他在上级领导面前吃得开,老师们往往敢怒不敢言。
俗话说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大家都小心翼翼、敬而远之,时刻保持警惕,尽量与他保持距离。
不少阅历丰富的老师曾善意提醒我:“永佳,你业务能力一流,业绩也辉煌,但还得注意与上级领导搞好关系。
毕竟校长的任命权在他们手中,他们想给谁就给谁。官场上不是有句话嘛:领导说你行,你就行;领导说你不行,行也不行。
能力和业绩固然重要,但有时候与领导的关系,也能决定你的职业前途。”
对于这些善意的忠告,我虽觉得有几分道理,毕竟现实中此类现象屡见不鲜。
但一来受传统文化影响,觉得这种做法非正人君子所为;二来生性使然,作为老师,难免有些文化人的清高与傲骨,实在拉不下脸对上级领导低眉顺眼、刻意讨好,总觉得那样做有损人格尊严。
所以,面对这些忠告,我总是一笑了之,并未付诸行动。俗话说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没想到这些历经实践总结出的至理名言,很快就在我身上应验,我也为自己的固执己见、不懂变通付出了沉重代价。
“永佳,这是怎么回事?你的一级教师资格评审居然没通过?这怎么可能呢?全镇评了二十多个名额,好多人业绩和能力都不如你,怎么就你一个人没评上?是不是资料填错了?还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让评委挑出毛病了?”
张江校长带着疑惑的语气,向我传达了从镇教育办公室得到的消息。
我一听,顿时感觉一股热血涌上脑门,全身血脉偾张。
这怎么可能?凭我的资历、业绩、能力和名气,不敢说在全镇参评的二十多位教师中数一数二,但至少也是名列前茅,绝不可能其他人都通过,唯独我被刷下来。
要说申报资料有漏洞,那更是无稽之谈,递交材料前,我反复核对,一个字都不放过,还让妻子和几位有申报经验的老师帮忙审核把关,可谓天衣无缝。那究竟为什么只有我落榜呢?
我既困惑不已,又义愤填膺,更觉颜面扫地。其实,我申报这个职称,并非仅仅看重待遇提升,更重要的是希望得到上级部门对我工作态度、能力和业绩的认可,实现自我价值与理想追求。可如今名落孙山,叫我如何面对众人?
我愤愤不平地对张江校长说:“张校长,我严重怀疑这次评审的公正性!我要找他们理论,讨个公道!”
“永佳,蚍蜉撼树谈何容易?评委组不批准你的申报,肯定有充足的理由,这已成定局。就算你去申诉,又有什么用呢?弄不好还自取其辱,被人笑话你心胸狭窄、气量小。消息传出去,再经别有用心的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反而影响你的声誉。”
张江校长叹了口气,继续劝道,“你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和机会,明年再努力肯定没问题。这次就算了吧,别给自己找麻烦,引火烧身。
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是给上级部门留下个爱惹是生非的刺头印象,反而影响你今后的发展,实在得不偿失啊!”
张江校长的话合情合理,如同一记警钟,将我从愤怒的深渊中唤醒。我渐渐恢复理智,内心反复权衡申诉的利弊得失。
最后,我长叹一口气说:“张校长,你说得对!算了,我不去追究了。”
说完,我垂头丧气地离开了张江校长的办公室。张校长望着我失魂落魄的背影,轻轻摇了摇头。
妻子李月瑶得知我职称申报失败后,温柔地搂着我的腰安慰道:“老公,常言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公道自在人心。
虽然你这次参评失利,但不代表你无德无才无能。‘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做人做事只要光明磊落、行得正坐得直,问心无愧就好。你还年轻,机会多的是。收拾好心情,继续努力,卷土重来指日可待。”
妻子的鼓励与支持,如同一缕春风,吹散了我心中的阴霾,让我的心情逐渐好转。
李月瑶见我心情有所缓和,便与我一起分析这次参评失败的原因。
她一针见血地说:“老公,我觉得你失败的原因,既不是能力不行,也不是业绩不够,更不是材料出错。
我认为主要是你没请客送礼,尤其是镇教育办公室负责政工的领导,他在职称评审中掌握着生杀大权。
你没听说吗?每到职称评审季,负责政工的罗海民家就门庭若市,送礼的人络绎不绝。
当时我就提醒你,要不我们也表示表示,你却觉得没必要,不屑一顾。‘国有国情,家有家规’,我们也得入乡随俗。
既要把工作做好,也要懂得人情世故。太自命清高,只会错失机会,处处碰壁,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李月瑶的话直击要害,让我对自己一直坚守的人生信念产生了动摇。
后来,一则小道消息在我镇教育系统传得沸沸扬扬:永佳评选失败,根本原因是镇教育办公室有人暗箱操作。
有位领导使了个狸猫换太子的手段,暗中把陈永佳的名字从申报名册中删掉,然后移花接木,换上了领导心仪的人选。
所以,教育局评审名单里根本没有陈永佳,他的申报材料还在镇教育办公室的文件柜里躺着。
至于陈永佳是否得罪了某位领导,就不得而知了。
我无法证实这则传闻的真假,但这次失败确实给我的为人处世敲响了警钟。
正当我犹豫着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处世方式时,又一次打击接踵而至。
这一年,张江校长递交了退休申请,二小校长之位空缺。按照以往提拔校长的惯例,通常优先考虑本校领导,尤其是教导处主任机会更大。
我年仅三十岁,正是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期,既有年龄优势,又有业绩保障,无疑是接任校长的不二人选。
因此,不少人已将我视为校长接班人,甚至私下里已开始称呼我为陈校长,舆论也一边倒地对我有利。
张江校长也十分看好我接任,还与我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
他说:“永佳,你的成绩和能力大家有目共睹,我也希望你能接替我当校长,并且会向镇教育办公室欧新民主任大力举荐你。
但有一点你要注意,程玉刚主任可能是你强劲的竞争对手。虽说他能力和业绩远不如你,但他的优势在于和上级领导关系好。
你虽然没和上级领导发生过冲突,但私人感情一般,这是你的短板,你得重视。
我再提醒你一下,有时候该表示的还是要表示,只要不违反政策法规、公序良俗和底线原则就行。”
张江校长的一番肺腑之言,如醍醐灌顶,让我彻底醒悟。为了实现理想,我决定适当变通,在把握好分寸的前提下,采取行动。
于是,我硬着头皮买了些烟酒和水果,去欧新民主任家拜访。
担任教导主任这几年,我从未去过他家,所以欧主任对我的突然到访颇感意外,甚至还笑着问:“陈主任,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我涨红了脸回答:“欧主任,您大人有大量,别和我计较。平时我工作忙,又怕打扰您休息,所以来得少。以后我会多向您汇报思想,多向您请教学习。”
虽然我没明说来意,但大家心里都明白。欧主任何等精明,自然知道我的目的,不过大家都心照不宣,不点破而已。
随后,我还破天荒地自掏腰包,请镇教育办公室的部分领导去酒楼吃饭,还送了些小礼物。
他们自然也明白我的用意,这种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与此同时,程玉刚主任也没闲着,而且活动更加频繁。不
过,他很擅长隐藏自己的意图,常在我面前装作若无其事,甚至还不时给我灌迷魂汤:“永佳,俗话说‘苟富贵,勿相忘’。你要是当了校长,可别把兄弟忘了。我一定全力配合你工作,鞍前马后,做你的得力助手。”
当然,对于他这些恭维话,我始终保持清醒,但听得多了,难免也会有些飘飘然。
然而,就在我满心期待着当上校长,谋划施政方案时,二小的任命书下来了 —— 程玉刚任二小正校长,我调中心小学任副校长。
又一次大热倒灶,一时间众说纷纭。虽说我也算得到了提拔,但正副校长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镇教育办公室的领导这一招可谓高明,正所谓 “一山不容二虎”,这样既为新校长铺平了道路,减少了阻力,又给我留了些面子,也算给大家一个交代,可谓一石三鸟,皆大欢喜。
俗话说 “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我再次为自己的处世方式付出代价。
在众人各异的目光与议论声中,我也只能收拾行囊,匆匆去新岗位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