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萧家别院鉴古玩
书名:扶“窑”直上 作者:苨妮 本章字数:3100字 发布时间:2025-05-05

东角楼街巷实在繁华,各类招牌琳琅满目。萧景翊却顾不上欣赏,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赶上苏沐瑶,与她并排走在一起。


他的眼睛虽然看向喧嚣的街市,心却落在身旁女子的身上,周围的热闹仿佛成为他们的背景。


楚儿甚觉奇怪,往常姑娘与萧公子从无往来,每次见到他能躲多远便躲多远,躲不过时被他讽刺两句,因不愿招惹郡主,姑娘能忍则忍。


除了在青云馆怼过一次萧公子外,与他说过的话仅限于礼貌的敬语。可今日偶遇也就罢了,萧公子为何追上来?还站在姑娘身旁?脸上竟然挂着笑容?


苏沐瑶感觉身边多出一人,用余光瞥一眼,心里老大不爽。


“跟着我干什么?难道想嘲笑我被掌学赶出来?”


“你竟如此看我?说明你并不了解我,往后要多跟我来往,慢慢会发现我有很多优点。”


“我跟你不熟,为何要跟你来往?你的优点和缺点对我来讲毫无意义。”


“以前不熟,以后会慢慢熟起来。你既懂瓷器,能否帮我个忙?”


苏沐瑶站住,她搞不明白这位惹得瑞宁郡主跑到青云馆的萧大公子有什么事需要她帮忙。


“什么忙?”


“我新得一款唐昭宗之女新安公主用过胭脂盒,来自耀州窑,一时难断真假,能否帮我鉴别?”


影驰在心里笑道:“嘿嘿,公子真会说假话,明明找懂行之人验过,已知真假。”


原来是为此事,鉴别瓷器的年代苏沐瑶倒颇为擅长,也十分感兴趣,一旦遇到没有拒绝的道理。


“宝贝放在哪里?”


苏姑娘没有拒绝,萧景翊很开心:“在我的别院,离此不远,步行半刻钟即可到达。”


“辛苦萧公子前面带路。”


萧景翊并未走在前面,依然与苏沐瑶并排走着。


因有宝贝鉴赏,苏沐瑶暂时将计较的情绪放置一边。


两人并肩前行,穿梭在热闹的街市,萧景翊时不时侧头看向苏姑娘,她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他的心中莫名地涌出一股愉悦之情。


穿过几条街巷,来到一处幽静之所,朱红的大门紧闭,门前有两尊威风凛凛的石狮。


影驰主动上前叩门。


片刻后,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小厮探出头来,见到萧景翊,连忙行礼:“公子,您来了。”


萧景翊微微颔首,带着苏沐瑶走进院中。


别院不大,布置精巧雅致。一条青石小径蜿蜒向前,两旁种满翠竹和花木。正值春日,桃花灼灼粉白相间,微风拂过花瓣飘落,如同雪花般轻盈。


沿着小径前行,绕过正厅,穿过曲折回廊,来到一间屋子前。


萧景翊轻轻推开木门,一阵淡淡的檀香混合着泥土和瓷质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


外面的光线透过雕花窗棂进入屋内,形成斑驳的光影,柔和而温馨。靠墙处,是雕花的博古架,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各类瓷器,汝窑、钧窑、定窑、耀州窑、景德镇烧制的精品均有,还有很多有年代的器具。


苏沐瑶扫视一遍,甚是惊讶:“看不出来,你竟然有这等高雅的喜好?”


萧景翊趁机自夸:“所以说我比顾言卿强多了,青云馆的姑娘们太没眼光,瞧不出本公子的好。”


听了这话,刚有的好感顿失,苏沐瑶不屑道:“你自然跟顾公子没法比,不过,你也不差,起码有位郡主整日围着你转。你今日偷偷从学馆跑出来,恐怕瑞宁郡主找不到你脾气会变得更大。”


萧景翊解释道:“我跟瑞宁郡主从小一起玩到大,感情自然与他人不同,可我只是拿她当妹妹,没有其他心思。”


“跟我解释什么?我对你们的事又不感兴趣。”


苏沐瑶的目光被萧景翊常坐的几案吸引,上面放着她亲手烧制的六出花口盏,此时不拿回更待何时?


她迅速上前去拿,怎奈萧景翊的速度比她快得多。当她的手即将碰到盏时,已被萧景翊抢到手中。


苏沐瑶收回手,气呼呼地说:“还给我!”


萧景翊手中拿着盏,得意道:“你既扔给我,就是我的东西,岂有还回去的道理?”


“又不是给你做的,何必赖着不还?”


“现在想还也还不了,我昨日已用它品过茶,顾言卿那小子有洁癖,被我用过的物件他肯定不会再要,不如送给我得了,你再帮他烧制一个便是。”


苏沐瑶只好作罢,想到家中的变故,想要回耀州的苏家窑场再为顾公子烧制一款器具不是那么容易,不由变得悲伤起来。


萧景翊见苏姑娘伤心,不好再占着六出花口盏:“算了算了,我最见不得姑娘家伤心,拿回去吧,不过你必须答应我,亲自为我烧制一款,要比这款还好。”


萧景翊将六出花口盏递给苏姑娘,可她并未接在手中,而是说:“你都用了,要回来还有什么意思?留着吧。”


萧景翊迅速收回手:“可是你说的,不能再变卦。”


苏沐瑶挤出笑容:“放心,不会变卦,看得出你是爱瓷之人,我做的六出花口盏能到你的手中,也算不枉费我一番心意。”


“苏姑娘终于说了一句有见识的话。”萧景翊这才放心地把六出花口盏放回几案。


“还不赶快把胭脂盒拿出来让我瞧?”


苏姑娘催促,萧景翊不敢怠慢。他把放在几案上的锦盒托起,小心翼翼打开,送至苏姑娘面前。


“还请苏姑娘仔细鉴别。”


苏沐瑶微微俯身,目光流转,仔细打量胭脂盒。


“昭宗时已进入唐朝末期,耀州窑的种类、造型、纹饰等变得丰富多样,像这类胭脂盒很有可能出现在这一时期,想进一步确认还需仔细鉴别。”


苏沐瑶用修长的手指从锦盒里托起胭脂盒,置于光线之下,仔细端详其色泽。


“胎色呈浅灰色,质地细密紧实,少有气孔和杂质,正是唐末耀州窑的特点。当时的工匠对胎土的筛选和炼制更为精细,才能有这般品质。”


萧景翊欣赏着苏姑娘,她认真的样子令他着迷。


“釉色青中泛黄,恰似初春新叶的色泽,又带着橄榄般的温润。”苏沐瑶一边说着,一边轻轻转动胭脂盒,让光线从不同角度照射,“唐末耀州窑的青釉质感透亮,均匀覆盖在胎体上,胭脂盒的釉面光润平滑,无明显流釉或积釉现象,施釉工艺已然十分成熟。”


苏沐瑶的目光落在了胭脂盒表面的纹饰上,盒盖上,刻着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花瓣层层舒展,叶脉清晰可见。


“刻花牡丹纹线条刚劲有力,简洁却不失灵动。”


她的指尖顺着花纹轻轻划过,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工匠下刀时的利落与自信。


“唐朝末期,耀州窑的刻花工艺兴起,工匠们擅长以刀代笔,寥寥数刀,便能勾勒出花卉的神韵。这朵牡丹,花瓣边缘的起伏和叶脉的走势自然流畅,绝非后世仿品刻意雕琢可比。”


再看胭脂盒的造型:“胭脂盒的外形,小巧玲珑,呈圆形,盒盖微微隆起,线条流畅自然,端庄而不失精巧,符合唐代末期器物的审美,既考虑到实用性,方便存放胭脂,又能通过外观上给人以美感,与当时的社会风尚相契合。”


接着,苏沐瑶将胭脂盒翻转过来查看其底部。


“底部的支烧痕呈三岔形,细小且规整,是采用三岔形支具垫烧的痕迹。是唐末耀州窑装烧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点可作为判断其真伪的依据之一。”


最后,她轻轻嗅了嗅胭脂盒,又用手感受了一下它的质感。


“表面的磨损痕迹自然而均匀,绝非短时间内刻意做旧所能达到。釉面虽有光泽,但并非新瓷那般锐利,而是带着岁月沉淀后的柔和。而且,有股淡淡的泥土气息,也是长时间埋藏或保存所留下的,与新烧制的瓷器气味完全不同。”


苏沐瑶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萧景翊:“萧公子,恭喜,你淘到一款唐末时期的耀州窑真品,实属难得。不过,是否为新安公主所用,恕我能力有限,无法断定。”


萧景翊整个人处于失神状态,直愣愣地看着苏姑娘,好像根本没听到她说话一般。


苏沐瑶心想:“这家伙怎么了?为何如此看着我?难道是我刚才分析得太精彩,把他吸引住?无论如何他这么看着我实在无礼,还是吓唬吓唬他,不愁他不会回应。”


苏沐瑶故意说:“萧公子不回应,我就当你不在意这款胭脂盒,不如我现在就将它扔了。”


她假装做出扔东西的动作,结果手臂被萧景翊抓住,胭脂盒也被他轻松拿走,放回锦盒内。


“这么宝贝的东西岂能被你毁了?不过再宝贝也是胭脂盒,我一个大男人放着无用,不如送给你?就当换你的六出花口盏。”


苏沐瑶看着他递过来的锦盒,很是纳闷:“它是古董,我烧制的六出花口盏是新物,岂能换得?”


“在我看来你的六出花口盏比这胭脂盒值钱多了。”


苏沐瑶尴尬地笑笑,将锦盒推回:“你敢给,我可不敢要,在外逛了许久,也该回去,再会。”


苏沐瑶匆忙出了屋子,拉起站在屋外的楚儿小跑着离开。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扶“窑”直上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