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让皇帝心中警铃大作,大理寺前些天刚刚才上了折子,说是方夫人在山道遇匪一事很是古怪。看迹象目标明确,不是随意偶遇杀人的,反像是就冲着方夫人来的。可是方夫人能有什么仇家?她的娘家不过八品小官,在方家的时候也因为一直在老宅伺候方老夫人,所以京中几乎没有人认识她。
因此第一次从大理寺卿口中知道这个案子,皇帝的想法就是,这个凶杀案跟方守正的贪污案脱不了关系,很有可能就是有人想从方夫人口中探究方守正藏粮的秘密,这才对方夫人下了毒手。可不是,自己一登基就将方守正提为户部侍郎,算来他在那个位置,也有整整六年了。
六年时间,有比国库多一倍的税粮落入他手中,谁不羡慕这笔财富啊。可是皇帝知道,虽说罪名都是方守正的,但是这么多粮草,可不是他一个户部侍郎能吃得下的。所以除了知道真相的自己,跟那些参与贪污的官员,有人觊觎这笔横财也正常。
可问题是,知道真相的人不会对方夫人下手,甚至对方守正也不会下手,因为他们知道穷寇莫追的道理。方守正已经揽下了罪名,这要是将他往绝路上逼,万一他反水了呢?那岂不是成了偷鸡不着蚀把米了?官场上那些老奸巨猾的都知道。
可不知道真相,又觊觎这笔横财的,谁又有这么大本事,能买通匪徒呢?这里面互相矛盾的点,不仅让皇帝很是困惑,大理寺也是一筹莫展。
当初不再追究贪污案,就是知道这个案子牵涉甚广。方守正出事,作为户部尚书的庄敬周,哪怕是代理的,难道就没事?庄敬周若是有牵连,那简王府能够脱得了干系吗?简王府若是有干系,那其他的王府呢?
皇帝想着就头大,知道这件事追查下去,他极有可能会收不了场,这才无奈将罪名都扔给了方守正,还将他的家眷拍卖,就是想看看谁还跟他有牵连。
原本想着庄敬周不出面,简王府总会出面的。没想到简王府确实出面了,却是受人所托。反而是一向不管闲事的沐恩侯府,这一次也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竟然将方家的老太太给接了过去,还带上了一个姨娘。
更巧合的是,这个姨娘恰巧就是今天四皇子所求之女的生母。这其中要是没有猫腻,皇帝会相信才怪。因此他不动声色笑了一下,说道:“就算这位方姑娘有勇有谋,但终归是一个罪臣之女。朕要是下了这样的旨意,也怕宗正寺跟朕讲道理啊。”
一句话让四皇子急眼了,膝行几步说道:“儿臣对方姑娘实在是倾心,还请父皇成全。”
“倾心?这么说,你见过这位方姑娘了?”
“那个……儿臣小的时候见过,只不过没有想到是她。还是母妃提醒了儿臣,儿臣才想到当初方夫人带进宫中的那个聪慧女孩,竟然就是她。”
四皇子说着,还不好意思地低了头。其实他哪里见过方谨心,别说以前,就是现在,一个三品官的女儿进宫请安,值得他堂堂皇子多看一眼吗?
这些话都是柳妃教他说的,目的就是营造青梅竹马的氛围,让四皇子的求娶,有一个过得去的理由。
其实一开始,柳妃虽然觉得方谨心有利可图,但还是不怎么将她放在眼中。这才会让罗姨娘将人直接送来,想着也就是给她一个通房丫鬟的名分。等有了儿子,再抬一个侍妾就差不多了。只要进了皇子府,那四皇子就是她的天,谅她不敢不听话。
没想到方谨心竟然半路失踪了,这让柳妃恼怒之余,却也有了狐疑。不过古人就是古人,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方谨心是不是被鬼怪附身了。于是第一时间让沐恩侯府去打听,听到的就是方谨心在抄家前夜自尽,第二天又在灵床上醒来的事情。
听到来人回禀说方谨心前夜上吊自尽,柳妃眸光闪了闪,屏退了来人,才将奶嬷嬷叫了来,皱着眉问道:“你儿子说的,找东西的过程中,杀了一个女子,不会就是这个吧?”
奶嬷嬷叩头道:“方家最多的就是姑娘,所以我家小子是真不知道杀的是哪一个。只知道十四五岁的年纪,看到他们就叫了起来。这不是怕人发现,没留神失手就勒死了嘛。”
“不是说后来将人吊在她自己屋里了?不知道她是谁,怎么知道她住在哪里?”
“这个很容易猜到的,她从竹林穿过去的,穿过竹林就是正房的披厦,听说里面住着的是从京城回来的小姐。因为想着马上要出嫁了,所以就没有另外找厢房了,那地方就住着一位姑娘。小儿也怕搞混了,等第二天有人发现了才离开的。”
柳妃的神色凝重了起来,这么看来,这个被杀的女子,就是方谨心了。这个真相让她有一丝的惶恐,死而复生听着不错,实际上谁知道是怎么复生的?因此柳妃当时就歇了心思,觉得这样的女人,还是不粘手为妙。
没想到后来隔三岔五传来的消息,不是慕容骜拿出了大量车子,就是他拿出了大量了粮食衣物。再让人细细打听,知道他跟方家姐妹关系不错,甚至楚家还出钱为多个方家姑娘赎身,柳妃心中就又有了另外的想法。
死而复生固然吓人,但万一能给儿子带来好处呢?随着越来越多的消息传来,她相信慕容骜的神奇之处,不是来自楚家,而是来自方谨心。这才让儿子直接来皇帝面前求娶赐婚。她相信只要有了皇帝的圣旨,不怕方谨心不听话。
更何况她还牢牢掌控着方守正呢,方守正为了她,连前途都不要了,何况一个区区的女儿。而且有了这一层的联姻,就不用怕方守正将秘密泄露了。所以这样一举三得的事情,她怎么会放过。因此决定了这件事以后,她就召回了在方家老宅寻找信件的心腹们。
“所以儿臣跟她也算是青梅竹马了,倘若不是简王府的骜堂弟提前一步买走了她,原本她是要跟随她的姨娘,一起去沐恩侯府的。”四皇子依着柳妃的教导,继续说道。
“青梅竹马可不是你说了就算的,而且朕的旨意也不能单凭你的一面之词。原本父母之命也行,可惜方守正流放去了万山郡,方夫人前些日子又不幸遇到山匪罹难了。方家那边全无消息,你要朕这旨意如何下?或者,那方姑娘心悦于你?”
“现在不知道,她是个孝顺的姑娘,家里提议定亲,她也不能不从。”四皇子故作遗憾地叹息,“好在阴差阳错的没有成,只是这么一来,儿臣就不知道她是不是还记得儿臣了。但是小时候儿臣去沐恩侯府的时候,时不时地遇到她,她对儿臣是极好的。对了,她还送过儿臣一条帕子呢,父皇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