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跟着蜜蜂能寻到花朵,跟着苍蝇只会找到厕所。” 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极为深远,正所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鲜有人能做到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往往单调枯燥,日复一日往返于学校与家庭两点一线之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评改试卷…… 周而复始,波澜不惊。长此以往,极易让人产生职业倦怠。
我初入教育行业时,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可谓出道即巅峰。然而,直线式的生活恰似磨刀石,渐渐磨平了我的棱角。
在这日复一日毫无新意的单调循环中,我的工作热情开始慢慢降温。而除了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更关键的是,我融入了一个不思进取、自甘平庸的朋友圈子。
毕竟,能做到 “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 的人又有几个呢?
父亲常教导我:“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除了努力工作,还需注重处理好人际关系,尤其要尊重学校领导和老师们。
在与领导、同事应酬交际时,不仅要谦虚有礼,更要胸襟开阔,不可斤斤计较,需把目光放长远。
该出手时就出手,该花钱、送礼的时候别吝啬,毕竟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礼多人不怪”。
只要面面俱到,良好的人际关系便能建立起来。多个朋友多条路,关键时刻说不定就能得到朋友的助力。
而且交朋结友要从日常做起,切不可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
我对父亲的这番话颇为认同。读师范时,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为我遮风挡雨、排忧解难,给我带来诸多乐趣。
那时,我们结交朋友手段单纯,将感情置于首位,讲究情投意合、志趣相投。虽偶尔也会互相花些小钱吃吃喝喝,但那不过是锦上添花之举。
道不同不相为谋,即便花再多钱请客送礼,志不合者也难以成为知心好友。
刚踏入社会的我,宛如初入小学一年级的新生,对人情世故一无所知。
虽从他人的教导中初步知晓社会及人性的复杂,但 “纸上得来终觉浅”,就像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只有亲自在社会的道路上多摔几个跟头,甚至摔得头破血流,才能真正看清社会的真面目。
我一直认为,人生道路上朋友不可或缺,也始终乐于敞开心扉广交朋友。
然而,我未曾料到朋友也有好坏之分,结果刚出道就因交友不慎,误入歧途,深陷其中,险些毁了自己的人生与职业前途。
为与学校领导、老师处理好关系,我在他们面前表现得手勤脚快,毕恭毕敬,言听计从。对于学校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我从不拒绝,不讲条件地接受,并尽心尽力完成。
即便有时觉得分工不尽合理,也绝不敢表露半点不满。正因如此,学校领导对我的工作态度和能力颇为满意。
对于学校的普通老师,尤其是年长的老师,我同样尊敬有加,彬彬有礼。
老师们让我帮忙做些杂务,如斟茶递水、刻蜡版、印试卷、清洁卫生、代课等,我都欣然接受。
很多时候,我还会自掏腰包买些水果、零食、饮料到办公室与老师们分享。因此,老师们对我也是称赞有加。
我办公室有三位年纪较大的男老师,他们都有二三十年的从教经历。
尽管只是普通老师,并无一官半职,但凭借年龄与资历,学校领导对他们也礼让三分,尊敬有加。
平日里,他们低调行事,一般不对学校管理指指点点,但关键时刻,他们的话在学校颇具分量,甚至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学校领导也多次叮嘱我要尊重他们,与他们搞好关系,多向他们学习。
一来二去,我与他们渐渐熟络,融入了他们的圈子。然而,他们并非良师益友,反倒像精神毒药。
“陈老师,你每日加班加点、起早贪黑地工作,究竟图个啥呢?小心把身体累垮,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你就算干得再多,学校也不会多给你半毛钱加班费。咱们捧着铁饭碗,累死累活也不会多挣一分,轻轻松松、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不会少拿一分钱。
再说,咱们老师每月工资才三四百块,勉强维持生计,为了这点微薄的工资当拼命三郎,值得吗?
人人都说教师是良心职业,可如今这社会金钱至上,收获与付出得成正比才有价值。你整天忙得像个陀螺,收入却一成不变,职业前途也难有大的发展,撑死了也就当个穷酸的小学校长。
万一累坏了身体,那可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不如像我们这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中规中矩,轻轻松松,乐得自在。”
初闻这三位老师如出一辙的 “金玉良言”,我深感震惊。
在师范学校接受教育时,我便坚信:教书育人是神圣的事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可没想到,这些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教师竟有如此消极的想法与负面情绪,且这种负能量在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
震惊之余,我渐渐陷入困惑与彷徨。我开始对自己所从事的神圣职业以及工作态度产生怀疑,不得不重新审视教师这一职业。
我的内心如同一团乱麻,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我仿佛置身于茫茫大海上随波漂流的孤舟,找不到指引航向的灯塔。
夜深人静时,我常在脑海中自问:教师真的还是那个值得人们尊敬的神圣职业吗?
如果国家真的重视教育事业,为何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依旧如此之低?
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尊师重教又从何谈起?我当教师真的有前途吗?
即便发展到极致,不也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校长吗?
我这般不分日夜地努力工作,究竟有无意义?
到头来不过是换取那微薄的薪水罢了。还不如像那些早早 “躺平” 的老师一样,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既潇洒又快乐。
孔子曾说:“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刚出道时,我意气风发,满怀激情,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园丁。
然而,每当我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办公室时,得到的不是赞美与鼓励,而是异样的目光和冷嘲热讽,仿佛我是个外星人。
可想而知,这种伤害对我工作的热情与信心是毁灭性的,恰似一盆冷水浇灭熊熊燃烧的火焰。
在这种消极氛围的影响下,我一心干事创业的激情如退潮的海水般渐渐消逝。
我不再精心备课,很多时候只是匆匆翻看一下教本,便匆忙走上讲台;有时甚至空手上课,天南地北地胡扯一通就草草下课。
课堂上,我不再激情澎湃、博古通今、旁征博引、侃侃而谈,而是照本宣科,采用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原本生动有趣的语文课,被我讲得死气沉沉,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下课了,我不再与学生交流谈心、游戏玩耍,打成一片,而是早早回到办公室喝茶养神。
甚至对学生的吵吵闹闹心生厌烦,只想耳根清净,眼不见心不烦。
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我也没了之前的和风细雨、循循善诱,而是恢复了简单粗暴、蛮不讲理和居高临下的态度。
因此,师生关系愈发疏远。孩子们不再把我当成他们的大哥哥、大朋友,对我变得冷冷淡淡,敬而远之。
刚开始,我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还感到些许内疚,觉得对不起 “为人师表” 的称号,辜负了学校领导的期望、学生的期待以及家长的期盼。
可看到身边的同事,尤其是那三位 “老教师” 一副心安理得、悠闲自在的样子,我又觉得自己太过矫情了。
我时常这般 “安慰” 自己:我还不算最差的,起码本职工作能够完成。
比起那些出工不出力,常迟到早退,让学生批改作业,上课坐着讲,下课就回办公室抽烟喝茶、闲聊侃大山,对学生不管不顾、滥竽充数的老师,我要好得多。
此外,我还察觉到一个奇怪现象:每到学期末评优评先时,那些踏实肯干的老师总是与优秀、先进无缘.
反倒是那些偷奸耍滑,善于在领导面前阿谀奉承、唯唯诺诺的老师,总能荣誉加身,风光无限。
特别是那三位 “老教师”,几乎年年都能获评优秀,获奖拿到手软。
而且他们得了便宜还卖乖,常大言不惭地四处吹嘘:优秀、先进不过是些虚名、浮云,其实我们也不想拿。
但领导赏识,非得给我们,我们也不好拒绝,只好却之不恭了。
再者,尽管他们教学成绩年年垫底,教风、班风、学风混乱不堪,在同事、家长和学生心中印象不佳,但在专业职称晋升上却一帆风顺,是学校最早评上最高级职称、最早领取最高级别职务工资的人。
许多老师对这种不公平现象怨声载道,却敢怒不敢言。起初,我对这奇怪现象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还是一些老师私下给我解开了谜团:这三位 “老教师” 虽无职无权,但年纪大、资历老,又是本地人,根基深厚,关系错综复杂,尤其与当地村委会干部联系紧密。
很多时候学校在基础建设、办学经费、福利待遇或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需要村委会助力,他们三人便能发挥大作用,甚至他们的一句话就能影响村委会的决策。
因此,学校领导还得倚仗他们穿针引线,说好话办事。
另外,他们三人临近退休,已进入国家规定的保护线,既开除不得,又调动不得,可谓捧上了牢不可破的铁饭碗。
所以,他们才会有恃无恐、肆意妄为。
学校领导都是善于察言观色、深谙为官之道的人精,虽对他们的行为心怀怨气,但谁都不愿去碰这三个烫手山芋,免得惹火烧身、吃力不讨好。
久而久之,不管是校长还是主任、科组长,都达成一种默契:不招惹他们,甚至把他们当菩萨供奉着,只求他们安分守己,别给学校和领导惹麻烦。
于是,在这种思想指引下,他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各种荣誉称号从不落空。
正所谓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他们也懂得投桃报李,基本还算循规蹈矩、安分守己。
除了偶尔在我们年轻教师面前显摆显摆,倒也从不给学校和领导添麻烦,甚至关键时刻还能给学校带来些成人之美、锦上添花的好事。
俗话说:“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在这种不公平激励制度的影响下,学校领导的威信严重受损,摇摇欲坠。
教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遭受沉重打击,学校内部四分五裂、人心涣散,校风、教风污浊不堪,办学质量一落千丈。
刚毕业时,我也是个满腔热血的青年,对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咬牙切齿、忿忿不平,眼里容不得沙子。
面对学校种种不合理现象和不公平做法,虽有 “路见不平一声吼” 的想法,但一想到自己初出茅庐,资历浅、根基薄,无后台、无靠山,人微言轻,便有自知之明,不敢捅马蜂窝,不敢当出头鸟,只能忍气吞声。
随着时间推移,我这敢怒不敢言的怨气并未越积越深,反而像泄气的皮球,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开始接受一种观点:世上本无绝对公平,与其逆势而上,不如顺流而下。
所谓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又何必非要当孤勇者、出头鸟呢?
渐渐地,这种负能量的想法如罪恶的种子,在我内心生根、发芽、长叶、开花,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开始扭曲变形。
我慢慢变得趋炎附势、阳奉阴违,甚至为达目的不惜违背良心、不择手段。
为能在期末获评优秀教师,获得荣誉称号和奖励,我决定走条 “捷径”:想方设法巴结这三位 “德高望重” 的老教师,融入他们的圈子,与他们结成亲密战友,建立深厚友谊,让他们在学校领导面前替我美言几句,这样评优评先便水到渠成。
这总比像老黄牛般累死累活工作,到头来却一无所获要好得多。
找到这条 “成功” 捷径后,我兴奋得如同发现新大陆。
但如何融入他们的圈子,与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心腹呢?我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和不动声色的暗中观察。
正所谓:“不怕你有原则,就怕你没爱好。” 通过一番明察暗访,我发现他们都喜欢喝茶、抽烟、饮酒、唱歌和打麻将,且乐此不疲。于是,我决定投其所好。
每天,我都会买一两包好烟回校。只要看到他们在办公室,便立刻给每人递上一支,还眼疾手快地帮他们点火。
另外,我还准备了一些上好的茶叶放在办公桌,除了递烟,还勤快地为他们泡上一杯好茶。
他们一边惬意地抽着好烟、喝着酽茶,一边对我周到的服务赞不绝口,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后生可畏,聪明勤快,会做人,会做事,前途无量。
借助香烟和好茶的 “开路”,我很快与他们熟络起来。
他们不再在我面前摆老资格、论资排辈,而是与我称兄道弟、勾肩搭背,平起平坐。
办公室成了我们高谈阔论、评头品足、指点江山的地方。他们常常毫无保留地为我 “指点迷津”,传授为人处世、投机取巧的种种 “窍门”。
我对他们的教导不加甄别,来者不拒,毫无原则地附和点赞。渐渐地,我也变得像泥鳅一样圆滑世故、虚情假意。
为进一步增进友谊,真正成为他们的自己人,我不惜花光每月微薄的薪水,请他们下馆子、喝小酒、唱歌和打麻将。
那时,提供吃饭、喝酒、唱歌和打麻将一条龙服务的饭店随处可见。
刚开始,我以新老师需向老教师取经为由,请他们下馆子。
他们起初还客客气气,再三推辞,点菜、喝酒也很节制,甚至还假意抢着埋单(当然抢不过我)。
可随着请客次数增多,他们贪得无厌的嘴脸逐渐暴露。他们不再遮遮掩掩,变得积极主动起来。
要是我几天不主动约他们,他们就会装腔作势地暗示我该请客了。
点菜也不再替我省钱,而是大鱼大肉摆满桌,烟酒都要最好最贵的。喝酒也不再浅尝辄止,而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常常不醉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