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徐曼妮的指尖在咖啡杯沿轻轻画圈,午后阳光穿透车窗玻璃,在袖扣刻着的"1990-Ⅶ-23/118.50°E,32.08°N"上折射出菱形光斑。
料峭的江风从车窗缝隙钻进来,带着浦江特有的潮湿腥气,望着仪表盘上跳动的定位坐标,距离目的地已经很近,她将止痛贴轻轻按在脚踝凸起的骨节上,深深呼吸几次之后,才拄着手杖开门下车。
荒僻的沿江路段,过于疏离的地理位置使得这个地区的开发进程阻滞,导航提示音在未开发的林地中无所顾忌地向外传播,像是掀起涟漪的震源。
“您已到达目的地。”步行导航自动退出。
徐曼妮抬头,眼前似乎是一片深陷萧条的林场仓库,扣响大门的链锁,金属碰撞出的声波在空荡的场地里反复折出回声,而后,又恢复死一般的寂静。
再走几步,一块坍塌的铁丝网构成了形状颇为扭曲的“边门”,徐曼妮弯腰侧身,小心穿越这堵锈蚀坏裂的铁质丝网,往里走几步,霉变的松木气息裹挟着工业油墨气味,呛得人发晕。
"仓储区"这几个大字招牌横在主建筑物的门口,午后斜阳穿过建筑缝隙,在布满蛛网的菱形气窗投下细碎光斑,徐曼妮费力推开几近变形的大门,只见四周都是早已崩解的物料箱,她抬手扇开扬起的浓尘,继续向内探索,穿过墙体倒塌的走廊,一排排无人的行政办公间以空洞的姿态呈现在眼前。
“1990年施工蓝图仓储”的门牌再次吸引徐曼妮的注意,袖口上的刻字正包含1990-Ⅶ-23,房间里整齐矗立着四排档案柜,上面密密麻麻地堆放着早已褪色泛黄的纸质文档,字迹不清且意义不明。
靠墙角落的铁皮柜里有一台保险箱,徐曼妮上前细看,她试着将袖扣侧面的罗马数字Ⅶ对准锁孔,内圈暗藏的磁极随着经纬度刻度旋转,当北纬32.08°的铜针归位时,锁芯传来齿轮咬合的轻响。
名为"19900723"的文档出现在眼前。
"子册第23页。"徐曼妮念着袖扣内侧的阴刻小字,泛脆的纸张上记录着1990年7月23日的交易记录,资产总价280万,附注栏写着"观澜别墅"。她突然抓起手机核对千梓集团同年财报——固定资产项下罗列着相同金额的"仓储设备采购",而DSF的往来账目里这笔钱被拆解成128万评估费与152万"跨境养护费"。
她忍着脚踝旧伤蹲下身,继续翻页,最底层的股权转让协议显示,DSF财团1990年用"观澜别墅"作价入股千梓子公司,而房产中介报告里的签名栏,李明宇父亲的私章正盖在上任千梓董事长名字上方。
也就是说,千梓集团以128万评估费与152万"跨境养护费"为由将280万现金支付给境外财团DSF,之后,DSF用这笔钱买下了万秋地产的观澜别墅,再用这套别墅抵押获得的资金投资入股千梓集团。
追根溯源,"19900723"文档的资金原点,显然是DSF财团。
只不过,为什么要用这么复杂的方式进行投资入股呢?这样的步骤实在显得多余...
发出疑问的同时,徐曼妮突然想到了千梓集团在开曼设立的空壳公司[NEW SIZE]——“掩盖现金流动”、“涉嫌洗钱”的假设立刻在脑海中再次浮现。
DSF财团通过千梓集团操作的每一笔资金,都是不干净的,所以才要大费周章地伪作成干净的“交易”。
最为糟糕的是,在千梓集团将DSF的黑钱洗白之后,财团会立刻反向投资国内资产...他们在洗钱之后还能大赚一笔,可谓一箭双雕。
理清思路的一刻,徐曼妮抬头环顾这间档案室,显然,90年代至今的金融魔术,仍未落幕。
入夜,夕阳在大桥西侧没入天际,燃烧般的丹彤色是谢幕前的最后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