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司马德文
书名:豫章世子会搞钱 作者:车兵君 本章字数:2073字 发布时间:2025-05-16



  “咳咳!咳咳……”
  
  屋内传来一阵咳嗽声,门外值守的武士眉头微皱。
  
  “司马公需要唤医师吗?”武士问道,如果司马德文真病死在屋里,武士难辞其咎。
  
  司马德文声音弱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散:“热……屋内实在太热了……我能不能出去走一走?”
  
  类似的请求,武士已经听过无数次,以至于耳朵都快起茧子了,自从司马德文被带到彭城后,他可活动的范围愈发小了。
  
  从王府到彭城,不过是从一个稍大、稍精致些的牢笼转移到一个更狭小、破旧的地方罢了。
  
  “我会将你的需求禀告主公,你先在屋里忍耐一下。”武士说道。
  
  “好!好!”司马德文一听武士愿意向刘裕转达自己的请求,语气变得急切起来。
  
  大约过了一刻钟,屋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满头大汗的司马德文快步跨出了门槛。
  
  一踏出屋子,他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仿佛刚从一场劫难中逃脱出来一般,这屋子不知是谁选的,几扇窗户都被木条死死钉住,闷热得像蒸笼,没有一点透气的机会。
  
  而屋子旁边就是豚圈,每当司马德文想往屋外走走时,那股挥之不去的腥臭味便让他打消念头,只得退回屋内。
  
  让他住在此处,还不如直接打入牢狱。
  
  牢中虽脏乱,但阴凉宜人,习惯后也无大碍。
  
  “主公已允诺,司马公可以出府走动,但不得超过一个时辰。”
  
  “请替我向豫章公道谢。”
  
  司马德文庆幸之余,不忘奉承。
  
  出府后,七八名武士紧随其后,将他围在中间。
  
  “我可否出城看看?”
  
  为首武士面色不悦:“司马公莫为难我等。”
  
  “我只是想去河边歇凉……”司马德文苦笑道。
  
  “若要出城,只能待半个时辰。”
  
  武士请示时,刘裕让他自行处理,只要人不走丢即可。
  
  毕竟司马德文是三公之上的亲王,这点要求不算什么。
  
  随后,司马德文不急不慢地出了城。
  
  一路上,城墙城门、街巷各处皆有士卒巡视。
  
  数日内,彭城治安出奇的好,路边门窗不再紧闭,有的半掩着,有的甚至门户大开。
  
  若遇鸡鸣狗盗之徒,只需一声呼喊,巡逻的晋军便会蜂拥而至,抓到贼人后还能领赏,在此情况下,城中便不乏钓鱼执法的案例。
  
  对于里外戒备森严的司马德文来说,这无疑是心头的一块大石,起初,刘裕将司马德文软禁在王府,尽管生活乏闷,但吃穿用度仍维持亲王规格,想到这里,司马德文哀叹一声。
  
  他正漫无目的闲逛,忽然在江边平地望见一抹熟悉身影,司马德文眯眼远眺,问道:“可……可是世子?”
  
  或许独处太久,说话有些不利索。武
  
  士突然想起什么,紧绷的脸舒展些许,“正是世子。”
  
  司马德文见刘义符双手握着铁犁翻弄泥土,“我可否去看看?”
  
  武士颔首,他快步上前来到刘义符身旁:“世子这是?”
  
  面对司马德文询问,刘义符未回应,他将新制曲辕犁展示给一旁老翁看。
  
  您瞧,往后耕地的时候,这犁盘能随着辕头转动,来,试试看。
  
  刘义符亲自示范了一番后,把曲犁递给了老翁。
  
  老翁接过犁后,按照刘义符先前演示的操作用了起来。
  
  “轻!比之前的轻多了!”刚一上手,老翁便感觉到不一样了,这曲犁比直犁轻巧,掉头转向也容易得多。
  
  老翁在地里来回翻耕了好一会儿后,回到了原地。
  
  老翁忍不住笑了起来,提起犁,轻声对刘义符说:“郎君,这犁要多少钱啊?”
  
  “您回村子告诉大家,只要把犁拿到北门外去,不用花钱,就能置换。”
  
  “不用钱?!”老翁听到这话,顿时惊呼一声,脸上干裂的皱纹紧绷成几条细线。
  
  看到老翁满脸不可置信的样子,刘义符笑着说:“不用钱。”
  
  老翁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微微颤抖着,握住刘义符的手。
  
  “郎君真是好人啊!”老翁大半辈子都没见过这样的好事,不用花钱就能换上又新又好的曲犁?哪怕是普通的犁,他也愿意换啊!
  
  老翁原是谯郡人士,数月来,官吏频频征粮,家中若无余粮,便以衣裳锅碗抵债,日子过得极为艰辛,家中尚有嗷嗷待哺的孙辈,老翁只得携带几日干粮,离家成为流民。半月前,他终于在彭城外村落安定下来。
  
  这年头,佃农需向地主借钱购置农具,辛苦劳作大半年,收成好时,仅能勉强糊口。自耕农境况稍好,但战乱一爆发,平日不见的官吏便频繁索要钱粮,种税目繁多,多数人家并不识字,面对沉重赋税,他们只能苦苦哀求,即便识字,与官吏讲道理也是徒劳,该怎么收还是要怎么收,若敢反抗,就会被当作粮食征收!
  
  晋秦交战后,从秦流向晋的难民日益增多,那些未能及时逃亡的人,大多被迫留下,城门一旦关闭,谁能逃出?两国虽都在交战,但秦国处于挨打地位,大晋百姓在田间收割稻麦,而秦国百姓则被迫上墙守城,如此下去,两国国力差距将越来越大。
  
  晋民为军队北伐筹备的粮草,源自多年积蓄,赋税与往年相差无几,秦民被征调的粮草,不仅送往魏国,还需补贴晋军,因此,若战事持续数年,秦国难以支撑,关内外将出现严重饥荒,幸运的是,秋收在即,晋军尚未入关,秦国仍能勉强维系。
  
  刘义符目睹老翁脸上的沧桑,笑容逐渐消失,他本想无偿送出物品,但原料不足成了问题。
  
  为了长期普及,他决定采用以旧换新的方式,只需承担人工成本,他让毛修之高价招募工匠,工俸高于市场价,并提供食宿。
  
  正好毛修之需要新建官署,刘义符从刘裕那里获取了一笔工程款,用于在城南修建工舍。
  
  刘裕亲自试用曲犁后,欣然应允了刘义符打造更多曲犁的请求。
  
  成本方面,除了材料费用,人工支出仅是一小部分。
  
  刘义符望着老农弯曲如犁的脊背,内心感慨万千。
  
  一个曲犁无法使每户人家都变得富裕。
  
  他需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豫章世子会搞钱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