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丁四十三年,商军通过征伐直接摧毁彭国政权,本质上是商王武丁对彭国在淮河流域政治主导权的忌惮。此前,彭人长期担任商朝巫祝,掌握着大商国的祭祀与占卜,灭彭的商王武丁无法抹去这一事实,他通过‘灭国存祀’的政策保留了彭人部分职能以安抚其他祝融部族,留在北方中原的幸存彭人纷纷改姓为‘韦’或‘钱’。”
“逃跑的彭人分成两条路线,西北线,南迁线。西北线的小部分彭人跑到彭原(今庆阳),得到周人的庇护;南迁线的逃亡主力,先是逃到南阳盆地,后又逃到庸国的东边建国(房县彭峪河遗址)。分批逃亡的两伙彭人,分别给周人、庸人带来了武丁时期最先进的中原青铜冶炼技术:彭人鼓风炼铜术。”
“当年,商王武丁不放过逃到南阳盆地的彭人,一方面是防止祭祀权与占卜术的外流,另一方面是为了垄断最先进的青铜冶炼技术。”
白熊的话令巴人维齐陷入沉思。彭人带离中原的鼓风炼铜术是巴人尚未掌握的青铜冶炼技术。
彭人鼓风炼铜术,商代中晚期先进技术,其核心突破体现在“鼓风系统”与“竖炉结构”的革新:
一、竖炉构造特征为复合型炉体,由炉基、炉缸、炉身三部分构成。炉基采用红色黏土夯筑,含30%石英砂以提高耐高温性能;炉缸内壁涂抹耐火层(硅酸盐+骨粉混合物),可承受1200℃以上高温。开创性的多风嘴设计,炉体腰部对称开设3个椭圆形风口,呈15度仰角插入炉腔。这种倾斜角度能使气流形成涡旋效应,将燃料燃烧效率提升40%。
二、鼓风技术突破(皮橐改良):彭人将传统单管皮橐改进为"三联橐"系统,通过脚踏连杆实现连续送风。其风压可达8-10千帕,相当于现代手摇鼓风器的60%效能。 预热供风设计,在鼓风管与竖炉之间增设陶制预热腔,利用炉体余热将空气加热至200-300℃,此技术使燃料消耗降低25%,同时提高铜液流动性。
三、冶炼工艺流程(分层投料法):按"木炭-孔雀石-锡铅矿-木炭"顺序分层装填,利用不同矿石熔点差异实现梯度熔炼,使铜回收率高达85%,等于能用同样的铜矿生产出更多的青铜器(兵器);渣金分离控制设计:通过炉缸底部的"金门"(放铜口)与侧面的"渣口"分流装置,实现连续排渣与铜液收集,使出土炉渣含铜量仅0.7%,分离技术相当成熟。
情报贩子白熊平静地看了看沉思中的巴人维齐,继续说道:
“周人的情况我不清楚,我没有去过周国。但是,我知道,彭人带给庸人的鼓风炼铜术令庸国军事力量变得更强了,彭人与庸人皆奉火神(祝融)为祖先,信仰一致,同宗同源……彭庸上层贵族们的上百年通婚联姻令庸国境内的彭国人势力不容小觑。当今庸王的生母,即已故的彭太后,也来自彭国王族。”
心思缜密的巴人维齐开口道:
“庸人、彭人哪怕同宗同源,也是经过各自的千年演变而来的2个不同民族。上一任的庸王估计是忌惮彭人在庸国国内的强大影响力,所以,特意让当年的庸国世子,即现在的庸王,迎娶虎方王族之女为正妻。她生下了阑疾、瀛诸2位王子。”
白熊说:
“您的分析有道理……现在,我向你好好讲述那三场由商王帝辛发起的伐彭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