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虚实人生 > 3
3
书名:虚实人生 作者:裴三 本章字数:5281字 发布时间:2025-04-30


写到这里,李三把手从电脑键盘上抽回来。这个早上,他感觉能写的似乎就只有这么多了。这个早上李三醒得比通常要早,昨天晚上他在床上躺下之后,这个刚刚才开了个头的故事就像个淘气的小孩一样在他脑海里迟迟不肯入睡,好几次他都差点从床上起来打算把那台笔记本电脑拿到房间来继续写这个故事。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这样无节制的纵容显然不是明智之举,毕竟来日方长,这个故事显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写完的。适当的节制明显是种更妥当的策略,这样的状况以后不可避免地会一次次要去应对,急于求成往往更有可能会把事情搞砸,所以他就一直到早上醒来等脑子完全清醒后才再次到那台电脑前坐下来把那些睡前在脑子里形成的文字给写了出来。等到这一切完成,李三通过电脑屏幕看了下时间,才早上八点钟,离他醒来差不多才过去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李三起身走到几米开外的冰箱那里,冰箱里有一包前天买来还没吃完的面包。他拿了两片面包放入烤箱中,然后就去卫生间洗漱。等洗漱回来,他就一边给自己弄咖啡,一边吃那两片烤好的面包。

填饱了肚子后,李三穿过客厅打开通向露台的门走了出去。一个大晴天,这个时间太阳早已经爬上了对面那幢楼的楼顶。李三在那里舒展着身体,虽然已快入夏,但这个时间点太阳并没到热力逼人的程度,沐浴在阳光之下还是让人有一种身心愉悦之感。露台外侧的角落摆放着大大小小好几盆花草,这些花草都是王静留下来的。离婚的时候王静懒得带走这些,李三就只好把它们从楼下搬上来放在了这里。李三并不是那种喜欢摆弄花花草草的人,这些花草只有偶尔想起来的时候他才会给它们浇点水。所以这些完全可以用自生自灭来形容的花草在经过长时间的疏于打理后就慢慢呈现出了不同的生命状态,一些早已是一副垂死之态而另一些则正肆意生长着。李三走到靠门的角落从那里拿起一个破水壶装了点水给这些花草浇起水来,等水浇完后,李三又继续在露台呆了会。他俯瞰着脚下的整个小区,在那一幢幢的楼层之间,随处可见三三两两走动的人。有带着小孩的,有牵着狗的,有拎着包行色匆匆的,也有提着菜回来的,当然还有一些人则根本看不出来行动的意图。但无论怎么说,这些人看上去一个个都适得其所,这是他们生活的日常,是他们习以为常的一切。但这一切与李三毫无关系,李三的生活日常里并不存在如此诸多的鸡毛蒜皮之事。三年前李三离了婚,离婚时他和王静都还没来得及要个小孩。两年前他又辞掉了工作,离职后他就再没出去找过其它工作。所以李三现在是个彻底的闲人,根本就没有多少事情需要他去面对,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照顾好,而这对于他来说显然不算什么难事。看着脚下的这些人,李三也开始寻思着该找点什么事情来做,很快他就想到似乎已经好几天没出过门了,前几天塞满冰箱的那些东西也吃得快差不多了,于是李三就决定出门去采购点东西来再次把冰箱填满。

 

在这个故事的开头,李三开始了他的文字之旅。在他所写的这个故事里有一个刚刚死掉的男人,我们姑且把他叫作L。名字其实并不重要,这个男人我们可以叫他L,也可以叫他Z。正如很多作者常常会不由自住地把他自己的人生投射到其所写的作品中而我们并不能以此把他本人等同于其所写的人物一样,所以我们显然不能想当然地把L当作李三本人。同样的,在我所写的这个故事里,李三也好,L也好,他们也跟我本人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名字只不过是一个指称而已,有时候取一个能被你这样的读者一下子就认可的名字是一件相当费脑筋的事,所以在这一点上我就只能敷衍了事了。

现在有必要向你介绍一下我本人了。我姓宋,是一个三十出头的普通男人,我在我们当地一个乡镇的税务所里上班。前些年的时候,大家都管我叫小宋,那时我还年轻,刚刚参加工作没多久。但这几年已经有不少人私底下改称我为宋科了,所谓宋科的意思就是指我当上了我们这个税务所里的一个科长。但事实并非如此,目前我并没有像他们所称呼的那样当上科长,以后也不确定能不能如他们所愿坐上科长这个位置。但这些人还是这样照叫不误,对此我只能理解为这是别人对我寄予的期望,在他们看来显然我是迟早要坐上科长这个位置的。

大学毕业后我并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直接参加工作进入社会,我那时和很多人一样投入了考公的大潮并且很快就考上了。考上后没多久我就被分到这个税务所来上班了,这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刚来这里的时候,我在我们所里的大厅当一个普通的窗口办事员,在那个位置我一做就是四年。四年时间过得倒也不算慢,现在我已经成了这个大厅里的负责人,大厅里九个窗口的办事人员都归我管。这九个办事人员都是女的,年龄都不算大,她们其中三个已婚,另外六个未婚。虽然我们在同一个地方上班,但我与她们之间还是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我是一个有着正式编制的小公务员,而她们九个人则都是没有正式编制的合同工。在这个大厅的角落,我有一个单独的办公室,面积不算大,大概也就十几个平方的样子。这样的办公室不用我描述你显然也能知道,里面的陈设无非就是一些办公桌椅、会客沙发以及各种大小的文件柜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这样的陈设布局只要你走进任何一幢政府机关大楼的任何一个办公室随处都可见到,这没什么好讲的。自从我成为这个大厅的负责人以后,这个地方就成了我的专属办公室,我独享它已经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了。

每天早上上班,我都是先到大楼下面的停车场停好车然后坐电梯到六楼顶楼的员工餐厅吃早饭,吃完早饭后我就坐同一部电梯下来到一楼大厅的这个办公室。我把差不多每天都背的那个双肩包放好,接下来我通常会先到外面的大厅去转上一圈。这时距离真正的上班时间一般还有几分钟,那九个女人基本上已经在这段时间里陆陆续续到来,她们一边闲聊一边为上班作着准备。有时我和她们也会聊上几句,有时我则只是沉默着在大厅走上一圈。等到大厅入口处的那道转帘门升起之前,我一般都会再次回到办公室。我从几分钟前刚刚放在那里的双肩包里取出我自己带来的笔记本电脑把它放到桌上后打开。当然,办公桌上另外还有一台台式电脑,而这台电脑的配置明显要比我的笔记本电脑好上不少,但这台电脑是公家的财产,它除了能访问单位的内网系统外什么也做不了,所以平常我除了工作上的事情基本上都不会去碰它。

整个上午的大部分时间我基本上都呆在这个办公室里,我把办公室的门虚掩起来留出一条小小的缝隙以方便别人有事进来找我。这段时间我通常都是用自己的那台笔记本电脑连上手机的热点上一会网,或者是拿着手机看一会各种信息。大概到十点钟左右我会再次出去到外面的大厅转上一圈,我在那里和人说上一会话,然后再装模作样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事情。整个上午的时间偶尔也会有人到办公室来找我,这些人不是那九个女人中的其中一个就是些外来的办事人员,当然有时候还会是楼上的那几个同事。但这种情况一般并不多,大多数的日子我都处于一种无人打扰的状态。中午十一点半是我们的午餐时间,这时我就和外面那几个女人一起坐电梯再次到六楼的餐厅去吃饭。我们大厅算上我自己一男九女十个人,但说实话这么多年来我们这些人一起吃午饭的人数几乎从来就没有齐整过,那几个女人不是一到中午就出去办私事就是隔三差五几个人约好了出去逛街吃饭,当然这几年我自己中午偶尔也会有饭局要应付。算上吃饭时间,中午我们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下午的上班时间是一点半。这段时间其实并不短,但大家都早已习惯成自然,每个人都把自己安排得好好的。整层六楼除了一半面积被用来当作餐厅外,另一半面积则被隔开来当作了员工活动室。活动室里摆放着一张台球桌和一张乒乓球桌,另外还有一些诸如跑步机、划船机之类的健身器材。午饭后有时我会去那里和别人打上几局台球,我们单位打台球的基本上就是那么几个人。除了我之外另外的基本上就只有小徐和老张了,他们两个和我都不是一个部门的,小徐是信息科的,而老张则是外资企业部的。可以告诉你的是,我的台球打得相当不赖,小徐和老张基本上都不是我的对手。当然对于台球我其实算不上喜欢,只不过单位刚好有张台球桌可以用来打发时间罢了,平常我更喜欢的运动是足球和篮球,每年我们整个大市范围系统内部都会举办这一类的比赛,我作为雷打不动的主力基本上就从未缺席过此类比赛。

中午一般活动大半个小时后我们就结束了,剩下差不多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我通常会在自己的办公室眯上一会或者是看看书什么的。这个时间大厅里中午没去外面的那几个女人一般都在午休,我办公室门口的那条通道就像是医院走廊临时加的病床一样摆满了折叠睡椅,我一个大男人这个时候出去显然不太妥当,所以这个时间我一般都会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内直到下午上班时间的到来。就这样一直到大厅入口处的那扇卷帘门再次响起吱嘎吱嘎的声音时,下午的工作时间就正式到来了。当然所谓的工作,其实只不过是在重复上午的那些事情而已,基本上就没什么两样的。在这样的重复中我们按部就班地度过三四个小时的时间直到下午四点或者四点半(每年一到五一和十一,午休和下午的上下班时间都会前后调整半个小时),一天的工作至此结束,到这时候大家就各回各家了。

当然按照我妈的说法,每天我下班以后回去的那个地方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作家,那只能勉强算是个住处。因为有一次晚上在我爸妈那里吃完饭后我本来是打算留下过夜的,但后来我又嫌我妈絮絮唠唠说个没完就临时改了主意说要回家。当时我妈就没好气地说你这也算回家吗,你那破房子就你一个光棍住,那里别说是女人,就连几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本着一贯严谨的态度,后来我就只能把我住的地方改称为住处了。

我的住处离我上班的地方其实并不远,差不多只有十分钟不到的车程。有时候我自己都怀疑这么近的路自己干嘛非得每天开个车上下班,其实就实际情况而言弄辆自行车或小电驴对我来说反而更方便,甚至坐个公交车都明显要比现在这样好上许多。但难以理解的是,自从我拿到驾照买了车后,我就一直这样每天开着车上下班,上面说的这些明显更方便也更经济的通勤方式我几乎从来就没有想到过。

和李三一样,我也住在一套带阁楼的房子里。我这套房子楼下实际面积一百二十平方,上面的阁楼扣除掉那些高度不够按规定不能算到实际面积的部分后大概也有六七十个平方。这个阁楼一前一后有两个露台,前面的小点,后面的大点,两个露台都呈长方形,只不过方向不同,前面的呈南北向,后面的呈东西向。因为这两个露台占去了不少的空间,所以阁楼内部剩下的面积就只能弄出来一个房间、一个客厅和一个紧挨着客厅的小卫生间。和李三不一样的是,他是因为把楼下的房子租了出去不得已才住到了阁楼里,而我则是出于更喜欢阁楼这个地方而主动住上来的。楼下那一百二十平方的房子我基本上就任由它空着,房子到手了好几年我甚至连隔断都懒得弄,我只是把楼下的厨房简单弄了下,然后在厨房外面算作客厅的地方摆放了一套用来吃饭的桌椅。因为有时候我是自己一个人做饭吃的,而且这样的情况周末双休的时候还挺常见。当然你可别以为我这样子是有多能干,这只不过是因为我不想接连着两天顿顿吃外卖或一趟趟跑到外面去吃饭而已。

显然你可能对此也会有所疑惑,现在这么高的房价单凭我个人的经济能力肯定买不起这么大的房子。这个房子当初是我爸妈替我交的首付,他们替我付了六成的首付,余下的四成则是办了二十年的按揭需要我自己每个月往银行里打钱。本来以我们家的经济条件就算是把全部房价一次性付清也不算是什么困难的事,但买房的时候我妈却坚持要给我一点经济压力,所以他们就只替我付了首付,现在我每个月还要交好几千的按揭给银行。虽说平常我的开销并不大,就我现在的收入来说每个月少了这几千块的钱对我的个人生活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影响,但这样每个月都要给银行打钱而且还要打上二十年,这无论怎么说都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

不过平心而论,对这套房子我倒是相当满意。这套房子所处的地段极好,小区周围相关的配套可以说是一应俱全。毫不夸张的说,这个小区差不多可以算得上是这个镇上最好的小区之一了,而且我住的这幢楼应该也是这个小区内最好的一幢楼了。这个小区一共三十几幢楼,我这一幢楼位于小区的最南面,楼前东西两侧是两条斜向相交的河道,两条河道围起来的中间一块是一大片的公园,整个房子无论是视野还是采光都好的简直不能再好。而且这个小区内其它那些楼都是最为常见的六楼加阁楼,而独独就我这一幢却是四楼加阁楼。买的时候我就听人说过,这幢楼原本是开发商私底下给那些关系户预留的,一般人就算肯多掏钱也不一定能买到。这房子在我前任房东那里一动不动地捂了两年,据说他是这边政府里的一个领导,后来因为工作调到其它地方,所以他就只能把房子转手,于是这套房子辗转就到了我的手上。房子到手没多久,我不顾我爸妈的反对(反对的主要还是我妈,不知道她是舍不得我还是怕我一个人住生活不能自理)执意先把阁楼简单装修了下后就搬了过来。搬进来的那天是周六,我爸妈陪着我从家里装了点要用的东西过来,等到东西拿上楼,老两口本来还想多呆会,但我迫不及待地把他们给支走了。等他们走后,我一个人心花怒放地在这簇新的房子里走动着东瞧瞧西看看,那时我的心里别提有多爽了,毕竟这可是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了一个完全只属于自己的独处空间。在这里,我爱干嘛就干嘛,完全再也没有人可以管得着我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虚实人生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