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函谷关烽火
咸阳城,秦王宫的大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不住地晃动,仿佛是无数跳跃的幽灵。嬴政身着黑色龙袍,金线绣就的龙纹在烛光下隐隐闪烁,他眉头微蹙,那双狭长而锐利的眼睛,如鹰隼一般凝视着挂在殿壁上的天下地图。高挺的鼻梁下,薄唇微微抿起,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数年的改革与筹备,秦国在他的铁腕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兵强马壮,府库充盈,如今的秦国,犹如一头蛰伏已久的猛虎,蓄势待发。
“蒙恬,此次东出,关乎秦国的兴衰,你务必全力以赴,突破联军的防线。”嬴政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蒙恬身形挺拔,如同一棵屹立不倒的苍松。他一身银色盔甲在烛火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盔甲上精美的纹饰彰显着他的身份与地位。他单膝跪地,抱拳应道:“陛下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他的眼神坚毅而果敢,透露出必胜的决心。那两道如利剑般的眉毛微微扬起,脸庞轮廓分明,线条刚硬,尽显英武之气。嬴政微微点头,对蒙恬的能力他深信不疑。
不久后,秦国的精锐部队在咸阳城外集结。旌旗蔽日,猎猎作响,仿佛是无数愤怒的野兽在咆哮。战马嘶鸣,蹄声如雷,震得大地都微微颤抖。强弩手们整齐排列,他们身着黑色劲装,腰间挂着锋利的匕首,手中的强弩闪着森然的寒光,犹如一头头蓄势待发的猎豹。战车兵们驾驭着高大的战马,战车隆隆作响,仿佛是大地的轰鸣。蒙恬骑在一匹黑色的战马上,这匹马高大神骏,鬃毛如墨,四蹄生风。蒙恬环顾着眼前的大军,心中豪情万丈,他大喝一声:“出发!”秦军浩浩荡荡地向着函谷关进发。
消息如疾风般迅速传遍了六国,各国君主听闻秦国东出的消息,纷纷大惊失色。齐国君主田建,身形微胖,脸上带着一丝惊恐,他急召众臣商议:“秦国势大,若让其突破函谷关,我齐国危矣,诸位有何良策?”赵国君主赵迁,面容阴鸷,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狠厉,他拍案而起:“吾等应联合抗秦,方能保我六国周全!”于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各国迅速组成了联军,准备在函谷关抵御秦军的进攻。
函谷关下,秦军与联军对峙。函谷关地势险峻,两侧高山耸立,如同一道天然的屏障,中间一条狭窄的通道,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联军的营寨扎在关前,壁垒森严,鹿角、拒马等防御工事一应俱全,士兵们严阵以待,脸上带着紧张与警惕。秦军的营地则设在稍远处的开阔地带,蒙恬站在高处,望着函谷关的险峻地势,他的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索着破敌之策。
“函谷关易守难攻,但我们有强弩与战车,可先以远程攻击消耗敌军,再寻找机会突破。”蒙恬对身旁的部将王离说道。王离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末将愿率强弩手为先锋,给敌军一个下马威!”部将们纷纷点头,对主将的策略表示认同。
随着蒙恬的一声令下,秦军开始发动进攻。强弩手们迅速就位,他们屏住呼吸,眼神专注地瞄准着联军的营寨。随着一声高呼:“放!”霎时间,万箭齐发,如黑色的暴雨般向着联军的营寨倾泻而去。利箭划破长空,发出尖锐的呼啸声,仿佛是死神的怒吼。联军的士兵们纷纷躲避,一些来不及躲避的士兵被射中,惨叫着倒在地上。一些防御工事在箭雨的攻击下受到了一定的破坏,木板破碎,尘土飞扬。然而,联军依托着函谷关的地形优势,坚守不出,躲在坚固的壁垒之后,等待着秦军的下一步行动。
“敌军坚守不出,我们不可贸然进攻,以免陷入被动。”蒙恬深知,在这种易守难攻的地形下,若强行进攻,秦军必将遭受重大损失。于是,他下令暂停进攻,等待时机。
就在秦军暂时停止进攻的时候,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秦军的侧翼传来。赵国的骑兵如黑色的旋风般迅猛地冲了过来,他们身着黑色战甲,手持长刀,呐喊着冲向秦军的阵营。为首的骑兵将领,名叫赵雄,他面容冷峻,眼神中透露出一股狠劲。秦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时间阵脚大乱。赵国的骑兵在秦军的阵营中横冲直撞,长刀挥舞间,鲜血飞溅,秦军的士兵们惨叫着倒下。
蒙恬脸色大变,他没想到赵国竟敢在这个时候从侧翼偷袭。他急忙调转马头,大声呼喊着:“调整部署,抵御赵军骑兵!”他的声音盖过了战场上的喊杀声,充满了威严。秦军的士兵们在蒙恬的指挥下,迅速组成防御阵型,用盾牌和长矛抵御着赵军骑兵的冲击。盾牌相抵,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长矛如林,向外刺出。赵军骑兵的战马被刺中,嘶鸣着倒下,将骑兵们甩落在地。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拼杀,喊杀声、惨叫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杀,秦军终于稳住了阵脚,但此时已经伤亡惨重,地上躺满了秦军士兵的尸体,鲜血染红了大地。
“没想到赵国竟敢在此时偷袭,我们必须尽快撤军,保存实力。”蒙恬看着眼前的惨状,心中充满了无奈。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战斗下去只会让秦军遭受更大的损失。于是,他忍痛下令退兵。秦军的号角声响起,士兵们缓缓地向后撤退,他们脸上带着疲惫与悲伤,不时地回头望着那些倒下的战友。联军并没有追击,他们也深知秦军的实力,不敢轻易冒险。函谷关之战以秦国的失败告终。
消息传回咸阳,嬴政坐在大殿的王座上,脸色阴沉得可怕。他握紧了拳头,关节都泛白了,心中充满了愤怒,但很快,他便强压下了心中的怒火。“此次失败,让我们看到了秦国的不足,继续改革,等待下次机会。”嬴政对站在下方的李斯和蒙恬说道。
李斯,身形修长,面容清瘦,眼神中透露出一股睿智。他微微颔首,说道:“陛下圣明,此次虽败,但秦国根基未损。我们可借此机会,进一步完善改革,增强国力。”蒙恬则单膝跪地,满脸愧疚地说道:“陛下,末将此次未能完成使命,甘愿领罪。”
嬴政摆了摆手,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此次失败并非你一人之责。起来吧,回去好好整顿军队。”蒙恬感激地看了嬴政一眼,起身退下。
而在函谷关之战后,六国之间的联合更加紧密了。各国君主纷纷意识到,在这个错综复杂的战国格局中,任何一个国家的行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秦国的威胁如同一把高悬在六国头上的利剑,让他们不得不团结起来,共同防范秦国的再次进攻。
函谷关的烽火虽然已经熄灭,但战国的风云却愈发激荡。秦国在失败中反思,六国在胜利中警惕,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悄然酝酿着……